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少数民族肖像油画是具有中国浓郁民族特色的本土油画,创造出现实主义的艺术观念和"乡土写实绘画"的美术创作风格,使少数民族肖像题材升华到更深厚的文化背景之中,也表达了艺术家们多姿多彩的艺术追求。在民族文化不断融合,民族特性极易丢失的今天,少数民族肖像油画理应发挥自身的优势,注重理论探究,从多种角度凝聚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三个方面初步探讨少数民族题材在油画创作中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与生俱来的宗教性、世代相传的民俗性,使得少数民族油画艺术有丰富的文化意蕴;走过历史的辉煌,如今少数民族题材在油画创作中呈现出一种平缓发展的态势;少数民族油画应将传统与现代,民族与社会紧密结合起来,多角度全方位思考、认识、研究民族文化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油画本土化的审美价值与创作意义出发,探讨和运用中国油画的美学观,指导人们的美术创作,并在如何区别西方油画的审美观基础上,寻找适合本民族特色的创作方式,吸收中国本民族文化精髓,尤其是中国画的"意象思维"中探究中国油画发展道路,从而实现中国油画本土化与民族特色,为拓展中国油画创作思维,实现自我艺术创造价值的升华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西部──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地,并一度成为中国文化的热点。西部风情万象、历史悠久、地域辽阔、艺术资源丰厚,凡是领略过西部风情的画家,无不为之而感慨──纵观近年来全国美展中的油画作品和走向世界的油画作品,很多成功的作品和西部特有的气息是分不开的,中国油画百年展也充分显示了西部风情对油画创作及其发展所具有的魅力。油画艺术创作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和独特性。突出作品的时代感。追求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和显明的艺术风格,这是油画创作的基本原则,而油画创作的特性源于油画本身的特点,油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容也…  相似文献   

5.
[摘要]藏民族有着丰富的伦理道德思想,有许多优秀的伦理道德规范,作为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族传统道德反映着藏民族的文化心理和价值趋向,作为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藏族传统道德作用于藏民族和藏族社会,对藏民族个体内在心理和行为的和谐一致,对藏民族的人际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对藏族社会的和谐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就藏族传统道德及其社会作用做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旨在挖掘藏民族优秀的伦理道德思想,辅助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构建藏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是20世纪美术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这一题材美术创作的主体是汉族画家,在创作上呈现出一种明显的"他者的视阈",从而造成20世纪少数民族题材美术作品本身在创作内容、创作视角以及创作手法上都带有了想象"他者"的色彩.由此,20世纪的少数民族题材美术作品反映出了对少数民族的误读,并进而导致了作品本身必要深度的缺乏.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乡土美术传承了民族最本源的文化思维方式和文化基因特征,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把乡土美术植入到油画教学中是指引学生走油画民族化道路的有益途径,而目前乡土美术在油画教学领域中还处于空缺状态,应通过美术专业课程的重新建构以及在油画教学实践中融入乡土美术资源等方式来填补,同时把乡土美术中所蕴含的民族风情、审美理念、精神内涵等因素用外来文化更好地发扬下去。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题材的美术创作得到了空前发展与繁荣,民族院校的美术院系作为培养少数民族高级美术人才的教育基地,培养学生继承弘扬少数民族民间美术,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民族院校的少数民族题材创作与教学问题上,课堂写生和实习采风是极为重要的环节,是学生深入民族地区体验生活、收集素材、锻炼专业技能和创作能力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的产生和发展与中国近现代文化转型时期的文化内部需求密切相关,作为新中国文化史上重要的视觉文本,其创作成果形象地见证了中国近现代文化向多元一体文化格局转化的过程,而其创作历程则是中国美术家立足于本土文化资源,传承与重构中华民族文化脉络,致力于实现文化自主价值,对抗文化"同质化"趋势的话语实践。  相似文献   

10.
儿童美术创作是儿童从事美术活动的形式之一,也是开发儿童智力、思维,培养儿童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各领域与世界各国不断的交流,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这一时期就凸现出来。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也是民族的希望。在儿童美术创作活动中,儿童的美术创作活动或多或少受到地方某些因素的影响,在题材上、造型上和色彩上出现了地域性特点,追根求源是受到地方文化因素的影响。从儿童美术创作活动的三个方面,儿童美术创作与地方文化,儿童美术创作与地方文化表现,儿童美术创作与地方文化的分析,可以展现晥北地区儿童美术创作与皖北地域文化之关系。  相似文献   

11.
文章就藏区三大画派之一的“噶玛噶孜”画派唐卡的表现形式,构图特点,人物造型特色,赋色特点,装饰的图象性和图案化方面展开论述,从而得出“噶玛噶孜”画派不仅对藏区东部的文化建设和美术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开拓作用,而且也对藏民族整体的美术繁荣昌盛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藏边社会研究"是近年来藏学界和人类学/民族学界共同提出的一个课题,即研究和关注位于地理-文化之边缘的藏区,考察在整个藏区之中心与边缘的对立与互动过程中,不同族群的社会文化形态及其变迁情况。"藏边"这一概念的生成与发展有其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其研究范式也经历了从单纯的地理概念向文化空间方向的转变,"藏边社会研究"对于藏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推动意义,同时也启发我们对于民族社会问题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13.
四川藏区的发展迎来了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四川藏区经济尚处于较原始的粗放型农牧产业形态,与当代世界发达经济相距几个级差.但是四川藏区不能沿袭工业化老路逐级演进,而应该综合经济、生态、文化,可持续性地跨跃发展.这种发展带来的将是包括经济改革在内的整个四川藏区的社会生活方式和藏文化的变革.本文首先从四川藏区经济开发和藏文化创新入手,对四川藏区的经济发展需要、生态平衡需要、藏文化创新需要、民族整合需要、个体发展需要进行分析,并提出四川藏区教育培养目标的一般要求.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题材创作空间体现着人们的宗教信仰、传统文化、审美意识、民风民俗、居住环境、生活习惯、地域特色、历史发展等等。这一空间所蕴涵的艺术与文化特点拓展了美术的创作语言,展现了文化的多元性与丰富性,在民族院校的美术教育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独特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教育的基础。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的藏族,有几千年的文明史和传统的民族文化,但是,藏族文化教育道路曲折。藏区教育应结合藏区特点,从改革基础教育入手,从遵循教育规律,强化组织引导;充分挖掘藏文化的先进内涵;坚持母语教学,贯彻民族教育的开放性原则等方面,研究、探讨构建适合藏族地区特点的现代民族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6.
油画作为西方的传统绘画,在中国经历百余年的传播和学习融合,逐渐形成了有中国文化意味的写意性油画。写意性油画深受中国传统的美术品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六法论"的影响,是油画在中国成长的特殊产物,也是中国油画创作的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提要]格萨尔史诗的传承方式日趋走向丰富与多样。在藏区民间社区,格萨尔石刻已呈现出开放的姿态和丰富的内涵,不但传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参与民俗生活事项,并且成为社会教化、艺术创新和民族文化心理的表征。格萨尔石刻蕴涵了格萨尔史诗说唱艺人以及格萨尔文本、音乐、唐卡、歌舞、藏戏等其他形式所无法承载的民族文化心理信息。在现当代语境下,格萨尔石刻的传承正面临着如何梳理与反思传统与现代、创新与发展的问题,更重要的还在于通过石刻表征意义的探究,挖掘藏文化系统和史诗文化系统建构中所浸润的民族文化元叙事和元语言思维。  相似文献   

18.
主题性美术是我党在领导文艺工作实践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的主流美术形式。主题性美术"以图撰史",见证了党领导人民争取民族解放、民族独立和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历程,书写了百年党史的"图像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救亡主题突显,"文艺服从于政治"方针形成,"为人民大众"创作思想在解放区广泛传播、实践。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和国家全面主导、组织、规划美术创作,强调"主题先行""题材先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为唯一创作方法。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文艺界拨乱反正,"双为"成为文艺工作总口号,主题性美术发生现实主义和人本主义转向;受西方艺术和商业文化碰撞,主题性美术面临主流价值的坚守与现代转型的难题,"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文艺方针应时而生。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复兴成为新时代主题,主题性美术聚焦"中国元素""中国风格""中国精神",书写社会主义文艺新篇章,彰显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探寻主题性美术的百年历程和演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党领导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19.
民族大融合时期元代少数民族汉诗创作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少数民族诗人接受了汉文化的熏陶 ,但他们所创作的诗歌却仍然保留着少数民族的气质 ;因为出身、地位的不同 ,文化心理、民族情感的差异 ,造成其诗歌题材的多样化 ,大大地拓宽了元诗的题材 ;他们的汉诗创作由于在对中国古典诗歌传统多元继承的同时又保存了他们的原创性思维 ,因而具有独特的意境和风格 ,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瑰宝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传统意境创作艺术特色成因的心理探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追求意境的创作传统 ,是中国不同于西方美学的主要特征。意境创作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多有表现。意境在中国产生并成为艺术创作的特色 ,是有其深层心理根源的。上古人类在特定的生活环境和生存方式下形成的民族心理特点、集体无意识、以及历代统治者对中国文人的钳制等分别从主客观两方面影响了意境创作艺术手法的形成与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