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代美国西班牙裔人口的变动特点及其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奕平 《世界民族》2002,16(5):37-49
当代美国人口变动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少数族裔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 ,其中西班牙裔人口的增幅尤其令人瞩目。西班牙裔人口的急剧增加不但极大地影响了美国社会与经济 ,也强烈地冲击着美国政坛。根据美国 2 0 0 0年人口普查资料及美国政府和民间机构一些有关西班牙裔人口的报告 ,本文分析了当代美国西班牙裔人口的变动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徐峻  罗薇 《世界民族》2012,(4):44-56
美国黑人和白人在选举投票上的差异性一直备受学界关注,但是亚裔美国人参与投票率低这个问题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利用"当前人口调查中关于投票和登记的附录",笔者分析评估了对于亚裔美国人及其他少数族群投票率低的四种解释,即社会经济(socio-economic)解释、文化适应(acculturation)解释、差异性回报(differential return)解释、制度障碍(institutional barriers)解释。笔者运用一种统计学模型,能够同时对登记和投票进行评估,得出了四点结论:第一,社会经济解释在解释白人与亚裔美国人的差异性时,没有像解释白人与其他少数族群的差异时那么有说服力;第二,作为文化适应的两项重要指标——移民身份和居住时间——直接影响到亚裔美国人和拉美裔美国人的选民登记,但对其投票的影响甚微;第三,教育通常对参与投票有积极的影响,但是教育对亚裔美国人参与率的影响相对低于其他族群,尤其是白人;第四,制度障碍,尤其是对于选民登记的各种要求,不同比例地屏蔽了很多亚裔美国人,其次是拉美裔美国人,去参与最后的投票。本文的反事实分析(counterfactual analyses)表明,如果没有选民登记这项要求,亚裔美国人和白人在选民投票上将没有区别。  相似文献   

3.
亚裔美国人在亚裔美国人各亚群体之间存在着文化上的差异,语言和宗教信仰也各不相同。可是外人并不了解或看不出来这些不同点。主要由于属于同一种族,亚裔美国人常常被人混为一谈,等同对待,好像他们完全一样。由于公众不能对亚裔各群体进行区分,对亚洲人的种族歧视和被败坏的公众态度影响到亚裔群体中所有的人并需要建立泛亚洲层次上的组织。此外,政府机构在经济分配和确定政治代表名额方面,也把“亚裔美国人”作为一个整体看待。例如,人口普查局在1990年的人口普查中便试图(但没有成功)把所有亚裔人都归入统称为亚  相似文献   

4.
1975-2004年间移居美国的越南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5年越南战争结束后,大量越南人逃离家园,蜂拥进入美国。随后的三十年间,全美的越南人数量从最初的数千人猛增至120多万人,形成了美国亚裔人口中的一个规模较大并对美国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的群体。越南人迁移美国及融入美国的过程虽然十分艰难,但却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功,并成为美国的“模范少数民族”之一。越南人对美国社会适应过程的独特性,对于我们理解和探讨当代美国种族与族群关系的特点、状况和未来的发展前景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学者比较重视美国其他族裔人口如犹太人、华人等与美国主流社会的融合问题,而对于越…  相似文献   

5.
现代的离散者——对美国菲律宾裔移民的另一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又新 《世界民族》2007,70(5):38-47
菲律宾裔移民是当代国际移民潮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人们可以在世界130多个国家中发现菲律宾裔移民的踪影。最大的海外菲律宾人群体生活在美国,美国菲律宾裔移民已成为美国少数族裔群体中增长最快的一支,是仅次于美国华裔的第二大亚裔群体。因此,美国菲律宾裔移民的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6.
最近几年来,亚裔美国人的人口增长很快。根据昨天透露出来的研究报告,亚裔美国人在就学和工作上现在已胜过其他少数民族和白人,并常被誉为“少数民族模范”。利用人口普查资料撰写的报告认为,亚裔美国人通常比美国白人所挣的工资高,而且高中毕业生和大学毕业生也比白人多。在亚裔美国人中间,只有越南移民低  相似文献   

7.
李其荣 《世界民族》2001,12(3):34-41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进入后工业社会.近三十年来美国华人新移民的经历证明,他们不仅能够依靠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坚韧和毅力在新的国度生存,并取得显著成就,而且为美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模范少数族裔理论”掩盖了包括华人在内的亚裔美国人在美国面临的社会压力、种族歧视等现实问题,忽视了华人在取得成功背后的艰辛、苦涩和面对不公正时的孤立无援.“模范少数族裔”之说不仅误导美国公众,而且是对华人及其他亚裔美国人的变相歧视.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华人主要聚居旧金山、洛杉矶、纽约、华盛倾、檀香山和波士顿等地。据美国官方统计,全美华人已逾百万,人数居亚裔之首。华人靠三把刀(菜刀、剃刀和剪刀)谋生的状况已根本改变。他们打破了职业的樊篱进入各种专业性工作的领域。美国人普遍认为:“在美国白领阶层已有华夏炎黄子孙的一份,这是华人社会最大的变迁。”最使美国人钦羡的是:按人口比较,  相似文献   

9.
王宇翔 《世界民族》2023,(3):112-126
1980年以来,洛杉矶的华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开始参与地方选举政治,并进入了市议会。在此基础上,华人精英又分别在2001年和2009年进入了州众议院和国会众议院,并在州议会和国会连续传承至今,洛杉矶华人参政形成了从市政府到州议会再到国会的完整链条。在这个过程中,华人精英固然起到了箭头作用,但也离不开华人在1990—2021年间四次重划选区的努力。通过历次重划选区,华人逐渐划出了一个亚裔占多数的州众议院选区,并以其为基础,划出了一个亚裔是第一大族裔的国会众议院选区,为华人进入州众议院和国会,以及保持其席位在华人内部传承奠定了选票基础。华人通过积极参政,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使华人的族裔性得到了美国社会的认可,也突破了亚裔不问政治的所谓“模范少数族裔”形象。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讲西班牙语的居民一向是一个不受人重视的少数民族集团。但近几年来,由于人口的迅速增长,它已成为美国居第二位的少数民族集团。据估计,到本世纪的末期,他们的人口将超过黑人,而成为美国名列第一位的少数民族集团。今天,讲西班牙语的美国人已在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等领域中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据1980年的人口普查,官方公布美国现有1,460万讲西班牙语的居民,此外还有500余万讲西班牙语的秘密移民(即非法移民)。  相似文献   

11.
犹太人杰超常涌现诸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犹太民族以思想、文化上的成就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并为人类贡献了大量杰出人才。犹太人杰的超常涌现与犹太民族视学习为敬神的宗教观念和崇学尚智的文化传统有直接的关系 ,而以家庭、会堂、犹太中心为基础的教育实践 ,开放的民族心态 ,兼收并蓄的文化机制 ,备受迫害的民族流散经历所激发的民族意识 ,本民族杰出人物对民族精神的培育、激励作用 ,则共同形成了犹太人杰超常涌现的精神沃土  相似文献   

12.
严庆  孙铭晨  王跃 《民族学刊》2023,14(3):1-10, 142
历史观是记忆的出发点和认同的基石,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强调“四个与共”的结构一体性和“四个共同”的过程延续性,为中国历史政治基因的延续性、合法性提供了理念维护,为多民族国家整合、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意识形态素材,也是对外部挑战的理念回应。问题史观通过修改历史认知坐标系和思维方式,销蚀政治认同与意识形态合法性,而二元史观、多元文化主义史观等问题史观冲击了中国历史主流话语的延续性、一体性、主体性和本土性。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以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为价值立场,以强化中华民族史观认知、凝聚“五个认同”历史情感、坚定历史自信为关切,引导受教育者形成符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的历史认知和历史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88年,费孝通先生发表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论文,时至今日已20年了.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学术界对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尽管在讨论过程中呈现出的是分歧与共识并行的局面,但是这些讨论都促使这一具有结构论特点的理论体系日臻完善.本文拟就学术界在近20年里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工作做一个述评.  相似文献   

14.
论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法律地位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法规 )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一项自治权。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高于一般地方性法规而具有法律性质 ,但其适用范围仅限于本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上级国家机关要尊重和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但自治法规不能规定和约束上级国家机关。制定机关和批准机关对于自治法规都享有“半个立法权”的说法 ,实际上是把报请批准自治法规视同提请审议自治法规案 ,把自治机关享有的自治法规制定权等同为拟定权。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法规报请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的规定 ,是一项宪法原则 ,这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体制的一大特点。在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和适用范围问题上的分歧 ,源于如何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民族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其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繁荣兴旺的时期,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异将长期存在;多民族的存在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等等.  相似文献   

16.
清末民初西藏地方之动乱最先在拉萨爆发,且此后该地一直为主要战场,故而这场以拉萨为主要战场的整个西藏地方的动乱局势被通称为"拉萨动乱".该乱事虽在辛亥革命的大背景下发生,但其性质不同于内地各省响应革命的行为,难以归于"革命"范畴,更不属于辛亥革命起义的一部分.所谓辛亥"汉藏冲突"这一定性并不妥当,称其为清驻藏陆军与藏族民军间的混战更符合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7.
赵旭东 《民族学刊》2022,13(8):1-12, 153
基于共同性意识构建的铸牢要求命运共同体意义上的吸附力和统摄力,一多辩证的基本问题关怀容括了人群社会之中“一”和“多”问题的共同存在。费孝通所提多元一体格局有着范围上的伸缩性,从个人到民族,再到世界性的存在,这种伸缩范围所体现出来的是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过程。共同性意识的建构需要基于多元一体的理解来构造出一体性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未来世界将会朝向一种互惠共荣的文化自觉,这需要从中国文明立场上看世界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的多元价值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构建的可能。从人之向善的共同性追求上寻求共同体价值的实现,这种文化自觉将会有助于以共同性意识构建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当下的构造与铸牢的实践。  相似文献   

18.
噶当派是11—15世纪藏区影响较大的一个佛教教派,其兴起原因主要在于它适应了当时藏区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以及藏区佛教的发展方向。本文强调指出,噶当派在教理教义、寺院经济制度等诸多方面影响了其他教派的产生与发展;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的形成也与其作为藏区第一个佛教教派的历史地位密切相关。此外,噶当派对藏区社会的其他方面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衰落是必然的,要做好保护工作,就要发掘其自身的生长要素,从而采取相宜的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有提高民众的自觉意识、实现可能的功能转换、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等几个方面。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要防止只做“搭台”的角色、搞“官员工程”、脱离群众、不看对象搞“一刀切”、过度开发和文化造假。  相似文献   

20.
乌兰 《民族研究》2012,(1):61-70,109
《元朝秘史》是一部重要的蒙古学文献,相关研究已经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学术领域,长期以来研究成果不计其数,涉及历史、语言、文学、宗教、社会学等诸多领域。其中,文献学方面的研究开始得最早,取得的成绩较大,受关注的程度也较高。然而《元朝秘史》文献学方面的研究仍然存在继续扩展和深入的空间。例如在《元朝秘史》版本流传的考订方面,随着客观环境的逐步改善,某些方面已经有条件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前进和完善,有必要对以往的研究做些修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