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世纪中叶以前,费雅喀人一直是我国东北边疆地区少数民族之一。费雅喀人长期处于原始社会发展阶段。和其他原始民族一样,在清代费雅喀人的宗教意识中,核心的观念仍然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动物崇拜和祖神崇拜。此外,费雅喀人还接受了邻族的一些宗教影响,如萨满教、基督教等。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下游,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和库页岛的居民,有满族、赫哲族和费雅喀、库耶等部及部分鄂伦春人。从黑龙江下游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来看,一般分为两段:从乌苏里江与黑龙江的汇合处伯力起,至阿济庄、奇集湖是一段,这里主要分布着与满族语言相同,但以使犬和从事渔业为其经济特点的赫哲人,也有部分定居从事农业的满族人;从奇集湖至黑龙江口、沿海及库页岛,又是一段,这里分布着费雅喀(吉列迷)、库耶及少数鄂伦春人。一、黑龙江下游和乌苏里江以东的赫哲族与明清两朝的关系赫哲族在明代史书中叫“野人女真”,主要居住在伯力以下至奇集湖一段之间,另外在松花江下游至三姓,乌苏里江沿岸也有一部分。《明一统志》说:以可木(在乌苏里江  相似文献   

3.
清代对库页费雅喀人和赫哲费雅喀人一样,是以姓氏(哈喇)和村屯(噶珊)为单位,编入户籍,“各设姓长、乡长,分户管辖。”辽宁省档案馆馆藏清代三姓副都统衙门满文档案记载:赫哲费雅喀人为五十个姓,凡二千二百五十户;库页费雅喀人为六个姓,凡一百四十八户。赫哲费雅喀人和库页费雅喀人共计五十六姓,二千三百九十八户。这与嘉庆《钦定大清会典》所记相符。道光二十一年《三姓地方赫哲费雅喀库页费雅喀人贡貂清册》中,赫哲费雅喀人和库页费雅喀人的姓氏、户数也有详细记载。他们先后由宁古塔副都统和三姓副都统管辖。按规定他们要定期向清政府进贡貂皮,政府对他们给予赏赐,称为“赏乌林”。本文仅就库页费雅喀人的户籍及清政府对其收贡和赏乌林的问题,做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清代,在松花江下游、黑龙江下游、乌苏里江流域及沿海、库页岛等广大地域内,居住着赫哲、费雅喀、鄂伦春、奇勒尔、库页(库野)、恰喀喇等少数民族。雍正十年以后,他们统归三姓副都统衙门管辖,为叙述简便起见,我们把他们生息繁衍的这一地区称为“三姓地方”,清政府对该地区编入户籍的各族,设姓长(喀喇达)、乡长(噶珊达)进行管理,并实行“贡貂与赏乌林制度”。在黑龙江下游、乌苏里江以东及库页岛等大片领土被沙俄帝国侵占后,“贡貂与赏乌林制度”在这一地区仍延续到同治十二年(1873年)才结束。本文拟就清初到这一时期的三姓地方贸易活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5.
简论清代康熙时期的“新满洲”与“布特哈八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康熙时期(1662——1722年),为了加强对东北边疆地区的封建统治,抵抗沙皇俄国的武装侵略,对分布在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流域以及库页岛辽阔山河之间的满族(女真)、索伦(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赫哲、费雅喀、库雅拉人等,在沿袭清初设“乡长姓长”管辖,采取种种措施密切他们和清朝中央的关系的同时,还按照“兵民合一”的八旗制度,将他们之中的部分居民,编组为“新满洲”与“布特哈八旗”。这对于加强东北  相似文献   

6.
在清初,三姓副都统衙门管辖的地域辽阔,居住着赫哲、库雅拉、费雅喀、鄂伦春、库页、奇勒尔、恰克拉等土著民族。这些民族居住地区分散,姓氏复杂,多从事渔猎生活。加强对他们的管理,保证这些民族向清廷交纳贡赋,并掌管赏乌绫事务,也是三姓副都统衙门的重要职责。本文主要依据史料对三姓地区土著民族的分布、形成、演变和融合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口外,有一个宛如巨鲸的美丽大岛,卧伏在碧波万顷的太平洋之中。这个我国称之为库页的岛屿,在中外的典籍上,留下了多种多样的名称。其数量之大、涉及国家之多,地球上恐怕还没有第二个岛屿可以与之相匹。考察这些名称及其由来,对研究库页岛的历史沿革,将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8.
清继明,对黑龙江下游及库页岛地区实行噶珊制度,这是清朝用以代替明代卫所制度对这一地区进行辖治的一项重要措施。噶珊制度其一重要内容是“贡貂与赏乌林制”,致使内地蟒袍、锦缎、面料丝绸诸品,通过黑龙江下游及库页岛地区少数民族传入北海道,称之谓“虾夷锦”。噶珊制度是北海道虾夷锦来源和发展的主要缘由,经库页岛南端“中国式土城”白主土城“至西山国穿官”是中国诸品进入北海道的主要渠道。中国蟒袍等东传北海道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9.
19世纪中期以来,我国东北边疆危机加剧,清政府加强了对黑龙江流域的考察。光绪十一年,清政府派遣曹廷杰乔装私访,对黑龙江下游以及库页岛进行实地考察。在艰苦卓绝的考察中,曹廷杰不仅对当地的历史地理、自然资源、防务部署等进行了详细探查,还对黑龙江下游的黑斤人、尼夫赫人、鄂伦春人以及所谓的“二腰子”进行了历史人类学考察。通过曹廷杰一行的走访调查,采录了大量珍贵的人类学第一手资料,涉及当地部族的社会风俗、经济生产、政治生活、历史文化以及交流交往等诸多内容,取得了不菲的学术成就。虽然曹廷杰在黑龙江下游的历史人类学考察留有一定遗憾,但是其价值和意义深远,值得我们探究。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朝鲜族的特征和优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跨境民族 ,中国的朝鲜族为东北边疆地区的开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同时 ,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 ,朝鲜族还具有与朝鲜半岛的朝鲜民族以及在其他国家居住的朝鲜民族不同的特征和优势  相似文献   

11.
论中华民族的共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境内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着各自的族名,同时,五十六个民族又有一个共同的族名,即中华民族。在中国近代史上存在着多种矛盾,而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各族人民反侵略的斗争,则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为了保家卫国,为了不愿作亡国奴,从东北黑龙江流域,到蒙古草原、新疆、西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共同体在其民族政治的发展上都有其独特性.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俄罗斯族作为我国靠近俄国边疆地区的新生少数民族之一,其民族政治发展过程较为特殊.中国俄罗斯族的民族政治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民族政治发展的自发与自治阶段;二是民族政治发展的隔离与分治阶段;三是民族政治发展的整合与重构阶段;四是民族政治发展的政治一体化阶段.对其各阶段民族政治发展特点的研究,有利于族际间的认同和国家认同,也有利于构建国家良好的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13.
(一) 黑龙江上游鄂嫩河和尼布楚河下游一带,这里居住着我国蒙古族的茂明安,布利亚特、喀尔喀等部。他们历来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和中原始终保持着密切关系。明朝政府管辖这里蒙古族主要通过在鄂嫩河流域设立的斡难河卫,管辖鄂嫩河流域一带的喀尔喀等部。随着明朝对故元残余的征服,明成祖永乐帝四次远征的成功,在鄂嫩河地区击败本雅失比,蒙古汗阿鲁台遣使至明献马,并亲自来北京入贡,明政府封他为和宁王,每年向明朝贡,从而使明朝政府在该地区的统治更加巩固。  相似文献   

14.
蒙古人民共和国现有居民人口约186.63万人(据1985年统计),平均每平方公里有居民1.17人。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居民现在统称为社会主义民族(HAUHH),民族成份比较单一,全国居民的80%以上是喀尔喀人,或称喀尔喀蒙古人,他们是蒙古人民共和国的主体民族。蒙古人中除了喀尔喀人之外,还有一些人数不多、历史上曾属于统一蒙古民族的部族及族体。如杜尔伯特人、拜特人,达里甘加人、扎哈沁人、额鲁特人、土尔扈特人、布里亚特人等等。这些人大都操蒙古语,与喀尔喀方言略有区别,是蒙古语的各地区方言。现代蒙古标准语是以喀尔喀方言为基础构成的,据符拉基米尔佐夫的划分,喀尔喀方言是蒙古语的东支。不属于  相似文献   

15.
东北地区的蒙古族,根据其活动地域,历史上称为“东部蒙古”或“东部内蒙古”。在地理范围上,系指今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省的一部分地区。这个地区的蒙古族,历史悠久,建制复杂,既有蒙古族自己的盟旗组织,又有和其并行的州县机构;既有札萨克,又有县知事。蒙汉杂处,旗县并置。一土之上,两种组织。其行政区划,职官设置,随历史发展,时有变化;而文献记载,又歧说不一。本文仅就所接触到的资料,对东北蒙古族的历史及其地方建制沿革做一概述。一、东北蒙古族的历史1.蒙古族源在东北地区蒙古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唐朝时期的蒙…  相似文献   

16.
祖国北疆开发保卫者的足迹——读《达斡尔族简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民族。十四世纪下半叶,达斡尔族就已生活在黑龙江以北地区,是那里最早的开发者之一。数百年来,达斡尔族人民在黑龙江沿岸,嫩江流域、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上,洒下了辛勤耕耘的汗水。达斡尔族历史的研究由来已久。探求自己民族舶源流,书写自己民族的历史画卷,是近两个世纪以来达斡尔族学者的深切愿望。早在1933年,华灵阿就撰写了《达斡尔索伦源流考》(满文手写本)。之后,郭克兴、孟定恭、阿勒坦噶塔、钦同普、何维忠、孟希舜等也曾编写过达斡尔族史志方面的书稿。汉族、蒙古族、满族等兄弟民族的专家、学者也为达斡尔族历史研究付出了艰苦劳动。  相似文献   

17.
明代海西女真由于族部众多和分布地区广大,,其经济生活也因族部或地区的不同而各有差异。大体说来:居住在黑龙江下游及沿海岛屿上的乞列迷、苦夷等族部,以渔猎经济生活为主;居住在精奇里江及其迤西的黑龙江上游地区的索伦部落(琐郎哈)之人,过着农业、狩猎、牧业和渔业的生活;居住在松花江流域和黑龙江的大部分中间地段(西北自雅克萨城一带迤东,下至黑龙江下游的乌扎拉或散鲁温止)以及乌苏里江流域、绥芬河流域的兀  相似文献   

18.
唐代营州政府经济职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营州是镇守东北边疆的重镇,辖境内民族众多,社会经济成分复杂,发展程度各异,作为唐王朝设立在东北边疆地区的唯一内地型府州,营州政府对辖下核心区正州、边缘区城傍羁縻州、监管区诸少数民族羁縻都督府具有不同程度的经济职能,如征收赋税与土贡、经营屯田、管理互市等。诸种经济职能的实施,既加强了唐王朝对东北边疆诸族的统御,同时对于唐王朝管辖与控制东北边疆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陆平辉 《学术界》2015,(1):86-98,324,325
族籍权益在公法层面是指基于特定民族身份所享有的权利和利益。族籍权益对于维持群体特征与实现认同,构建和谐社会政治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族籍权益主要基于民族成份政策产生,并成为少数民族成员据以实现民族平等的一项重要手段。转型时期我国的民族成份政策面临着复杂的实施环境,日渐增多的通过更改民族成份以享受更多利益的趋利现象,客观上使实施民族成份政策与保障少数民族族籍权益之间产生了一定的张力,进而使民族成份政策面临挑战。当前,加强族籍权益立法,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趋利倾向,推进民族成份事务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应该成为完善我国民族成份政策,保障少数民族族籍权益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东北边疆位于东北亚区域的中心地带,不仅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还有广泛的地缘利益,并形成了多元文化格局.因此,东北边疆文化治理问题是国家边疆治理的重中之重.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民族交流交融程度低、西方价值观念渗透严重以及民族地区特色文化强化不到位等原因,导致东北边疆地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程度较低.出台惠民经济政策、普及汉语、加快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抓住学校教育主阵地、增进民族文化提炼和发展,是各民族对中华文化高度认同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