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日俄三国在早期工业化的过程中,都曾受到西方列强的经济渗透和控制,并且都曾作过摆脱外来势力羁绊的尝试。日本是最先摆脱列强控制而使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的国家;俄国经济在十月革命前虽然一直受到外资的控制,但却借助于外资而使民族工业获得了较快发展;近代中国不仅始终没有摆脱列强的控制,而且始终没有利用外资求得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国民族工业的命运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其原因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2.
1913年美国威尔逊政府率先承认中华民国的决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辛亥革命后,欧洲列强和日本以承认中华民国为要挟,企图迫使中国政府满足他们瓜分中国领土和夺取中国财政主权的无理要求,造成了中国的民族危机。而美国塔夫脱政府为实现其“金元外交”在中国的运用,自愿与其他列强一道,一再推迟对中华民国的承认,违背了美国民众要求政府承认中华民国的主张。威尔逊就任美国总统后,率先承认中华民国,在客观上产生了有利于中国的作用,但是威尔逊政府这一决策的制定冠以同情中国,宣扬民主和理想的虚名,实则是从扩大美国在华政治影响的国家利益出发的  相似文献   

3.
清季近代国家观念之构筑及其在边疆地区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40年鸦片战争以降,中国逐渐被纳入近代国家秩序中.清朝统治者被动地接受了这一变局,并努力地在传统王朝国家的基础上构筑近代民族国家.显然,这种主观上的消极性决定了清朝改造国家观的命运.与此同时,一部分知识分子亦参与到这种大讨论中,对未来中国民族国家的构筑提出了各自的理念.在民族国家构建理念的基础上创设一种新的框架,考量边疆民族地区的政治生态与民族心理,以及此间列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政策,进而探讨边疆民族地区政治之变迁,应当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中国近代边疆史研究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4.
邢西敬 《理论界》2010,(7):117-118
五四运动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致该事件发生的背景错综复杂,总的来讲有国内和国际背景之分。本文试图从国际政治的角度来认识巴黎和会上导致中国外交失败的背景,我们认为该背景主要有:日本在亚洲崛起,美国称霸世界的时机尚未成熟以及欧美列强敌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通过对该背景的分析,我们同时看到五四运动其实是欧、美列强间国家利益平衡的结果,是欧美列强牺牲了当时的弱国——中国的利益而换回列强彼此间利益的一种平衡。  相似文献   

5.
明治维新前后,被迫打开国门的日本,感受到欧美列强压迫的社会各阶层,在民族危亡的抉择面前,由忧国意识产生了攘夷思潮。在这种思潮推动下,传统的"藩民"意识迅速转变为"国民"意识。人们对自己与外来民族的不同种属产生了一种普遍的认同,这种认同导致了日本民族意识的觉醒。在排斥外来势力侵略和对抗欧美列强的共同意识支配下,萌生了对自己祖国的情感,从而逐渐形成了近代早期的民族独立意识。  相似文献   

6.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一步步地变成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采用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各种手段,争相独吞中国这块“肥肉”,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的共性.但是,这种共性寄寓在一切个性之中,帝国主义列强侵华无不具有各自的特殊之点.研究这种个性,是认清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的本质、规律和后果的基础.本书拟将日本与其他三个主要侵华国家英、美、俄加以比较研究,以期揭示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19世纪后半期,东北亚局势变得更加复杂,成为列强妥协斗争的场所.晚清政府在维护自身利益及处理双边和多边关系的过程中多次运用了以夷制夷策略,先后经历了在处理朝鲜问题上联合列强制衡日本,甲午战争后联合俄国对抗日本,义和团运动后又联合日本牵制俄国,以及在晚清末期联合美英平衡日俄势力.以夷制夷作为一种外交策略,本质是一种均势战略,其实施的前提是国家的实力.晚清政府分化瓦解、相互制衡的以夷制夷策略不仅不能真正地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反而促使列强的妥协与联合,使得晚清政府更深地陷入到列强的包围之中.晚清政府"制夷"的目的没有达到,反而更大程度地为"夷"所制.  相似文献   

8.
近二百年以来,中国历史出现了一个翻天复地的变化. (一)19世纪是中国丧权辱国的世纪.帝国主义列强频频入侵,蹂躏国土,割地赔款.国家蒙耻、民族受辱、经济凋蔽、民不聊生.中国已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的半殖民地.  相似文献   

9.
黄尊严 《北方论丛》2011,(6):103-106
中日两国的早期现代化均属于"后发外生型"现代化,故而外部压力及国际环境不仅是两国早期现代化的动因,而且成为制约两国早期现代化成败的重要因素。中日两国都曾被迫同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但西方列强对待中国比对日本严酷得多,故日本所受损害、所丧权利远较中国为轻;当时中国所承受的外来压力、所面临的民族危机远比日本大得多。  相似文献   

10.
杂种文化与日本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种文化与日本近代化何兰任何国家与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日本文化,是具有融合性和创造性两大特点的杂种文化①。正是得益于这种传统文化,使得日本能够在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以武力或政治经济干涉等方式改变亚洲国家命运的危难时刻,广泛吸收西方的科学...  相似文献   

11.
王志军 《殷都学刊》2008,29(2):46-48
子口税是资本主义列强为扩大对华贸易、倾销商品、限制中国的内地通过税而强加于近代中国的一种新的税制。在子口税制度下,进口产品凭借子口税特权,打破了从通商口岸到内地市场的一切关税障碍,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无疑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严重削弱了民族工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自鸦片战争至1949年的一百多年时间里,中国曾有过多次走向现代化的尝试,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之一就在于这些尝试大都是在民族危亡之时,仅仅出于变法图强的考虑而缺乏事先的、必要的思想准备.洋务运动发生在维新思潮产生之前,辛亥革命则发生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纵观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大都是政治变革先于思想文化变革的.这与西方现代化的进程,即思想文化变革先于政治变革截然相反.中国近现代史的这种逆向发展,反映在中国宪法思想上也具有严重的先天不足.由于中国人对宪政的思考,是从西方列强对华的侵略引发的,因此,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对宪政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把宪政作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一种工具而已.然而,从宪法本质上讲,这种片面认识,不能不说是对宪法精神的一种严重的偏离.  相似文献   

13.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大庆精神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的中国精神的丰厚精神资源。中国梦与大庆精神同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都彰显的是一种理想、信念、品格、意志,体现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性高度。中国梦与大庆精神具有主题上的同构性、价值感召上的一致性、哲学意蕴上的贯通性。  相似文献   

14.
<正>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通过这场气势磅礴的斗争,中国人民提高了民族自信心,奋力振兴积贫积弱的祖国,争取民主自由的生活,有悠久历史传统的爱国主义精神得以空前发扬光大。山东人民在这一时期的斗争中,从多方面表现了这一“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即爱国主义。(一) 爱国主义是一内涵丰富的范畴,它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来决定”。近代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首先突出表现在反抗帝国主义的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生存的奋斗中,辛亥革命时期山东人民的斗争充分显示了这一主题。山东是较早受到资本主义列强入侵的沿海省份。早在辛亥革命前八十多年,英国军舰就窜入威海刺探情报,开了西方列强侵略山东的先声。1897年德国侵占胶洲湾,将山东划作其  相似文献   

15.
刘伟  柴红梅 《东岳论丛》2004,25(6):136-140
在周作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日本文化情结。周作人的日本文化情结是长时间被扭结的抹煞了民族界限和剔除了正常理性的特殊精神—心理现象,它是周作人在民族危亡时的民族立场的迷失和在人生道路上误入歧途的内在情感因素和隐形动因。我们不能回避也无法否认日本文化情结与其附逆的必然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由于西方列强发动的一次又一次侵略战争,使近代中国的国家利益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销蚀和沦丧。对此,从太平天国运动到辛亥革命,近代中国人民无不为维护国家利益进行了长期的奋斗和抗争。然而,遗憾的是,这些努力和尝试均以失败而告终。只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才肩负起了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并使中国人民争取与维护国家利益的思想和实践开始步上了良性发展之途。  相似文献   

17.
“中体西用”与“和魂洋才”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中国和日本经历了大体相同的遭遇,采取了大致相同的政策.伴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深,西方近代文化大规模地传入中国和日本,中、日固守的以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日益受到冲击和挑战.为了解救民族危亡,19世纪的  相似文献   

18.
1894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在英美等国列强的支持下,寻找借口,悍然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略中国的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由于中国清朝政府腐朽无能和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主和派”“投降派”的干扰,历时八个月的甲午之战终于以中国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及随后《马关条约》的签定,给中国近代社会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各国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陷入严重的民族危机。甲午战争之前,中国封建官僚虚骄自大,盲目乐观,根本不把日本放在眼里,其它列强也较高地估计中国实力。甲午…  相似文献   

19.
在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社会达尔文主义成功地激发了国人的民族主义和竞争意识,推动了清末立宪运动与辛亥革命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则以革命者的姿态,成功运用了马克思阶级斗争的理论,使中国摆脱了列强强加在自己身上的枷锁,取得了民族独立;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斗争哲学的延续,给国家和民族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和灾难;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是基于中国社会现实发展的客观需求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海洋和海洋文明孕育了一个又一个强国,而一支强大的海军又是一个强大国家的重要标志。近代中国之衰落无疑同其海防的衰败相关。封建专制、腐败和意识形态落后,特别是在海洋问题上的陈腐观念,导致中国在近代被列强欺辱。所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待海洋的态度,从某种程度上就决定了其自身的命运。因此,我们要努力教育和鼓励我们的国民面向海洋、面向世界、面向太空、面向未来。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和伟大复兴须臾离不开海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