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石鼓文》自后代初年出土以来,至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一千三百年来,有200多位文人雅士著书立说,摩挲切磋,取得累累硕果。踏着前贤研究的遗迹,我亦对《石鼓文》学习研究,现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就教方家。一、《石鼓文》的制作年代石鼓出于唐代初年,当即引起唐代学者韦应物、杜甫、韩愈等的重视,当时他们认为石鼓是周宣王时畋猎所作。此后,众说迭起:董卣、程大昌、洪适等清代学者主周成王时说。唐代苏勖、张怀瓘、韩愈,宋代沈括、赵明诚、薛尚功,明代王世贞,清代段玉裁、钱大昕以及现今的一些学者主周宣王时说。宋代郑樵认为是…  相似文献   

2.
赵翼《廿二史剳记》卷二○“唐初《三礼》、《汉书》、《文选》之学”条云:“六朝人最重《三礼》之学,唐初犹然。”并称其特点曰:“唐人之究心《三礼》,考古义以断时政,务为有用之学,非徒以炫博也。”赵氏所说,似亦为中国思想史上的通例之一。及至北宋一代,其时最为重视的经书,除《易》与《春秋》外,则莫过于《尚书》之《洪范》。此篇相传为箕子所以答周武王问治道者,先秦古籍多有称述其说。两汉以后,封建统治阶级尊之为人君治天下之大法,遂亦成为学人探究之要典。然迄北宋建国,据《隋、唐·经籍志》及《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专论《洪范》之作,仅有伏生《洪范五行  相似文献   

3.
我国学术界对《洪范》的哲学思想的研究相当重视。任继愈的《中国哲学史》认为《洪范》中的“五行的观念对后来古代唯物主义哲学起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该书第1册22页)孙叔平的《中国哲学史稿》认为“阴阳五行观念是中国原始的素朴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4.
5.
谈及《诗经》的制作年代,要提到它的起和讫。 关于《诗经》里哪一部分或哪一首作品是最早的诗,历来众说纷纭。东汉郑玄(127—200)所作《诗谱》,对《三百篇》每一首诗的世次,虽然大部分依靠《诗序》和其它间接材料来评估,未必可以尽从,在《诗谱》的序文中,却为整部《诗经》年代的厘定,提供了一条明显的线索:  相似文献   

6.
对于刘向的《洪范五行传论》,史书一般把其放在西汉《春秋》学脉络下进行叙述。其实,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来看,都应该把刘向的《洪范五行传论》置于西汉《尚书》学的发展过程中加以研究。与《洪范五行传》相比,刘向对于《洪范》学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把《春秋》学引入到《尚书》学中,从而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尚书》学;二是在解释《洪范》"五行"时用五行相生说取代了五行相胜说;三是在《洪范》"五行""五事""皇极"的关系中更加强调"皇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帛书《五行》与《尚书·洪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九七三年底发现的长沙马王堆帛书,至今尚在陆续发表中。已公布的帛书里面,《五行》一篇很受学术界重视。《五行》是子思、孟子一派儒家作品,原与《老子》甲本等同抄在一卷帛上。一九七四年刊出的帛书概述,已指出该篇“内容是讲儒家‘仁、义、礼、智、圣’的‘五行’说,文体与《大学》相近,词句中也袭用《孟子》的话,可见作者是子思、孟轲学派的门徒。”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对它作了  相似文献   

8.
《洪范》是《尚书》中反映殷周之际政治思想成就的一篇重要文献,自汉代至清末,它都是《尚书》学研究的中心。刘节于1928年发表的《洪范疏证》一文,大胆怀疑传统看法,将《洪范》成书下推至战国晚期,这极大影响了《洪范》学、《尚书》学和中国古典政治思想的传承与新诠。丁四新教授的新著《洪范大义与忠恕之道》,重续汉儒和宋儒的《尚书》学传统,以新的材料、新的视野和新的方法来论证《洪范》为周初作品,进而挖掘《洪范》本身的治道哲学内涵,在《洪范》著作年代考证、大义阐发和经学方法上都取得了重要突破。是《洪范》研究重回“中国立场”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9.
学界往往把北宋《洪范》学兴起的原因,根究为北宋经学拒斥汉唐谶纬、批驳章句注疏的内在诉求,并直接归结为宋仁宗一朝积贫积弱的社会现状而赋予论者的经世意向。这一归因路径更多着眼于学术史的整体变迁潮流,忽略了被学术潮流遮蔽的历史细节,对《洪范》学兴起的“近因”还没有清楚地了解。通过文献梳理,宋仁宗御撰有《洪范政鉴》,该书承继汉唐灾异学说,沿袭历代《五行志》编撰体例,并践行于现实政治。但因为仁宗对待灾异的“不诚”态度、流为程序化的政治应灾行为,以及由此表现出的统御之术与用人之道,特别是庆历新政时期以灾异为契机的政治博弈,致使北宋现存《洪范》论著无不表现出反思这一灾异化的《洪范》学。而这正是北宋《洪范》学兴起的“近因”。只不过,我们常常沉浸在肇始于庆历年间而已经转向的学术潮流中,反而忽略了这一时期灾异化的《洪范》学以及在此影响下的经典疏释效应与政治文化实践。  相似文献   

10.
王安石《洪范传》(以下简作《传》)在当世之所以特出于众,首先在于他于仁宗年间,面对弥漫朝野的《洪范》灾异之说,能独抒己见,创为新解,表现了鲜明而强烈的现实性与战斗品格。关于此点,他在《书<洪范传>后》一文中曾慨乎言之: 孔子没,道日以衰熄,浸淫至于汉而传注之家作。……宜其历年以千数而圣人之经卒于不明,而学者莫能资其言以施子世!予悲夫《洪范》者,武王之所以虚心而问与箕子之所以悉意而言,为传注者汨之,以至于今冥冥也,于是为作传以通其意。……夫予岂乐反古之所以教而重为此挠挠哉?其亦不得已焉者也。(《王文公文集》卷三三) 此所谓“传注之家”或“传注者”,显指董仲舒,刘向父子与所谓孔安国《传》等。至其  相似文献   

11.
蔡沈《洪范皇极内外篇》以理学思想阐述了数的理论意义及价值,建立起了一套以九九之数解释宇宙万物的模式,开出演范一派,是宋代象数学的一大发展。《洪范皇极内外篇》是理学对方术的渗透,揭示了中国文化中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的相互构建。  相似文献   

12.
《周礼》的作者、写作年代及历史意义新探孙景坛(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副教授南京210001)《周礼》是中国上古唯一一部关于政治、经济等社会制度的文献,对汉、唐以来的制度建设有重要影响,后被列入儒家经典。但是,关于《周礼》一书的作者、写作年代及历史意义,理论...  相似文献   

13.
《文艺批评基本标准新探》一文认为思想性档准、艺术性标准不够科学,不够适用,主张代之以新的标准,是基于以下三个理由的:一是"思想性和艺术性一类提法","是批评的方法和角度","仅仅指示批评的方面和范围",只是"批评标准的类的代号";二是思想性艺术性标准太抽象,不易掌握;三是"有些体现内容和形式结合的重要标准"难于分属".然而,仅仅以此作为否认其科学性、适用性的依据,是不够充分的.文艺创作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的审美活动,它以创造出艺术作品影响人生,从而构  相似文献   

14.
鲁迅诗《自嘲》,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对这首诗所作的解说屡有所见,读了以后,觉得固然从不同的侧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然而未有对全诗作出入情入理的解说。个人经反复思索,略有所悟,现在写出来,就教于方家与同好。 《自嘲》比较难懂一些,主要由于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有些特别。特别之点何在,鲁迅自己本来曾经作过说明的。他既在题目上明白指出这首诗系“自嘲”,又在书赠柳亚子的条幅上写有“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凑成一律,以请亚子先生教正”这一则幽默的跋语。这就告诉人们:《自嘲》在表现形式上,本是作者在战斗余暇同友人聚会在一起说几句开心话的戏谑之作。这首诗是使用了具有打油色采的通俗幽默的语言,通过自我嘲谑的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 可是长期以来,文学研究工作者在诠释《自嘲》时,一般都回避鲁迅自己宣告过的“自嘲”特点,未曾对它本来具有的浓郁的幽默特色进行深入的探讨,以致把这首本来是妙趣横生的诗歌解说得枯淡寡味,对诗的主旨也发生种种误会。寻索其原因,自然不止一端。从思想方法方面看,笔者认为有两个框框障蔽着人们的眼目,束缚了人们的头脑。  相似文献   

15.
韩国朝鲜朝文人注解《洪范》,重大法之施行与演绎,显示出了别样的解经特色.他们利用箕子之道来捍卫儒学道统、彰显义理精神,又通过《洪范》经文来阐明理、气、心、性之关系.如此这般,都只为政教而服务,是《洪范》学应用于世的表现.①除此,朝鲜朝学者还将《洪范》九畴分门别类加以细化,用阴阳演范,以象数说经,使《洪范》大法流于旁门小道,非解经之正轨也.可见,朝鲜朝时期的《洪范》学,有创获之举,亦有偏失之处.  相似文献   

16.
《洪范》的成书年代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清代之前,一般人根据《洪范》本文,认为西周初年箕子正式作《洪范》。近人有认为《洪范》系儒者伪托,当成于战国中、后期。其实,《洪范》多少有箕子的思想成份在内,同时又不完全是箕子的。它的流传与成书有个过程,很难确切说在某一年。例如《诗·小雅》中的思想在《洪范》中有所反映,而《小雅》大约作于西周后期、东周初期,那么《洪范》的成书不会早于这个时期,至多也是同期。另外,《洪范》的言语,又被《左传》所引用,《左传》有三处(文公五年、成公六年、襄公三年)引《商书》上的话,都出自《洪范》。因此,《洪范》成书的年代最晚又不会迟于《左传》。  相似文献   

17.
司母戊鼎年代问题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举世周知的司母戊鼎(有的同志又将“司”读作“后”),重875公斤,器制雄伟,不仅是我国现已出土的最大最重的古代青铜器,而且在世界青铜文化中也是杰出的作品。它的制作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奴隶社会生产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司母戊鼎自一九三九年在河南安阳发现以来,尤其在解放后,各有关方面不断地对其铸造技术、合金成份、所属年代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洪范》总结了西周以前的治世理念和政治智慧,开启、影响了此后中国传统政治的基本精神。它既开儒家的道统观念之源,也初步确立了道统与治统之别,并试图以道统来统摄治统。这一思想高扬了道的至上性,消解了君权的神圣性,激励着后世儒家弘道践道的价值追求和独立思考的精神。同时,《洪范》所论九畴内涵丰富,各有侧重,关系密切,互为呼应,且诸畴因皇极之建用而汇聚、贯通为一体。借助九畴之说,《洪范》构建了一个寓意丰富、体系宏大的政治哲学体系,展现了先民深厚的生存智慧和深刻的治世理念。而在关于王道理想的构建中,《洪范》对于君道的阐释与发挥尤为令人深思:君极之立与否,实际上构成了其能否召唤、凝聚天下人心以及王道能否得立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19.
吴承恩《西游记》的祖本问题,是本世纪20年代以来争论中未能解决的问题.邢治平、曹炳建发表在《新疆社会科学》1988年第6期上的《〈西游记〉祖本新探》一文,对传统的观点进行了评驳.文章对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出的杨本说,和柳存仁在《伦敦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提出的朱本说提出了怀疑,对郑振铎在《西游记的演化》一文中提出的大典本说持肯定说.大典本即今学术界通称之《西游记平话》可简称为《平话》,《平话》的残文有三处,一处  相似文献   

20.
《西游记》祖本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承恩《西游记》的祖本问题,是本世记20年代以来争论中未能解决的问题。概括说来,有以下三种观点: (一)杨本说。这是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最早提出来的。今国内学者陈新力主此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