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非言语交际是人们沟通思想、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实际上是在特定的语境中使用非言语行为交流和理解信息的过程。由于非言语行为具有民族性和多义性,不同文化的人对非言语行为的要求是不同的,非言语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含义,因而有必要了解语境与非言语交际的关系:非言语交际的策略和手段的选择取决于语境;语境有助于非言语行为的解读。  相似文献   

2.
取效行为是言语行为分类中的一个类别,是需要说者和听者互动的一种言语行为。在高语境文化中,话语中大部分的信息隐含在沟通接触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在高语境文化中实现取效行为,注重言语行为的方式和修辞,运用言语行为中的语义照应,缩短言语行为中的文化背景距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成事性言语行为”与文化语境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翻译研究和实践中 ,如何进行源语和目的语之间文化语境的转换和再现至今仍是译者的一大难题。在翻译实践中言语语境和情景语境往往能得以成功转换 ,而文化语境经常转化不恰当甚至被译者所忽略。本文指出 ,引入语用学机制 ,尤其是“言语行为三分说”中的“成事性言语行为”理论 ,不失为跨越文化语境翻译屏障的一项颇有意义的尝试工作。  相似文献   

4.
结合Verschueren的顺应性理论,从交际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入手,通过分析王熙凤言语交际中的语言策略,可以揭示作为言语交际者的王熙凤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为达到交际目的而对语境因素做出顺应性选择的动态过程,为"王熙凤"的话语提供一种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根据言语行为理论,言语行为只有在符合合适条件下才有有效的言外之力,才是有效的言语行为。就“许诺”这一具体言语行为,以中外著名文学作品中的语句为例,阐述在特定的交际语境条件下,即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交际环境中,交际者的性格、情感、信念、意图等心理因素会促使人们选择适合具体语境的言语行为,即使该行为违背某种言语行为的某项合适条件,只要选择得当,都能传递足够的信息,从而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实现具体的交际目的。语境因素才是言语交际中决定言语行为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6.
语境创造论     
语境不仅是动态的、变化的,而且是创造的。语境是由参与社会互动的人,在一定目的的驱使下,实施一定的言语行为,从而引起的或者激活的、参与言语行为和意义生成、参与言语行为和意义理解的因素构成的。语境有说者语境和听者语境之分,两者之间的差异是创造的重要源泉。任何言语交际都是一个包括说话者和听话人双方的活动,因此创造是双方的创造。目的原则支配语境创造。言语交际互动中,互动双方角色等等因素不同,因此语境创造方式、创造程度、创造效果、创造主动性不一样。语境创造有程度之分。  相似文献   

7.
言语行为并不是孤立的行为,它是由若干关联的子言语行为组成的复杂行为集合。致谢言语行为通过多样化的组合与变换承担了交际中的礼貌功能,合理地利用致谢语在跨文化交际中有利于建立和维护各方的交际关系。由于汉西语言特点及其文化语境的差异,汉西致谢语的表现方式和致谢策略所存在的异同值得中西跨文化交际研究者的关注。从言语行为学角度分析致谢行为,有利于理解不同文化语境下的致谢策略。  相似文献   

8.
对汉语和英语在社会文化和语言文化两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指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运用语用学的语境理论、格赖斯的合作和礼貌原则以及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注意语用翻译策略,找出汉语和英语之间的语用差异,在译文中找到相应的等值语,实现语用等值.  相似文献   

9.
对汉语和英语在社会文化和语言文化两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指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运用语用学的语境理论、格赖斯的合作和礼貌原则以及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注意语用翻译策略,找出汉语和英语之间的语用差异,在译文中找到相应的等值语,实现语用等值。  相似文献   

10.
言语交际中的动态语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语用学理论,凡是对话语产生影响,并与当前言语交际密切相关的语言内和语言外的所有主客观因素都称为语境。本文从语用学角度,强调语境的构建是一个与具体的语用行为密切联系、同语用过程相始终的动态的过程。从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两个方面分析在动态的言语交际过程中,动态语境对言语信息的释义和制约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