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艰难岁月锻诗魂──论杜甫陇右山水纪行诗陈桥生一在陇右的深山穷谷中,"白头乱发垂过耳"①的诗人杜甫带着弱妻幼子辗转跋涉,这真是一段伤心惨目的艰难历程。可是诗人在手持长挖黄独充饥的同时并没有放下诗笔,他给我们留下了《秦州杂诗二十首》及《发秦州》、《发同谷...  相似文献   

2.
试论杜甫“秦州咏物诗”的艺术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论杜甫“秦州咏物诗”的艺术创新聂大受唐代诗人杜甫寓秦州期间,写有咏物诗十余首。这些诗虽然德篇幅短小,但是在艺上有许多创新,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正如钟惺所说:少陵如《苦竹》、《蒹葭》、《胡马》、《病马》、《溪鸟勒鸟》、《孤雁》、《促织》、《萤火》、《归...  相似文献   

3.
杜甫秦州咏物诗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甫在秦州陷入了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困境,促使他进行对人生的思考,从而暂时摆脱了精神上的痛苦,他这一时期的咏物诗体现了他的思想历程.  相似文献   

4.
从三首《望岳》看杜甫诗歌的发展、变化郭其云在杜甫的一千多首诗中,有三首同题的《望岳》诗,分别咏的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时间各不相同,登泰山之作是青年时期所写,而西岳诗是杜甫四十多岁时的作品,南岳诗则是诗人晚年漂泊荆湘时完成的。三首望岳诗,虽...  相似文献   

5.
元好问的文艺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著名的《论诗绝句》三十首及他为前人和同代诗人诗集所作的序中。他的文艺美学思想,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尚刚健、悲壮之气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三十首中开篇第一首;“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诗人一开篇就指出诗坛上存在的事实,即汉魏古诗、风雅传统的丧失。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中有:“别裁伪体亲风雅”句。元好问所说的“正体”正是与“伪体”相对的风雅传统,而这种风雅传统若由汉魏上推其源,实得之于诗三百。元好问论诗宗旨就是从这里出…  相似文献   

6.
导言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以“诗圣”著称的杜甫是具有承先启后作用的集大成的大诗人。和这一崇高地位相称,杜甫的诗歌理论,他的美学思想也是丰富和深刻的。诚然,杜甫没有写过《诗品》(梁钟嵘著)、《诗式》(唐僧皎然撰)之类的谈诗的专门论著,甚至没有像诗人欧阳修那样,为我们留下一部《六一诗话》,然而杜甫却是第一个运用诗的形式发表诗歌理论的人,即有名的《戏为六绝句》(七绝)以及《偶题》(五古)、《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七律)、《解闷》十二首中的第四至第八等诗篇,它们都涉及到诗歌创作和评论问题,包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无疑,这是杜甫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7.
谈杜甫由陇入蜀的两组纪行诗李国丰杜甫在贬官华州不久的乾元二年秋,辞官携眷入陇流寓秦州、同谷约四月时间,由于战乱不息,边患又急,"乐土"难觅,流离颠沛,"一岁四行役",终于在岁末又自同谷起程,登上了他去成都的艰难历程。这就成为他一生中最困窘的时期,也是...  相似文献   

8.
学术研究的道路是艰险孤奋的山径。石田李丙畴博士在他67年生涯中有30余年在杜诗研究的道路上拼搏,他是一位毕生挖泉不止的国文大家。石田现在仍在不断地搏击,而且他的追求越益执着,近乎顽固,故有别号“杜狂”之称。石田的编著甚丰,《杜诗谚解批注》、《杜诗谚解钞》、《杜诗的比较文学的研究》、《朝鲜文学上的杜诗研究》、《诗圣杜甫——诗读杜甫生涯》、《杜诗研究论丛》、《初刊本杜工  相似文献   

9.
粉碎“四人帮”以后,哈尔滨师大中文系教授张志岳同志,以年老多病之身奋力从事著述。不久前,他的新著《诗词论析·续集》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受到古典文学研究者、爱好者的欢迎。《诗词论析·续集》共收入探讨中国古典诗词的论文十七篇,绝大部分作于1978、1979两年。这十七篇论文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主要是“论”,“论”中有“析”,共占七篇,或则就中国诗歌总的发展趋势来探讨问题,或则就历史上著名作家屈原、鲍照、杜甫进行研究,分析他们的思想或作品。另一类主要是“析”,“析”中有“论”,侧重对某些广泛流传、脍炙人口的名篇,如杜甫的《奉先咏怀》、《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武侯庙》,王安石的《读史》七律,苏轼的两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水调歌头》,陆游的词《卜算子·咏梅》等,进行剖析,字句推求较多。可见,有论有析,论析结合,是该书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0.
高明祥 《求是学刊》2023,(3):152-161
钱谦益所作论诗诗《姚叔祥过明发堂共论近代词人戏作绝句十六首》,在承传杜甫《戏为六绝句》的基础上又产生新变。钱氏继承了杜甫尊重前贤、别裁伪体的思想,以批评当时的诗坛流弊。钱诗延续了《戏为六绝句》“戏题”的自况心怀,但也增添了走出“嗤点前贤”的矛盾、消解讽刺的紧张等意味。钱诗与《戏为六绝句》都是以近代视野和当世视野为论述重点,但不同于杜甫对时人的包容态度,钱谦益以自己的诗学为标准,将时人划分了阵营。《戏为六绝句》论述的内容可能不仅仅限于诗歌,这种现象在钱谦益论诗诗中更是蔚为大观,他论述了文学家、批评家、书法家、画家以及女性群体,且对后世论诗诗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杜甫与词体的关系素受冷落,然生当盛中唐时期的杜甫,正逢词体萌生、形成的关键时期,其诗歌中的新变因素不仅为新的诗歌风格开辟新途,而且为词体的内质奠定了重要基础。《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三首的柔弱的情感、纤小的意象和轻清的语言揭示了其诗中所蕴含的词体神理,将杜甫对于"中唐"诗风的导引和对词体的催生意义彰显出来,并大致勾勒出了杜甫在词史上留下的若干痕迹。追溯词体内质的渐进过程,需要重估杜甫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北京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刊发了署名李丛昕的文章《杜甫终葬巩县说》,以“杜甫终葬巩县为是而偃师为非”,否定《河东学刊》1999年第1期刊登的霍松林先生《杜甫与偃师》一文中“再次肯定了杜甫终葬偃师的传统说法”。...  相似文献   

13.
周立英 《学术交流》2008,(2):150-152
杜甫自秦州入蜀,途中写了26首纪行诗,一改他浑涵汪茫,沉郁顿挫的主体风格,并没有写秦塞与蜀道雄奇壮美的风光,而是把沿途所见写得山昏水恶,鬼魅啸风,饱含着诗人厌恶乃至于恐惧的情感.之所以如此,首先是因为其时安史乱军依然对唐王朝构成极大的威胁,从而使得杜甫忧心如焚.其次,杜甫此时生活异常困顿艰难,连妻儿的衣食都成了问题,所以凶险艰难的山水描写的背后隐含着诗人深深的家国身世之悲.手法上多用生词僻字,多险句,全部为古体,多用五言,押仄声韵,结构上波折起伏、大起大落,从而把惊险恐惧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组诗也呈现出槎牙奇崛、瘦硬峭拔的风格.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这一组诗并不是许多人所认为的一般意义的山水诗,另外,宋代黄庭坚及江西诗派,学界普遍认为主要是学习杜甫的吴体拗律,实际上吴体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句律上,而这一组诗拗硬奇崛总体风格的影响应该更大.  相似文献   

14.
李白的《梁园吟》,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好诗。对于他创作这篇诗的时间和他自长安前往梁园的路线,存有不同的看法。这里写出我的意见,以就正于大方之家。 詹锳《李白诗文系年》系此诗于天宝四年并说: 蔡梦弼《杜工部草堂诗笺·外集酬唱附录》引此作《梁园醉歌》,定为白与杜甫、高 适同游梁宋时作。诗云:“我浮黄河去京阙,挂席欲进波连山。天长水阔厌远涉,访古 始及平台间”。杜甫《寄李十二白》所云“醉舞梁园夜”,即此时事也。而在其前纪事 云:“经商州东出关”,不免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15.
唐肃宗乾元二载(公元七五九年)仲秋,因安史之乱的战祸及关辅大饥的天灾,再加上仕途的坎坷限险,杜甫辞华州司功参军的小官,踏上了西征的道途。因为他的从侄杜佐当时在秦州(今天水市)的东柯谷营建了几间草堂,所以他取道秦州,想把一家人迁到未及兵火的秦州,权且栖身,以俟太平。但在秦州生活了不满四个月,诗人身体多病,靠采药为生,再加上天气渐冷,饥寒交迫,又因为寻置草堂住地的愿望也难以实现,秦州又面临着吐蕃威胁,所以诗人很想离开秦州。正当忧虑去向之际,同谷县(今甘肃成县)一位“佳主人”写信给他,说同谷气候温和,…  相似文献   

16.
“岑参兄弟皆好奇,携我远来游渼陂”,这是杜甫《渼陂行》里的开头语。其实,岑参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对自然景观是那样的“好奇”,在诗歌创作领域里也同样充溢着对新鲜事物的浓厚兴趣和敏锐感。如他写下的十二首题之为“××歌送××”的七言歌行体送别诗,也显露出他“好奇”的性格和在艺术上的创新出奇精神。月有阴晴园缺,人有悲欢离合。古代骚人墨客在路歧水边与亲朋友好洒泪告别时,免不了要作诗相赠,籍以慰勉对方,也借此自慰。诗中,常会有景物描画或感慨今古一类的内容,但象岑参那样,有意把咏物、怀古、写景、摹声来作送别之辞,却殊为罕见。初唐王勃  相似文献   

17.
《书法》杂志八二年第五期载胡济沧先生《李白<草书歌行>辨伪》一文,提出了五条理由,最后断定《草书歌行》决非李白所作。我以为他的论据是欠妥的。 该文说:“今按李白集子里确有贾至《洞庭送李十二赴零陵》一诗,但事买上李白未果此行。”因为他们又恰遇李晔,三人有同游洞庭湖数篇之作;又碰到杨召卿、陈太守“话旧迎送,到岁暮还留在岳阳”。“我在集子里遍找李白的行踪,除了这首有争议的诗以外,看不出他和怀素  相似文献   

18.
谈杜甫的论诗思想○王艳军杜甫的论诗思想主要集中于组诗《戏为六绝句》、《解闷十二首》、《偶题》之中。这三篇可以说是一个严密的整体,不可分割。历来人们对《戏为六绝句》颇多关注,争论不休。而对于《解闷十二首》及《偶题》重视不够,未给予全面深刻的认识。近来胡...  相似文献   

19.
闻一多先生,在他未完成的杰作《杜甫》一文中,曾以浪漫主义诗人的笔墨,描述了李白与杜甫天宝三载(744)在洛阳的初逢: 写到这里,我们该当品三通画角,发三通擂鼓,然后提起笔来蘸饱了金墨,...  相似文献   

20.
正"我叫金子杰……"初见他,这位沉静内敛的十岁男孩,忽闪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全身散发着灵气,在采访开始前就向记者做了简单自我介绍,并兴致勃勃地展示着他于今年七月出版的首部个人诗词集——《童韵》。该书收录了金子杰自幼儿园至今创作的杂诗、律诗、现代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还有少量散文随笔。逐篇翻阅,这些作品令人大呼惊叹,字句中充斥着不凡的学识和素养,文笔全不似幼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