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美国的新保守主义思潮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冷战结束后,新保守主义在美国外交理念和对外政策的调整中走上复兴之路。“9·11”为新保守派把其思想化为实际政策提供了一个契机,从而确立了新保守主义在布什政府外交中的强势地位。当其影响在伊拉克战争前后达到顶峰时,战争的非预期性后果使新保守主义陷入困顿与衰落。  相似文献   

2.
新保守主义的政治哲学与美国的外交实践的有效融合,构成了布什政府奉行的外交哲学的思想主流民主与现实的结合。从新保守主义的理论基础出发,探讨了输出民主问题是布什政府的外交战略和终极目标;现实主义态度是布什政府外交战略的姿态和理念,即追求国家安全、国家利益至上及不排除以寻求武力推进民主;对民主和现实之所以得以结合并成为美国对外政策主流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民主与现实相结合的外交哲学在处理对华政策方面发生的转变及原因。  相似文献   

3.
新保守主义与冷战后美国对外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保守主义是美国当代政治思想流派中最活跃也最危险的一支,对冷战后美国外交决策包括对华政策产生了诸多消极影响。尽管新保守主义重视实力、强调意识形态的外交理念本身具有明显的内在逻辑错误和致命缺陷,但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新保守主义仍会对美国外交决策和外交实践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20世纪60-70年代,美国自由主义的泛滥在宗教界的反弹就是宗教保守主义的崛起。由于具有更多的政治共性,宗教保守主义与共和党走向联合。宗教保守主义对冷战后美国外交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它强化了美国外交中的“使命”意识;强化了美国在反恐战争中正义与邪恶的二元论观;强化了布什政府新保守主义的外交理念;强化了美国人权外交中的宗教自由因素。  相似文献   

5.
乔治W.布什上台以来,新保守主义思想大行其道,深深影响着美国政府的各项决策,特别是美国的对外政策。本文通过对新保守主义思想产生发展的历程、主要对外政策主张及影响的分析,以及新保守主义得以影响美国对外政策的原因的探悉,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布什政府的对外政策。  相似文献   

6.
冯玉军  文龙杰 《国际论坛》2023,(1):139-154+160
基于对以新自由主义为导向的俄罗斯社会转型的反思以及对冷战后新自由主义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秩序的反动,以国家主义、民粹主义、反自由主义和反西方主义为思想内核的保守主义在普京执政之后日趋成型并逐渐成为俄罗斯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在近年的外交实践中,俄罗斯充分运用保守主义理念,利用文化、宗教、种族、身份政治等工具,谋求为其内外政策获取更广泛国际支持。俄罗斯通过推行保守主义价值观外交,一度成为国际保守主义力量的中心,获得了相应的国际号召力和影响力,并为其推行对外政策创造了一定空间。然而,俄罗斯的保守主义价值观外交既弥漫着根深蒂固的弥赛亚意识,也隐藏着机会主义和工具主义的底色,特别是其“以虚拟的文化疆域代替实际的主权疆域”的认知与行动同其倡导的尊重国家主权的高调宣示背道而驰。随着俄罗斯对外行为的激进性日益凸显,其保守主义价值观外交在国际上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和反弹。  相似文献   

7.
曾在里根时代对美国外交政策发挥了重要影响的新保守主义,冷战后调整和完善了外交战略思想并以更为强劲的势头对美国的外交和防务政策发挥了显著而深刻的影响。新保守主义的强势复兴得益于对各主流外交思想的理论融合,迎合了美国政治潮流右转的趋势,是对冷战结束以来自由主义外交路线的修正和对当今美国超强国际地位的彰显。尽管新保守主义政策的实施招致了国际社会的反弹并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其思想活动并未停止,其影响也不会轻易消除。  相似文献   

8.
冷战结束后,美国国内各种外交思潮泛起,其中以民主和平论为主要内容的理想主义主张"人权高于主权"的新干涉主义以及新孤立主义等思潮对美国的对外政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美国人权外交在冷战后得到了加强,其中民主和平论、新干涉主义理论对美国人权外交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新孤立主义思潮的兴起对美国人权外交有一定的约束力。  相似文献   

9.
美国新保守主义:复兴、政策主张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保守主义是美国国内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成熟于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的一种政治思潮,冷战结束后,曾一度陷入低潮.但是,随着小布什政府的上台,新保守主义以更为强劲的势头深刻地影响着美国的国内政治生活和外交防务政策.通过分析新保守主义在经济、政治和外交上的政策主张,以及它在美国复兴的必然性,有助于重新认识这股政治思潮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中美关系产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公众外交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直是美国对外政策和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常设工具,受到历届政府的重视.以保守主义著称的里根上台后,突出反共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尤其重视公众外交在美国对外政策中的作用.在同苏联争夺第三世界的斗争中,里根政府把重点聚集于中美洲,视其为美国传统的势力范围.为此,除了利用传统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手段外,积极主动地推行公众外交战略成为里根政府时期中美洲政策的另一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战略态势的变化和亚太经济的崛起,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美国全球战略重心开始东移,提出了所谓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从2009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东盟地区论坛上高调宣称美国要“重返亚洲”到2012年6月帕内塔正式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美国从外交、经济和军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动,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和新做法,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其目的在于确立美国在亚太的主导地位,遏制中国的崛起。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将对世界政治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理想主义是美国外交的一大传统。这一外交传统有着深刻的文化根源,即“美国例外论”和“天定命运论”。美国的理想主义外交政策可分为非进攻型和进攻型两类。按照这两种类型理想主义的相互关系,可以把美国外交史分为三个阶段,以此考察理想主义外交传统的发展演变:两类理想主义并行的阶段;两类理想主义冲突阶段;进攻型理想主义为主导的阶段。美国外交中的理想主义传统,至今仍在延续。  相似文献   

13.
自奥巴马政府2009年上台以来,美国从自身实力及全球战略出发,对外交政策做了调整。奥巴马政府对武力的使用十分谨慎,主张采用外交途径,先通过谈判和对话的方式解决问题。奥巴马政府重视与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北约以及东盟等国际组织的关系。其国际组织策略体现在试图发挥美国的重要作用,既利用国际组织又拒绝多边主义的束缚以及重视盟友的作用。针对奥巴马政府的国际组织策略和相关启示,中国应科学制定国际组织战略,积极参与国际制度和规则的创建,增加对国际组织的支持力度进而获取更多话语权。  相似文献   

14.
"冲绳问题"在战后日美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战后初期美国在冲绳实施军政统治,日本政府无力收回,遂将冲绳作为与美国进行媾和谈判的筹码,以牺牲冲绳的方式达到维护日本国家安全的目的,同时又竭力通过外交交涉的途径将冲绳的主权保留给日本,为日后从美国手中收回冲绳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5.
美苏冷战对峙中,亚洲作为欧洲之外美国遏制苏联的又一前沿阵地,在美国的对外战略中占据着重要地位。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于越南战争等多种原因,美国国力相对衰落,而该时期东亚的日本经济已经复兴,出现了对美离心倾向;同时,中苏关系的破裂也为美国改善同东亚大国中国的关系提供了契机。为了适应变化了的国际局势,尼克松政府在东亚实施了奠定20世纪70年代美国亚洲政策基调的均势外交。本文着重分析尼克松政府调整东亚外交的必要性、东亚外交的实施、影响及其评价。  相似文献   

16.
一战时期,交战国和中立国的外交都是自私的,非正义的。中国作为中立国参战是被日美两国拉下水的。日美对中国的态度虽然不同,但实质上都在损害中国利益。中国作为战胜国在外交上的失败,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落后。而赴欧美会议的中国外交官不应承担外交失败的责任,相反,他们的外交斗争精神则应当适当肯定。并给以一定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7.
美国外交理念中使命感的宗教根基源于殖民地时期的清教传统.宗教的使命感与美国社会独特的政治理念相结合,促使宗教使命感日益世俗化. 使命感对美国外交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它使美国外交在理念上具有一种追求价值观的特点; 它使美国把追求普世的价值观理念作为国家利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实践中造成了美国外交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18.
中美关系在 2 0世纪 90年代初期跌至中美建交以来的最低点 ,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国际格局的急剧变化使中美之间共同的利益基础消失 ;冷战思维的惯性导致“中国威胁论”和遏制中国论的出笼 ;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严峻对立 ;美国内新保守主义的得势及国会强大的反华势力等  相似文献   

19.
摘要:独立不久,美国通过路易斯安那购买、俄勒冈争端等事件,在实现疆域扩张的基础上,拓展了工业化发展所迫切需要的广 阔地理空间,并开创了用外交方式解决领土问题的先例。在复杂的外交局势中,美国利用欧洲殖民各国的矛盾与纷争,通过威 逼利诱的谈判方式以低廉的价格购买了大半个美国的疆域,实现了领土的扩张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在自身利益得到满足的同 时,联邦政府意识到利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更加有利于巩固新生的政权,这对当今美国处理国际问题同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美国近代对华外交政策特点,研究这一政策对美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的影响,从美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前后态度的转变、退款用途的规定以及美国各界人士的观点,揭示了美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的真实动机,指出其根本目在于取得经济利益的同时,推动文化在异国的复制,进一步巩固和增强美国在华的外交地位。认为"庚款兴学"并非是几个人努力的结果,既有美国对华外交的现实需求,也有更深厚的文化背景,在客观上有益于中国科技和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