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定江 《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67-69
长期以来人们关注的只是朗读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而忽略了朗读本身就是两个生命之间的对话的有效方武,能起到提升生命质量的作用。所以,朗读在生命教育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教室不仅仅是一个等着师生去上课的地理单元和空间概念,从社会学视角看,教室还是一个师生共同书写生命成长故事、指向学生身心发展目标和教师专业实践的具有文化品格的交往实践空间和生命叙事场域。基于吉登斯时空秩序理论,教室作为师生生命交往实践与成长的重要时空场域,承载着每一个个体的生命价值。构建具有生命温度的教室,是回到教育原点,为师生实现生命价值与美好教育生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当前学生心灵之脆弱和对生命漠视的现状,实在令人堪忧,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感悟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4.
1990年代以来的中国散文,表面的繁荣和内在的“苍白”共存,真正具备“思想者”品格的散文家并不多。本文试图从主题意蕴和艺术形式两方面进入周国平的散文世界,解读周国平散文的意义。与史铁生和张承志相比,周国平散文的生命意识,其中对精神灵魂的理性拷诘,自有其不可替代之意义。不过其艺术形式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 相似文献
5.
6.
生命是教育的本质。在人本主义的生命哲学视角下,教会大学生敬重生命、热爱生命、呵护和珍惜生命,成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要任务。其教育内容涵盖生命知识教育、生命价值教育和生命挫折与死亡教育等多个方面。但当前高校生命教育中诸多问题凸显,如教育意识淡漠、教育内容弱化和教育活动缺失等。为此,应构建完善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提高对生命理念的体认;坚持以人为本,形成主体间性教育教学模式;以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为载体,提升生命教育理念,提高生命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7.
8.
“人”的双重生命观:种生命与类生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认为人具有双重生命 :种生命和类生命。种生命为人和动物所共有 ,类生命则为人所独有。只有从人的双重生命观出发 ,我们才能真正把握人的本性 ,理解人之为人、人区别于他物 ,特别是区别于动物的那种特殊的本质和奥秘。坚持人的双重生命观 ,对于指导、推动人的现实发展 ,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11.
生命科技的发展使生命的原貌逐渐呈现在人们面前,生命对于人的秘密越来越少,然而随着生命的神圣性逐渐被“解蔽”,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生命的敬畏感也在逐渐淡化,作为对这一事实的回应,生命伦理学应运而生。基于当前生命伦理学的发展及其面临的难题,鉴于阿尔贝特·史怀泽①的敬畏生命伦理学,笔者认为“敬畏生命”是生命伦理学的价值之维。敬畏生命应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思想:敬畏生命将伦理的范围扩大到所有生命;敬畏生命肯定了道德责任的无限性;敬畏生命肯定了生命的平等;敬畏生命对学者也提出了把生命的一部分奉献出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性格懦弱的吴梅村,在明清易鼎之际,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毅然仕清,这是由其珍视生命的生命观所决定的。此后这一抉择便带给他无尽的痛苦,故在其后半生的诗歌创作中充满了用全部生命力量来忏悔的信息,由此,可以清晰地感知吴梅村其人的生命历程。 相似文献
13.
文学研究的发展态势与文学实践的生命之旅遥相呼应 ,在文学研究中人们也强调引进生命意识和生命活动视角 ,将文学置于生命美学的图景中进行审视和阐释 ,将对生命意识的考察上升到美学的层次 ,建构文学的生命观或生命文学观。理论和实践的共振共鸣 ,将文学活动引向深入 ,使文学的生命意识和生命美学观念犹如一道行走的风景 ,在开放、多元的发展变化中昭示着文学的行进和存在 相似文献
14.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人的生命活动充满自由和创造,不仅能适应和改造自然、能创造和利用历史、建构和超越自我,还能创造生命价值。然而,许多人却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懂得珍惜和爱护生命,甚至轻视或伤害生命,导致生命质量下降、生命价值贬损。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理所当然要关爱生命,并引导人们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全面关照生命关系、增强生命力量,从而不断提高生命质量,创造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当代大学生拥有学科知识背景下的智力优势,却不能从容地审视自我,找不到生命本体的存在意义,成为自身最熟悉的陌生人,进而导致大学校园内人际疏离、暴力相残、自杀、杀人等漠视人格和生命的现象有增无减.现行大学教育模式的弊端是造成大学生人格异化的重要原因,引入生命教育,培养大学生安身立命的价值观,指引他们统合各种知识去体验生命,是帮助大学生找回完整自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对青少年淡漠生命行为的反思与生命教育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年,有关青少年淡漠生命的媒体报道时有所闻,自杀已成为青少年非正常死亡的首要原因。此外,青少年凶杀和意外事故造成的死亡率也居高不下,造成这一普遍社会现象的因素可以归咎于多方面,在青少年中普及和加强生命教育刻不容缓。本文从列举最近几年发生的一些青少年淡漠生命的具体事件入手,深入分析了导致该类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并阐述了在青少年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必要性,生命教育的内涵、主要内容及具体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8.
人文,是那闪烁着中华民族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和世界各国的多云文化,是主题意识、创造思想、独立人格等方面的体现.人文,他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引导学生学会做人.而在班级工作者塑造孩子们的人文情怀,展现在我们目前的将是一番绚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20.
生命价值教育的理论依据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教育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潮.生命价值教育是实施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生命价值教育,可以从西方的生命哲学思想中,从我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哲学思想中,从马克思主义的生命价值观中探寻到其深刻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