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既是改革开放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步伐,是我们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保证这一任务的顺利完成,必须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法律保障.一、市场经济体制对法律的呼唤首先,经济变革要有法律保障.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由特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的整体之中,经济基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当经济基础产生变革时,它首先是要求上层建筑为其变革呜锣开道;当变革一旦成功之后,它又必然要求上层建筑为其提供巩固和发展的保证.这种内在的客观要求必然要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进程中反映出来.其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的,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主要是通过对市场的宏观调  相似文献   

2.
新经济体制模式的提出,即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作为经济改革新的目标模式,它不仅仅对我国的经济生活产生重大影响,而且也将对社会整体改革产生连锁反应,驱动了与之相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改革到位,推动社会政治文化的全面进步;加速了人们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精神状态、生活方式等意识形态方面的重大转变,促发全方位的观念更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给我国非经济生活的积极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  相似文献   

3.
论对领导干部实行契约化管理马国钧,刘兰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它要求我国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诸多领域必须相应地进行调整和改革。干部管理工作随之变革的基本方向,应该是对各级领导干部实行契约化管理。客观要求:对领导干部实行契约化...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也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是一个历史过程”。这句话深刻地表明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改革开放十余年来,我国的综合自力大为增强,市场范围逐渐扩大,且通过改革实践,人民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纲领性文件,这个文件也写进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实行劳动人事制度改革,促进人才“平等竞争”和“合理流动”等内容,这就把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作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人才市场的关系,是一个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论市场     
一、市场是企业竞争的主战场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在市场经济中,要求一切商品生产者,都必须面对市场,围绕市场供求关系而活动。市场供求关系是经常波动变化的,甚至每时每刻都在变化,这就要求商品生产者必须时刻瞄准市场需求,面向社会消费者的需  相似文献   

7.
论县域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接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县域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接轨刘景林,宋保华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又作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这必将引起整个经济基础和上...  相似文献   

8.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精神文明建设也是解放生产力,对此党的十四大、十五大报告已作了充分说明。报告在阐明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动力时,明确指出广义的社会改革内含着精神文明建设,同时指出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培养“四有”新人和提高全民族思想文化素质的一项伟大工程,确实具有解放生产力的重要作用。 改革的范围涉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的改革涉及政治法律体制的更新和社会意识形态某些方面的转变。作为意识形态上层建筑的进步和发展,毫无疑问应该属于社会进步的一部分,而社会上层建筑的进步和发展,又依赖…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不断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成果,是改革开放的历史性飞跃。深刻认识这个飞跃,必须了解它产生的历史过程。马克思说:“对人类生活的形式的思索,从而对它的科学分析,总是采取同实际发展相  相似文献   

10.
论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王金平自从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问题,理论界众说纷坛。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了我国社会主...  相似文献   

11.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必将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选择的必然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综观改革十几年来走过的路程,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的确立,改革总是以市场为取向向前逐步推进的。改革的实践不断开辟者认识真理的道路,理论的不断深化又把人们的认识和实践逐步推向新的高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改革目标的确…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务管理基本观念○刘中华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属于上层建筑,它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促进经济基础的不断巩固和发展,同时,也应随着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而逐步进行调整完善。与此相适应,财务管理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财务管理的方法。计划经济体制下...  相似文献   

13.
也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力商品化问题刘莉,宋歌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不是商品的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有人至今仍存疑义。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重大的理论突破,不仅使以往纠缠于姓“资”姓“社”的许多问题得到了澄清,而且也为再...  相似文献   

14.
处理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医德的关系,在当今社会条件下具有重要意义。有的同志把商品经济与医德根本对立起来,认为发展商品经济就无法搞好医德建设,要加强医德建设就不能发展商品经济。这种观点是不妥的。马克思主义指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映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属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包括道德在内的上层建筑反映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并反作用于它。医德是社会主义道德的组成部分。医德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当然应该受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制约和影响,它们并不构成相互对立的关系。另外,道德的形成、发展和变化,是受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所决定的。时代在发展,道德必然被赋予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公有制市场经济的历史价值及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公有制内在质的规定性使它具有社会主义的特殊内涵,它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战略目标确立,市场经济方向的选择以及经济基础的巩固具有巨大的作用。同时,公有制市场经济对社会主义的所有制结构模式和经济发展模式有其重要的历史价值。根据中国现有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从社会发展、现实体制等方面来考察,选择公有制市场经济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我国的生产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绝非是提出之后便可在近期轻易实现,它的最终确立和完善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一、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是一个历史过程1.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识的完整过程出发,迄今为止,我们的认识已经经历过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曾对未来社会作过一些原则性的设想。他们认为,随着生产资料公有制的…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四大根据“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确定建立社会主义的新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历史性的举措表明,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迈向了新的阶段,这就再一次把党的领导这个关键问题突现出来:必须围绕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努力提高党的战斗力,从而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8.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的社会转型时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相适应,要求建立一个新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体系,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的变化及其正负效应 价值观念是人们对社会活动在价值上作出的判断和评价,它是人的心理素质的核心,是人们行为方式的精神支柱。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政治生活的巨大变革,人们的价值观念正发生急剧的、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审计监督的思考赵文华一、确立新的审计观念,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当经济基础裂变时,人的精神塑造应在其中,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从事审计工作的人们有一种新的精神塑造,这种精神塑造还应具体体现在审计工作上。在建立社会主义市...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按照这个目标,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一、十四年改革为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黑龙江省城市改革一直围绕搞活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