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对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的普遍关切──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的时代性李中华在冯友兰先生的学术创作中,有一部迄今为止还没有引起学术界足够重视的著作,它就是充分表现冯先生对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普遍关切,因而一直饮誉西方的《中国哲学简史》。这部著作英文原本称《中...  相似文献   

2.
唐勇、寇维维、张楠伊在2006年2月7日《环球时报》中撰文指出:在西方某些人“捧杀”中国的今天,有三个数据值得人们关注:第一个数据是:在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里,中国仅占7%。近日,英国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国际货币和银行研究中心发表的一份报告显示:1997年至2004年间,美国国际收支中的经常项目赤字增长了5290亿美元,其中,中国对此的“贡献”仅为7%。这说明,中国经济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没有人们想像的大。第二个数据是:美国去年对德国和日本的出口额达到857亿美元,相当于对中国和印度出口额(409亿美元)的两倍多。美国企业在德国和日本的销售额相当于在中国和印度销售额的6倍多。这组数据表明:日本和德国仍然是当前世界经济的主力。第三个数据是:世界银行的报告称中国人均财富是9387美元,不到美国的2%。  相似文献   

3.
当日内瓦会议未能达成中国复关协议的消息报道后,《解放日报》与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立即邀请有关专家就此举行了座谈会。 美国缺乏政治诚意 在分析这次谈判没有成功的原因时专家们指出,关键原因是美国等贸易大国在政治上对中国复关缺乏诚意,美国在与我双边谈判一开始就纠缠于中国提出的最后时限问题而迟迟不进入实质性谈判。谈判正在紧张的时刻,美国又向新闻界放风,说中国复关年内不可能解决,这对其他缔约方产生很大消极影响。在议定书谈判中,美国甚至企图把关贸总协定中所没有的歧视性条款——“一般性保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下中国农业与农村发展道路的探索──《市场经济与中国农业:问题与前瞻》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王立诚1995年12月7日至8日,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举行了《市场经济与中国农业:问题与前瞻》国际学术讨论会。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以及世界银行、美国福特...  相似文献   

5.
源于对中国的无限热爱之情,加拿大俄侨奥利加·巴吉奇和美国俄侨瓦吉姆·克列伊德共同编撰了俄语诗集《中国的俄语诗歌》。该诗集在政治上没有偏见,特别注重选了一些中国题材的诗歌,对俄侨文学遗产发掘工作是一个贡献。  相似文献   

6.
卫三畏作为美国早期来华的一位著名传教士,自19世纪30年代来中国后,以传教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在中美《望厦条约)和《天津条约》中积极参与,促成宽容条款加入中美《天津条约》。主张利用儒家经典推广在华传教事业,认为只有以武力在中国传播福音才能拯救中国。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著述,增加了美国对中国的了解,虽不乏以偏概全,但他的研究体现了美国中国学研究重视现实问题的发展路径,并推动美国汉学走上职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7.
美国人到底需要什么?美国公众对世界的看法向来是由下述几对错综交织的矛盾构成的:利他主义与自私自利的妄想狂、闭关保守主义与积极向外拓展创业、孤立主义与多边主义。《外交政策》杂志邀请马里兰大学史蒂文·库尔对美国公众进行了一次民意调查。本文选取了其中的美国公众对中国的看法、对恐怖主义的担心、对美国在世界上应发挥何种作用的定位、对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的立场等重要部分,希望能使读者对美国公众对世界,特别是中国的看法有一个宏观的把握。 1.美国公众最担心什么? 《外交杂志》(提问,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8.
华裔美国文学的杰出代表谭恩美,是最早被译介到中国的华裔美国作家之一。自从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被引入中国以来,中国学者对谭恩美的研究持续不断,但是对谭氏作品的译本进行系统翻译研究的工作尚处于萌芽状态。目前还没有学者对谭氏作品的译介历程进行详细的梳理与评述的先例,本文拟对谭恩美作品在中国大陆包括台湾地区的译介及其研究情况进行系统的回顾,包括考察译介数目、出版社、译者、译介特点及接受情况,勾勒谭恩美在中国的译介图谱,进而探究华裔美国文学翻译存在的问题,以期拓宽研究视界,引起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美国传媒大亨亨利·卢斯以《时代》周刊为舆论阵地,对中国进行了大量报道.由于卢斯本身的中国情结和美国世纪理想,这一时期《时代》向美国人呈现了一个逐渐上升的中国形象,从而加深了美国公众对中国和中国抗日战争的认识,为美国决策部门加大援华力度奠定了有利的舆论基础.但另一方面,卢斯和《时代》对中国的报道和对中国形象的塑造恰恰反映了美国人的梦想和希望,背后是美国人对于自身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和美国到底谁霸道驳《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唐朝文《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的作者是两名曾在中国常驻过的美国记者。书中称,近年来,中国随着实力上升,竭力图谋地区乃至国际霸权,正对美形成最大挑战,美中冲突已不可避免;并进而献策道:美除了继续维持在亚太对华军...  相似文献   

11.
中国第一部禁毁小说《剪灯新话》摭谈薛贞芳,林风关键词:禁毁,异端,教化,流传中国的第一部禁毁小说是明朝初年的《剪灯新话》。这是一部典型的才子传奇小说集。它虽然没有稍前的《三国志演义》、《水浒传》以及稍后的《金瓶梅》、《西游记》、《三言》。《二拍》有影...  相似文献   

12.
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的成名作《喜福会》中充斥着各种中国意象及它们所代表的中国文化与哲理,蕴涵了中国文化与哲学思想,并且成为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的显示器。本文通过对《喜福会》中各种中国意象的寓意分析,来揭示其作品选用的中国意象的文化功能:一方面反映了华裔作家自觉或不自觉地迎合美国受众而对中国文化所做的选择,另一方面中国文化也在这种有意无意的选择中与美国文化相互渗透,从而证明文化的传播是一个相互选择与相互渗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美国《反垄断法》实施的百年内,许多案例陷入漫长的诉讼中美国是反垄断法的创始国,也是受到反垄断法影响最大的国家。但是,也许大多数中国人没有意识到的是,近几十年以来,美国的经济学界对《反垄断法》持严厉的批评态度。而且,也正是由于受到了经济学界批评的影响,美国的《反垄断法》已经发生了重大转折。  相似文献   

14.
《星条旗下的文化》是余怀彦教授从美国留学归来的第一部力作(以下简称《星旗》)。他以翔实的材料和独特的视角全面论述了实用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对美国社会的全方位的深远影响,读后令人茅塞顿开。一、实用主义是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哲学,是对美国这个“没有多少历史...  相似文献   

15.
难能可贵的创获──读《中国20世纪文学思潮论》孙子威近来我读了黎山教授的《中国20世纪文学思潮论》,颇受启发。这是他继《文艺创作心理学》之后,又一难能可贵的创获,值得注意。此前我国学人并不是没有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著作,如李何林先生的《近二十年中国...  相似文献   

16.
杨树达《中国修辞学》的学术话语建构颇具中国特色。《中国修辞学》鲜明的民族性与杨树达的基本语言文字运用观相契合。从标题的言简意赅可管窥《中国修辞学》的整体语篇特征。现代语境下,以文言语词作为元语言,是《中国修辞学》话语建构的基本语词特征。《中国修辞学》学术话语的民族性、体系性、辩证性、创新性可以给当下话语体系建设提供某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1968年,川端康成(189-1972)以他独有的小说艺术表现了日本文化之美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川端不止一次地承认日本美的传统融和了中国唐代文学的风采。他说他的心已经融汇在紫式部(约978年前后──1014年前后)的《源氏物语》之中。他认为自古至今,《源氏物语》是日本最优秀的一部小说,“就是到了现代,日本也还没有一部作品能和它媲美”(《我在美丽的日本》)。要谈论中国文化以及中国文学对日本现代文学的优秀代表川瑞康成的影响,不妨先从中国文化以及中国文学对《源氏物语》的影响着手。紫式部以精通《白氏长庆集》而得名,在小说…  相似文献   

18.
大野 《中华魂》2014,(11):28-29
正最近大热的影片《地心引力》,连续三周高居北美票房冠军,上映10天累计收入已达2.23亿美元。该片在中国也很叫座,其所以大受欢迎,不仅是因为片中的高科技拍摄手法,精美的动画制作,匪夷所思的梦幻情节,更是因为影片里的中国元素。美国的太空站爆炸了,宇航员身处绝境。这时候,并没有美国大片中  相似文献   

19.
《喜福会》反映的是第一代中国移民在美国的生活现状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小说通过四对母女来刻画中国母亲在异地不断寻找自我认知的过程以及美国女儿因为文化差异与母亲们之间的鸿沟。小说中不可不提的是大量的中国元素,这些传统的中国元素不仅加强了小说的结构性,更多的是反映了作者的写作手法以及准确说明了在美华人的真实生活和心里变化。  相似文献   

20.
1月30日中国新闻网题为《温家宝欧盟总部发言不备讲稿称可以用心讲话》的报道称:中国总理温家宝当地时间30日上午访问欧盟总部。面对各国媒体,他说:“我是没有稿子的,没有稿子可以用心讲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