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8岁的苹果种植专家菅井功先生是日本山形县人。1943年,他刚从学校毕业,便被派往中国沈阳的一家日本工厂任技术工人。二战中,有一次他和同厂的三名日本人都相继得了重病,生命垂危,而当时日军正从东北大规模溃退,无人顾及这几个病中的青年。  相似文献   

2.
自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很多日本友人先后来到我国,致力于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交流与合作.值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之际,本刊选出水稻种植专家原正市、治沙专家远山正瑛、西瓜育种专家森田欣一、苹果栽培专家菅井功、农业教育专家神内良一、地膜覆盖栽培专家石本正一、畜牧专家大久保正彦、改土机械专家新家宪、"一村一品"运动倡导者平松守彦等专家进行报道.以对他们为中国经济建设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3.
“An apple a day。keeps the doctor away“(一天一个苹果,医生远离我),一句古老的谚语,道出了苹果对人们养生的妙用。苹果,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营养品。而他,一位饱经风霜却精神矍铄的日本老人,为提高中国果农的苹果种植技术费尽了心血。他,就是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著名果农专家、日中农林水产交流协会原副会长末永武雄。  相似文献   

4.
正仲田明也先生虽然不懂中文,但他坚信,两国人民的心是相通的。"中国和日本自古就像亲兄弟、一家人"依然清楚地记得2012年9月的开学典礼,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新任外教代表仲田明也先生的发言,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就记住了这位非常和蔼可亲的日本外教。  相似文献   

5.
张显川在京郊昌平搞了一辈子苹果种植研究,临退休前,经历了一场大喜大悲。中国的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惟独单产和价格屈居人后,成为人们多年的一块心病。10多年前,张显川结识了日本苹果种植专家石泽重信,从他那里学到了一套大幅提高苹果亩产和品质的先进技术。两人由此建立了一段难忘的友谊。谁知,就在日本的种植技术引进工作初见端倪的时候,石泽重信却猝然离去,一对事业上的挚友从此阴阳两隔。一、病房石泽老人是患晚期胃癌在2001年3月去世的。他的家人随即将噩耗用传真告知了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昌平中日友好观光果…  相似文献   

6.
1982年,北京师范学院邀请我讲学,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中国任教,我原先以为去中国就像去月球一样遥远,但我很快就发现这是我的第二个家。我早就知道像中国这样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会给人以很多审美上的愉悦,到了中国以后我很快发现  相似文献   

7.
林清美,一个富有中国味的名字。可她却是一位地地道道60多岁的日本退休教师。她曾随丈夫林正康先生于1993-1995年在我工作的北京机械工业学院任教,同时,也是我教了两年汉语的一位“学生”。林清美老师离开中国回日本已有两年多了,可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她、怀念她。一直打算把我认识的这位日本老师兼“学生”的一些事写出来,第一次见到林清美老师的情景至今令我难忘。那是1993年9月,一位同事打电话给我,请我给刚来中国的日本老师林清美教汉语。当时我没多想就答应了,可第二天去见面的路上,心里不免犯起响咕来。我一句口语都不会…  相似文献   

8.
在日本东京,有一家名不见经传的贸易公司。一位小姐的工作很具体,其中的一项便是专门负责为与本公司有业务往来的德国一家大公司的商务经理订购往返于东京和大阪之间的火车票。这位德国商人坐了几次车后,饶有兴趣地发现每一次去大阪,座位总是在右窗口;而返回东京时,座位却老是在左窗边。一次,他好奇地问小姐:“您为什么总是这样给我安排座位?”“先生,是这样的:火车驶往大阪时,富士山在您的右边;而在回东京的路上,富士山却到了您的左边。”小姐回答说,“富士山是日本的象征,我想外国朋友都喜欢欣赏它那壮观的景色,于是我就替您买了不同方向…  相似文献   

9.
酱汤和寿司是司空见惯的日本料理,但在我心里,它们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因为,一提到这些日本佳肴,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我的3位日语老师:鹿岛先生、会川先生及其夫人。
  鹿岛先生:像酱汤一样有滋有味
  鹿岛先生是做酱汤的好手,他为我们做的那碗酱汤,所用食材谈不上奢侈高级,但它却以特有的味道刺激了我的味蕾和神经,让我的食欲恣肆澎湃。汤如其人,就像活力无限的鹿岛,总是以他独有的生活态度影响着我。  相似文献   

10.
在国贸中心一层的美式咖啡厅.记者与麦博文先生面对面坐下.他讲自己经常来这里坐坐,喜欢咖啡厅的情调。细细端详,麦博文先生确实很英俊,但给人的感觉很亲和。接过他递上来的名片.上面是《中国餐馆》执行制片麦博文。早在1990年就来到中国的他.一不罔神与中国电影、电视结了缘,成了活跃在中国影视圈里的老外。其实,我刚刚上大学时对中国的认识是零。1984年18岁的我上7加州大学学的是政治学。那时,我只知道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的父亲到过日本,为松下公司做娱乐顾问日本的一些著名的硬件公司。都愿意涉足娱乐圈。父亲经常拿…  相似文献   

11.
日本国会于1989年12月8日,通过了新修改的《出入境管理及难民认定法》,并决定从1990年6月1日起执行这一法规。中国的北京、上海等地的一些年轻人想到日本去留学、进修、探亲访友等,打长途电话或写信给日本有关单位去询问这部法规的内容,以及到日本留学、进修、探亲访友等一些新的规定。我们应读者的要求,特请日本明治大学法学博士张雅涛先生写了《日本的新入境法规》一文,介绍《出入境管理及难民认定法》的内容,解释一些新的规定。此文比较长,我们分期连载,以飨读者。编者  相似文献   

12.
“你觉得‘顽固’这个词是褒义还是贬义?”这是一位日本老人问我的问题. “唯有眷生人,诚有绝尘意.”这是日本樱花诗人西行法师笔下的樱花,让我想起了这位日本老人——平地先生. 据说大二要来一位新外教,大家都满怀期待,想一睹他的庐山真面目.第一节课,他就给每人一张他的履历表.老师给学生履历表而且是人手一份,在我求学生涯里这还是史无前例的.只见履历里介绍了他在日本国内任教直到退休,退休后又去美国、新西兰、东南亚等地任教,而且在中国,他竟已去过武汉、云南等地.这样的平地先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性格那一栏上填的“顽固”两字,仿佛却早已为始料未及的结局埋下伏笔.  相似文献   

13.
一个瘦小的日本老头,手中的剪刀上下挥舞……扔下剪刀,他又拿起条锯,向着小孩胳膊粗细的侧干锯去。人们被这样的大杀大砍吓傻了,仿佛当年日本鬼子的“三光”政策重现眼前。愤怒的藏家庄百姓在那个愤怒的春天的上午,差一点没冲上去把那个可恶的“日本鬼子”狠揍一顿……作家乔迈近期完成的新作《中国之约》,是一部全方位记述我国引进国外智力工作的大型报告文学,全文即将在《当代》杂志发表,本文选自其中一个章节──在“苹果之乡”山东,有一位日本专家管并功先生。时年已届古稀的管井先生和中国的关系非同一般,不仅有文化传统的联…  相似文献   

14.
在宁夏外国专家局的支持下,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创业协会邀请日本“百笑果树相谈员”中田信雄先生到宁夏进行富士苹果栽培技术培训,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5.
1986年秋天的一个早晨,施特罗先生接到了他的经理斯塔施密特博」:的电话:“你愿意到中国去参加合资公司的筹建吗?”施特罗先生有些吃惊,“我不能马上答复你,让我想想。”他认真思考起来。他列出了~个长长的弟子;上中国好的方面:将开始一个新的生活,结交新的朋友…,不利的方面;失之一些朋友,失去现有的工作…··,恩来想去,他想通了:只有不断变换,才会激发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才能使生活变得更新鲜、更有趣;否则,就会陷入日常的工作而不思变革。到中国去,让我了解新事物,结交新朋友。有趣的是:八年之后,斯塔施密特博…  相似文献   

16.
“到日本前,我和家人勤扒苦种,下了很大的力气,收入却很少。当时我很苦闷,我这样勤扒苦种,到啥时才能从土里刨出一个银娃娃呢?所以,1998年,当我知道有到日本去做农业研修生的消息,二话没说就报了名,要到日本去看看,人家是怎样从有限的土地里刨出金娃娃的。结果,我到日本1年,回来后组织了3个村庄200多家养猪农户加入的协会。现在我不仅刨出了银娃娃,还帮助加入协会的农户走上了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17.
我与石川一郎先生相识快20年了,最初结识是缘于石川先生无偿为三门峡捐赠200万元人民币建设河南三门峡博物馆.从初识到成为好朋友,我们经历了一个难忘的过程.在石川先生即将回到日本之际,我把他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写下来,想告诉大家,他是河南人民的好朋友.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或许到日本去才能体验到中国最古老的过年风俗。一般说来,东方人的一年之初是春节,西方人的新年始于元旦,但日本恐怕是把东方春节和西方元旦结合得最完美的国家了。古代日本处处"仿唐",到现在还能看到许多中华文化的历史影子,一到过年,春联、鞭炮、压岁钱,一样不缺。但是从1873年明治维新,日本  相似文献   

19.
本世纪初,有一位名叫伟贺慕的丹麦青年,在上海创办了一家“慎昌洋行”,到30年代,这家仅以100美元资金启动的小公司发展成为在中国最有影响的数家大洋行之一,至今还为不少上海人所记得。像是一种缘份,1995年,这位传奇式实业家的外孙——白幕中先生又成为丹麦王国驻中国大使。当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接过丹麦新任驻华大使递交的国书时说,我知道你家在上海的根,我还记得你外祖父的公司慎昌洋行。我走进白幕由先生的大使办公室,去寻找那一段古老的故事和一份新鲜的感情。大使办公室里一色的北欧式办公家具,几只中国青花瓷的花盆和茶杯…  相似文献   

20.
在北京复兴门大街旁的专家楼内。笔者默默地听任高野夫妇的叙述,60年的风雨烟云像从眼前飘过。“日本军队在中国的行为是一种侵略行为是,错误的日本不应用这样方式,应帮助中国人民建设经济。”1937年高野广海在参加留华学生的作文考试中这样写道。高野先生血气方刚的年代,正值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侵华战争的年代,说自己国家的军队在中国的行为是侵略行为,是需要有勇气的。孰料,考官们对此非但不予追究,反而认为高野先生的作文写得有气魄,有勇气。他被录取了。1938年,他踏上战火纷飞的中国,进了岭南大学(后改为广东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