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袭人是《红楼梦》中作者不惜笔墨着力刻画的一个重要人物 ,也是大观园人物群中最有地位、最有影响的丫鬟之一。她性格内向 ,却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她温柔贤惠 ,对事关宝玉品行名声、婚姻大事 ,总是冒死建议 ,表现出对主子的忠诚性 ;作为丫鬟 ,她悉心服侍宝玉 ,表现出对主子的顺从性 ;作为与宝玉偷试云雨情的女子 ,又表现出对宝玉的爱慕性。这些复杂的情感融汇在一起 ,折射出袭人这一丫鬟特有性格的内敛美  相似文献   

2.
读了辛向阳同志《民主社会主义:过去、现在和未来》一文,有两点不同看法,提出来与作者商榷。 一、该文在指出“民主社会主义坚决反对共产主义,它是一种与共产主义尖锐对立的思潮”的同时又提出,“民主社会主义是一种具有双重性质的思潮,它既有积极性的一面,又有消极性的一面;它既有进步性,又有反动性;既有科学性,又有反科学的一面”。我不同  相似文献   

3.
宝玉对封建社会和封建制度不满意,对身边的女奴充满了同情和关爱,这是他思想性格中可贵的一面。但不能对此无限拔高,认为他的思想是“近现代思想”,“是无等级的、平等的、仁爱的真诚无私”,“是最不懂得‘自私自利’为何物的人”。宝玉实际上是封建社会末期“盛世”的“怪胎”,是个充满矛盾的人物,是个不满意封建制度的封建贵族的纨绔子弟。在他的身上,体现了真善美和假恶丑的统一。曹雪芹对宝玉的思想是采取批判的态度的,不能将曹雪芹的思想和宝玉的思想画等号,更不能将宝玉的思想和《红楼梦》的思想画等号。  相似文献   

4.
温庭筠的词,从审美方面来说,有一种朦胧之美。它既有“隐”的一面,又有“显”的一面。这一风格的形成有着较为复杂的原因,一方面与作者的人生遭际和社会环境有关,另一方面也受到温庭筠诗歌创作的影响,同时“无限心曲”内容的表达和“时空跳跃”手法的运用也对温词朦胧美风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人性管窥     
有一种说法:人性就是人所具有的属性。这恐怕是一个含义不能再广泛的命题了。但人的属性很多,会劳动、能思想、有感情,这是一般动物所没有的。还有一些属性如吃、喝、睡、看、听、触……有和动物相同的一面,也有和动物不同的一面。使人成其为人的,不是与动物相同的方面而是不同的方面。所以,人性应该指人与动物相区别的那些“特性”。  相似文献   

6.
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横跨两大洲,纵贯一个半世纪,它既有作为社会思潮的“东方民族主义”的全部复杂性,又有“文学思潮”自身特有的复杂因素。时间上,它长达一百多年,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空间上,它跨越洲际,不同区域的民族主义文学有不同的传统和特点;内容上,在“民族国家的生存发展”这一主题的统摄下,不同作家具有各自不同的价值取向;其现实表现形态也丰富多样。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是一个复杂的、开放性的综合体系。  相似文献   

7.
法有什么样的属性?法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法的本质属性,它决定法的社会属性;认为“阶级性是法的本质属性”的理论观点,对法制建设和教育是有弊端的.  相似文献   

8.
作者认为,旧唯物主义单纯以自然属性去谈论人的本质固然不料学,但如果完全撇开自然属性,而仅以“社会关系的总和”去概括人的本质,同样是片面的。实际上,人既属于社会,也属于自然界,是自然和社会发展的产物;人的本质,既有社会的属性,也有自然的属性,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而最能体现这种统一的,则是那种既作为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又体现了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具体的劳动”。  相似文献   

9.
论海明威小说中的世界与存在主义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明威小说中的世界既有非理性的、虚无的一面 ,又有超越其上积极创造的一面 ,而这和当时的存在主义哲学既认为世界是“异己”的 ,是“建立在偶然之上” ,又承认行动、选择的积极意义的理念有着密切关系。文章阐释了三者间的关系 ,进一步深化了对海明威作品内涵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谈“狗”     
狗对主子无比忠实,这是最突出的狗性。而要考察这一狗性,人们一般把它放在三种环境——挨饿、丧家和为主子拚命中。如把《水浒》中的宋江也放在这三种环境中看一看,宋江这条封建统治阶级的走狗,实在有使其同类瘖然失色之“高超”。挨饿吧。宋江虽素有“凌云志”,却只博得个微不足道的郓城县小吏。对高俅这类饱狗们来说,可谓饿瘪肚皮了。可宋江对主子从“不曾行半点异心之事”,可谓忠诚致志了。  相似文献   

11.
人性浅议     
人性包括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猿相揖别”,人是从动物发展而成的。一当脱离了动物界,这便是人类社会。没有社会便没有人,没有人便没有社会。但从自然属性这一面而言,人仍然是动物的一种。人的物质生活资料一概来自自然界,所以人绝对离不开自然界。但是人去获取生活资料都不是单个人孤立进行的,而是人与人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进行的;由生产关系又决定了人的婚姻关系、政治关系等等,所以任何人又绝对离不开社会。  相似文献   

12.
“进行”类动词指的是只在书面语里出现的少数几个及物动词,如“进行、加以、给以”等。这些词在语言实践中既有符合及物动词特点的一面,又有其特殊的一面。因而,引起人们的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4贫困经济形成的第一外部因素:自然与历史关于贫困问题的研究,既有历史回顾,又有现状客观描述,更重要的还是对导致贫困的成因进行系统分析,以求找到破译贫困的“密码”,研究和制定脱贫致富的良策。因此,探究产生这一复杂社会现象的多层面原因问题,也就成了贫困研究者不得不啃的“酸果”了。贫困形成原因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既有人文资源的又有自然环境的,既有历史的又有现实的,既有内部的又有外部的,既有宗教的又有种族的,既有经济的又有战争的,常常是几种原因交错,形成为一种蛛网陷井,使陷入者的“手脚”无法动弹,没有…  相似文献   

14.
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规定,这是目前历史唯物主义教学和马哲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有些同志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总和”的规定提出了异议。一种观点认为它没有对个体的人进行任何抽象,没有反映出人的能动性,人的本质应是他“自由自觉的活动”;另一种观点认为社会关系和劳动活动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的条件和手段,所以人的本质是人的需要。其实,这些规定是马克思在1844年、1845年、1846年从不同角度、不同关系上提出的。它们之间既有差别的一面,也有统一的一面,并非完全相悖。问题的关键在于弄清马克思在什么意义上提出和如何把它们统一起来的。  相似文献   

15.
在1958年的“新民歌运动”中,“工农”诗人的“文化翻身”,既有“真实”的一面,又有“虚幻”的一面;既是一种“解放”,又不是真正的“解放”;既存在“翻身”的“可能”,又是有“限度”的“翻身”。“工农”诗人经历了“无权说”到“有权说”,从“无法说”到“学会说”,从“不敢说”到“大胆说”的“文化翻身”的过程。而“新民歌”的生产方式、创作主体对“解放”的短视以及意识形态的伦理诉求,则是规限“工农”实现真正“文化翻身”的显性或隐蔽因素。  相似文献   

16.
略论近代报人的知识分子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史上的报人大多数都是由知识分子充当的.这些报人的知识分子品格中有传统的一面,他们像其他知识分子一样参加过科举考试,具有知识分子特有的精英意识;又有近代化的一面,他们都接受了西方的进步思想.传统的一面与近代化的一面结合在一起,使他们用办报的形式参与政治,或改良,或革命.传统的一面又常常与近代化的一面发生矛盾,集中表现在他们对报纸的商业属性的漠视上.这就构成了近代报人复杂的知识分子品格.  相似文献   

17.
孔学,也就是孔子的学术思想。但孔子死后,其后学便分出了许多流派,正如《韩非子·显学篇》中所说的,“自孔子之死也”,“儒分为八”。到了战国时期,继承并发展了孔学的,又有孟轲和荀卿。由于流派的不同,自然各派间的学术思想既有共同的一面,也有相异的一面,即如对人性的看法,孟主“性善”,而荀则主“性恶”,然而到后来,凡是宗法孔子之学的,统统标之为儒学。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属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体制;而“社会主义经济”则属经济制度,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而社会主义社会则既有公有制又有非公有制的经济;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社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既不能用前者理解后者,也不能用后者理解前者;同样,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也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还有商品生产也并非与不同的社会制度相结合就有不同的社会属性。所有这些,都应当辨析清楚,才不致思想和理论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19.
冯友兰先生的“新理学”体系中,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和谐哲学思想。就丰富而言,“新理学”体系既有社会生活方法论中的人与人和谐;又有“天地境界”说中的“天人”和谐。就深刻来讲,以“理”为主要范畴的“新理学”形上学体系,通过其心性论为“境界说”和“社会生活方法论”提供了“最哲学”的形上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袭人形象是《红楼梦》塑造得最成功的文学人物之一。但其形象有被误解为耍奸、奴性和虚伪。其实袭人是敢作敢为的,也是大胆直露的,她的大多数言论具有犯上的性质。袭人没有得到好评的真正原因在于:在《红楼梦》的两大矛盾——父子矛盾、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的矛盾中,她都站在了作者所崇扬价值的反面上。缺乏牢荣固宠之术使她失去宝玉,而类似于雪雁似的效忠主子又导致了薛宝钗对于她这个贰臣式人物的扫地出门。袭人的悲剧性正是一个个人“向上爬”的典型,换个角度说,她是大观园中个人奋斗者的典型,是不可能逾越社会阶层严格界限与鸿沟的悲剧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