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业现代化的中国道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统计截止2019年末,中国常驻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60%,乡村人口数量为55 162万,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9 077万,这意味着中国的城镇化仍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农业现代化不仅是农业发展问题,而且是农民福利增加和农村和谐稳定问题。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必须回应小农户的生产和生活需要,为留守村庄的农民提供基本的就业和收入,并逐步解决小农户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农业现代化的中国道路与关中实践》一书在对关中平原的农业农村发展进行案例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宏观数据分析,提出一种“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社会化服务为保障”的统分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唯一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自然资源严重短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农业基础薄弱后劲不足等原因,迫使我国农业只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稳定完善的农业政策、法规体系,保护农业自然资源,实现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提高人口素质等是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陆世宏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
本文主要阐述了毛泽东在探索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过程中所提出的思想,以及我党根据毛泽东的思想所采取的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步骤、方法。分析了这些思想、步骤和方法产生的原因,以及他们对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影响。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王绍顺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5)
一、什么是现代化于光远同志去年八月在大庆的一次讲话中说:“从世界上来说,不管一个国家,一个部门,一个领域,这里面总有一个先进和落后的问题,落后的赶上先进,赶上世界上最先进水平,这就是现代化。”我们基本上同意这种看法。我们觉得,现代化主要是指生产力方面说的。在当今世界上,美国被公认是现代化的国家。我们细分析一下,由于种种原因,美国的生产力高度发达,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大部分领域都居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是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根本之路。制约西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水资源相对不足,环境质量下降,农民素质低下,观念陈旧,农业基础脆弱等。西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采取综合措施,解决缺水问题;利用人力资源优势,加强生态建设;紧密联合东部地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民素质,完善科技服务和推广体系;拓宽筹资渠道,加大资金投资投入。 相似文献
6.
张文奎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2)
日本农业发展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过去曾一直是日本主导的经济部门,一九四七年,农林渔业就业人口占全职业人口总数的54.2%,占国内纯产值的35.4%,因之,曾有“农业为国家之本”的俗语。日本的明治维新,并没有触及农村的封建势力,广大佃农长期受着地主的重租盘剥。尽管农业职业人口很多,却常有饥餓之灾发生,一直没有解决日本人民主食大米的供应,每年都需要从中国的东北、台湾以及朝鲜等进口大量稻米。一九四○年,米占进口总值的5.7%。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日本农业受到严重破坏,谷物 相似文献
7.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1-2
<正>中国农业现代化之路,究竟应当向何处去?美国式大农场农业显然不符合我们国家当前农村地区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这一基础性条件,依托综合农协走高度反哺道路的日韩模式显然也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必须立足农业生产条件、考虑农村发展阶段并回应农民生活需要。首先,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选择必须考虑我国未来一段发展时间城乡格局与人地关系。据统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的大趋势。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的农业都实现了现代化,并且,农业现代化水平一直在持续不断地提高着。不同国家的农业现代化模式不尽相同,其根本区别就在于所拥有的资源禀赋的差异。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其资源禀赋独特特征决定了必须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而绝不能照般任何国家的经验。本文旨在在美、日模式的基础上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进行经济学分析。一、农业现代化的两种模式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就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所谓传统农业,按照舒尔茨教授的界定,就是“完全… 相似文献
9.
黄煥中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3)
<正> 开展农业现代化问题讨论以来,对在我国现在条件下,农业现代化的基本任务是什么,还存在着不同认识。有的认为主要任务应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有的认为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有的认为二者都不全面,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应是综合反映经济效果的农业生产效率;如此等等,人言人殊。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四化的基础,任务的抉择,涉及到相应的对策和具体措施的实施。本文拟根据马克思关于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原理,对农业现代化的目的任务、标志和途径,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农村道路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从理论上探索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路径,有效构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环境,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通过调研搜集了大量数据,从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分析了交通运输业与农业的阶段性、相关性发展特征,农村道路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途径以及道路基础设施对农业现代化的制约作用。分析认为,农业发展需要有一定水平的运输能力与之适应,农村道路的发展也要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程度相适应;同时认为,以农村公路建设为契机,发挥基础设施的环境效应,搭建适合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平台,解决农村人力资源、资金短缺等问题,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姜文荣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2):92-95
毛泽东历来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新中国建立后,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及时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启动了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在此基础上,又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并规划了科技兴农之路。对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怎样实现农业现代化进行了一系列艰辛探索,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理论财富。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从中国是一个经济文化长期落后的农业大国国情出发,对中国的农业现代化问题进行了艰辛探索,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理论,他的有关论述成为了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由于受到国内外环境的限制,以及中国传统小农经济思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毛泽东在农业现代化发展问题上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失误。对毛泽东在农业现代化道路的主要贡献及其失误进行探讨,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后农业现代化,就是在农业现代化之后扬弃其化学污染和和生态掠夺的内涵,通过自然回归,走生态农业、生物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的新路。根据市场需要,一方面利用小农经济优势,生产需求量大、价格高、有利健康的安全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另一方面,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通过国际化农业分工,重新配置农业生产资源,发挥劳动力比较优势,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和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机会,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4.
林晨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1):8-16
农业是民生之本,立国之纲。1955年底,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加速完成之际,为了更好地指导农业发展,给亿万农民指明一个奋斗方向,毛泽东统筹考量我国现实国情和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领导制定了《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这一指导农业发展的专门规划。这一规划集中体现了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生产、农村建设和农民进步等重大问题的集中思考和实践总结,是党独立自主探索新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一次伟大尝试。这一规划的出台与实施为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解决好“三农”问题并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5.
为寻求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毛泽东进行了艰辛探索。这种探索虽然未能由毛泽东本人达到既定目的,但为我们最终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毛泽东的探索抓住了中国农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努力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不乏良好的开端。探索的代价没有白付,我们今天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正是纠正和避免毛泽东曾经犯过的错误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安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省,高效农业是切合安徽实际的农业现代化模式,也是安徽向农业强省跨越的必然选择。发展高效农业,既受到资金、技术、市场、土地、运输、保鲜诸多条件的限制,又面临着巨大的增长空间和大好机遇。只有真正转变农村工作方式,把发展高效农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安徽高效农业才能出现快速推进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法国农业现代化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是欧洲农业最发达的国家,农产品不仅能够充分满足本国的需求,而且还大量出口。法国的农业发展与我国的农业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其现代化的历程和经验对于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从对法国农业的演进过程分析入手,探讨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原因,并对农业现代化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法国农业现代化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战败国日本国土荒芜,经济衰竭,满目疮痍,民不聊生。农业生产指数1945年与战前相比下降58.2%,出现了世界经济史上罕见的下降幅度。全国陷入严重的粮食危机,“大多数国民衣衫褴褛,勒紧裤带,忍受着当时艰苦的生活。”然而短短十几年之后,日本却奇迹般地复兴,在农业方面尤为明显。到70年代中期,日本的农业发生了质的飞跃,实现了生产技术科学化,生产工具机械化,生产组织社会化的农业现代化。日本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固然与工商业的发展、合理的价格政策、政府加强农业教育和农业科学研究等等都密切相关,但追根寻源还是在于战后进行的农地改革。本文仅就农地改革对日本农业现代化所起的作用略陈管见,以求指教。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特色内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农业现代化的一般规定性、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特殊规定性以及支撑内容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特殊规定性决定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既不能简单模仿照搬国外做法,又不能简单走回头路,必须运用创新理论进行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20.
孙迪亮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2008,21(3):297-302
邓小平一贯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并对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制度依托、物质基础、战略重点、基本动力、外在保障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进行了科学阐释,从而对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出了重大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