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我每天都在上下班时挤公车。这是一个在拥挤、沉闷、喧扰中煎熬的过程,但有时也会有精彩一瞬吸引我,如于泥沼中悄然绽放的粉荷,让人感受意外惊喜和格外温馨……  相似文献   

2.
在北京,上下班时段的堵车已成为常态。每当看到开车族担心上班迟到而心急火燎,公车族为了准时上班而追赶进站的公交车时,我就在想,这么多人每天赶早从城外挤入城内、摸黑从城内挤出城外,怎能不引起交通堵塞?为了生计而需要上班劳动自是不证自明,  相似文献   

3.
在北京,上下班时段的堵车已成为常态。每当看到开车族担心上班迟到而心急火燎,公车族为了准时上班而追赶进站的公交车时,我就在想,这么多人每天赶早从城外挤入城内、摸黑从城内挤出城外,怎能不引起交通堵塞?为了生计而需要上班劳动自是不证自明,  相似文献   

4.
可乐闪读     
《可乐》2006,(2)
图方便4女同嫁一司机据路透社29日报道,4名沙特女教师为了避免每天上下班奔波之苦,竟然一同嫁给了居住在学校所在村庄的一名汽车司机。4名女教师都来自沙特西南部的巴哈省,同在一个偏远农村学校教书,每天上下班都得坐很长时间的汽车。在坐车途中,她们对未婚男司机产生了好感,为方便上下班,决定一起嫁给他。4名女子还一致同意,将自己每个月的工资交一部分给共同的丈夫。在沙特,女性禁止驾驶汽车;而根据伊斯兰法律,一名沙特男子最多可以娶4个老婆。  相似文献   

5.
薛涌 《社区》2011,(8):39-39
美国的公车是什么样的呢?这个问题,是我在请教朋友国内公车情况时对方的反问。我在美国住了十五年,居然没有一点线索。当然,总统乘坐的什么“一号”,不管是车还是飞机,肯定是“公”的。不过,除此之外,还真没有听说过什么公车。  相似文献   

6.
低碳社会建设中我国公车制度改革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社会在我国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低碳社会建设的背景下我国当前的公车制度改革既面临着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倡导新能源汽车、加强监管等方面的机遇,同时又在公车采购、公车使用管理办法、公车监管时效等方面面临挑战。本文系统分析了低碳社会建设给我国公车制度改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而提出低碳社会建设中我国公车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鉴于公车消费产生的公共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等弊病,从中国公车改革背景入手,通过对国外公务用车制度的介绍和对中国正在进行的公车改革的分析,从消费经济和城市交通两个方面对公车改革给私人轿车拥有和使用的影响进行剖析,并通过案例分析将公车改革对私人轿车数量的影响定量化,进而由此得出结论,公车改革将激发私人轿车的拥有和使用,同时给城市交通带来新的压力。  相似文献   

8.
正公车私用,是百姓深恶痛绝的痼疾之一。从中央到地方,三令五申严禁公车私用,探讨进行公车改革,比如,节假日封存公车、公车夜间召回、拍卖公车、给公车设立特殊标志、设立GPS定位系统等,但公车私用仍屡禁不止。由于监管机制不到位、规则制定者和执行者决心不大、官本位思想作怪,内部监督措施并没能管住公车私用。  相似文献   

9.
雨中的天使     
自那以后,我一直尽己所能地帮助更需要帮助的人,只为把心底那种温暖传递下去……9年前,我患上了一种慢性的运动神经疾病。刚开始是右侧的上下肢,后来四肢都受到了影响。尽管这给我的行动带来了很大不便,我还是借助一种辅助驾驶设备。坚持自己开车上下班。  相似文献   

10.
百家观点     
《山西老年》2012,(1):14
公车治理路在何方公车治理将近18年,尽管国家在限制公车上不断地出台措施进行规范,但公车像泥鳅一样,任凭怎么抓,它总能刺溜一下滑出手。与公车数量最密切相关的是公务人员数量以及与之挂钩的切身利益,如果不在调整敏感而复杂的公权福利上下大决心,那么减少公车数量就是纸上谈兵。因此,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不仅仅是对公务用车方式的调整改变和对公务车价格的限制,更是对各级领导和权力部门是否规范、合理地行使公权力的真正挑战。  相似文献   

11.
今年32岁的未婚女子周红(化名)经人介绍认识了40岁的许某。许某为经营饭店、铝型材的商人,离异,与两小孩一起生活。相识后,许某经常驾驶自己的“凌志”轿车接送其上下班,并给以丰富的物质享受博取周红的好感。与许某确定了恋爱关系之后,周红随即搬进了许某在广州市禅城区的住处  相似文献   

12.
公车改革,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困扰多年且改革成效甚微的老大难问题。当前,公务用车费用高、财政负担过重;公车私用现象严重;公车使用效率低下、浪费惊人以及超编制超标准配车现象日益严重,这些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公车制度改革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如何把公车改革纳入到法律的框架之内,构建公车改革相关的法律制度俨然成为改革工作中一个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陆文军  宗巍 《21世纪》2013,(11):50-52
“公车腐败”是官方形象的污点、社会关注的热点乖13公共管理的难点。从遮遮掩掩,到接受网民监督,再到主动曝光,国内公车监管力度明显加大。“公车腐败”乱象作为当前干音叼=良作风集中体现的—个“病灶”,加大整治根除已经刻不容缓。目前我国的公车存量达到几百万辆,多得谁也说不清。中央从2011年4月起专项治理,全国已处理违规车辆近20万辆。这些数字说明,如果不从根子E最大限度减少公车,甚至取消公车,目前监督的广度和深度都无法覆盖庞大的公车数量,而且加挂公牌和加装GPS都是需要投)、新的成本的,只有在大幅精简公车数量后,这种湖南省岳阳市开始在公务车内安装北斗卫星定位监控系统,实行“贴身监控”公车。据了解,安装卫星定位监控系统的公车一旦停放在禁停地点,系统就会自动报警,信号则会即时传输回监控平台,监控系统可对违规使用的公车远程断油断电。“公车腐败”要不要治不是问题,屡治不愈甚至愈治愈烈才是问题。岳阳市的做法再次从正面佐证,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高科技治理“公车腐败”的手段相当多,公车治腐不缺技术,只缺动真碰硬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王石川 《21世纪》2013,(11):55-55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张育彪提交《关于治理“车轮上的腐败”的建议》,针对老百姓反映较多的公车腐败问题提出了“公车统一标识”、“推进公车改革”等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经过17年的探索,公车使用状况仍旧堪忧。十八大以后,国家加强了对公车使用的改革,但是新一轮改革即将面临的体制、制度等方面的障碍,是造成我国公车改革困境的最大原因所在。当前的"货币化"、"民营化""集中管理"等改革模式启示我们,在当前的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下,唯有通过政策工具的创新,才能化解中国积淀多年的公车使用问题。  相似文献   

16.
读者在线     
正到纽约看望朋友戴维,下了飞机,以为他会开车来接我。没想到,他带的我一起挤地铁回家。我问他:"为什么不开车来?"戴维说:"除了周末远距离郊游,平时开私家车的人不多。纽约有发达的公交、地铁和轻轨,干净又舒适,不开车反而更方便。"接下来在纽约的那段时间,我发现美国人除了自觉不开车上下班外,政府以及很多公司都有"上班不开车"的规定。比如戴维所在IT公司规定,只要员工不开自己的汽车上下班,每天每人得到3美元额外补助。这家公司从1980年代开始执行这项规定,其雇员总共避免了近4万英里的驾驶里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院坚持不懈地积极探索加强公务用车管理的有效办法,以健全公车使用审批机制和完善公车使用管理制度为抓手,以“保障检务、便用便管、公私分明、运行公开”为原则,建立健全“教育、审批、监督”三位一体的公车监管模式,使公车使用管理不断有效规范运行,检察机关良好的执法形象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8.
全国政协委员黄鸿翔、全国人大代表郭永运在“两会”期间呼吁: “公车改革切勿导致新一轮腐败。”他们指出:公车改革改了好几年,群众意见不但没有减少,许多地方反而更加强烈。原因在于各地的公车改革几乎全部  相似文献   

19.
为惩处党员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插手干预工程建设领域行为,规范工程建设秩序,确保工程建设项目安全、廉洁、高效运行,5月7日,中央纪委印发了《党员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插手干预工程建设领域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邰晓俊  陈然 《金陵瞭望》2009,(23):64-65
当前,农村社区村委会、社区居委会,对公务效能费使用管理的体制和机制是五花八门,各式各样。有的社区没有公车、租用社会车辆,费用实报实销;有的社区有公车,驾驶员的工资和各种待遇,以及养车的各种费用由社区财政全包;有的社区虽没有公车,但由社区干部自购私家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