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我国劳动产权制度随着劳动联合体理论的出现,在“劳务出资”、“分享合作剩余”等几个方面出现较大变革,并且在《劳动合同法》、《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等具体法律制度上有所体现。接下来,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内部治理模式、非物质要素参与剩余分配、建立合理工资机制等方面也会有深入革新。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关于农村信用社试点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颁布实施以来,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改革与发展问题成为理论及实践界关注的焦点。基于山东省的实地调研资料,就农信社改革进程中的产权制度、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方式、支农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现状分析、问题探讨与对策研究,认为农信社应当在稳定既定产权制度的基础上,苦练“内功”,并进一步规范省联社履职行为,扭转以往改革政策上的思维定式与改革实践中的路径依赖,营造农村金融市场的多元化竞合机制等。  相似文献   

3.
<正> 一、马克思主义如何看待分配?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消费品分配并不是由其他因素决定的,而是由一定的经济条件,即由一定的生产资料的分配决定的。关于这个问题,仅看马克思的两处论述便可得到明晰的认识。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指出:“分配关系和分配方式只是表现为生产要素的背面。”“社会成员在各类生产之间的分配”,只是生产工具分配的“进一步规定”。“有了这种本来构成生产的一个要素的分配,产品的分配自然也就确定了。”(《马恩选集》第2卷,第98、99页)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4.
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是困扰会计实务的一大难题,出现这一问题固然与合并会计报表编制的难度有关,更与财政部颁布的《合并报表暂行规定》中有关规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完善性有关。该文就合并报表编制中“控制”与合并范围、合并理论、内部交易抵消方法等三个重大问题的理论方法的创新进行了相关研究,以期对修订《合并报表暂行规定》或制定合并报表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社会科学》杂志(上海社科院编辑出版)一九八三年第七期发表了熊映梧同志题为《用发展的观点研究资本论》的文章,尖锐地向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资本论》有没有历史局限性呢?换句话说,《资本论》是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著作还是永恒的绝对真理体系和万古不变的信条呢?”(以后凡未注明出处的引文均见熊映梧同志的文章)。在该文作者看来,《资本论》不过“是特定的时代的产物,也不可避免地有其历史局限性。”为了使得他的观点能以成立,作者从许多方面提出问题,并进行了评述。然而其所持之点,却是难于令人折服的。本文仅就该文作者所谓的“属于‘未来学’的范畴”的两个问题作些商榷,因为这里涉及的并不是苛求不苛求于前人的问题,而是对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阐明的社会主义理论如何认识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和按劳分配理论,结合时代特征进行研究,探讨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问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消费品分配问题,提出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与经典的马克思按劳分配的思想并不矛盾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内容丰富、涉及面很广,现仅以学习领会“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理论为基础,围绕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谈几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8.
在对待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及其所体现的资产阶级权利问题上,从一八七五年马克思写作《哥达纲领批判》,到我党现在批判“四人邦”这一百年间,马克思主义者同反马克思主义的骗子曾经进行了多次激烈斗争。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批判了拉萨尔的所谓“公平的分配”、“平等的权利”、“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的谬论,首次完整地提出未来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并肯定在产品分配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资产阶级权利。列宁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的这一学说,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证明了这一理论的正确  相似文献   

9.
封建社会的本质不在于其特殊的土地制度,井田制中“公田”和“私田”的划分不是分配土地所有权,而是在分割劳动、交换劳动。因为,西周时土地非常丰富而人口很少,劳动的价值很高而土地价值很低,所以,社会制度应该致力于如何配置劳动而不是土地。土地的使用不需要付费,孟子所说的“公事”是对贵族提供的保护付费。该文认为,配置劳动、节约劳动是封建社会的本质特征。当人口增长使得土地价值变得很高劳动的价值很低时,配置土地的私有产权制度就会出现,封建社会就衰落了。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对发表在本刊1991年第五期上的《〈红楼梦〉》“两大版本系统”说辨疑》一文的驳难。文中逐条驳斥了该文的各项证据,也指出了该文在提供证据方面的一些不严肃的做法,同时就《红楼梦》脂评本是否真实的一些重大问题作了具体的论证,以证明脂评绝非刘铨福伪托,在《红楼梦》研究中确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杨永华《把计划工资理论转换成市场工资理论》一文(以下商称《把》文)[1]拜读之后,觉得文中观点欠妥,现将不同意见陈述于下,敬请批评指正.一、不错把马克思未来社会个人消费品分配理论概括为按劳分配理论吗?《把》文认为,把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关于未来社会个人消费品分配理论概括为按劳分配理论“是不确切的.甚至可以说是不符合马克思原意的.”并列举了三个方面的理由.第一个理由是:“马克思本人和恩格斯从来没有把他们关于未来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理论称之为按劳分配.在马克思恩格斯浩繁的著作里,至今找不到按劳分…  相似文献   

12.
一八九九年问世的《财富的分配》,是美国经济学家克拉克的重要著作。他在这本书中,发展了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理论,提出了动态经济理论和静态经济理论的概念,论证了资本主义分配的“自然规律”,成为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他的理论,对我们识别资产阶级经济学体系的阶级实质,有重要意义。 所谓静态社会和动态社会 静态经济和动态经济的概念,是克拉克在《财富的分配》一书中首先提出来  相似文献   

13.
祝宇红的《张爱玲小说的个人主义探寻》一文多有失判。该文认为“在个人主义的问题上,张爱玲的小说对鲁迅的小说就颇有所呼应”,这点并无依据。该文认为《祝福》中“‘我’不肯回答祥林嫂的‘灵魂有无’质询”“源于信仰失落造成的虚无感”,这是祝宇红和当前不少学者对鲁迅《祝福》的误读。该文对张爱玲的个人主义与政治关系的判断尤其牵强,因为张爱玲的政治观察和个人主义诉求一脉相承,不存在任何“拷问”情形。自恋、自欺和虚无不全是现代社会文化语境中的扭曲变态心理,自恋和自欺本是一般国民心理,虚无也多源于中西文学传统。要言之,祝宇红对“张爱玲小说的个人主义探寻”话题的研究不得要领。  相似文献   

14.
给慈善捐款免税找个充分的理由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唐钧 《社区》2005,(9):14-15
据《国际先驱导报》报道: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以“敦促国家新出台政策鼓励慈善家”为由,提出了“第三次分配”的理论。厉以宁在谈到这个理论时表示:通过市场实现的收入分配,被称为“第一次分配”;通过政府调节而进行的收入分配,被称为“第二次分配”;个人出于自愿,在习惯与道德的影响下把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或大部分捐赠出去,可称为“第三次分配”。厉以宁强调:在第一次分配和第二次分配之后,社会发展方面依旧会留下一些空白,需要第三次分配来填补。由于第三次分配是人们自觉自愿的一种捐赠,因此它的影响是广泛的,它所发挥作用的领域是市场调…  相似文献   

15.
美国经济学会于1960年12月28~30日在圣路易举行的第73次年会,主要讨论了下列问题:货币理论、收入分配宏观经济理论、资本理论、管理经济学和不肯定性理论的范围、经济学和国家安全、其它一些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增长、中国的经济发展等。就货币理论问题提出的论文有:“货币、资本和其它有价物”;“我们关于货币政策的认识”;“货币理论的几个主要问题”。就收入分配宏观经济理论问题提出  相似文献   

16.
“择优分配”是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工作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毕业生分配工作应当遵循的重要原则。1981年教育部、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人事局联合发出的《高等学校毕业生调配派遣办法》中,明确提出了“择优分配”的问题。1985年教育部转发的《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1985年毕业生分配改革试行办法》中又重申了“择优分配”原则。国家教委关于做好1989年国家教委直属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计划工作的通知中,为贯彻“择优分配”原则又提出了许多具体要求。实践证明,实行“择优分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毕业生分配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当前,如何搞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该文以石河子大学为例,结合学校现有教育和教学改革的特点和需要,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模式与方法等进行了探讨,以期不断改善该门课程的理论教学,进而培养更多优秀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8.
当前,揭露苏修叛徒集团利用资产阶级法权在经济领域复辟资本主义的罪行,对我们深入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无产阶级专政》语录,深刻领会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有很大帮助。马克思列宁主义教导我们,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产品分配关系的性质。马克思说:“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同时,分配对所有制也有反作用,在一定条件下还起决定作用。毛主席在《矛盾论》中教  相似文献   

19.
《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是孪生兄弟》一文,将马克思的劳动力概念理解为是“自然人”的劳动力,认为劳动力应是“自然人和工具”构成的“经济人”的劳动力。人和工具共创价值。价值共创决定价值共分。我们认为,马克思在论述劳动创造价值时所说的人是社会性的人,而不是自然人,价值是社会劳动创造的,不是工具和人共同创造的;个人收入分配是由生产资料所有权决定的,而不是价值创造决定的。所以《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是孪生兄弟》一文,曲解了马克思的劳动力概念,混淆了劳动和劳动力的区别,也混淆了使用价值的生产和价值的创造,背离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价值创造决定价值分配的观点也是和马克思的分配理论相悖的。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太一生水》所涉及的范畴如太一,神明,水的辨析以及该文与战国时期的相关文献如《黄帝四经》、《文子》等的比较,以具体的史料,否定了此前以为该文是“孔孟之间”春秋战国之际、“出自关尹一派”或“出自老子”的诸种说法,论证了该文是战国中后期楚国黄老道家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