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鲁迅文学奖,创立于1986年,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大奖之一。 中国作家协会10月19日通过官方网站对外发布《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评奖办公室公告》。《公告》称,经评审和投票,产生了30篇(部)获奖作品,其中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评论各5篇(部),文学翻译空缺。  相似文献   

2.
在1938—1948年“诗歌大众化”的浪潮中,李健吾早期的“纯诗”批评发生了一些或微妙或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却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文章从新诗的内涵、意蕴、形式、语言等方面进行了考察,此考察对于理解李健吾诗歌思想的完整性和“诗歌大众化”浪潮中不同的批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钱谦益是明末清初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诗学理论贡献也多为学者所论道。在其诗学论述之中,尤以其诗歌批评方法最有特色。“胎性说”是钱谦益独创的诗歌批评方法,它包括“先天胎性说”、“圣胎说”两层含义,是钱谦益考察诗人诗歌水平优劣高低的基本方法,在中国古典诗歌批评、鉴赏活动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充闾系原辽宁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现为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辽宁省作协主席,南开大学、辽宁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鲁迅文学奖”;连续两届担任“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评奖委员会主任。在国内外十几家出版社出版散文随笔集《淡写流年》、《何处是归程》、《千秋叩问》等二十余种,“王充闾作品系列”七种、“王充闾文化散文丛书”三种。另有诗词集《鸿爪春泥》、《蘧庐吟草》,学术著作《诗性智慧》等。  相似文献   

5.
在“十七年”,诗歌语言发生了巨大的嬗变,这不仅是时代和政治推动的结果,也是诗歌理论批评实践的结果。五十年代初,批评家关于古典话语与现代诗融合的理论探讨还保有一定的个性化空间,随着政治风潮的纷至沓来,批评家建构起了与时代语境相契合的阶级批评话语,“光明语体”成为诗歌创作的主流。五十年代末,在“两结合”的批评原则下,“民间话语”(新民歌)在新诗中得到了扩张,诗歌语言不断地简化和政治化。在“政治/批评”的双重规约下,“十七年”诗歌语言的艺术凝练性与诗意涵括力日趋减弱。  相似文献   

6.
网络文学的兴盛使当下中国文学场呈现出三分天下的格局,但文学场内新的秩序规范却尚未建立。修改后的《鲁迅文学奖评奖条例》将网络文学纳入评奖范围,目的是将这一新兴的文学形态整合到既定的文学秩序之中。评奖条例的修订意味着网络文学影响的扩大与地位的提高,但由于其评奖程序设置了诸多把关人,遵循印刷文学的游戏规则,并且评奖标准体现了主流审美原则与精英审美意识的优势地位,因此客观上限制了网络文学获奖的可能性。要有效地加强鲁迅文学奖对网络文学的引导,设立网络文学专项奖或许是未来较为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7.
雅各布森的语言学诗学批评一直是文学理论的难点。本文通过对其诗学理论中几个重要概念的探讨分析,展示了雅各布森诗歌批评的思维逻辑和“诗歌语法”批评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8.
选本批评是当代诗歌批评的重要方式,其以选和编的方式有效地参与到诗歌场域的构筑中去。诗歌选本与诗歌创作现场之间构成一种语境上下文关系。就当代中国诗歌创作场域的构筑论,选本批评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青年主体的呼唤;二是诗学观念的表达;三是诗歌流派的建构。相比小说等其他文类选本,诗歌选本批评的独特性在于它的敞开性、阐释性和有效性三方面的结合。这与诗歌选本所发挥的独特的“判断、分类、解释”等批评功能有关。从这个角度看,诗歌选本批评是批评作用的最集中呈现。  相似文献   

9.
赋比兴是前人从《诗经》中概括出来的三种表现方法,后世所谓“比兴”在《诗经》中即指比兴合用和通篇用比,使诗歌具有了含蓄凝练的韵味,具备象征的意义。《楚辞》“比兴”发展为以“香草美人”寄托诗人的审美理想,使诗意含蓄曲折,思想隐晦。从此,“比兴”的传统一经确立,对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与批评的一大特色。我们在欣赏古代诗歌时,遵循审美的特殊规律,以诗歌的意象为线索去领略含蓄隽永的韵味,尽量避免主观臆测和牵强附会,使欣赏更接近诗歌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0.
正针对文艺创作中"热闹的评奖"愈演愈烈的现象,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在2015年全国艺术创作工作会议上透露:文化部正全面清理整顿文艺评奖,取消一批、精简压缩一批,总体减少60%以上,并取消节庆活动中的文艺评奖项目。今后,大量的"热闹的评奖"这一现象或将改变。在中国文艺界,立奖、评奖、颁奖似乎已成一种风气,"热闹的评奖"愈演愈烈。据公开资料显示,顶着传统官方头衔的文艺奖项便有茅盾、冰心、老舍、鲁迅文学奖等,各省市区县、协会、行业、高校等设置的奖项,更是多如牛毛。  相似文献   

11.
在1938-1948年“诗歌大众化”的浪潮中,李健吾早期的“纯诗”批评发生了一些或微妙或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却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文章从新诗的内涵、意蕴、形式、语言等方面进行了考察,此考察对于理解李健吾诗歌思想的完整性和“诗歌大众化”浪潮中不同的批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韩作荣对诗艺诗美的不倦探索吴开晋每一位诗人的作品中,都有一个诗歌世界,他是用自己的心血营造出来的。正如苏珊·朗格所说:“创造诗歌世界并把它虚的生活因素组织起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情感与形式》第14章)。作为获得首届鲁迅文学奖的中年诗人,韩作荣的...  相似文献   

13.
“深”与“浅”作为一对美学范畴的用语很早就用于诗歌理论批评,而词学批评中“深”“浅”范畴的运用既有继承诗歌理论的方面又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性。在词学批评理论中,真正的佳作应是深浅合度,内容与形式高度和谐浑融,深不流于晦,浅不流于鄙;从审美接受上说,无论是浅显通畅之作,还是深婉缠绵之作,都应带给读者以韵远思深、回味无穷之感。  相似文献   

14.
陈芳 《金陵瞭望》2005,(22):10-10
日前,浙江省委书记在《人民日报》上著文,从开展群众工作层面,批评一些领导干部“不会说话”.工作中处于“失语”状态。“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  相似文献   

15.
在李贺诗歌批评和接受史上,钱锺书是绝对不能被忽视的一位大家。在《谈艺录》中,他以其学识的渊博和睿智,旁征博引,纵贯古今,打通“中西”,对李贺诗歌的总体特点、艺术和思想特色、风格等进行了精到而全面的评论。研究和分析钱锺书先生对李贺诗歌所作的评论以及评论时所使用的方法.这无疑对李贺诗歌以及整个唐诗的深入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下中国诗坛整体生态环境呈现芜杂混乱之势,其在诗歌界内部主要表现为诗歌写作的"随意"与"复制",诗歌批评的"错位"和"失责",以及"身份写作"现象对诗歌正常发表、出版和评奖机制的扭曲和威胁。同时,"内乱"也容易导致来自诗歌界外部的各种干扰趁虚而入,从而给当代中国诗歌的良性发展蒙上一层阴云。  相似文献   

17.
在肯定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路线是大革命失败的主要主观原因的同时,承认不承认在大革命时期我们党的某些工作中还存有“左”倾的错误?这是长期以来党史研究中未能正视的问题。实际上,这种“左”倾错误是存在的,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正视它和总结它。  相似文献   

18.
自1980年代中期以来,有关“女性诗歌”的评论一直夹带着某种男性目光的审视力量,其中包含着对女性从事诗歌写作能力的蔑视、诗歌的评价标准的男性中心主义倾向以及以批评实践对“女性意识”的巧取豪夺式改写。我们应该通过对1980年代女性诗歌写作和相关的批评话语梳理,回到当时语境中的女性诗歌那里,重新阐释其所蕴涵的女性书写特征的复杂性,譬如对女性性别身份的真实体认,对女性经验的深切开掘以及对于女性书写风格的自觉探索和诗歌文体的实验意识。  相似文献   

19.
在陕西省直机关党建工作会上,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批评一些机关单位作风上存在的问题,他指出:“我们机关有些人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给下面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唐代诗歌繁荣发展的背后,发现了一个长期被人们忽视的原因:诗歌批评的正确引导和有力推动。文章认为,唐代诗歌批评对“风雅”标准的坚持和灵活运用,不断调整偏颇,形成了显明的“风雅”精神,从而使唐代诗歌既有了直面现实反映社会的时代精神,同时也未限制题材流派的多样化,这就保证了唐代诗歌总体发展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