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延安是一个不朽的名字.延安精神是一面不倒的旗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发扬革命传统,对于我们迎接21世纪的挑战,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延安精神的基本内涵当年,延安军民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将高度的革命精神与科学精神结合在一起,以惊人的勇敢和智慧,巩固了中央政权,粉碎了敌人的层层封锁,战胜了强大的自然灾害,成为艰苦创业、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典型。这一伟大的壮举,为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它是一曲艰苦创业的凯歌,是一部气壮山…  相似文献   

2.
王彦 《中华魂》2011,(2):71-71
离开延安数十年。令我常想起了在延安学习生活的岁月,现因年事已高,难以成文.编上几段诗歌来反映当年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延安整风运动五十周年.五十年前,1942年2月1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发表了题为《整顿学风党风文风》的演说(后来收入《毛泽东选集》时题目改为《整顿党的作风》).2月8日,毛泽东同志又在延安干部会上发表了题为《反对党八股》的讲演.这是当年在延安发动、后来又在全党范围内展开的整风运动的开始.  相似文献   

4.
蒙哥汗石碑     
蒙哥汗石碑上的碑文是属于最早的蒙古语言的早期文物。这座石碑是1953年考察员○那木南道尔吉在库苏古尔省阿尔布拉格县的一个小地方阿拉坦噶达斯发观的。这块铁青色石上刻着三行蒙古文字和十二行汉字。碑文的内容是:“祝愿蒙哥汗世世代代万寿无疆!祝愿上天赐惠于他!蒙哥汗的女婿八立托和公主一悉基立碑。”科学院院士u·达木丁苏隆把这些话的意思解释为:1257年女婿和公主为了对蒙哥汗给他们的恩典表示深深的感激和敬重之情而树立石碑,碑文的日期无疑是:“丁已年六月二十五日女婿八立托和公主一悉基立碑”,这正好是格里高里纪元1257年。  相似文献   

5.
毛主席语录园位于苏中革命老区江苏省如皋市常青镇草张庄村,园前小桥流水,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园内亭台楼阁,山石林立,百花争艳;那随处可见、直径超过80公分的鹅卵石上刻着50句红色毛主席语录;两块4平方米的黑色大理石镶嵌在园内墙壁显眼处,上面刻着80句金黄色的毛主席语录。走进语录园,令人耳目一新,心旷神怡。该园自2010年6月开园以来,每天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可人们难以想像,这么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竟是一位退休老人的杰作。  相似文献   

6.
“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贴在心窝上”,这是贺敬之《回延安》诗中的著名诗句,意思是说,诗人回延安时因心情十分激动,但却又一时难于用语言来表达,因而就用一个不是千言万语而又胜过千言万语的朴素的动作来表示。他没有忘记培育他的母亲延安,深深地记着党对他的多年教育。 贺敬之的这首记诵犹新、思索有味的《回延安》诗,写于距今三十五年的一九五六年,是他从北京回延安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时,因受到延安人民的热烈欢  相似文献   

7.
1945年4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极其重要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代表大会。大会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这次大会作为“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而载入史册。出席大会的代表当中,有一位就是王维。王维在1939年11月的中旬当选中共七大代表的时候年仅22岁。当初从广东梅县出发前往延安时,他并没有想到,这趟原本计划来回一个月的旅途最终却用了6年又6个月。在这6年多时间里,他跋涉11个省份到达延安,之后又亲历了延安的整风运动、七大的召开。朝花夕拾,回想起自己走上革命道路的经过,这位已是90岁高龄的革命老人感慨良多。  相似文献   

8.
正在北京东城区张自忠路路北,有一座院落,院门为近代砖拱门楼,酱红色的大门虽经刷新仍有些斑驳,给人留下历史的回味。1986年,这里被列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这座院落现在的门牌是张自忠路5号,当年叫铁狮子胡同3号,简称"铁3号"。院门外的左墙壁上有一块牌子,牌子上说明这里是我国杰出的戏剧艺术家、戏剧教育家和中国话  相似文献   

9.
《山西老年》2011,(9):8-8
历史回放:西柏坡是一个普通的山村,南临岗南水库,北依层层峰峦。1947年,刘少奇、朱德、董必武同志率领的中央工作委员会,东渡黄河,从延安来到西柏坡,在这里召并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  相似文献   

10.
林育英是林彪堂兄。1942年3月6日凌晨1时45分,林育英在延安中央医院逝世。林育英临终留下遗言:"我不行了,革命二十年如一日,未能看到革命胜利,深以为憾。我死后,请组织上将我葬在杨家岭对面的青年文化沟桃花岭上,使我能天天望着党中央、毛主席……"1942年3月9日上午,毛泽东在林育英公祭大会上,亲笔为他题写挽联:  相似文献   

11.
刘明钢 《中华魂》2021,(3):47-53
陈云是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全党享有崇高的声誉.从1937年年底到1945年9月,他在延安工作、生活近8年.在难忘的延安岁月中,陈云先后主持中央组织部与西北财经办事处的工作,为党的建设与财经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提起著名小品演员郭达,人们都认为他是西安人,而很少有人知道他是咱们山西老乡。 郭达的父亲郭华昌同志1919年出生于山西省孝义市白壁关乡西辛壁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1937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里担任过侦察员、班长,1938年在一次战役中腰部负伤后被送往延安中央医院治疗,伤愈后留在中央警卫团当战士,曾经担任过朱德总司令的警卫员。1942年调陇东盐  相似文献   

13.
我在关向应政委身上学会了打针1945年春天,八路军一二○师关向应政委因患结核病住进了医院。我正在延安中央学校校务部的卫生所做见习护士。一天,老护士胡有财带着我去打针,关政委知道我  相似文献   

14.
当年曾有一批日本战俘、"日本八路"在延安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岁月,这段不同寻常的经历使他们对延安难以忘怀,延安随着他们对中国革命及中国共产党的理解与接受而呈现出不同的景致。同是外国人,这与西方人对延安的认识又有巨大差异。考察延安在外国人心目中的形象变迁,既可以了解延安的历史文化,也可以探寻外国人的战争文化心理对延安书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延安寻梦     
在我许许多多的经历中,有一件最为难忘和值得骄傲的事,那就是曾经去过延安。在那里,我看到了毛主席曾经住过的窑洞,看到了周总理当年纺线用过的纺车,看到了朱总司令开荒用过的锄头……作为全军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班的一员,在延安参观见习的七天时间,我始终在思考:为什么在那光明与黑暗共存的年代里,一些从沦陷区、国统区来延安的青年,原本是西服革履,可是一踏上这充满光明与生机的土地,不长时间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自觉地脱掉西装、皮鞋,换上草鞋、粗布衣,就连一些华侨的子女,甚至一些国民党军队高级军官的子女,到了延安也变得“以苦为荣”,每…  相似文献   

16.
朱德教子     
在延安时期,一天,中央机关在延安城内举行一个隆重的晚会,毛泽东、朱德等首长均按时出席,朱德的孩子朱琦、朱敏也兴高采烈地跟着观看。  相似文献   

17.
“南泥湾,好风光,红红的太阳照山岗。革命战士不怕苦,拿起镢头去开荒。生产自给反封锁,气死光头贼老蒋!”这是我们当年在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最喜爱唱的一首歌谣。每当我翻开《毛泽东选集》第五卷,读到毛主席一九四九年十月二十六日在给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人民的复电《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一文时,这首战斗的歌谣仿佛又回响在耳旁。重温这首歌谣,回顾当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艰苦奋斗的难忘岁月,认真学习毛主席在《复电》中的伟大教导,倍感亲切,体会犹新。更加激起了我们对“四人帮”败坏毛主席为我党  相似文献   

18.
肖一平 《中华魂》2011,(11):52-53
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日。今年,我也进入90高龄了。在这中国历史上具有特别深远意义的伟大节日,我的心情非常激动,也非常高兴,尤其引起我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怀念。在抗日战争后期,我曾于1943年春夏之交从华北敌后解放区奔赴陕甘宁边区,进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参加了整风运动,这是我一生中的重大转折点,终生难忘。现在,围绕这个问题,简略地谈谈自己参加革命的经历和对延安怀念的心情。  相似文献   

19.
访台三记     
应台湾《世界论坛报》邀请,我前往心仪已久的宝岛进行了为期9天的参观访问。从北到南,游历了台北、台中、高雄等地,所到之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将我在台的所见所闻,记述如下。游览台北故宫到台北,故宫博物院是必去之地。因为在台北活动安排得很满,直到在离开台北的前一天,我好不容易才抽出半天时间,在《民生报》李先生的陪同下,参观了心仪已久的台北故宫。故宫博物院座落在台北市东北面郊区的士林山山麓,小车20多分钟就到了。这里,山势连绵起伏,清澈的双溪水曲折回转于山峦之间。茂林修竹,飞瀑流泉,是一个美丽幽静的地方。汽车一直开到故宫大门口,买好门票,便开始参观。进入大厅,首先看到的是一座蒋介石铜像立在中央,座像前的大理石地面上,刻着这些文物由大陆辗转来台的经过。字里行间,夹杂着浓郁的"火药味"。在一个表现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文化的博物院里,竟充满如此浓烈的政治气氛,这颇使我感到意外。  相似文献   

20.
一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有一个光辉的延安时期;在中国现代文艺史上,也有一个灿烂的延安文艺阶段。这是一个创造了奇迹和永远值得称颂的时期。而且随着历史的发展,必将愈加显示出它的伟大意义! 延安文艺是指1935年10月党中央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移驻陕北,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以延安为中心,包括陕甘宁边区的革命文学艺术。延安文艺史撰写的目的就是以延安文艺作为对象,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真实地反映延安文艺的历史面貌,科学地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