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过客     
鞠靖 《百姓生活》2011,(7):24-25
上世纪60年代正牌大学毕业,在国有大企业工作20年,出过国,拿过外国的勋章,受到过中国和外国最高领导人的接见——在同龄人中,我的父亲鞠荣芳算是一个"见过大世面"的人。但是,除了同村的人之外,每个见过我父亲的人,都不相信我的这一段描述。行走在贯穿村子的河塘边,如果你看到一个老人拿着拖把,在河水中搅动,然后拧干,端着拖把慢慢  相似文献   

2.
宋定国 《中华魂》2011,(4):61+58
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人是我的父亲,我一生最为崇敬的人也是我父亲。由于工作的原因,父亲两年前去世时我未能在他身边,也由于工作的原因,我一直想写一篇关于我父亲的文章而拖至今日。我之所以要写此文,除了对父亲的愧疚和怀念,更是想将父亲的精神永远继承。  相似文献   

3.
宿敌     
20年后的今天,我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去见见我的敌人. 不怕大家笑话,这个人是我的父亲,虽然他从未像个父亲那样对待我. 我小心翼翼地开着自己的路虎,尽量不让路上的牛粪弄脏了自己的新车.想想,当初就是在这里,我一个人愤然离家出走,他竟然毫无挽留之意.后来,是母亲半夜搭别人的拖拉机跑到县城把我硬拉扯回去.  相似文献   

4.
阅微草堂     
肖复兴 《社区》2013,(23):32-33
中国文人中,我第一个听说的是纪晓岚,那时候,我也就刚上小学。原因很简单,我父亲是河北沧州沧县人,纪晓岚是沧州献县人,两县离着不远,父亲便以为是老乡呢,很为家乡有这样一个编撰过《四库全书》的大文人自豪。现在想想,那种自豪没来由,纪家肖家,插在祖坟上的香火差远去了,父亲多少有攀龙附凤之嫌。  相似文献   

5.
正沉甸甸的父爱我是马三立的长子,人们俗称我"少马爷"。我有三个姐姐、两个弟弟,我是马家唯一继承父业的人。马三立既是我的父亲,又是我的恩师。1963年,我从戏曲学校毕业来到天津市曲艺团,就与父亲成为同事,我们父子几乎终日为伴儿、终月为伴儿、终年为伴儿,一直到2003年,父亲马三立笑别观众、笑别人间……这种特殊的父子情,在中国曲艺界,堪称绝无仅有。我生在相声世家,小时候没有特别的优越感,就是觉得自个  相似文献   

6.
杨火根 《老友》2021,(4):14-14
时间的流逝总能冲淡脑海中的许多记忆,但有些事却历久弥新,永远不能忘怀,我的入党故事就是这样的。我出生在普通工人家庭,父亲是一个搬运工,新中国成立前被压迫在社会最底层,被人轻蔑地称作"挑脚子"。父亲不是党员,但对共产党、对新社会有着深厚的感情。我童年时,经常听到父亲哼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社会主义好》等歌曲,那情真意切的哼唱声。  相似文献   

7.
我的双亲     
文英 《社区》2005,(3):57-57
人一过40,突然之间好像领悟了很多东西,对平时轻视的、漠视的都重新有了认识和理解,让人突然间变得多愁善感起来,心中也多了很多责任,生活一时间变得沉重起来。一个人的时候,我总是想起我的父亲和母亲。我的父亲今年62岁了,母亲比父亲小5岁。父亲是个厚道人,老实了一辈子。母亲是个十分精明的女人,在那个时代,可以称作是女强人了,她一直都是家庭的中心,而父亲则心甘情愿地在母亲身边做配角。父亲家里兄弟多,哥6个,没有姐妹,爷爷奶奶在那个穷山沟里能把他们都养活得壮实高大,我一直认为是个奇迹。母亲和父亲是属于青梅竹马那一种,父亲16岁的…  相似文献   

8.
季差 《老友》2011,(5):47-47
农历大年初一晚上,我父亲和张某等3个牌友一起在我家里打麻将。打麻将中途,我父亲突然趴倒在桌子上.随即出现嘴巴歪斜、口吐黏液等症状。张某等3人见状后.害怕承担责任,一声不吭地全部从我家离开。我回家后.发现父亲趴在桌子上一动不动,立即将他送到医院。但父亲还是因抢救不及时于次日凌晨去世。事后,经鉴定,我父亲系因疲劳,突发脑溢血死亡。我就此事找到张某等人索赔,均遭拒绝。他们说我父亲是因病去世.跟他们没有关系。请问:我父亲打牌猝死,牌友应承担责任吗?  相似文献   

9.
白岩松 《社区》2014,(35):23-23
有很多年轻人会问我,说现在社会都是凭父亲、有关系、看相貌等等。我就问他,凭父亲,起码还得有父亲,我八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我母亲一个人带大我们哥俩。我们在内蒙古偏远的地方长大。我在北京没有一个亲戚,我没有因为自己的工作送过一回礼,我不也走到了今天吗?  相似文献   

10.
我们这一代人对祖籍已十分淡漠,那似乎是一个遥远的密码,是一个古老的传说。每当人们问起我是哪里人时,我总是自豪地告诉他,我出生在中国最美丽的城市——桂林;生长在中国苦难最深、文化积淀最厚的城市——南京。“我是南京人! ” 我是南京人,血管里奔流着南京人的热血,也奔流着南京的屈辱、南京的抗争、南京的骄傲。 我父亲曾是个抗日的热血青年。1937年抗战爆发,他是南京国民党守城部队71军87师师部副官。从淞沪抗战到南京突围死里逃生的故事,几乎成了我们儿时的教科书。故事的结尾父亲总是表情痛苦地长叹一声:“这一仗打得真窝囊,眼睁睁把一座南京城几十万同  相似文献   

11.
丁继东 《今日南国》2014,(11):36-36
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每每听到这句古谚,我总是会心一笑,近十年间我们兄妹三人带着父母走中国的经历又一次浮现眼前.如今的时代出行方便快捷,与孔子时不可同日而语,“孝”的形式也应有所变化,“父母在,共远游”,是时代赋予我尽孝的新选择. 自20世纪50年代父母结婚以来,我们一家五口在一起生活的时光不足六年.最初是父亲在部队带兵,与母亲两地分居,后来父亲离开部队回到母亲身边,但那时我们兄妹三个已分散于祖国各地.在2005年以前的记忆里,一家五口人的合影少之又少.  相似文献   

12.
余平 《社区》2010,(17):63-63
我的家在武汉江滩附近的老城区,这一带矗立着一栋栋老建筑,它们见证了百年历史的沧桑变幻。我家的房子是一栋两层小楼,据父亲说这栋房子是20世纪30年代初德国人在武汉建造的.距现在已经整整80年了。小楼前有一个20平方米的庭院,喜欢摆弄花草的父亲在院子里种了许多植物,这里一年四季郁郁葱葱。  相似文献   

13.
店主和小偷     
我在成长的过程中爱上了体育运动,部分原因是我父亲是一名高中体育教练,他把对体育运动的热爱遗传给了我。问题是20世纪60年代,没有任何专为小女孩组织的体育运动。我只能在后院与父亲或邻居家的孩子们打球。  相似文献   

14.
读者广场     
祝福你,中国! 我小时候就很想跟父亲去国外出差,甚至想过躲在父亲的行李里。上初中时,我知道了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是四大发明的诞生地。于是,我很想到中国去看看。考上大学后,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到中国南京留学。 我几年前刚到南京的时候,看不到多少高楼,现在,你无论往哪个角度看,都可以看到耸人云霄的高楼大厦。马路也比以前更加宽阔、整洁。夜晚,到新建的绿草如茵、流光溢彩的市民广场坐坐、看看,真是心旷神怡。短短的几年,南京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我不知道可不可以用“沧海桑田”这个成语来形容。 几年来,我到过中国不少地方,耳闻目睹了中国的许多巨大变化。南京,是中国飞速发展的一个  相似文献   

15.
影像珍藏     
《新天地》2007,(4)
我此生亲手拍摄的第一张照片第一张照片,右边是我的父亲,左边是他的好朋友,拍摄的时间大概是20年前,也是我此生亲手拍摄的第一张照片。当年的父亲为了事业,在外地工作,我则被安置在爷爷奶  相似文献   

16.
那段日子,我一直生活在事业失败的阴影里。什么是阴影?一日,父亲似乎有意问我。阴影,不就是给人忧郁、压抑和恐惧,给人灰心和绝望的阴暗吗?阴影也是一种光明。父亲说。阴影怎么是一种光明呢?  相似文献   

17.
立立同志: 你好!多谢你几次寄来你父亲穆木天的遗著《穆木天诗选》、《穆木天诗文集》以及你母亲彭慧的遗作《不尽长江滚滚来》,捧读之余,使我深受启迪;又读到你两次寄来你父亲所写有关我的诗和诗集的评论文章,更使我深受感动。大家都知道你父亲穆木天同志是中国新诗运动的启蒙诗人,是中国诗坛新诗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但很少人知道他还是一位有深刻修养与敏锐目光的诗歌评论家。他所写的《郭沫若的诗  相似文献   

18.
潘炜 《新天地》2012,(3):6-7
我叫沙拉.伊马斯,是一个有犹太血统的中国上海人。上个世纪30年代,我的父亲立维.伊马斯逃离苏联,一路颠簸流离,来到中国上海,这也是继二战后,没有家园的犹太人第二次客居上海。父亲立维.伊马斯来上海二十余年后,凭借犹太人的韧性与智慧闯出了一片天地,过上了富足平安的日子。年幼时的缤纷记忆  相似文献   

19.
远客     
父亲精通各科医术,尤其擅长针灸,在十里八乡是个很有名气的老中医。在20世纪50年代,有一天,一对夫妻抱着一个四五岁的男孩来找我父亲看病..父亲很认真地问过孩子的病情后,开始给孩子把脉、看舌苔等,然后给孩子开好药方交给孩子的父亲。这时,那个男人低着头对我父亲说:“老先生,  相似文献   

20.
物有新陈代谢,人有生生死死。这原本是尽人皆知的自然规律,可有谁相信我这个曾经读过自然辩证法》的人,竟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父母也会死!当父以九秩、母以87岁的高龄相继驾鹤西去时,留给我的却是绵绵无期的悲哀,刻骨铭心的思念,不能自拔的痴想。母亲辞世至今已经10年,但并未因时间的推移而泯灭我对她的缅想。每当亲人们诉说她老人家生前往事时,我仍不能自禁地眼眶发热、喉咙哽咽,半个多世纪凝结的母子深情,一幕一幕地浮现在我的悠悠思念之中。一母亲是1908年11月生人,15岁时与20岁的父亲成婚,以后生育我们姐弟4人。父亲读过私塾,上过旧制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