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想想 《现代妇女》2009,(5):49-49
工作了很多年的我,QQ上放在第一排的还是当初大学时最要好的几个朋友. 晚上吃完饭,打开电脑,视频摄像头一并打开.隔着19寸的液晶屏幕,小切穿着睡衣,披散着头发,一边吃着她老公洗好的苹果,一边拉拉杂杂地跟我聊天.我一边笑呵呵地听着,一边觉得生活真是美好.  相似文献   

2.
老陈故事     
何立伟 《老年人》2011,(9):34-35
老陈是我在湘地的朋友中最有趣的益友,亦是我见过的最好的丈夫。 老陈早已年届古稀,与我算得上是忘年之交。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认识他的时候,我还是个二十几岁的后生崽,他已是四十出头的中年客,瘦高个,颧骨突出,风貌俊逸。我那时是刚学写诗的文学青年,他太太已是诗名远播的诗人,诗写得极好,每每一往情深,是我们一帮写诗后生的偶像。  相似文献   

3.
同事老陈是个讲究吃穿的人,退休以后,就到福州的女儿女婿家住。一次,我到沃尔玛购物,无意中碰到了老陈。他见到我,很高兴,中午硬要拉我到他女儿家吃饭,我推辞不了,只好答应了他。老陈在沃尔玛买了一些生活用品,然后我们就上了公交车。车上,我询问了老陈的近况,老陈告诉我,他是高级教师退休,现在国家政策好,他每个月能够拿到两千多元的退休金,加上女儿女婿有本事,自己的退休金足够自己花销的。  相似文献   

4.
有位昆虫学家和他的商人朋友一起在公园里散步、聊天。忽然,他停住了脚步。好像听到了什么。“怎么啦?”他的商人朋友问他。昆虫学家惊喜地叫了起来:“听到了吗?一只蟋蟀在呜叫,而且绝对是一只上品的大蟋蟀。”商人朋友很费劲地侧着耳朵听了好久,无可奈何地回答:“我什么也没听到!”“你等着。”昆虫学家一边说,一边向树林  相似文献   

5.
阿杜步入歌坛的故事很传奇,在当歌手之前,他曾经在建筑工地做工。每每在工作的空档,他习惯到附近的空地,边喂养流浪狗,边唱歌给它们听,生活得自由惬意,完全没想过日子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变化。直到三年前的一天,阿杜陪朋友去参加一个有三千多人报名的试音比赛,在朋友的鼓励下,他也参加了演唱。初次一展歌喉的他,却深受评审  相似文献   

6.
黄可可 《老人天地》2008,(12):11-11
平地起波澜,我的连襟老陈最近与结婚50载的妻子闹离婚,要和邻居纪女士结婚。一时间,朋友邻居说什么的都有。有的嘲笑:"如今年轻人婚姻常出轨,70多岁的人了还追求什么爱情,太风流了!"有的不解:"儿子在美国,女儿在日本,多少孝敬钱?难道说  相似文献   

7.
误会的微笑     
10年前,我在一个乡镇上班。有一天,我跟随领导去镇小学检查工作。我们站在操场边,听校长介绍情况。不过校长的话我一句也没听进去,因为我的注意力已转移到了别处。我发现站在校长身旁的一位年轻女老师很漂亮,漂亮得让我有些晕眩。以前我曾听镇上的年轻人说起过这个女老师,那帮年轻人还偷偷给她封了个"镇花"的称号。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我心里  相似文献   

8.
正一天,与一朋友吃饭,恰好父亲来看我,我便把父亲接来一起吃。父亲寡言,饭间一直静静地听我们聊天。回家的路上,父亲说:"你这个朋友,不可深交。"我愕然,这个朋友是因生意认识的,合作过几次,印象还不错。父亲说:"虽然我对他不甚了解,但从吃相看,基本可以估摸出他是个怎样的人。"算起来这是我与朋友第二次在一起吃饭,我对他的吃相没怎么注意。  相似文献   

9.
温利 《老年世界》2014,(11):22-22
有一天我托朋友办事,应约到他家商议。朋友家住某部干休所。头一次来,电话里的门牌号码我只听了个大概。我摸到一幢单元楼,咚咚地敲着离楼梯口最近的那户人家的门。这时,头顶上有一浑厚的声音轻轻飘下来:“喂,小伙子,轻点,你找谁呀?”  相似文献   

10.
《当代老年》2008,(1):4-4
一张一米多长的办公桌,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近日,64岁的福州市民陈传建笑呵呵地把它推到3楼的阳台外墙边,麻利地掀开桌面的木板,露出桌内藏着一个可以折叠的钢铁支架。老陈介绍,这叫“高楼逃生桌”,特别适合在写字楼内使用。老陈说,十多年前他得知马尾一起高楼大火烧死了数十人,便有了研制高楼火灾逃生器的想法,一直潜心钻研到如今,这台构思精巧的“逃生桌”终于成型。  相似文献   

11.
寄卡给她     
她先前是我挺亲密的朋友,依据是那一阵子,她隔三差五就跑来看我.坐在我对面,她的笑浅淡而妩媚.彼时彼刻,与其说我在同她聊天,莫如说我在欣赏她的脸相……我们的初识,其实很简单。她突然来找我,拿了一篇习作,意在请我指教。我那时年轻气盛,也极其热心,看过她送上的文章,感觉有些话说,就一古脑地兜给了她.她边听边点头,我便知道我的话语没有白费。末了,她说她认定了我这个老师.基于她十二分的诚恳,我一时未置可否。以后她真的就常到我这儿来,聊着诗歌、散文、小说,总之都是关涉文学。夏日里,七八文友要聚聚,我忽然想,…  相似文献   

12.
朱哈路过市场,有人从后面跑过来,重重刮了他一个耳光。朱哈痛得大喊:“你干什么?”那人道歉说:“对不起,朱哈,我把你错看成我的一位朋友了,我和那位朋友是不讲客气的。”朱哈不放过他,把他告到法官那里。但那人是法官的朋友,法官听了两个人的话后,就判那人让朱哈副一记耳  相似文献   

13.
5年前那个樱花盛开的季节,在朋友的帮助下,我来到了东京,边打工边学习。在一次聚会上,我认识了中田。 中田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不太像日本人,再加上他名字里有个亲切的“中”字,就莫名地对他有了丝说不出的好感。相视一笑,我们用日语谈古论今。虽说在国  相似文献   

14.
卫宣利 《老年人》2010,(3):37-37
一天晚上,在家里陪朋友聊天。朋友的先生是位军人,长年不在身边。要命的是,朋友怀孕4个月了,身边却没个人照顾;加之工作上有些事情不如意,弄得心情很不好。为了帮助朋友排解烦恼,我像个心理医生一样,柔声细语开导她,还把从网上看来的笑话讲给她听。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我听一位学医的朋友说,在女方孕期同房时使用避孕套,可有效预防流产发生,请问是这样吗?深圳市:谢芳  相似文献   

16.
上一次听你是两年前了,像久违的朋友又见面,你好!TANYA。今天听你的时候心情不好,爱人走了,留给我一个背影,冷冷的。是我太任性。是我不屑于表白。心里好空。不经意看见TANYA写给听者的话:“我是住在城市里的陌生人,很多时候发现自己身旁  相似文献   

17.
正公益讲座,大家应该参加过不少,大部分是一个出口成章的老师在台上侃侃而谈,讲着不知所云的内容,一群抱着求救心理的观众在台下要么呼呼大睡,要么左右交谈,原本以教育和启迪为出发点的讲座不仅没有达成目的,反而让大家对公益讲座愈加缺乏信心。偶然从一个朋友处听说了"北大公益讲座"课程,说是由科瑞集团副董事长郭梓林(现任北京大学产业与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研究员)创办并主讲的,朋友对之评价很有启发性和震撼力,建议我有机会一定要亲自去听一听。但是参加公益讲座一贯的经历让我对此嗤之以鼻,遂问朋友,讲的是什么?朋友深思了半晌,却答不上来,只撂下这么一句话:"你去了就知道了。"仿佛是缘分注定我与这个课  相似文献   

18.
一日傍晚,我在街上偶遇一位老朋友.像以往一样,我拉着朋友快步向附近的餐馆走去,边走边说:"走,去喝一壶!好好聊聊这段时间你都忙什么去了."以前每逢这种时候,这位朋友都是最爽快的,可是没想到这次他却挣脱我的手说:"今天确实不行,改日吧."  相似文献   

19.
前两天半夜接到朋友电话,她说:“我就知道你没睡。” 我说:“你等等。”然后我离开电脑,去冰箱拿了瓶啤酒,准备听她讲故事。 朋友讲了一个关于初恋的故事,准确地说,是和初恋告别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文月 《女性天地》2007,(2):45-45
2001年,我和老公双双辞职,带着我们所有的积蓄跑到深圳准备大干一番。但是,创业的过程举步维艰。无奈之下,我们只好一边替人打工,一边寻求创业的良机。2002年底,一个偶然的机会,朋友告诉我们有人想找人合股开一家物流公司。当时物流业的发展正呈上升之势,我和老公禁不起朋友的煽动,再加上想要自己创业的冲动,便答应入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