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意思联络数人环境侵权是指无意思联络的数人排污行为或排污行为与其他行为结合导致相同受害人同一不可分割污染损害。无意思联络数人环境侵权按其主体关联程度、行为结合的紧密程度及各行为与结果的紧密程度可分为主体强关联多因一果型、行为紧密结合一因一果型、行为半紧密结合多因一果型和行为相对松散全责性多因一果型四种类型。主体强关联多因一果型、行为紧密结合一因一果型和行为相对松散全责性多因一果型的无意思联络数人环境侵权,各加害人应当承担连带责任,但受害人有重大过失的除外;半紧密结合多因一果型无意思联络数人环境侵权,各加害人应根据过错的大小和造成损害后果的原因力比例等承担按份责任。  相似文献   

2.
贪官爱财,也爱自己的子女,连子女都不顾的毕竟是少数。但一个钻进钱眼的家长要想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并不容易,事实是绝大多数贪官最终不仅自己锒铛入狱,毁了全家幸福,而且有可能连子女也一并卷进“漩涡”。贪官谋财,最普遍的是为自己的子女着想。为官一任甚至为官一生,若不为子女解决点什么,贪官们大多心理上过不去。为了满足这份扭曲的亲情,他们不惜以身试法,在许多有利害关系的问题上,以亲情代替原则,置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于不顾,千方百计利用职权为子女谋取私利。吉林省有个千万巨贪乔利平,在自我剖析犯罪原因时说:“我在教育…  相似文献   

3.
自律即以党纪、国法和道德要求自己、约束自己、控制自己,自律是高度的自觉,自律是最灵验最有效的护身符。官大体有两种:清官、贪官。贪官并不全部一开始就贪,最后终又成为贪官,身败名裂直至丢了脑袋,关键就是缺了个自律。清官之所以一身清廉,并不是他们无求无欲,不食人间烟火,而是他们始终能够自律,有高度的自觉。谈及这点,不得不谈及春秋末期的晏婴。晏婴是齐国大夫,齐景公感其辅政有方得力,便赏赐他一件白狐皮裘,衣襟又是用豹皮镶的,价值千金,晏却谢而不受。齐景公知晏妻老,又要将自己少且娇的爱女嫁晏,晏敬拜谢辞。一…  相似文献   

4.
陈鲁民 《中华魂》2014,(11):31-32
正近来落网的贪官雅安市原市委书记徐孟加,因钱多、房多、女人多,被人称为"徐三多"。他还有个爱好,喜欢打乒乓球,虽然球技不咋样,可是从来不输,陪他打球的有不少高手,却个个都是他的手下败将。因为没人敢赢他,当地老百姓们称,徐孟加打的是"皇帝球"。不过,陪练们故意输球也是有好处的,血站的一名女性工作人员就因为  相似文献   

5.
我曾写过《幸亏还有死刑》一文,说的是贪官该杀,若不杀贪官,国人将受无穷之害;今日又写《贪官不应速杀》,说的是贪官应该缓杀,若速杀贪官,则不利除贪务尽。时下,在处理贪官案件上有人主张“从重从快”,从重有法律界定,从快则无法律界定。从重从快处理别的案件或许可取,若处理贪官案件则并非策略。贪官不应速杀,不是贪官罪不当杀,不是对贪官重罪轻判,更不是为贪官开脱。杀大贪官,警示官员,匡正风气是完全必要的。速杀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大贪无可非议,大得人心,然而速杀那些具有“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的大贪就另当别论了。…  相似文献   

6.
关于梁山义军受招安 “《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确是如此。反贪官,是梁山义军的主要宗旨之一。贪官的迫害是许多梁山义军的首领走上反抗道路的直接原因,梁山义军把反贪官作为自己的主要目标。问题是,反贪官对不对?我想,这一问题不难回答。只要面对封建社会的现实,我们就会得出完全肯定的答案:在封建社会反贪官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进步性。贪官是封建社会(乃至于整个阶级社会)的必然产物。贪官这一阶层是罪恶的封建社会造成的。贪官这一阶层集中地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是给广大人民(主要是农民)造成痛苦与灾难的重要原因。只有承认这一点,我们才可以理解为什么在封建社会中产生了那么多鞭挞贪官,颂扬清官的文艺作品(如为数众多的进步的公案小说和戏剧)。《水浒传》在这一点上,与  相似文献   

7.
江怀 《淮海文汇》2004,(2):24-25
贪官们一个人是贪不起来的,必须有一个“黄金搭档”。这个搭档往往是大款、妻子或情妇充当主要角色。一方面是贪官和大款一唱一和,官与商互相支撑,互相利用;另一方面是贪官和妻子或情人,一唱一和,把权钱交易在暗地里搞得缠缠绵绵。  相似文献   

8.
本来,是没有准备写这篇文章的,因为,对贪官已经见怪不怪了,也已有点无所谓了,说不说都是那么一回事。但,最近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安徽省(?)上县,前后两任县委书记因卖官受贿,接连成为大贪官的报道,让我大为震惊,也深感责任,对贪官要抨击,对贿官要痛击,决不能见怪不怪,抱无所谓的态度。于是,也就有了这篇“也说”。贪官大体上有两类,一类是利用职权,贪污、盗窃、挪用公款,一类是利用职权,受贿、敲诈、勒索他人钱财。所谓“贿官”,是特指那些利用职权受贿的贪官。这个(?)官,是贪官中的一种,它同一般的贪官有共性,但又有自己的特殊性,可以单独一说”,值得单独一“说”。“也说”者,再认识也——这个贿官,怎么会那么多,怎么会那么贪,不是一个(?)个,而是为数不少的一群;不是贪一点,而是贪无数,动辄数以几十万几百万,往往(?)以千万,甚至上亿,到底该怎么防,该怎么治,该怎么惩?自然,抨击贪官,抨击贿官,不是一篇文章所能完成的,这篇“也说”也只能拣若干片(?)来说,说一点自以为比较深刻的话。  相似文献   

9.
报载:安徽第一大案中的主犯———安徽省阜阳市原市长肖作新第一次在法庭上接受审判时说:是“阜阳的不良风气”促使他走上了犯罪道路。另一位原领导干部说:“办事不收人家的钱就会得罪人。”还有一位原领导干部在“悔过书”中写道:“我在担任某某职务的时候,干部队伍中一些人把我推着、护着、哄着……使我朝腐化堕落的路上越走越快,越走越远,最终滑入不可挽救的深渊。”照此说来,贪官被治罪也“冤”。冤从何来?以肖作新为例,他本来是个好干部,只因在“阜阳的不良风气”之环境中工作,才导致贪污受贿的。今治罪于他,焉能不冤?果…  相似文献   

10.
《中华魂》2007,(10)
时下,有不少贪官在被抓后"鸣屈叫冤":"我不是最大的贪官,比我贪得多的人还有,为什么单单要抓我!"有的还给自己排了"贪位",声称自己贪的程度在该地方只能算是第十几位或最后几位等等。  相似文献   

11.
红尘悟语     
若知未来因,今生是果;若知未来果,现时是因 ——题记 是离别,也是相守;是缘份,也是命运;是错误,但也是一种美丽。(对立统一显哲理。)  相似文献   

12.
历来有不少评论家认为贾谊是具有王佐之才,而对于贾谊未能获得理想的成功,大都归之于遭谗受陷,怀才不遇。贾谊自己也认为自己未能施展其才能是因为“逢时不祥”,“鸾鸟伏窜兮鸱鸮翱翔,阘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贾谊吊屈原赋》)这些话虽是追伤屈原,但也是“因以自喻”。是的,贾谊是有才能的,但是否怀才不遇呢?他是不幸的,但不幸的原因是否能归之于“逢时不祥”,或如同屈原那样的遭谗受陷呢?本文想就此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江海纵横》2005,(6):30-31
中国的反贪风暴愈刮愈烈,即使是远在西方也能感受到强劲的态势。问题是,随着北京当局反腐力度的增压,贪官的脚步似乎也在加快。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是,在反贪风暴中落马的官员越来越多,涉案官员的级别越来越高,贪官挟款外逃的事例越来越频密。但是外逃的贪官究竟有多少?中国每年有多少黑金外流?有关评估并不确切。至于贪官及其子女在海外的生活形态,国内民众更是一头雾水。  相似文献   

14.
沈小平 《中华魂》2008,(12):49-49
一位因收受贿赂五十余万元而锒铛入狱的贪官在剖析自己堕落的原因时说,在刚走上领导岗位时对自己要求也很严格,但后来发现身边不少领导干部一边大肆收受贿赂,一边还照升不误时,自己慢慢地也就放松了思想防线.对送上门的钱物由最初的拒绝.发展到后来心安理得的"笑纳"。  相似文献   

15.
老张今年64岁,身体很健康,去年,老伴因癌症不幸去世,半年后他便和一个同岁的女教师结了婚,儿女们也都支持他们的婚事,可是结婚不到半年便离婚了。两个月后他又和一个40多岁的女人结婚了,两个人过了不到4个月,又离了。别人对他的这种做法很不理解,他在一次跟老朋友聊天时说出了自己的苦衷。  相似文献   

16.
东木 《今日南国》2006,(14):51-53
自古以来,国人总是怀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房屋情结,但凡手里有了钱,总是想着购地置业,毕竟房产在保值以及财富传承上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对于我们关注的贪官,更加不例外。对房产的热衷,让贪官们在房子上各显神通,几乎极尽所能。于是,每挖出一个贪官,背后多少都会有一套乃至多套豪宅,这同时也是他们处理巨额资产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17.
贪官们走上贪婪之路,多有自己的总结,但无外乎如下几点原因分析:看到级别相当甚至远不如自己的同行,住的房子比自己的宽敞,开的车比自己的高级,心态就不平衡了;工作几十年,把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单位,现在该到为自己谋福利的时候了.于是看似一个个简单的饭局,变成了难以挣脱的锁链:打着关心民营经济发展的旗号,和企业老板处得像亲兄弟一样,先接受吃请,后接受钱财,防线从此崩溃;苦等了几年.官没升上去,政治损失经济补;在外养个情人,只要别人不知道,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最终成了女人的俘虏……  相似文献   

18.
坎坷黄泉路     
主张免死的理由,是挖出贪官背后的贪官和找到赃款下落,比处死一个已经落网的老头更有意义,因为处死他,真正的受害人是国家,最大的受益者是受贿人;主张处死的理由是,如果不严惩犯罪者,那么就会向社会传递一种错觉,即认为只要不说就可以免灾。  相似文献   

19.
苏轼贬居黄州期间词多诗少探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对而言,在苏轼一生的创作历程中,贬居黄州期间是他作词最多而写诗最少的一个时期。本文主要探讨苏轼居黄期间词多诗少的原因:一是受“乌台诗案”的影响,因许被祸,心存余悸,不敢多写诗;二是受当时词体观念的影响,因词属游戏文字,作“小词不碍”,故常用词体来渲泄其人生苦闷。  相似文献   

20.
自尊心是人的一种品德,儿童也不例外。儿童自尊心的形成,除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家庭因素的影响。一、孩子的自尊心首先来自于他对自己的估价,而孩子的自我估价又往往决定于家长对他的看法,甚至决定于平时父母对他的眼神和表情。一旦孩子确信自己受到父母的宠爱和尊重,他对自己也充满了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