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禹康 《老友》2008,(10):8-10
故乡,这个熟悉而亲切的字眼,牵动着多少游子的心。回归故乡,是多少身处异乡的人梦寐以求的夙愿。然而,对于出生入死、转战南北、过着戎马倥偬军旅生活的军人来说,返乡则更有一番别  相似文献   

2.
侯灵俊 《社区》2009,(29):50-51
蜿蜒曲折的黄土路.纵横交错的庄稼地,紧密相连的土窑洞.垂涎欲滴的枣树林……多少次我梦里回故乡,多少次我含泪忆乡亲。故乡啊!故乡!你为什么让我如此牵肠挂肚?为什么让我如此刻骨铭心?  相似文献   

3.
吾心 《山西老年》2013,(6):17-17
"问我故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自明朝以来,这首民谣就一直在我国各地民间尤其是黄河下游地区广泛流传,甚至在海外华人、华侨群体中也时常可以听到。洪洞县大槐树之所以成了中华儿女魂牵梦萦的精神寄托,是因为它承载着先人对故土家园的依恋和顾盼。历史上,究竟有多少人的故乡在  相似文献   

4.
《故乡》渗透着鲁迅对游子乡愁乡思题材的现代性经验,包含着作家关于心理故乡与现实故乡、归乡与离乡之间的丰富复杂的情感内涵,传达出作家对故乡、人生的哲学关怀,在创作论上体现出超越传统文学题材的现代性经典意义.  相似文献   

5.
水竹如花     
远音尘 《可乐》2008,(2):5-6
朋友故乡来李如花第一次踏入这个城市,就被它吸引。她站在一幢26层高楼前,抬头仰望,快乐地抓着我的手,说:"这个城市真好,我要在这里扎根。"这个城市有多少人今天来,明天走。我不能肯定,我的同乡李如花,可以在这儿扎下根来。  相似文献   

6.
周作人一生充满矛盾,于故乡矛盾的态度即其一例.该文从知识分子精神追求存在永相矛盾的两面,即回归自我、实现精神自由无拘的向往与投身社会、参与现实变革的渴望这一理论观点出发,认为周作人笔下的故乡其实存在着两个具有不同思想内涵与不同审美结构的故乡,即梦幻故乡与现实故乡.它们分别反映着周作人作为知识分子精神追求的一个方面.由此深入分析,该文的结论是周作人于故乡的态度并无矛盾.这一观点也有助于我们去认识周作人身上的其他矛盾.  相似文献   

7.
哦,故乡,我的妈妈! 听着桥下溪水汨汨流淌的声音,闻着氤氲的桃花香气,今夜,我终于回到了离别三年之久的故乡。哦,故乡,我亲爱的妈妈啊!  相似文献   

8.
从台湾乡土文学对"故乡"的描绘,探讨台湾乡土文学中"故乡"的多重内涵。认为台湾乡土文学中的"故乡"存在着现实的故乡,记忆中的大陆故乡(原乡)和精神上的文化"故乡"的三重空间。乡土文学中的文化"故乡"把"故乡"推上了隐喻和象征的层次,使之具有表现知识分子文化乡愁的意味,而知识分子的"文化乡愁"乃是乡土文学创作的根本旨归。  相似文献   

9.
故乡,是一个多么朴素、多么迷人的字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每个人都爱自己的故乡:水是故乡甜,山是故乡青,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我们在故乡的怀抱里吮吸着母亲的乳汁长大,之后或背井离乡,或萍踪天涯,然而不管走到哪里,不管什么时候,也不管境况如何,总忘不了自己的故乡;并把热  相似文献   

10.
远离故乡的人,对故乡总有一种割舍不掉的眷恋。在我的记忆里,镌刻着故乡那山果飘香的小路。弯弯曲曲的小路,一头连着故乡,一头连着外面的世界。13岁时,我沿着这条小路,翻过故乡最高的那座山,第一次走出故乡到8公里外去上学。后来去县城上  相似文献   

11.
一从故乡梦到童年梦:纠结与挣脱前期周作人身上存在一个十分突出的现象,即是他乡情的淡漠与童年眷恋的痴迷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照。周作人乡情的淡漠集中体现在他的故乡泛化意识上。“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技”,古往今来多少别井离乡的游子都在苦苦追觅回归乡土的途径,把故乡梦境视为抚慰破碎心灵的圣药,陪伴自己熬尽悽清长夜的一颗遥远的明星。然而,曾使无数代文人士子魂魄牵依、苦恋不舍的乡土梦,在周作人心头似乎已失去了往日的魅力,消淡了固有的光彩。他反复申言,他的故乡并不单只绍兴,凡是他生活过的地方。他一概以故乡视之,…  相似文献   

12.
石评梅作品的悲剧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21年,沈雁冰说:“现在青年的烦闷,已到了极点。”烦闷根源于对人生、人性、心灵的理性探索与感性感受陷入困境,无法打破障壁,实现突破。现代人的困窘与痛苦使飘泊、骚动的灵魂四处寻觅精神家园。故乡与母亲往往是这种精神家园。许多人在这里获得了心态平衡,得到了休憩。故乡——游子的归宿,甚至浪迹异邦的象征派诗人李金发。王独清,在他们阴冷的内心世界中,这也是美的一角,也是痛苦的逋逃薮。象征诗人写都市的忧郁,以丑人诗,而故乡的意象却相当美丽、明朗。故乡也是石评梅魂牵梦绕之所在。散文《归来》以轻松的笔致写骑驴归来见到父母、亲人,颇为喜悦,但故乡经过战争洗劫:“依稀在草香中”“嗅着了血腥,在新冢里看见了战骨”,望着故乡天空的流云,感到自己的世界是“狭的笼”。回到故乡,心境可以平静了么?“追逐着,追逐着,我不能如愿满足的希望。来到  相似文献   

13.
日记选登     
腊月,在故乡,曾经是一种花盛开的季节。 多年来我一直回味着那个大年三十晚上发生的情景,当我们父子第一次将一种幽闭多年的鲜花复活于窗格子里时,院子里一下子拥满了人,至今我仍难描绘人们被一种美震撼的样子。后来才知道,自家的窗花是很有些名气的,远近方圆包括陇上人都来我家“请”花样。一个“请”字包含着多少意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杨善清 《老友》2011,(12):18-19
我的故乡在湘赣边界的萍乡市西部小山村。那是一个平凡而美丽的地方。我退休后,在悠然自得的岁月里,有时回老家看看,平日里关注着故乡改革和发展的新闻报道,也总爱打听故乡的建设情况。故乡山水的变迁,让我魂牵梦绕。  相似文献   

15.
我不能确定,还有多少人记得那个曾经纵横天下,最后走死在罗布泊,最后一刻把自己的头颅朝向故乡上海的男人余纯顺。1996年6月,他像樱花般消逝,事迹还新鲜,其摄影作  相似文献   

16.
任晓远的组诗《北陆抒怀》,发表在一九八○年十月出版的朝鲜族文学丛书《阿里郎》创刊号上。由《我的地平线》、《密阳阿里郎》、《胡枝子花》、《雪》、《我的故乡五林川》等五首短诗组成。全篇贯通着热着故乡、热爱祖国的炽热的感情。第一首诗《我的地平线》中,作者抒发了对故乡——松花江畔的热爱之情。沃土和蓝天  相似文献   

17.
青春无悔     
王娟 《社区》2012,(35):32-32
西双版纳,对不少上了年纪的上海人而言,是远在西南边陲的第二故乡,更是魂牵梦萦的青春记忆。数年前,一部名叫《孽债》的电视剧,不知勾起了多少上海人难忘的知青情结。在知青下乡40余年后,我这个上海人也有幸趁着青春年华到西双版纳挂职锻炼,实地体验西双版纳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作为知青的后代(我母亲当年是去北方插队的知青).寻觅着当年上海知青在西双版纳的往昔岁月,感受着他们如今的安稳和遥念。  相似文献   

18.
周代进 《社区》2009,(20):37-37
离开故乡已有25个年头.可故乡的黄梅戏却是“月亮走,我也走”,一直盘旋在我的心头,牵动着思乡的心绪。我的故乡在桐城县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紧挨着严凤英的家乡,算得上是黄梅戏的源头,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充满着黄梅戏的节拍和韵律,3岁的小孩唱一段黄梅戏,是司空见惯的事。自发苍苍的老人,更是黄梅戏的高手,不仅能唱.还能作出相当难度的表演,并能讲出“男花腔”、“女平词”以及如何走好台步等戏曲理论。  相似文献   

19.
现代作家的故乡记忆与文学的精神还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现代作家的故乡记忆作为一种生命体验,凝聚着生命对过去的回忆和向往,从而成为文学创作的内在动因和经验资源。颠沛流离的生活现实,使故乡的回忆变得清晰和温暖,创作于是成为一种对故乡的怀念和精神还乡的形式。  相似文献   

20.
教材编写者对作品的课程学处理,规约着课文教学文化视点的选择与阐释.依据新教材对《故乡》的处理,我们对《故乡》的教学可谓思想解放得多了,这是相对于以前几十年编者对《故乡》的态度而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