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东 《老年世界》2006,(4):19-19
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和新镇是著名的长寿之乡。平均每万人有百岁寿星4.9人。寿星比例超过了被国际自然医学宣布为世界级长寿之乡的巴马(每万人有百岁寿星3.08人)。  相似文献   

2.
2009年4月,山东省莱州市正式通过中国老年学学会考察评审,5月被授予“中国长寿之乡”称号,成为山东省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市,也是我国北方地区第一个长寿之乡,跻身中国十大长寿之乡行列。  相似文献   

3.
刘纪稳 《老人世界》2011,(12):50-51
良好的生活与饮食习惯,是健康长寿的秘诀。据有关部门调查,70%的百岁寿星家庭中并没有长寿历史,这说明,长寿未必完全与遗传有关,而更多是个人健康生活积累的结果。长寿老人大多心胸豁达,并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他们饮食清淡,喜好粗杂粮,基本没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而养生保健既是自然无为之事,又是可操可控之事。  相似文献   

4.
澄迈县成为海南唯一获得“中国长寿之乡”称号有什么独特长寿秘诀吗?一个数据 80岁以上老人有11298人  相似文献   

5.
乐花者寿     
古人云:“乐花者寿”,意指常养花的人容易长寿。此话没有夸张。近年科技工作者发现,凡山青水秀,芳草鲜美的“自然花园”,大多是“长寿之乡”。当今城市环境污染严重,要改变这种状况,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家庭养花是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6.
麻阳苗族自治县位于怀化市西北部,全县总面积1568平方公里,总人口38.5万人,其中苗族占78.8%,是“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冰糖橙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属革命老区、西部大开发政策比照县和武陵山区集中连片开发重点县。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加快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康寿文摘     
《老年人》2008,(3):58-58
不久前,湖南西部的麻阳苗族自治县与广西永福县被中国老年学会授予“中国长寿之乡”称号,成为中国首批被命名的两个长寿县。中国老年学会常务副会长赵宝华介绍说,中国已进入长寿时代。目前中国百岁老人已达17800人.  相似文献   

8.
如皋地处长江下游北岸平原,隶属江苏省南通市。作为世界知名的长寿之乡,如皋不在高寒地带,也不在偏僻山区,而是地处江海平原、中国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带。如皋市145万人口中百岁老人超过200位。专家们认为,研究如皋的长寿经验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9.
关注长寿     
关注长寿,是时代的客观要求。世界和中国已经进入长寿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近年来出现了关注长寿的热潮,集中体现在中国老年学学会组织的四项活动上:一是开展了现阶段中国长寿之乡的专业评定工作,产生了彭山、都江堰、巴马、永福、钟祥、如皋、麻阳、三水、夏邑等9个中国长寿之乡;二是开展了首次中国十大寿星排行榜活动,产生了2008年中国十大寿星;三是成立长寿研究委员会,开始了有组织有计划地探索人口长寿规律的新阶段;四是成功地召开了《长寿与发展高峰论坛》,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社会对长寿的关注,是社会回归人本主义的重大转变,体现了社会对长寿群体的人文关怀,寄托着人们对长寿的渴望和追求。  相似文献   

10.
许德林 《职业时空》2005,(23):55-55
银杏,俗称白果树,又名公孙树,生命力极强。郭沫若 先生称之为“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塔”,学术界称 之为“千年孑遗”,”东方圣树”。银杏是遐龄与长寿的象征,国 人称之为“长寿树”。 地处齐鲁大地孔孟之乡的山东永春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是一家应用生物技术研发、生产、销售银杏保健制品的省级高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2014,(10)
正从秦始皇到现代人,从广西巴马到江苏如皋,长寿一直是人们追求和研究的目标。为什么有些地方的人能活到90岁很少生病、100岁不显老,而有些地方的人却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高发,年仅30-50岁就突发急病呢?研究者通过十几年的严谨研究,终于发现了一种"长寿元素"。探寻中国长寿之乡的秘密我国有很多"长寿之乡":广西的巴马、广东的三水、浙江的南岙、新疆的和田……这些闻名全国、享誉世界的长寿之乡有一个共同的现象:那里很多百岁老人耳不聋、眼不花,至今都能下地干活,生活自理。而且很多居民长年少生病,也很少有大胖子。研究机构的学者对此展开了长期、深入的研究,发现这些"长寿之乡"的水土、大米、果蔬、茶叶里检测出硒含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2014,(5)
正从秦始皇到现代人,从广西巴马到江苏如皋,长寿一直是人们追求和探索的目标。为什么有的地方的人能活到90岁少生病,100岁不显老,而有些地方的人却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高发,年仅30-50岁就突发急病呢?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通过十几年的严谨研究,发现了一种神奇的"长寿元素"。探寻中国长寿之乡的秘密我国有很多"长寿之乡":广西的巴马、广东的三水、浙江的南岙村、新疆的和田县……这些闻名全国、享誉世界的长寿之乡都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很多百岁老人,耳不聋、眼不花,甚至还都能下地干活,生活自理,很多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2014,(9)
正从秦始皇到现代人,从广西巴马到江苏如皋,长寿一直是人们追求和研究的目标。为什么有些地方的人能活到90岁很少生病、100岁不显老,而有些地方的人却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高发,年仅30~50岁就突发急病呢?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学者通过十几年的严谨研究,终于发现了一种"长寿元素"。探寻中国长寿之乡的秘密我国有很多"长寿之乡":广西的巴马、广东的三水、浙江的南岙、新疆的和田……这些闻名全国、享誉世界的长寿之乡有一个共同的现象:那里很多百岁老人耳不聋、眼不花,至今都能下地干活,生活自理。而且很多居民长年少生病,也很少有大胖子。  相似文献   

14.
尹琪 《老人世界》2008,(12):40-40
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老人协会曾对长寿老人的饮食习惯作过调查统计,长寿人群中50%的人常吃杂粮。随着对防癌食物的深入研究,抗癌专家发现五谷杂粮中含有较多的抗癌物质。玉米又名玉蜀黍、苞米、苞谷、玉麦等。中外医学家和营养学家最新研究成果证实,鲜玉米是理想的健身长寿食品,常食可抗肿瘤。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2014,(12)
正吃药一箩筐试试吃点硒尔康从秦始皇到现代人,从广西巴马到江苏如皋,长寿一直是人们追求和研究的目标。为什么有些地方的人能活到90岁很少生病、100岁不显老,而有些地方的人却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高发,年仅30~50岁就突发急病呢?研究者通过十几年的严谨研究,终于发现了一种"长寿元素"。探寻中国长寿之乡的秘密我国有很多"长寿之乡":广西的巴马、广东的三水、浙江的南岙、新疆的和田……这些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米、白面已成为家庭主食。正是由于饮食上的过于精细,导致身体中的营养失衡、疾病丛生。有不少“富贵病”,都是由于吃得过精、过细造成的。我国传统医学认为,食有五味,偏食一味则会对身体造成危害。因此,饮食应五味调和,才能满足人体对多种营养物质的需要。营养学家认为,每周至少吃三次杂粮,才有利于人体健康。特别是对那些已患有“三高”的人群而言,更要注意粗细粮的合理搭配。国际卫生组织和国际老人协会,曾对长寿老人的饮食习惯作过调查统计,其中有50%以上的老人,均有常吃杂粮的习惯。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彭山长寿乡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四川省眉山市人民政府、彭山县人民政府的邀请与委托,“中国彭山长寿乡研究”成果专家评审会,于2005年4月21日在彭山县举行。经过认真的反复讨论研究,专家们一致认为:1.项目选题有重要的理论创新价值和实践意义;研究路线科学客观,多学科研究方法应用得当;数据资料丰富翔实、真实可信;质量控制严格;预测方法简明实用;最关键的调查数据核实、录入、处理达到较高水平。2.项目完成圆满,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开展区域长寿研究在我国尚属首次,本课题研究具有开拓性,为今后的同类研究奠定了基础;课题具有文化创新,推动了彭祖长寿养生文化的研究,为继承和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提高生活质量作出了新的努力;建立了长寿乡(长寿区域)的评定理论体系和统计指标框架;为命名“长寿乡”提供了准确的理论和指标依据,成果具有创新性;研究证明,彭山县高龄老人和百岁老人的比例达到了国际学术界公认的长寿乡标;隹,百岁老人的年龄确认准确,促进长寿的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均已具备,因而,彭山县可以认定为我国第一个经过多学科专家鉴定的“长寿之乡”。  相似文献   

18.
日本是一个长寿的民族,目前平均寿命居世界首位,除了自然环境和其他因素外,追求自然的饮食习惯也是极为重要的因素。本文通过对日本饮食特点的浅析和几个代表性料理的介绍,体现日本饮食文化的许多优点及日本人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9.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作为全国三大长寿区域之一的江苏省南通市,共有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170.8万人,占常住人口总数的23.5%。“长寿之乡”南通正在经历全省乃至全国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银发浪潮”。面对人口老龄化迅猛发展和“未富先老”的严峻形势,近年来,  相似文献   

20.
《增广贤文》说:山中自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然而,在中国的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却有百岁老人近80位。1991年,巴马瑶族自治县被国际自然医学会正式确定为世界五大长寿乡之一。2006年12月3日,在广西闭幕的生态国际论坛认定: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