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张维平 《现代妇女》2010,(11):81-83
电影《唐山大地震》塑造的女主人公元妮,作为母亲形象被高高扬起但被悬空.她的所有行动都在男权观念的审视与影响下。高大的母性形象在传统观念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当下创作仍然没有走出母亲形象必然与容忍、受难联系的藩篱。本文以《唐山大地震》为案例,从女性主义者的视角去阐释女性怎样以独立精神去认识自己的身体,认识自身真正价值,从而完成女性价值重建。  相似文献   

2.
看《唐山大地震》,是在5·12汶川地震的重灾区绵竹。昔日的重灾区,早已不是大家记忆中的断壁残垣。坐在装修一新、豪华的绵竹电影院大厅里,我怀着一种期待又庄重的心情观看这部被称为“中国人的心灵史诗”的电影作品。  相似文献   

3.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53.8秒,那一个黑色的可怕瞬间……在河北省唐山市的地壳下12公里深处,长期集聚在这里的巨大能量骤然爆发。相当于400枚广岛原子弹在城市底下猛烈爆炸。在唐山这座著名的工业城市被地震化为废墟的同时.北京中南海红墙内的毛泽东正在承受着疾病的巨大折磨,他于病榻上签署了生前的最后一个文件--唐山大地震,不仅是盖中国有史以来危害最烈者,也是迄今为止400多年世界地震史上最为悲剧的一页。  相似文献   

4.
严伟 《公关世界》2010,(9):32-32
最早认识庐山,要追溯到上影厂拍的电影《庐山恋》。电影故事已封存,却忘情不了庐山那秀美的风光和张瑜一套又一套的时装。这是我少年时极为向往的。直到读大学,非要上庐山一次,去经历期待已久的那份浪漫。电影总是给人制造梦想,所以许多人把电影说成是梦工厂。真实的庐山给了我另一个真实,却带给我一个惊喜,没想到,在庐山还可以重温一次《庐山恋》,轻轻抚摸少年的记忆,真的很美好。我想《庐山恋》大概是电影史上播映次数最多、历时最长的电影了吧。  相似文献   

5.
雷传桃 《女性天地》2010,(10):16-18
7月22日起,《唐山大地震》在全国各大影院公映,无数观众洒下了真情泪。这部电影的成功离不开编剧苏小卫的努力,她说,她之所以受到导演冯小刚的赏识,全是源于丈夫霍建起给予她莫关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6.
被封存的唐山大地震文件资料这是一份鲜为人知的简报,共印450份。报:华(国锋)主席、叶(剑英)副主席,在京政治局各同志,各位副总理,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抗震救灾指挥部、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学院党的核心小组,河北省委、省革委;抄送:新华社、人民日报社、红旗杂志社;发:会议代表。  相似文献   

7.
在汶川和海地强震之后,我几次采访了地震构造学家李砰院士,向他讨教地震方面的知识。在他简陋的堆放着专业资料的书房里,这位资深院士十分耐心地向我谈及地震构造引发强震的原因、抗震减灾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王宇明 《现代交际》2013,(10):66-67
处女作《喜福会》,让谭恩美跻身于美国文坛,在国内外读者和评论家中是备受青睐的经典作品。笔者分析,《喜福会》的成功有着割不断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宣扬了中国传统中的“孝”文化。  相似文献   

9.
The setting: Tangshan, 1976. The destiny of the city, in northeastern China, changed when a magnitude-7.5 earthquake struck on July 28. At least 240,000 people perished as the city's industrial landscape was reduced to rubble.  相似文献   

10.
1976年7月28日,北京时间凌晨3时42分53.8秒,唐山、丰南地区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大地震,24万余人在灾难中丧生,当时,通讯设备被毁,没有人能准确判断出震中的准确位置,中央对灾情无从了解,那么是谁第一个把灾情直报中央领导的呢?近日,我们采访了当时的“报信第一人”李玉林老人,老人回忆了当年飞年赴京汇报灾情的一幕。  相似文献   

11.
爱情是人一生都经历、讨论的,也是电影艺术永恒讨论的话题。张艺谋是我国著名导演,在我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尝试中国电影在电影的拍摄技术的创新、探索了众多的电影主题,新型的电影商业宣传手法等,提升了中国电影电影在国内国际的影响力。作为影坛常青树,在他的经典爱情电影《我的父亲母亲》和《山楂树之恋》中,张艺谋都尝试探索理性爱情的框架,以人物之间的爱追求表达了他独特的理想爱情观。  相似文献   

12.
比喻是修辞学中运用最灵活的一种方式,对它的研究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小说《围城》中的六百多个比喻句对人们进一步认识比喻的结构特质,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母亲》是俄罗斯著名作家高尔基的成功代表作,它是当代俄罗斯的传统文学的发展与继承,小说中也极力强调了人与人平等自由的权利。本文通过小说中母亲的转变详细分析母亲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4.
以画说世     
《中国社会导刊》2010,(22):11-11
电影《唐山大地震》在这个夏天的暑热中把许多人引进影院,放映初几日竟出现一票难求的状况。在影片的相关报道中,有一个自然凸现的关键词——“解放军”。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听到管仲这个名字,是在学习《隆中对》的时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当时就非常好奇,管仲是谁?诸葛亮居然对他评价那么高。当然,现在我们都知道,管仲是成就齐桓公春秋霸业的一代名相。我在拜读《管子》之时,也深深为其博大精深而折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分析小说《喜福会》中华裔女儿的成长经历,解读她们在父权制强权中所受的影响,以及她们是如何觉醒反抗男权思想,解构男权社会,找回自我,获得自由。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以前,出于对社会稳定和政治因素的考虑,我国政府以及政府对新闻传媒的要求是,对于灾难新闻须持特别慎重的态度,严格要求灾难新闻必须积极宣传战胜灾害的成绩,反对纯客观地报道灾情。  相似文献   

18.
盛卓静 《职业》2011,(35):125-125
小说以刻画人物为中心,人物形象塑造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篇小说的艺术价值。因此,塑造个性独特又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人物形象成了小说家的追求。许多经典小说都以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来支撑,如《阿Q正传》中可怜又可悲,惯于精神自慰的阿Q;《守财奴》中惜金如命的葛朗台;《红楼梦》中多愁善感、孤傲自尊的林黛玉;《三国演义》中多谋善断、忌妒孔明的周瑜;等等。这些经典的文学形象以其不可重复性显示"这一个"的独特,若说到爱慕虚荣的典型人物,  相似文献   

19.
《墙上的斑点》是意识流小说的经典之作,也是伍尔夫最早实践自己的重要瞬间理论的实验之作。这个短篇一反传统小说的叙事性,没有情节发展,没有人物刻画,没有完整结构,甚至看不出开头和结尾,通篇致力于呈现人物在重要瞬间的意识流动——稍纵即逝却纷乱复杂的印象、联想与感悟。从这篇短篇中,可以大致看出伍尔夫重要瞬间的内涵以及它在写作技巧与叙事结构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大体来说,凯特·肖邦代表作《觉醒》中的女主人公爱德娜被视为追求自由、敢于反抗强权的正面人物形象。从五伦视角来审视爱德娜,认为实情并非如此。其一,她违逆父亲且未尽到侍奉父亲的职责;其二,她婚内出轨,对丈夫不忠;其三,她因自己的性格和姐妹们闹僵,鲜有往来;其四,她缺少对朋友的关心,未能做到和朋友志同道合。总之,她是一个违背中国五伦中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四伦的反面人物形象。通过五伦这一衡量人际关系的准则来审视爱德娜的行为,以期起到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