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笑话     
《中国社会导刊》2010,(35):58-58
高空广播 一架载着200多名乘客的飞机平稳地飞行在高空。这时,广播里传来一个愉快的声音:“女士们,先生们,我是本次航班的机长,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啊!天哪!”他发出这声恐怖的叫声后,广播里就没声音了。  相似文献   

2.
叶倾城 《现代妇女》2010,(11):18-18
父亲去世后,母亲就不认他这个儿子了。 父亲罹患的是眼底黑色素恶性瘤。在电话里向他转述病名.声音安静疲倦,仿佛是另一个春日迟迟的午后.花影扑簌。他失声道:“不可能的。医生怎么说?”父亲静静地说道:“我自己就是医生.”  相似文献   

3.
国外资讯     
《金色年华》2014,(12):6-6
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的想法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他希望在007电影中演一个大反派。霍金说:“我觉得我的轮椅,以及通过计算机发出的声音,非常适合这样的角色。”如果能在电影里看到这样一个奇怪的高科技坏蛋.旨定别有一番风味。  相似文献   

4.
向菲 《中外书摘》2006,(8):49-53
13天,她用声音拯救了一个流亡中的灵魂;8天,她用声音引领一个负着心灵枷锁的生命选择了“回家”;又一个13天,她还是用声音扶持着一只“迷途的羔羊”穿越了心灵的沼泽……短短的7个月里,她只是用声音就感化了三名在逃多年的杀人嫌疑人投案自首,随后又有了第四个……他们怎么会向从未谋面的她敞开心扉?他们怎么会仅凭着那个电波里传来的声音就放弃了逃亡?  相似文献   

5.
胡说八道     
《中外书摘》2014,(3):92-92
有个小孩据说生下来就没说过话,天长日久,父母以为他天生是哑巴,也就认了命——如果是个迷信的人,就会反省自己或自己的祖先干过什么缺德的事;不过在一个崇尚科学的新世界里,人们早已从因果报应的诅咒里释放出来了——说回这个小孩,有天吃饭,他忽然说:“汤太咸了。”  相似文献   

6.
一个晴朗的二月的早晨,我桌上的电话铃响了。“你是马乔里·霍姆斯吗?”话筒里传来一个男人低沉而圆润的嗓音.“你救了我的命,我爱你!”这一定是个古怪的家伙,我想。但我并没挂上电话。作为一个诈家,我素有倾听的习惯。他说他叫乔治·施米勒,是匹兹堡的医生.8个月前他妻子去世了.除夕之夜,他在悲痛欲绝时偶然发现我写的《我想有个伴》一书。“我连夜看完了它”,他说,“你的书让我认识到生命是何等的宝贵!”他是在马里兰州银泉市他儿子家中给我打电话.“我得知你注在华盛顿,又弄清了你婚后的姓名,便开始给你挂电话”,一个…  相似文献   

7.
会跑的电影     
鱼童 《老年世界》2013,(19):26-27
那是初冬的一个夜晚,我被一种缥缈的声音牵引,走出噪声轰鸣的工厂,穿过一片田野……那声音一直牵引着我,从若有若无渐渐地明朗起来——哦,那是久违的乡村电影的声音啊!在村委会的场院里,正放映一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老片。  相似文献   

8.
美丽人声     
有次在车载电台里,偶尔听到来自远方的声音。没有乐器,没有歌词,随意地将一段旋律放在喉间低徊起伏,可是只消一小会儿,你就完全明白他在唱什么了——它们一听就不属于工业社会,不属于钢筋水泥——城市的灰色底子忽然在那些遥远的声音里一点点褪去,从浅浅的低唱里听出汲水时陶罐子与  相似文献   

9.
有朋友真好     
不知为什么,有天晚上,我的心情特别烦躁。我坐立不安,书读不进去,电视也不想看,打开电脑却不知想写些什么。我呆在家里,像只困兽般不知所为,但又不想走入人群,不想面对任何人。我希望有人陪伴着我,但又不希望任何人打扰我,不想看到任何人影。我希望陪伴者像个隐形人一般存在。 于是,我打了个电话给一个朋友。我说,你把电话打开,然后做你自 己的事,就这样,好吗?他照做了。我摊开一本书,耳边夹着话筒,躺在床上开始看书。 话筒里传来他敲击电脑的声音,传来他倒水的声音,传来他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的脚步声。在这种声音里,我…  相似文献   

10.
克雷格是我在研究生院里的一位密友,他总是给他所到的每一个房间带来激情和生气。当你说话时,他会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你身上,而你会觉得比在他开始听你说话前更重要。人们都喜欢他.一个阳光明媚的秋日,克雷格和我一如往常在我们的学习室.我朝窗外盯着看去,见到我的一名教授正从停车场穿过来.“我不想滋上他。”我说。“为什么不?”克雷格问道。我解释道,上一个春季学期里,我同那位教授槁得不欢而散。他给我的一些建议冒犯了我,而在回敬他时我也冒犯了他。“再说”,我补充道,“那家伙并不喜欢我。”克雷格看着窗外那个正在经过…  相似文献   

11.
董智勇 《老年人》2008,(2):53-53
这几天,“契约精神”这个名词时常在我的脑海里闪现,那是因为听了一次海归学者的演讲。当时,我向他提了一个问题:“您在国外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他回答我说:四个字——“契约精神”。  相似文献   

12.
文建  成丽 《老人世界》2008,(5):20-21
生活中.他是一个很“抠”的人,但资助贫困学生,他却“大手大脚”。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为了资助贫困家庭孩子上大学,他已捐款70余万元,帮助了300多名学生。在80岁之际,他作出一个惊人的举动:立下遗嘱,将自己400万元巨额财产全部用于扶助贫困学生就学。  相似文献   

13.
林玉椿 《职业》2008,(10):47-47
有时你很难给罗红一个准确的称谓——是企业家罗红,还是摄影家罗红。作为一个企业家来说,好利来的700多家店面已经遍布全国上百个大中城市,他俨然是个“蛋糕王”;作为一个摄影家来讲,北京的地铁里到处都有他的摄影作品,并且他已经出过多个摄影专辑,举办过个人摄影作品展。他在事业和爱好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14.
除了一个叙述的声音,磁带里还有“刷刷”的声音由远及近,成为这个叙述的背景。程前的车子飞驰在去北京机场的高速公路上,窗外的车疾驶而过,在我的录音机里留下了那个背景。北京的三月,下午6点,天暗了下来,车灯一次次的从程前身上闪过,他驾车,同时还和我谈话,但眼睛始终注视着前方。程前实在没有空闲时间,我对他的采访只能安排在他去机场的路上,1小时以后,他将乘飞机去武汉录制《今夜情缘》。程前说:“我的这种生活比较忙乱,很没有稳定感,在现场极度兴奋,一下来就成了泄了气的皮球,对纯生活经常力不从心,只想睡觉。我还要…  相似文献   

15.
1.“我不管你们怎么样,我只要这10万群众脱险,这是命令!”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电话中对救援人员说。 2.“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 ——一个刚从废墟中带出了一个孩子的战士跪下来大哭,对拖着他的人说。  相似文献   

16.
我认识的一个非常刻苦的研究生在大考前一天晚上回到他的小寓所,结果发现他唯一的一盏台灯已经坏得无法再修了。一阵惊慌之后,他逐渐恢复了冷静。为了第二天得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成绩,他打开电视机,关掉声音,背对着屏幕,借着电视机发出的光开始阅读要考的章节。这是电视机的一个用途——照亮书本的光源。  相似文献   

17.
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个伟人,必定有他特殊的魅力.丘吉尔,这个二战中的风云人物,其魅力是多方面的,然而,独具风格的演说不能不说是一个重理因受.仅在二战前10年间,他就发表过368次没说;二战中,他那似轰鸣的黄钟,如严冬的春香的演说更为人们广泛传诵。那有人把他同前首相张伯伦相比,说:“张伯伦即使在讲美好的事情时,也是有气无力,家苗子中吹出来的微弱声音,很快消失在空气中.丘吉尔们说时,声音犹如响彻教堂的琴声,使你精神振奋.决心去拼搏,决心去牺牲.”如果认真品味一下,你会感到,这一评价并不过分.节…  相似文献   

18.
钱国宏 《老年世界》2011,(15):26-27
病房里很静,静得连电风扇击打空气的声音都能清晰地传到走廊里。五爷躺在洁白的病榻上,微闭双目,舒舒服服地享受着脚部“桑拿”——床脚处,五奶正用热毛巾在给五爷做足部按摩。  相似文献   

19.
1.天气预报一个电影报制组在某山区拍摄外景,对天气晴雨要求判断准确。有人推荐了当地一位老人,说他对天气的预报每言必中。可是,当导演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他时,他却说;“真不巧,今天不能预报了。”“为什么?”老人从衣袋里掏出一只袖珍收音机,说:“这东西坏了呀!”2.风雪之夜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面包店的老板正准备关门。这时来了一个男人,他要买两个甜卷。老板感到十分惊异;这种天气居然还有人为了两个甜卷出来跑一趟。“您结婚了吗?”他问。“当然结婚了.您想,我妈妈能在这种鬼天气把我赶出来吗?”那个答道。3.冷…  相似文献   

20.
真情     
夜晚,天空中闪烁着无数颗星星,它们眨着一双双疲惫的眼睛,似乎快睡着了,躺在白云上的月亮审视着大地,柔和的月光洒进一间小屋,使小屋披上了一层薄纱。“妈,明天早一点叫我。”小屋里传来一个小女孩稚嫩的声音。“明天不是教师节要放假吗?干吗起那么早?”又传来一个中年妇女的声音。“这是一个秘密”。女孩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