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刘庚寅 《中华魂》2011,(4):9-11
廖承志是我最尊敬的国家领导人之一。他的母亲称他为“肥仔”。周恩来等老一代领导人称他为“小廖”。与他熟悉的人皆尊称他为“廖公”。我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先后工作了17年。在长期接触中,有些琐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2.
老骥 《社区》2008,(23):18-19
我和王岐山从小在一个机关大院里长大,对他的早年经历算是略知一二。其父经历坎坷20世纪50年代初运动一来,就有人把王家给查抄了,但到了1956年,建设部还是指名道姓,要把这位高级工程师调入北京。记得那是1957年,我的父母从上海奉调进京,我和姐姐、妹妹随父母到了北京。王岐山和我同岁,我们同住一个机关大院,而他也是上有姐姐下有妹妹。更巧的是,我们两人的姐姐、妹妹又是同岁,因此两家的三个同岁孩子,便常常“配对儿”在一起玩。  相似文献   

3.
一、设奖来由 据我所知,茅盾文学奖的历史可追溯到1945年.那年在重庆为茅盾举行了"五十寿辰和创作活动二十五周年纪念"活动,在6月24日庆祝会上,正大纺织厂的陈钧经理委托沈钧儒和沙千里律师将一张十万元支票赠送给茅盾,指定作为茅盾文艺奖金.茅盾在接受捐款时表示:自己生平所写反映农村生活的作品不多,常引以为憾,建议以这些捐款,举行一次反映农村生活题材的短篇小说有奖征文.按照茅盾意愿,"文协"为此专门成立了老舍、靳以、杨晦、冯雪峰、冯乃超、邵荃麟、叶以群组成的茅盾文艺奖金评奖委员会,并在<文艺杂志>新1卷第3期和8月3日的<新华日报>共同刊出了"文艺杂志社"与"文哨月刊社"联合发出的"茅盾文艺奖金"征文启示,规定征文以反映农村生活的短篇小说、速写、报告为限.这次征文经评选产生了一批较好作品.  相似文献   

4.
荆蓝 《中华魂》2012,(8):3-5
1941年秋,我入学陕西绥德师范,并有幸于1943年下半年被校方派往由张庚同志带队赴绥德分区(绥德、米脂、吴堡、葭县、清涧)巡回演出的延安鲁艺文工团做学员,这是我年少时接受艺术教育一段难忘的时光。在这里聚集着一批在陕北人民群众中享有盛誉的文艺工作者:  相似文献   

5.
欣逢兰州大学建校90周年校庆,笔者根据本人经历,忆述建国初期兰州大学文学院的简况。以期对兰州大学今后的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6.
对太谷学派一些基本问题有独到之见,且是太谷学派本身的观点。有些虽属耳闻,但对深入研究太谷学派颇具价值。  相似文献   

7.
刘铁云先生以“养天下”为己任 ,为太谷学派弟子。 186 6年发生了山东黄崖教案 ,太谷学派弟子为反抗清廷自焚二三千人。 192 0年太谷学派弟子在苏州发起“归群草堂” ,由黄葆年、蒋文田讲学  相似文献   

8.
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他的成长除了父母和身边入施加的影响之外,给予他生命攸关影响的,当然是老师.老师的影子从童年便开始笼罩住一个生命,直到他长大成人.  相似文献   

9.
理解"'所知'是'所可能知道的'"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可能"这一语词."可能"一词具有双重意义:一是相对于不可能而言,二是相对于现实而言.在"所知学"中,"可能"是相对于不可能而言的,因此,"'所知'是'所可能知道的'"这一观点所要表达的,既是现实地知道的、也是想象地知道的.刘永富先生与张帆先生由于在不同意义上理解了"可能"这一语词,所以他们关于"'所知'是什么"的讨论很难形成正面交锋,从而也难以形成有积极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董钻教授深谙作物栽培学,博古通今,对学科的发展有着丰富的理想。在4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他一边教书,一边进行作物产量生理方面的科学研究。他对作物栽培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付出了极大的努力,贡献颇多。在科研方面,对高产栽培中株型和群体光合效率的关系进行过深入研究,他以大豆高产栽培为目标,始终不渝地从事大豆产量生理研究,内容涉及大豆的生长发育、器官建成、产量形成、光合生理、养分代谢、水分生理等,特别是在大豆株型和群体结构研究方面独树一帜,提出调控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过程的新观点、新方法。形成和推出了作物"器官平衡"的概念,对于大豆育种和高产栽培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他对大豆高产、超高产的理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将"高产群体生理参数"概念引入作物栽培,提出栽培必须以品种为基础,栽培在于发挥品种的潜力,品种、环境、措施是作物生产的三要素。他不但在学术水平上有很深的造诣,而且在学术道德上有很好的修养,他求真务实、坚持真理、尊重前人与提携后辈。  相似文献   

11.
李晓 《人生与伴侣》2006,(10):56-56
人老了,最怕的是天天数日子过,那真是度日如年。我的父母双亲都未活到我现在的岁数,二老均因郁郁寡欢、积劳成疾,先后去世。这主要是当时的生活条件使二老为生活奔波而愁苦。现在大不相同了,政通人和,生活安定,老有所养,我们这一代人正赶上好时光。  相似文献   

12.
章乃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是一个有影响的人物 ,对《我》文的分析有助于对其人的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13.
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是中国现代生态散文的代表作.作家以留学剑桥大学的生活体验为书写对象,描绘了一幅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的校园生态画卷,表现了作家热爱自然、崇尚生命、向往自由、追求本真的生态理想.徐志摩生态观的形成不仅受到江南地域生态文化与中国传统生态观念的浸润,还受到受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与剑桥大学校园生态文化的滋养.  相似文献   

14.
臧南 《新天地》2011,(4):28-29
美国社会经常被描绘为儿童的天堂,中年人的战场,老年人的地狱。那似乎是个人情冷漠的国家,法律规定子女无赡养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大多数老人与子女分居,他们在生活难以自理时,可选择入住养老院。子女与父母似乎无亲情可言,更无孝顺可讲,我从前也这样看。但我在美国生活9年之后,却完全颠覆了以前的印象。  相似文献   

15.
张慕飞,1922年出生于湖北老河口市,1941年考上黄埔军校第18期,1950年元月去西班牙留学,1952年就读于西班牙陆军大学.毕业后回台湾,曾任台装甲骑兵团团长、台"新闻局"驻拉美国家代表,退休后定居于西班牙,1995年回上海定居. 我出生于1922年,今年已是八十有几了.回首这一生,我也曾邂逅过不少名人,在我的生活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