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凌培珍 《老年世界》2008,(13):42-42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上内蒙古老年大学已有两年时间。两年,在人生的长河中微不足道,但对我来说,真是受益匪浅,感想颇多。两年的学习,不仅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拓展了视野,而且增强了体质,结交了新的朋友,提高了艺术修养和生活质量,焕发了第二青春。  相似文献   

2.
63岁的汝亚峰原是安徽省太和县冷冻厂的一名职工,后调到外贸公司上班,没多久就下岗了。为了谋生,汝亚峰筹资购买了一辆货车,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7年,汝亚峰不幸遭遇车祸,左腿骨折,因治疗不善引发骨髓炎,从此与轮椅为伴。“为了治病,房子卖了,车也卖了,家里哈也没有了,我躺在床上,心想,还不如死了。”汝亚峰说。  相似文献   

3.
哥,别痛     
朱镛 《金色年华》2007,(11):42-42
哥从两岁时就患了小儿麻痹症。哥成人了,却丧失了劳动力。哥的心里,不是个滋味。其实,我们一家都是如此的。特别是妈,哥的脚疼,妈却是心疼。妈常常念叨,两支针水就把哥的双脚打瘫痪了。妈总是埋怨自己。妈说,哥患感冒,发高烧,烧了三天三夜,不见退,妈就背着哥到很远的地方打针。结果,针打了回来,  相似文献   

4.
谁最孝顺     
张学伟 《老年世界》2014,(19):21-21
王老汉病了,病得很重,他是个乡下人,没有医保,住院了,却交不上治疗费。王老汉有三个孩子,大儿子在美国,差不多有16年没有回国了。大女儿虽然嫁到了城里,但早就失业了,吃的是低保。小儿子刚工作不久,薪水很低。王老汉病了,昂贵的医药费,女儿和小儿子都交不起。  相似文献   

5.
《金色年华》2011,(10):57-58
这年头,多少人把思考交给了电脑。把联系交给了手机。把健康交给了药丸,把生命交给了工作……这年头。因为电话,信笺少了;因为时尚。布料少了;因为空调,汗水少了;因为应酬,亲情少了;因为宴会,食欲少了;因为竞争,悠闲少了……别了吧,这种郁闷的生活姿态!且让生活的本色回归到我们的生命中。  相似文献   

6.
五年的世界     
凤凰 《金色年华》2008,(12):21-21
5年前,他18岁,高中毕业。那时,他考上了一个不错的大学,可惜家里供不起,没有办法,他只得进了城,开始谋生。在城里转了两天,总算找到了一个工作,开始的时候,老板见他年纪轻轻,一没有阅历,二没有工作经验,还不肯要他。他说好说歹,再加上老板见他身材高大,力气好,最终才收下了他。  相似文献   

7.
快乐人生     
李艳利 《老年世界》2013,(13):26-27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不知不觉就老了,对着镜子看自己,脸上的皱纹,头上的白发,无论是形体或外貌都发生了变化,变丑了,变得不那么可爱了,尤其是身体机能的减退,足以证明过的大年太多了……可再仔细地端详自己,虽然失去了年轻的容颜姿色,但毕竟多少还是残留着一点老来恬淡的美。“皱纹长在脸上不算老,长在心里才算老。”的确是这样,我觉得生命不在年龄,贵在心里年轻。老年人不要总想着自己老了,把老挂在嘴头上,把自己封闭起来,那样思维会越来越迟钝,步履会越来越沉重,那可就是真的老了。  相似文献   

8.
我于1993年创办公关学校,任了7年的校长,也教了7年的公关课。开始时,看了几本公关书,就斗胆上一讲台,一本正经地开讲了,学生听起来,也认为讲得头头是道。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知为什么,讲公关课的胆子却越来越小,心也仿佛虚了起来。按理说书应越教越熟,何故反倒胆怯了呢?细细揣测,逐步认识到,那是因为自己缺乏一个修养,那就是市场修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不幸得了前列腺炎。在治疗期间,饱受了病痛的折磨,也吃尽了虚假广告的苦,花了我不少钱,也没把病治好,反而转成了慢性的,当时特别苦恼。偶然机会在报纸上看到了一方,结合自己病症,试治了两个月,居然好了,病症全消失了。现在把这个方子送给大家:  相似文献   

10.
言论     
《金色年华》2013,(12):10-11
·柳传志:对于看不清楚的路,先走两步,踩结实了,然后再跑,回头看看,没问题了,再撒开脚丫跑。走了两步,发现不对,赶快折回来,脚上沾了点泥水,没什么了不起,换双鞋寻找新路再往前走。  相似文献   

11.
张贵 《老年世界》2009,(19):39-39
当了大半辈子教师的我,养成了爱读好写的习惯。我深切地体验到读书看报坚持学习受益匪浅,增加了知识,拓展了眼界,丰富了生活,提高了鉴赏能力。我久居乡间,任教于农村山寨,在当年文化生活匮乏单调的年代,为了寻找书报杂志等学习材料,四处求借多方托人,的确也欠了不少的人情债。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 《金色年华》2009,(12):23-23
有些人一直没机会见,等有机会见了,却又犹豫了,相见不如不见。有些事一直没机会做,等有机会了,却不想再做了。有些话埋藏在心中好久,没机会说,等有机会说的时候,却说不出口了。  相似文献   

13.
回志新 《老年世界》2013,(15):25-25
那是十几年前的事了,当时我只有十四岁,刚上初二。那年冬天,一个爆炸性新闻传遍了校园:乡里来了歌舞团!课间,同学们都在议论,人人脸上都闪耀着兴奋的光芒,比过年还要高兴。人人都坐不住了,心痒难耐,只等天黑放学,去度过一个狂欢之夜。好容易盼到放学,我和几个伙伴儿饭也顾不上吃,啃了几口千馒头,顶着星星出发了。乡政府距我们村子有六七里路,我们几个蹬着自行车紧骑陧赶,一路上遇到不少各村的同学,只顾相互催促:快呀,快呀,去晚了就看不上了。  相似文献   

14.
张羽 《老人世界》2014,(7):49-50
咳嗽老不好,降压药在作怪 两个月前,周老伯发现自己有点儿咳嗽,他以为是感冒了,就去药店买了点儿止咳药。可是过了几天,咳嗽也没见好,他就去了诊所,医生听了他的描述,给他做了检查,发现他既没炎症,气管和肺也都正常,只是干咳,就给他又换了种止咳药。可是就这样试了不行,换了再试,折腾了两个多月,周老伯的咳嗽竟一点儿没好转。  相似文献   

15.
1979年2月,我嫁给了有兄弟八个的老公。结婚时,租了一问小房,没有婚车,没有婚宴,我们只是把各自的两床旧被褥搬到了一铺炕上。从结婚当月起,我们就要从每人每月35元工资中给双方老人各10元钱,以贴补弟妹用。那时工作忙,上班远,常常半夜就起来捅炉子做饭,因为买的是最廉价的煤,总也烧不开锅!唉!过自己的小日子真不易!刚结婚那年天特冷,我们的房子里结满了霜,老公戏称为“水晶宫”。第二年冬天有了女儿,夜里给孩子换尿布,要把被子支个大篷,用手电照着才行。这样还把孩子冻得直哭。日子再苦也要过,因为我们有了家,有了孩子,有了希望和奔头。每天下班回来,一人做饭,一人带孩子,一家三口,充满了欢声笑语!  相似文献   

16.
张修 《老年世界》2007,(6):30-31
要说如今这当父母的,对儿女那真是鞠躬尽瘁,就差死而后已了。就拿我来说吧,年轻时自从有了女儿,不辞劳苦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她。她上学后,我风里雨里骑着自行车,带她到处去上课外补习班,为她成才我不惜工本,倾尽心血。她读大学后,我更是节衣缩食,全力供奉。还要时常叮嘱她,千万别早恋,先事业,后家庭。女儿倒是真听话,也争气,心无二用,一直读到研究生毕业,找到了理想的工作。这时我才舒了口气,以为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了。  相似文献   

17.
晓芸 《老年世界》2009,(16):21-22
15年前,父亲被确诊为胃癌的时候,母亲哭了,哭得昏天暗地。 哭着,哭着,母亲猛然停下来,洗了把脸,去集市上找来了收粮食的人,让那人用拖拉机拉走了满满一车小麦和玉米。送走收粮的,母亲又牵着两只老山羊去了集市……那个上午,母亲在家和集市问往返了好几趟,把家里能换钱的东西都卖掉了。  相似文献   

18.
安平 《老年世界》2007,(17):42-42
我订阅《老年世界》已经多年了。期刊上的丰富内容看一遍二遍难以记住,弃之实在可惜,于是把我喜爱的文章、资料剪下来,分类贴在本上装订成册,成了我退休生活闲暇时的第一趣事。多年的剪报活动,使我受益匪浅,丰富了知识,增添了乐趣,陶7台了情操,保养了身体。每剪一张报,都要学习品味几遍。当把剪下的文章分类时,又要看一遍,装订成册后,不时翻阅,真是其乐无穷。  相似文献   

19.
春节到了。按照以往的惯例,我所在的单位领导班子又得去慰问老同志了。我作为专职工会副主席精心拟制了慰问方案,划分了路线,采购了核桃粉、食用油,还特意准备了一扎红包,用来装慰问金。慰问之前,带队的陈局长问我,慰问金多少规格?我回答,每人500元。陈局长点点头表示同意,率领一干随行人员钻进了“考斯特”。坐在车上,我的脑子跟着车轮一起转,可不能在细小环节上出纰漏啊。  相似文献   

20.
百丈冰 《当代老年》2006,(10):27-27
进城工作以后,一直为能拥有自己的房子而努力,就连结婚也一切从简。 经过几年的奋斗,手里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就办了按揭贷款购买了梦寐已久的商品房。搬家那天,全家都激动不已,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家了,尽管我们家什么新家具都没有。有了新房子后,慢漫地,首先表现出不满的是儿子,成天闹着要看动画片,要我们买电视。已经退了休的老爸老妈知道我们手头紧,就把自己的电视贡献出来,送到我们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