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说《古炉》对这场民族劫难和心灵创伤进行一种个体史、民间史、村落史、心灵史的审美思考,为我们呈现了一份独特而又极为宝贵的"文革"文学叙事。  相似文献   

2.
"文革"时期:"中产"阶级子弟向下流动 中国最近的60年风云激荡,社会结构巨变,不同阶层在结构中的位置也是起起落落。谁在中间,这在西方稳定结构中不言自明的问题在中国也变得扑朔迷离。在有些历史时期,不要说中产的含义、应该包括哪些群体,就是用中产这个词都有些可笑。  相似文献   

3.
收藏粮票是我的爱好之一。 作为一种实际有价证券的粮票,在中国的舞台上"呼风唤雨"近半个世纪,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由于我们这代人经历了"大跃进"、"低标准"、"瓜菜代"等特殊时期,粮票浓缩着对饥饿的刻骨记忆。  相似文献   

4.
王新同 《职业》2013,(1):90-92
时下很多年轻人不再像过去那样热衷剪报,而是从互联网获得信息,能不能像剪报一样,避开令人头痛的庞杂无用信息和广告,在极短时间内将网上有价值的资源"剪"下来?80后IT潮人张戈的独门暗器"剪客",就能帮你快捷收藏互联网精华资源。它刚问世就得到50万美元的风投资金,硅谷人甚至预测,剪客将发起一场新的互联网内容革命,也有人断言,他就是下一个马云或张朝阳!  相似文献   

5.
政治宣传画是中国宣传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遵义会议为题材的政治宣传画,无论是外在形式与内在精神都有其独特性。文章根据遵义会议题材宣传画的特点,分析了宣传画的视觉语言,并对其传播价值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有的人爱喝酒,酒喝完后把酒瓶扔了。有的人不好喝酒,却爱收藏酒瓶,鉴赏酒瓶艺术。我就是个收藏酒瓶之人。过去这些年,我不仅收藏了上千件酒瓶酒具,还建起了一座酒瓶酒具收藏馆。葫芦瓶是我收藏的第一个酒瓶。1997年初,一天,我在株洲参观一场艺术品展览,累了  相似文献   

7.
艾梅 《老人天地》2010,(12):43-43
老年人爱收藏,有集邮的,有集火花、有收古钱币的,还有攒报纸的,我独爱美术作品,这些年收藏了不少画册。虽不是实物,但收藏之举并不逊于收藏家的一掷千金。  相似文献   

8.
尹霄荣 《老年世界》2007,(18):36-37
紫砂壶的收藏与投资目前正处于发展初期阶段,由于紫砂壶藏品具有欣赏、收藏与实用三者兼顾的功能,正被新一代艺术品收藏投资者所看重。而紫砂壶藏品的玩、赏与养,是收藏投资者必须要把握的。  相似文献   

9.
王云志 《老年世界》2009,(14):25-25
目前,我国大大小小的报刊有数千家之多,这些报纸的报头名称各异,题字各具特色,它们不但记载着我国报刊事业的发展史,也张扬着各具风采的艺术魅力。在普通人看来,报头不过是表明报纸“身份”的几行字。但在收藏爱好者眼里,报头是特殊的“墨宝”。时下,报头收藏已经成了集报中的一个特殊种类。由于收藏报头门槛低、方法简单,收藏爱好者可以轻松加入,因而收藏报头的人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0.
章法 《当代老年》2011,(8):10-1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近几年国家金融政策的适当调整,收藏已成为很多老年朋友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将多余的资金投向收藏领域,收藏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但要提醒广大老年收藏爱好者,在进行投资收藏时切莫因为自己的一己爱好、一时喜爱而触犯法律。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学术界有一公议:“‘文革’在中国,‘文革学’在国外。”这大致是针对国际上的“文革”研究发端于1966年,且在论著、课程和资料库等方面均有建设和积累来说的。然而,我认为国外“文革”研究的总体水平不高,尤其从起始时政治战略研究的角度向当今史学研究的方向转型,并由此在学术价值层面获得展开和确立,尚缺乏根本性的支撑。这里,除了大量深部和细部的“文革”史料尚未开掘,外国学者对“文革”的许多关系和问题难以树立“中国式的体悟”,是关键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习仲勋:为冤假错案平反昭雪 习仲勋在广东期间的一大政绩是领导拨乱反正,为广东“文革”期间的大批冤假错案平反昭雪。 “文革”期间,以汕头原地委副书记孙敬业为首的造反派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海丰大血案。革命烈士彭湃在海丰的多位亲属及海丰干部群众100多人惨遭屠杀,800多人被打致残,3000多人被打伤。  相似文献   

13.
刘国挺  樊霞 《老年世界》2009,(18):13-15
距漯河市郾城区8公里,有一座特殊的养老院,叫谐馨家园。 谐馨家园大门外的标语颇有文化气息:“德化仁风,从善如流。”院墙外的墙面上,一幅幅宣传画图文并茂,表达着一个主题:生男生女都一样。  相似文献   

14.
盛人云 《老年世界》2014,(22):24-24
中秋之夜,与父亲聊天,说起儿时的事情。父亲说,我小时候收藏的那些糖纸还在家里呢,一句话勾起了我童年的趣事。小时候,我的小伙伴们就有不同的收藏:有的收藏火花即火柴盒上的图案,有的集邮,有的收藏烟盒,五花八门,而我的乐趣就是收藏糖纸。  相似文献   

15.
熟悉“文革”历史的人,对“梁效”、“罗思鼎”不会陌生。“解胜文”,也是“文革”中一个写作班子的笔名义应污而生 1965年5月6日,林彪给毛泽东送去中央  相似文献   

16.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一场又一场政治运动纷至沓来,席卷城乡。许多知识青年,首先是那些典型人物,曾自觉或不自觉地投身其问。“文革”后期崛起的“头上长角,身上长刺”的“反潮流”典型,更是深深卷入到政治斗争的漩涡中。“文革”结束以后,如何对待这些知青典型,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王刚 《中外书摘》2010,(7):73-75
如果有人问我,演戏、主持和收藏哪个重要?对这个问题,我可以肯定地回答:当然是收藏最重要。我已很多年不接主持的活儿,除非是收藏节目——需要说明的是,我办收藏节目也是极偶然的。“接活儿”,我有雷打不动的原则,前提是喜欢。2001年秋,江苏卫视一个新开办的收藏栏目请我去主持。当时,恰好该省某市有场拍卖,  相似文献   

18.
慧根 《老人天地》2010,(12):22-23
香山游成就一对"痴人" 1969年5月1日,北京香山脚下来了一群青年人,霍达和王为政就在其中。当时"文革"浪潮风起云涌,文化园地百花凋零,这些喜欢文学、艺术的青年对前途一片茫然,他们相约爬香山游玩,释放一下无处宣泄的愁闷。  相似文献   

19.
丁锐 《职业》2014,(23):16-17
杭州市的中职学校实施创业教育、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经历了从"自发探索"向"区域课程"推进,从"课堂教学"向"生活体验"延伸,从"创业设计"向"创业实践"深入的发展历程。杭州市江滨职业学校则顺应时代的发展,将学生推出校园,推向社会,将"仿真模拟"的创业教学变为"真刀真枪"的创业实践。  相似文献   

20.
风云 《当代老年》2013,(3):24-24
张洪军今年66岁,是土生土长的开封人。他从小就喜欢收藏,小人书、邮票、火花(火柴上的贴画)、明信片都是他收藏的对象。在收藏的过程中,张洪军结交了很多同道中人,和大家交流收藏的苦与乐。有了收藏这个爱好,张洪军觉得自己的生活无比充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