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文 《社区》2008,(8):28-28
及至元宵,耍社火在各地进入高潮。然而,在三门峡灵宝市阳平镇,东常村和西常村世代相传的却是“骂”社火。村民只要反穿皮袄,就可以站在大鼓上骂对方村的村主任、社火头子,可以摆供烧香骂大姓的祖宗十八代。而奇怪的是,被骂到的人呵呵笑,还不会伤两村和气。所以这被誉为“天下奇俗骂社火”.  相似文献   

2.
别骂香蕉     
韩浩月 《可乐》2010,(8):45-45
一天,儿子把我拉到餐桌旁,指着两根香蕉说:“爸爸,你挑一根香蕉骂它一顿!” 为什么骂香蕉?儿子说,两根香蕉摆在一起,如果冲其中一根大骂30分钟,它会比没挨骂的那根先黑掉,味道也不如没挨骂的那根。  相似文献   

3.
骂老与尊老     
家乡多骂才,骂人词汇之丰富,足以令语言学家瞠目。国骂由于使用频率过高,已失去其锋芒与力度,运用起来如隔靴搔痒,而一些稀奇古怪、花样翻新的县、乡之骂方可使挨骂者脸红颈粗,拍案跳高。在这丰富的骂人词库中,骂老之词也堪称琳琅满目:老东西、老家伙、老货、老骨头、老杂毛、老妖精、老不死的、老棺材瓤子……还有一些以老字打头的骂词属于扫黄范围,不便一一列出。大凡有资格骂老的人,不用说,都是未老者,有少年,有青年,甚至有中年。他们均以为自己距老尚有十万八千里的路程,或是以为自己吃了唐僧肉或是太上老君的不老丹。他…  相似文献   

4.
驾车N骂     
汪海 《金陵瞭望》2011,(6):85-85
决心去学车.拜亲托友走关系.减免了学费数百元.刚好孝敬给师傅当炯钱。谁知师傅不领情,严格有余,宽容不足.将一个个学员骂得体无完肤.狗血喷头。后来有人介绍我业余时问常练笔,师傅才对我另眼相待。每每犯错.看到师傅一脸愠怒.我更是战战兢兢.缩手缩脚.结果错上加错。  相似文献   

5.
骂詈语即“骂人的话”,能够直接反映出人类强烈的情感,其用法多样、功能特殊。基于体认语言学,分析了汉语骂詈语的来源、相似性、差异性、修辞方式及功能等。结果表明,汉语骂詈语鲜明地体现出中国人独特的“互动体验(体)”和“认知加工(认)”方式。骂詈语所体现的体认性对社会学、文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英语骂詈语作为英语语言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不能例外。本文把英语骂詈语纳入社会语言学框架下进行研究,从宗教和社会歧视两方面对英语骂詈语的社会文化根源进行探讨分析,揭示英语骂詈语这种语言变异现象的本质和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7.
正北洋军阀有一个习惯,不打不骂不提升。上司要想提拔谁了,无缘无故就打骂这个人一顿。看其反应,如果服服帖帖,毫无怨言,就提拔,否则就算了。无故打骂,就成了提拔前的考试。其实这个传统,在淮军时代就有。李鸿章对于麾下武人,凡是看上的,都喜欢骂。骂得越狠,说  相似文献   

8.
骂詈行为与汉语詈词探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骂詈既是社会行为,又是言语习俗。愤怒是触发骂詈的最主要生物因素,憎恨、嫉妒、恐惧和戏谑也是骂詈行为的驱导力量。汉语詈词相当发达,且具有种种认知价值,充分表现了中国文化中的人本观念、种族意识和伦理道德观念,反面证明了中国人的生活理想。汉语詈词正好为研究俗文化、整体把握中国文化精神提供了大量真实生动的材料,我们必须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红楼梦》全书中的詈骂语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了对《红楼梦》中的詈骂语相对客观全面的归类方法,探讨了影响詈骂语使用的因素及其所反映的市民文化。  相似文献   

10.
陈鲁民 《中华魂》2014,(1):30-31
正蒲松龄在《聊斋志异》里讲了一个故事,有人偷了邻居的鸭子煮着吃,后来浑身长出鸭毛,刺痒难耐。梦中有人告诉他,这是对偷东西的惩罚,无药可医,只有让失主痛骂一顿才能痊愈。 可是邻居向来宽宏大量,平常丢了东西,从没骂过人。于是,这个偷鸭的人就骗邻居说:"鸭子是破一个人偷走,因为那人最怕骂,您  相似文献   

11.
鲁迅的"实骂"与"虚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骂人”(指文明、文化批评和社会批评或批判 )现象是“五四”时期及以后尖锐、激烈的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的产物。鲁迅在文坛的“善骂”是出了名的。他能以敏锐的目光 ,透过粒米见大千 ,透过现象抓本质 ,“骂”出了形而上的文化层面的意义来。  相似文献   

12.
土家族哭嫁歌是土家族女性出嫁时,伤别离,惧未来有感而发的哭唱歌谣。其中骂媒一段,新娘骂得酣畅淋漓,是哭嫁歌整个哀怨情绪的一种主动心理宣泄。通过分析媒妁职业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土家族的婚俗,阐释了土家新娘骂媒的原因,进一步分析了哭嫁歌及其中骂媒一段在当今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13.
长城是恐惧的纪念碑;埃及的金字塔是怕死的纪念碑。它们证明的是这两个民族的忍耐、屈辱而不是卓越的才智。——伏尔泰这个法国佬如此“恶毒”地“辱骂”中国人和埃及人。幸亏他死得早,要赶上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或伊朗的霍梅尼时代,他一定是一个被红卫兵乱棒打死的拉什迪。我们先不管伏尔泰“骂”埃及人“怕死”这个闲事,只说说他“骂”中国人“恐惧”这件事。收集一下现代中国人关于长城的颂歌和赞词,你就会发现,长城已经成了中国人的伟大骄傲,已经神圣得不能再神圣。中国的小学生,一说起长城,似乎马上就要立正敬礼。但是,只要稍有历史知识和…  相似文献   

14.
鲁迅一生在文章中指名道姓地“骂”过不少人。“骂人”现象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因素在鲁迅作品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构成鲁迅作品风格的一种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15.
流行詈骂语是流行语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时段性、群体性、口语化等特征。与传统詈骂语相比,其来源渠道更为多元化,有的来自对传统詈骂语的改造,有的来自方言,有的来自网络,有的则来自早期流行语的变异。从致詈方式上来看,流行詈骂语具有不针对宗族子嗣、不触及普遍语言禁忌、不利用灾难与疾病、不利用异物歧视或同类歧视等特点。与传统詈骂语相比,流行詈骂语具有措词雅化、詈骂色彩淡化、语用常态化、语义虚化等新特点。  相似文献   

16.
由于网络交流的便捷,网络语言日益丰富,网络骂詈语在网民中的使用频率也逐渐升高。与传统骂詈语形式上的单一性与语言表达上的直接性不同,网络骂詈语有着形态各异及表达内容上较隐匿的特点。以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整合理论为视角,具体分析网络骂詈语的意义构建,解释网络骂詈语是怎样通过各个不同空间的认知运作最终形成新创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骂詈语是语言使用过程中的普遍现象,中西方语言中均存在骂詈语。它们除了具有一些共同属性外,又因为中西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而存在不同特点。从顺应论的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三个方面来探讨英汉骂詈语的异同使得交际者在跨文化语境下能够正确理解并恰当使用骂詈语,动态地顺应交际语境、语言语境与文化语境,避免跨文化交流中由于骂詈语的错用而产生的语用失误,从而促使交际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骂人看来是件容易的事,但骂人之道,要有修养、有学问。有哲学、有艺术……骂人要骂得典雅,有风度、有幽默。如果张开血盆大口,赤裸裸开门见山,什么祖宗八代、猪狗牛羊、死鬼杀千刀,如是等而下之乱搞两性关系,这是泼妇式骂街,不必深谈。再者,如骂人骂得不痛不痒,不即不离,口中喃喃而不知所云,被骂者一头雾水。这是黄口小儿念经式,亦谓之不入流也。故骂人之道,最忌生吞活剥,心浮气躁,骂得人七窍生烟,斩得人刀痕累累,虽是痛快,但总谈不上艺术。故  相似文献   

19.
党的好干部,被誉为“草原孺子牛”的牛玉儒同志平易近人,平时对部属很随和,但对损害群众利益的事,却从不放过。一次,牛书记视察呼和浩特市城建工程时,发现便道铺装的质量有问题,当场就火了,严厉批评了相关负责人,并责令他们立即返工。事后,他对部属说:“这可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哪,这样的质量怎么向群众交待,与其让百姓骂我们,不如我先骂你们。”日常工作中,许多同志都曾有被领导批评的经历,有的甚至还被百姓骂过。“与其让百姓骂不如让领导先批评”,牛玉儒同志的这句话值得我们思考。从部属的角度看,被领导批评,影响的只是个人形象,丢的只是个…  相似文献   

20.
土家族幺妹儿骂媒是对"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反抗,所采取的戏拟、降格、贬抑等一系列话语方式,深合巴赫金关于"戏谑是狂欢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理论精髓。为此,对土家骂媒歌作狂欢化的审视,是以西方文艺学理论观照我国民间音乐文化事象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