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永强  彭峰  白璇 《管理世界》2008,(10):175-176
本文研究发现,影响零售商自有品牌购买意愿的因素按总效应大小依次为:零售商自有品牌的购买态度、感知价值、商店形象、价格敏感度,品牌意识的影响不显著;性别和产品类别对模型均没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3.
本文在对国内外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消费者心流体验对购买意愿影响的研究模型,同时引入品牌信任中介变量,并实证检验了研究模型和假设。研究结果表明:心流体验对品牌信任和购买意愿有正向直接的影响;品牌信任在心流体验对购买意愿的影响关系中具有中介效应,品牌信任在购物愉悦性和专注度对购买意愿的影响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而在控制感对购买意愿的影响关系中具有完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4.
消费者品牌信任机制建立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诚信危机是现代企业面临的严峻问题,而营销领域关于消费者对品牌信任建立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还很匮乏。笔者在访谈和文献基础上,将相关领域的机制性研究与前因性研究两种方法相结合,提出了消费者品牌信任建立的三种机制(经验机制、计算机制和转移机制),并探查出能够反映每种机制的五个变量(感知质量、顾客满意、感知风险、经济价值和品牌声誉)。通过在化妆品行业收集的数据,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经验机制和计算机制对建立品牌信任起作用,其中经验机制的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的着力点是顾客的购买意愿,通过分析品牌家具终端经销商与顾客建立起的“沟通桥梁”(在本文中指店铺形象),了解终端经销商如何通过店铺形象来影响顾客感知和购买意愿,从而在快速变化的销售终端竞争态势下,为品牌家具企业的发展打开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赖泽栋 《经营与管理》2013,(11):102-103
本文基于风险认知视角,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了农产品安全风险对农产品品牌信任和农产品品牌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农产品风险认知与农产品品牌信任呈负相关;与农产品品牌购买意愿也呈负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品牌信任在风险认知与购买意愿之间起着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8.
本文以品牌亲和力-品牌效用-重复购买意愿的品牌信息经验机制为指南,通过对常见牙膏品牌亲和力的比较研究,探寻牙膏品牌亲和力与消费者重复购买意愿的关系,具有为商家提供品牌经营决策信息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网上购物这种新兴的购物方式受到众多营销学者的关注。消费者的感知风险对购物意愿有显著影响、信任问题也与感知风险息息相关,在网络购物环境下。信任与感知风险产生对抗平衡作用,共同对消费者的网上购物意愿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以往对网上消费行为的研究,结合网上购物的本质和消费行为的特点,将多维度的品牌体验引入到理论模型中,探索了消费者的品牌体验对网上购买意向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研究模型进行了评估与修正,最后得出的研究结论,对企业开展网络营销活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对我国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消费者对国家形象的感知大体上分为四个构面:与中国关系评价、国家发展程度、整体产品评价、整体人民评价,国家形象各构面的组成项目因国家不同而有所差异。本研究将国家形象作为新的变量引入Fishbein模型,发现模型依然与实际数据有着较好的吻合,验证了Fishbein模型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和跨文化适应性。通过模型分析,发现国家形象间接地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向,其影响系数因产品类别不同而有所差异,其中国家形象对服装产品的购买意向影响最高,手机产品次之,对汽车产品的购买意向影响最低。  相似文献   

12.
品牌敏感是消费者品牌行为研究方面的一个新课题,它反映了消费者在购买决策过程中对品牌的重视程度.同一产品类别不同品牌之间的质量差异和消费者的产品涉入程度被认为是品牌敏感的两类主要解释变量.本文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品牌质量差异和消费者产品涉入程度总体上对品牌敏感起正向影响作用,但该作用因产品类别而异,因产品质量和产品涉入程度的维度而异.  相似文献   

13.
品牌名、原产国、价格对感知质量与购买意向的暗示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恰当的品牌名是最重要的营销决策之一.发展中市场的企业都面临选取西化品牌名还是本土品牌名的问题,因为他们不清楚哪一个更能赢得消费者的偏好.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设计,检验了品牌名、原产国、价格对感知质量和购买意向的暗示作用.研究发现,原产国和价格对消费者的感知质量和购买意向均有显著影响,品牌名只对感知质量有影响,对购买意向影响不显著.品牌名和原产国、原产国和价格、品牌名和价格对感知质量和购买意向无交互作用,但三者对感知质量产生显著交互作用.西化品牌名对感知质量有正面影响,但对购买意向的影响不显著.文章讨论了研究结论的管理内涵.泛滥地取西化品牌名已让消费者感到困惑,他们怀疑西化的品牌名是否真的来自西方.在华外国品牌需要注意三点.第一,定期扫描市场以便弄清它们的品牌是否因当地品牌的模仿而被稀释,相似的品牌名、标识、广告均能稀释品牌形象.第二,取一个听似中国化的品牌名但借助营销传播强调其来源国是一个有效的战略.第三,当延伸到低端品牌时务必谨慎,因为价格水平对感知质量有正面影响.对于本土品牌而言,通过取个西化品牌名来模仿外国品牌的作法已不足以引起消费者正面反应.价格档次比取个西化品牌名更有助于改善本土品牌的形象,因为消费者将高价与高质量联系在一起.论文最后提出了本研究的局限性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综合和提炼了企业诚信与竞争优势的相关理论基础上,将企业诚信分为三个维度,分别是信用水平、品牌、利益相关者信任;将竞争优势分为销售业绩、发展潜力、管理绩效三个维度.本文分析了企业诚信三维度与竞争优势三维度之间的相关和回归关系,研究结论有利于企业诚信建设.  相似文献   

15.
品牌延伸对品牌权益影响之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品牌延伸是企业在推出新产品过程中经常采用的营销策略,也是提升品牌权益利用的重要方式.本文以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于品牌纵向延伸策略对其品牌权益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证实了品牌向下延伸会对基于消费者的品牌权益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关于品牌向上延伸对基于消费者的品牌权益产生正面影响的假设得到部分证实.最后,进一步讨论了研究结论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品牌的阴阳二重性——品牌形象的市场研究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品牌形象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市场研究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然而,品牌形象如何运作,它与品牌资产的关系是怎样的,它的组成要素以及形成来源是什么,这些问题作为品牌形象研究的前提,首先必须解决。本文旨在解决这些问题,并对品牌形象研究从定性及定量研究角度提供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组织支持感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价值已经受到管理者的重视,但是它与员工工作行为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通过在全国不同地区调查的721份样本,本文实证研究了心理资本在组织支持感影响员工工作行为中的作用。研究结论是:组织支持感和心理资本能对员工工作行为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心理资本在组织支持感对员工角色内行为和缺勤行为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在组织支持感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营销伦理对品牌重生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构建了非营销伦理行为、品脾资产衰减和品牌重生难度三个变量之间的结构方程模型,利用来自教育培训业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非利他主义营销行为和非社会公正营销行为直接影响品牌重生难度;利己主义营销行为对品牌衰减影响显著,并对品牌重生难度产生间接影响;非经典效用营销行为对品牌资产衰减和品牌重生难度都产生了直接影响,并对品牌重生难度产生间接效应;品牌资产衰减对品牌重生难度存在显著的直接影响。消费者从不同视角感知到的企业非营销伦理行为越严重,企业品牌重生的可能性就越小。  相似文献   

19.
Reputation systems based on buyer feedback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oday's online markets. In this article, we provide a rigorous methodology to establish a relationship between a seller's feedback history and risk of default. We validate this method against eBay's reputation system, using a dataset of terminated users (Not‐A‐Registered‐User or NARU) and the feedback left for them by buyers. By treating feedback rating data as a function of time, we characterize the tendency of change in seller feedback ratings in order to predict the behavior of a seller. We find that NARU sellers have significantly more negative feedback in their final weeks. Applying functiona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classification tree methods, we find that when projecting the feedback data to an appropriate space, NARU and non‐NARU sellers can be distinguished at better than 92% accuracy. We use this to provide a quantitative mechanism for evaluating the risk of trading with a seller who has less than perfect feedback, and offer advice on how much a buyer should offer to pay, given an asking price on a commodity item and a seller's feedback histo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