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形比句是比较句的一个类别,指谓语是形容词及形容词性成分的比较句。从调查的语料来看,东汉至宋这一阶段,相似比类形比句句式的肯定形式主要有九种类型:X与YA、X如YA、X似YA、X似Y样A、XA如Y、XA若Y、XA似Y、XA如似Y、X比YA,否定形式主要有两种类型:X不与YA、X与Y不A,否定形式的用量要远远小于肯定形式。肯定形式中,XA如Y型句式的用量和使用比例最大,其他几种多见于唐宋时期。  相似文献   

2.
形比句是比较句的一个类别,指谓语是形容词及形容词性成分的比较句。从调查的语料来看,东汉至宋时,异同比类形比句句式的肯定形式主要有5种类型:X与YA、XA於Y、XA于Y、XA乎Y、X和YA,其中,"X与YA"型句式的用量和使用比例最大。否定形式主要有10种类型:X不与YA、X无与YA、X与Y不A、X与Y无A、X与Y无以A、X如Y无A、X不A于Y、X似Y不A、X似Y无A、X比Y不A,其中,"X与Y不A"型句式的用量和使用比例最大。  相似文献   

3.
益阳方言XA式状态形容词比较丰富,能表示视觉、味觉、嗅觉、触觉、听觉等多方面的意义。XA式状态形容词中的前字“X”除小部分表示具体的意义外,大部分意义虚化,不表示具体的词汇意义,只表示加强程度;后字“A”是构成XA式状态形容词的主要词根语素。XA式状态形容词有多种加强程度的形式,在句中常作谓语、定语、补语和状语,有的还可作主语和宾语。益阳方言XA式状态形容词有区别于普通话和长沙方言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拉祜语差比句的肯定式有单标记和双重标记两种标注方式,否定式直接否定比较结果。从历史发展看,拉祜语差比句的比较标记是"自源标记",有两个来源。一是由方位词语法化而来,另一是由程度副词语法化而来。二者能共现在同一差比句中,相互间存在互补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5.
《朱子语类辑略》含介词标记差比句甸式丰富.有介词标记“于”“如”“似”“比”.各句式使用范围和频率的不同,反映了《朱子语类辑略》差比句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西双版纳傣泐语差比句的典型语序为"比较主体+比较结果 +比较标记+比较基准",结构要素并不总是都出现。西双版纳傣泐语差比句的否定式存在两种形式,含差比标记的否定和固有结构的否定。本语的比较标记l55与傣语其它方言的比较标记没有同源关系,由方位义语法化而来。西双版纳傣泐语受汉语影响较小,并没有像傣语其它方言一样,有借自汉语的"比"来表示差比,因此,语序也相对单一,更符合SVO语言差比句的共性要求。  相似文献   

7.
《琵琶记》中"似"类平比标记有"似""好似""一似""相似"。"似"也可用于否定句式或反诘句式,表示差比。"如"类平比标记有"如""犹如"。"如"也可用于否定句式或反诘句式,表示差比。《琵琶记》中还有"是""厮象""同""一般"等平比标记。"同"或与"和"构成框式平比句式,或用于否定句式表示差比。"一般"总是与"似""一似""是"或"和"构成框式平比句式。《琵琶记》中"胜"类差比标记有"胜""胜似","赛"类差比标记有"赛""赛过",另外还有差比标记"强如""比""于"等。差比标记"比"可用于否定句式或反诘句式,在语义上仍是表示差比。《琵琶记》中的比较标记与《张协状元》中的比较标记既有同又有异。  相似文献   

8.
形比句是比较句的一个类别,指谓语是形容词及形容词性成分的比较句。从语料的调查来看,东汉至宋代汉语形比句中,比较点的句法位置主要有四种,即比较主项后、小句句首、比较客项后、分别位于比较主客项后,其中前两种句法位置的使用最为频繁。在用量和使用比例上,这些句法位置的比较点相对周秦至西汉有一定的变化。东汉至宋代汉语形比句比较点句法位置的情况基本保持到了元明清汉语中。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对《元曲选》中60篇杂剧的考察,将差比句式分为肯定式、否定式和疑问式进行静态分析,兼作纵向比较。同时试着探讨了“(x)W/如y”式的歧义倾向,以及“x不比y”和“x怎比(得)y”式的双义性特征,结合W、x、y成分在“(x)W似/如y”和“(x)比yW”两式中的互补性分布,试析了差比句式发展的内部原因。  相似文献   

10.
福建仙游话差比句从比较标记(marker,M)上可以分出双标差比句、单标差比句和零标差比句三种。从仙游话差比句与其他闽语的比较中可以很清晰地看出仙游话差比句的句法特征,它们具有闽南方言的特点,同时又有自身发展痕迹。双标差比句"SJ+并+ST+厄+A"是方言与共同语杂糅的产物。单标差比句"SJ+厄+A+ST"属方言特殊格式。零标差比句"SJ+A+ST"是最古老的一种格式,与共同语的历史演变有关。  相似文献   

11.
髡钳城旦舂是汉律中的重要刑名。文章依据文献记载和出土简牍,就"髡钳四"的含义、髡钳城旦舂的刑期及与笞刑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对研究汉代法律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唐代与北宋边塞诗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的边塞诗代表着唐人勇于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 ,宋代也有边塞诗 ,但其风格与唐代迥然不同。就唐和北宋两代的边塞诗从内容、风格上加以比较 ,并就其形成的政治原因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3.
金代文赋用韵与辽代石刻碑文相比大体相同,但也有差异:阴声韵中,歌戈、鱼模、尤侯三部与辽代石刻碑文表现一致;家车、皆来、支微、豪萧四部则略有不同。阳声韵中,江阳、庚清、东钟三部的表现与辽代石刻碑文相同;覃盐、寒先、侵真三部则有不同。在入声韵中,屋烛、德质两部的表现与辽代石刻碑文中的表现一致;觉铎、月帖两部则有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4.
汉化是我国历史上每个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后所必须面对的重大命题,蒙元和满清政权在兴起后,都在不同程度上推行汉化,沿用中原政治文明成果,重用汉族儒生,学习汉族的文化经典。尽管汉化并不是决定蒙元与满清政权兴衰的唯一因素,但是汉化对于这两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影响是巨大的。少数民族政权汉化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们在中原统治是否长久。蒙元入主中原后无意于系统深入地推进政权的汉化,政权汉化水平较低,在中原立国不到百年之际便匆匆退回草原故地。对比之下,满清政权的汉化水平较高,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得以延续两百多年。  相似文献   

15.
宋体字历史悠久,一般被认为产生于宋代、定型于明代。宋体字的产生与发展受到宋、明两代刻书实践的直接影响,因此,考察宋、明两代刻本中的字体,对于了解宋体字有重要的价值。文章分别选取宋代与明代刻本图书,尝试对两代刻本中的字体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了解宋、明刻本字体的异同,进而探究宋体字的形成时间及特征。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先后在中原历史舞台上出现的两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元、清统治者在治边思想上有着相似的地方。但由于所处时代以及面临的时代问题不尽相同,元、清统治者在对云南边疆的认识及治理思想上亦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受治边思想的支配,就使元、清两代在经营云南地区的具体做法上既有相似之处即清对元的继承,也有清朝基于时代的发展而具有的一些独到之处,表现出历史发展的阶段性。  相似文献   

17.
汉唐治边方略的相同点,主要表现在汉唐立国之初都制订了类似的安内和外的方略,且带有强烈的为我所用之目的。同时,根据当时政治、军事需要和少数民族自身的风俗特点,汉唐都采取了以夷治夷的方略。汉唐治边方略的相异点,主要表现为,唐代更能娴熟运用以夷制夷及以夷攻夷的方略,同时能根据区域的特点制定十分灵活的管理制度。在战略上,唐能根据地域特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进取方针。另外,汉代的治边方略失于僵硬,而唐代的治边方略则失于过度宽松。  相似文献   

18.
对清中后期两种口语程度极高的北京话材料<语言自迩集>、<小额>中含"给"字的给予句进行了系统考察和分析,将其归为十种句式并对其进行了语法、语义以及信息分布等方面的描写和解释,说明了句子给予义的表达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