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抗战前夕,川陕交通处在由古代驿站交通向现代公路交通的过渡阶段。秦岭南北的川陕地区是中国西部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特别是1932年,国民政府作出了以西安为西京、以重庆为陪都的决议后,川陕交通举国关注。在此背景下,何庆云、李文一、吉尔门、林散之四位风华正茂的中外学人,从1932年至1935年,通过秦蜀古道畅游川陕,记录了古蜀道最后的辉煌,全方位展示了古代栈道向现代公路过渡时期的川陕交通面貌。何庆云在1932年9月12日到9月20日,从汉中到宝鸡,用八天时间。此时川陕公路还未动工。李文一的汉中至宝鸡之旅,从1935年的6月8日至6月15日,前后用了8天时间。美国记者吉尔门由成都到汉中大约用了九天时间,由汉中到凤翔大约用了六天左右的时间。书画家林散之自汉中至成都,一千四百余里,用了十九天。李文一与林散之都看到正在建设的川陕公路,但他们经行的仍然是“连云栈道”。连云栈道仍然是川陕交通的官驿大道,在1937年之后川陕公路完全取代了沿续千年的古栈道。  相似文献   

2.
1933年6月,川陕苏区先后召开了两个十分重要的会议——川陕省第二次党代会和木门军事会议。川陕省第二次党代会对根据地的未来作了明确的战略定位,规划了清晰的发展蓝图,全面部署了党和苏维埃政权的建设、红军扩编和整训等各项工作;木门军事会议就落实党代会的决议和精神,特别是有关部队扩编与整训作出了详细而具体的安排。这两次会议联系紧密,意义重大,是帮助我们解读这一时期川陕苏区历史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3.
川陕苏区的创建、发展与党在土地革命中切实维护了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究其成功之道,在于党依据实际、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着眼群众根本利益,制定了符合当地的土地政策,最大限度满足了群众的土地诉求,同时还重视生存,立足发展,使群众的利益在发展中得到维护.  相似文献   

4.
川陕苏区时期领导干部对群众工作高度重视,体现出相信群众、维护群众、发动群众、尊重群众和服务群众的群众观,建立了和谐的干群关系,为川陕苏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5.
革命时期,党成功实现了维护群众利益与政治动员的有机结合.以川陕苏区为例,党通过维护群众利益实现了有效的政治动员,同时政治动员亦成为党维护群众利益的主要工作方式,尤其在执政能力有限的情况下,甚至是革命年代唯一有效的方式.从结果而言,政治动员确实发挥了切实维护苏区群众利益的功效,同时亦起到动员苏区群众积极为中国革命最终胜利做出贡献和牺牲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川陕苏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据当地具体情况,通过颁布《妇女斗争纲领》等系列法令,以及组建妇女工作机构等措施,在苏区掀起规模浩大的妇女解放运动。通过妇女运动,苏区妇女地位得到极大提高,她们参与革命的热情也空前高涨起来。  相似文献   

7.
川陕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红四方面军创建的一个重要根据地。学界对其研究分为四个阶段,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在史料的搜集整理以及相关学术问题探讨方面,尚有许多不足。可以通过探讨问题、挖掘新史料、开拓视野等方式,进一步深化和推动川陕革命根据地研究。  相似文献   

8.
取得巨大成就并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川陕苏区,在创建中却体现出比其它苏区更为突出的艰巨性,主要的困难有:富源上的劣势、革命基础和地方党力量的薄弱及频繁军事斗争造成供给困难的加剧。正视川陕苏区在创建中所面临的艰难,才能更加有助于我们理解川陕苏区所取得巨大成就的分量,也才能更加深刻体验到老区人民为革命做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10.
11.
川陕苏区时期的儿童团是由8~15岁、贫苦家庭出身的儿童所组成,分设省、县儿童局、区大队部、乡中队部、村分队以及城市大队部的一个群众组织.对于儿童团,中国共产党在提高儿童文化水平基础上,让他们接受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将之动员起来执行站岗放哨、巡逻以及配合红军作战等任务.这使儿童们既为保卫苏区发挥了作用,又对革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参与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后备力量.  相似文献   

12.
川陕苏区在艰苦斗争的环境中,坚持出版了数十种红色报刊,用以宣传党的思想和主张、鼓舞教育人民大众、团结革命进步力量。苏区的红色报刊具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性和完善的组织机构管理特点。针对根据地实际情况,苏区报刊做到了因地制宜与通俗易懂相结合,同时所刊文章内容丰富、目的明确。在充分发挥红色报刊的宣传革命思想主阵地作用下,苏区宣传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革命思想广泛传播,红军规模急剧扩大,民众积极参加革命。最终推动了苏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项工作的开展,体现了文化宣传工作在革命斗争中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南宋立国于东南,非常重视川陕:川陕是南宋朝廷号令中原之地,“将图恢复,必在川陕”;川陕是南宋文人魂牵梦绕之地,“剑指三秦,一战东归”;川陕是南宋人民无法割舍之地,“倚雍之强,资蜀之富”;川陕捍卫了南宋半壁河山。  相似文献   

14.
川陕苏区在其存在的近三年时间里,红四方面军多数时间都在与敌作战,斗争频繁。川陕苏区党和苏维埃政府通过富有成效的群团组织建设,采取取之于敌、筹之于民、白区秘密采购或换购等诸多筹措方法,在对敌作战过程中把群众的力量充分发挥和凝聚起来,从而为红四方面军取得战争的胜利提供了良好的后勤保障,极大地支援了前线作战。  相似文献   

15.
包括木门会议在内的川陕苏区历史问题的研究资料缺乏,这与共产党方面的文件形成和存传、资料收集和整理直接相关,亦与研究资料的视野长期停留在共产党方面而忽视国民党方面资料密切相联。国民党方面的资料既可弥补共产党方面的资料不足,又可增强川陕苏区研究的客观性,应该大胆地选择、辨别和使用国民党方面的相关资料,从而将川陕苏区的历史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6.
正市委常委会主持陈伟俊作工作报告会议审议通过《中共温州市委关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的决定》《中共温州市委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意见》7月23日,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举行。全会由市委常委会主持。市委书记陈伟俊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全会作报  相似文献   

17.
18.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次年2月成立国家银行,其后颁布《国家银行章程》,明确“国家银行代理国库,代理政府发行公债及还本付息”;1932年11月,颁布《国库暂行条例》,进一步明确国库职责。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成立于1933年12月,尔后组建了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工农银行,通过开立账户、集中现金、划拨财政资金和严格执行预决算制度等方式,事实上履行了国库职能,为川陕苏区的建立、发展、稳定、壮大提供了坚强的财政保障。  相似文献   

19.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经历了一个初创、形成、曲折发展和成熟的过程,在此过程之中,发展了根据地、壮大了红军队伍、强化了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等,为夺取革命胜利积累了宝贵经验,但同时也存在肃反扩大化、干部培养策略失误等不足,这些经验教训为新时期各领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20.
川陕苏区以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工作管道为依托,以切实维护群众物质利益为工作抓手,通过宣传、教育、动员与沟通等方式,对群众展开以启发阶级觉悟、调动革命热情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为苏区发展壮大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为我们今天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