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日本帝国主义是迟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而崛起的具有浓厚封建军国主义侵略野性的世界列强之一。它以东方霸主的架式,对古老落后的东方大国--中国虎视眈眈,视为脍灸。自“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它的侵华政策和策略虽然变化多端,但万变不离其宗。本文试就这个阶段日本侵华政策的演变进行剖析,以戳穿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  相似文献   

2.
日本帝国主义于1931年9月18日和1937年7月7日,发动了旨在侵略中国本土的军事事变,这是世界现代史和中国革命史上两起重大事件。“九·一八”事变粗暴地挑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远东太平洋战场的帷幕,“七·七”事变则宣告了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对这两个事变,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采取了完全不同或不尽相同的立场,现作一比较。 “九·一八”事变前,驻国民党政府对抗日毫无准备;事变后,蒋介石对日军的  相似文献   

3.
60年前,以“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全面侵华,中国人民由此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英勇奋斗,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的彻底胜利。这一饱含中国人民耻辱与日本军国主义罪恶的事件应永远铭记中国人民心中。了解历史,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和正确地对待现实。因此,纪念“七·七”事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1937年7月7日,日本法西斯以“七·七”事变为开端,挑起了全面的侵华战争。近卫第一次内阁在侵华战争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对华采取了政治诱降的外交政策。长期以来,史学界只注重近卫内阁对华武力进攻的一面,忽视了它企图利用“和平工作”对华诱降的一面。为了全面地了解近卫其人及其在侵华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有必要对它在第一次内阁时期的对华诱降外交做进一步的剖析。一、近卫第一次内阁的对华诱降外交,其核心是以诱降蒋介石为对象,目的是迫使蒋介石投降,早日结束对华战争。其诱降的形式和手段不断变化,错综复杂。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七·七”事变到“八·一三”上海抗战时期的对华诱降外交——“宫崎工作”和“船津工作”。这一时期,是由于处在侵华战争的初期,日本国内特别是陆军,  相似文献   

5.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日本对苏政策,史学界传统的看法是日本一直准备对社会主义苏联发动新的军事进攻,推行反苏反共政策,近年来,有学者认为日本对苏政策是举棋不定,在“北进”与“南进”之间等待、选择。本文的观点是日本对苏联政策完全不是要进攻苏联,或者说不是要“北进”,而是要防御苏联干涉日本侵华。日本是在不断扩大侵华过程中,逐步采取对苏强硬政策,其实质是以攻为守,便于它在中国大陆肆意进行侵略扩张。  相似文献   

6.
一九三七年的“七·七”事变不是偶然发生的,它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推行侵华政策的必然结果,是日本法西斯内外交困、走投无路,对外实行侵略扩张、争夺世界霸权总战略中的重要步骤。毛泽东同志指出:“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的事变,开始了变中国为日本殖民地的阶段”。“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继续变本加厉地推行全面灭亡中国的侵略政策,终于导致了“七·七”事变的爆发,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  相似文献   

7.
一九三七年的“七·七”事变不是偶然发生的,它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推行侵华政策的必然结果,是日本法西斯内外交困、走投无路,对外实行侵略扩张、争夺世界霸权总战略中的重要步骤。毛泽东同志指出:“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的事变,开始了变中国为日本殖民地的阶段”。“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继续变本加厉地推行全面灭亡中国的侵略政策,终于导致了“七·七”事变的爆发,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  相似文献   

8.
论抗日战争的开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四五年八月,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抗日战争,取得了百年来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在中华民族解放战争史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然而,这场战争究竟起于何时?明确地说,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是中日战争的开端,还是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是抗日战争的起点?这个问题,并不简单地是一个中日战争史的分期问题,它关系到如何认识一九三一年九月至“七七”事变的六年时间里,中国社会历史的主题是什么?是中日民族矛盾,还是国内阶级斗争?关系到如何认识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政策的性质;  相似文献   

9.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略中国的柳条湖事变,“开始了变中国为日本殖民地的阶段。”1937年7月7日便发动了全面性的侵华战争。“七·七”事变爆发前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的国民党政府采取了怎样的对日政策?随着战争的不断发展,它的对日政策又有哪些变化?其原因又是什么?本人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昭和天皇裕仁是日本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天皇。其在位期间 ,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裕仁的战争责任 ,战后日本主流社会一直讳莫如深。事实上 ,裕仁并非和平君主而是战争罪魁。《大日本帝国宪法》赋予了裕仁皇权的绝对性。在裕仁的指导和纵容下 ,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和全面侵华战争 ,进而发动了太平洋战争。裕仁与一系列的战争暴行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裕仁还人为地延迟了战争的结束。天皇制的存在 ,成为日本右翼否定侵略战争罪责的免罪符 ,成为其颠倒黑白、歪曲历史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疯狂侵华,却给自已种了苦果。本文拟从“七·七”事变所引起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对日本产生的不利因素和后果,略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深陷中国战场,长期难以自拔 “七·七”事变后,日军便大举向我华北、华中、岳南各地展开进攻,全力以赴实施其“速战速  相似文献   

12.
“九一八”事变,不仅震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也引起了各国的强烈反响。它们从各自国家利益出发,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采取了相应的对策。美日两国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得以迅速发展的国家,为了拓宽商品市场、输出资本、掠夺原料,不断向亚太地区扩张,而中国东北则是美日争夺的焦点。日本在其大陆政策里,把中国东北视为生命线,并把它作为南进和防御苏联的基地。日本这种对华政策,与美国标榜的“门户开放”、“利益均沾”的政策发生严重冲突。然而,“九一八”事变爆发美国对日本却采取了绥靖政策。本文试图简略地分析一下“九一八”事变后美国对日本采取绥靖政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九一八”事变绝不是几个日本军人擅自策划的偶发事件,而是日本国家意志的体现和日本整个国家机器协调运营的结果.若槻内阁决定将“事件”当“事变”处理,等于对中国不宣而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断送了国共合作形成的大好形势,为日本发动新侵华战争提供了机遇。蒋介石拒绝张学良的团结抗日主张,压迫东北军贯彻不抵抗政策,致使遏制侵略的可能无法变成现实。国联袒护日本强占中国东北,继之又想从日本手中共管东北,助长了日本侵略气焰和远东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从此世界进入了战争年代。  相似文献   

14.
日德军事同盟是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特定的国际形势下,由日本和德国共同缔结的联合征服世界的军事同盟。此同盟从酝酿到最后缔结历时四年之久,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由于各阶段两国所处的国际形势和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不同,因而日德两国缔结军事同盟的动机也相应有所变化。1 日德军事同盟缔结交涉的第一阶段,在日本通常称其为“加强反共协定交涉”阶段,时间大体上是从1938年7月到1939年8月。这一时期日德法西斯缔结军事同盟的动机主要有两个。其一是要迅速摆脱在中国的困境,尽快结束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后,并没有停止侵华的大方针,而是继续遵循这一方针不断扩大侵华规模,把侵略势力由中国东北扩大到中国华北。1935年日本在中国华北制造了“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和“冀东政务委员会”,大搞华北自治活动,企图在中国华北建立第二个“满洲国”。  相似文献   

15.
六十年前的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揭开了全面侵略中国的序幕。“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侵华计划的重要步骤之一,为实现这项阴谋,日本关东军进行了周密的策划和军事部署。一、关东军对事变的策划 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独占中国东北的野心日益扩大,企图通过推行“大陆政策”,逐步实现其武力吞并“满洲”,进而吞并中国,以至称霸世界的梦想。1928年日本关东军制造的“皇姑屯事件”就是一次准备出兵占领东北的尝试,但由于诸种因素的影响,中国人民反日运动的高涨,日本政府未做好充分战争准备,日本政治集团内部对侵略中国东北计划上的分岐,英、美帝国主义对日本的揭露和掣肘,加上事件爆发  相似文献   

16.
1936年发生在日本的“二.二六”事件,形成了以主张全面侵华的军部法西斯为核心的政制、经济和对外战略的“举国一致”;同年发生在中国的“双十二”事变,也初步形成了各党各派各界团结御侮、联合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不可能再对日本的侵略退让。日本当局无视中国政局的变化、执意推行既定的侵华方针,是造成“七.七”事变引发远东全面战争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7.
“九一八”事变后,孙科是国民党内抵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较早形成了“联苏制日”的外交思想.1932年初他出组内阁,提出“对日经济绝交”方案,力主长期抵抗以挽救危亡,并积极推动中苏关系的恢复.抗战初期亲访苏联,为中国争取到可观的军事物资援助.关于战后世界安排及中国外交,孙科主张彻底摧毁日本军国主义,并继续坚持与苏友好的立场.  相似文献   

18.
论本世纪一十年代日本对中国鸦片和吗啡走私机构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和日中战争(1937——1945)、太平洋战争等侵略战争中,鸦片政策所起的作用是众所周知的。日本的鸦片政策始于其在台湾进行殖民统治所采用的鸦片专卖制度①。若以此为第一阶段,而将经过日俄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于本世纪一、二十年代出现的日本对中国鸦片和吗啡走私机构的形成作为第二阶段,那末通过这个准备阶段,而在“九·一八”事变后的全面开展时期,则处于第三阶段。本文拟就“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中国鸦片政策产生的条件和本世纪一十年代日本对中  相似文献   

19.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芦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驻军奋起抗战,揭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它与欧洲西班牙反法西斯内战,同属于欧亚战场反法西斯斗争的序曲.而中国抗战所产生的国际影响尤为重大.本文拟就“七·七”事变前后亚太地区的情况作一浅述.  相似文献   

20.
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期间 ,日本侵华政策经历了从武力吞并到政治分离再到武力吞并的演变过程。尽管在此过程中日本侵华手段发生阶段性变化 ,但其灭亡中国的侵华政策的根本目标始终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