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孤立主义思潮与外交最兴盛时期,也是开始走向衰落的时期。本文从微观的角度探求20世纪30年代孤立主义盛衰的轨迹。从中探讨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对美国民众、国会尤其是参议院外交委员会、总统的认知的影响与孤立主义高潮迭起、终不免衰落的关系。揭示出决策者的认知从错误到正确的转变亦即外交决策从脱离实际到贴近实际的过程,决策者的认知对外交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崔健的摇滚乐是一个时代的标志,在一个特殊的年代让人们认识到了主流文化之外的一种文化现象.崔健的摇滚乐与那个时代密不可分,他的歌词里对传统和过去的反思、对生存状态的思考、对民族命运的关注是其社会文化内涵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3.
针对由来已久的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集中爆发了各种各样以青年为主体的争取平等权利的激进运动,而六七十年代的小说则从思想上颠覆了盛行于美国青年中的主流价值观。从家庭角色、性别角色与同性恋权利的性别平等,黑人、印第安人和其他少数族裔同美国白人之间的种族平等以及青少年小说与成人小说之间的文化平等角度探讨了美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小说对青年平等观的解构与重塑。  相似文献   

4.
购物中心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它的兴盛与"大众高消费"时期的到来和人们消费水平、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习惯的巨变是分不开的.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大众高消费"时期,购物中心的兴盛,适应了这个时期美国大众的消费水平,并引导美国大众的消费更趋科学化、多样化.购物中心已与大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它是美国商业经济发展的亮点,为美国现代社会的商业经济繁荣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研究美国购物中心兴盛的背景与影响,以及它与"大众高消费"的关系,对研究中国购物中心能否成为中国"大众高消费"时期商业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战略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二十年代的美国社会,是一曲散发着金钱和欲望气息的华丽交响乐。繁华下掩盖着腐朽,用美元堆砌的“美国梦”,成了作为精神支柱的理想和信念。而作为那个时代和文化的产儿,菲茨杰拉德和他的作品不仅是整个“二十年代”戏剧性的再现,更是这种美国文化本身的再现。他是在美国二十年代这片精神荒原上,一个伟大的辛勤开拓者。  相似文献   

6.
金斯伯格被认为是发端于 2 0世纪 5 0年代并持续影响到现代的美国“垮掉一代”文化文学思潮的代言人 ,他本人也由最初文学、文化边缘人的身份转而为主流文化接受 ,并成为其一员。考察金斯伯格与美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情绪的相互关系 ,可知金斯伯格等的出现有特定的时代原因 ,同时他们也有效地利用了大众传媒与公众情绪形成互动关系 ,最终达到双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试论60年代美国女权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世纪60年代,美国掀起了全国性的妇女解放运动,历史上称之为妇女运动的再度崛起。二战后,妇女地位的低下、处境的艰难、美国社会矛盾的激化是60年代妇女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这次运动具有与当时的美国民权运动相结合、建立了全国性的严密的组织系统、以争取法律保障为最终斗争目标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孤立主义(Isolationesm)是美国传统的外交政策,以防止卷入欧洲政治和军事冲突的观念为其根本宗旨。本世纪30年代的孤立主义正处在美国外交政策大转折时期,尽管当时的孤立派同与之对头的国际派在整个30年代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大论战,但珍珠港事件的爆发,敲响了传统孤立主义的丧钟,美国最终在精神和物质上都完成了从孤立向扩张过渡的漫长自身运动过程。 30年代孤立主义在美国外交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一个颇值得研究的问题。首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外交政策发生了根本转折。通过对作为其重要插曲的孤立主义研究,能够加深我们对这一转折以及战后美国外交政策变化的更深刻了解。其次,30年代正值美国著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执政时期,是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阶段之一。通过对罗斯福时代孤立主义实质的研究,可以透视罗斯福政府的整个外交政策,这对于美国外交史中其它重大课题的深入探讨,无疑是大有神益的。第三,战后40多年来,孤立主义政策虽然被“遏制战略,“大规模报复”,“威慑外交”和“扩张称霸”等政策所替代,但它并没有消亡,还经常出现在美国外交大辩论中。除了一再出现的所谓“新孤立主义”之外,美国外交论战中的“鹰派”和“鸽派”也是30年代国际派和孤立派的变种。时值今日,孤立主义在美国不但依然存在,而且还有相当的市场。1987年春,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  相似文献   

9.
美国 90年代并购浪潮是其 80年代金融自由化的继续 ,是市场机制在更高层次上使用于金融领域的产物 ,目的是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力。其前景并不确定 ,存在一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2 0世纪 5 0年代是美国对外政策调整的关键时期 ,美国人的视野开始从欧洲向东方转移 ,美国在确保欧洲的利益不受影响的前提下 ,开始关注亚洲 ,进而提出欧亚并重的对外战略。美国 5 0年代对东亚、东南亚的外交政策调整对美国 6 0、70年代的外交政策的制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尤其是其所谓的“全球战略”这一原则 ,其影响一直持续到 90年代。本文力图阐明美国 5 0年代对东亚和东南亚的政策及其演变过程 ,主要是想说明当今美国对华政策摇摆不定的历史渊源 ,以及现在美国处理全球事物的原则和目的。  相似文献   

11.
90年代美国的企业兼并规模大,且带有强强联合的特征;各企业在兼并时,更注重对企业长远利益的考虑,倾向于战略性、合作性兼并;企业兼并中求主业发展,提高核心业务的赢利能力;跨国兼并越来越普遍.研究美国企业兼并史,对我国企业兼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美国对欧洲的孤立主义、对拉丁美洲的门罗主义和对中国的门户开放主义,在历史上提出的时间不同,背景各异,除门户开外主义外也不尽是用于侵略和扩张,而且在长时期里它们是互不相干的。到了帝国主义时期情况则大不相同了。孤立主义和门罗主义也都成为美国争逐霸权的工具,在三十年代三者进而逐渐连成一体,形成美国三十年代的全球战略,而孤立主义则是贯穿这一全球战略的经络。  相似文献   

13.
孤立主义是美国对外关系政策中一种传统观念,主要表现在政治和外交上,以“不缔结纠缠不清的联盟”“不介入欧洲事务”的单边主义外交政策为其根本宗旨。这种观念在美国历史上衍生、兴衰,曾对美国外交政策产生过重大影响,特别是本世纪三十年代的孤立主义,在美国盛行尤甚,是美国外交政策大转折中的一个重要插曲。三十年代美国孤立主义之所以盛行是有其深刻原因的。从历史上看,美国孤立主义思潮从开山鼻祖华盛顿起,一直延续到了当代,这一思潮虽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推行远东战略是40 年代美国对华政策失败的主要原因;坚持反共意识是美国对华政策失败的深层原因;轻视与低估中共力量是美国对华政策失败的重要原因;试图利用苏联的支持解决中共问题是美国对华政策失败的又一因素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经济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20年代是美国历史上经济迅速发展的几个重要时期之一。但是,由于美国政府信奉保守主义,推行自由放任的社会经济政策,致使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同时存在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国民收入分配严重失调、偏袒富人的税收政策和严重的逃税之风、扭曲的高关税政策、疯狂的金融投机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20年代美国的经济繁荣包含有很多的不稳定性,它无时不在动摇着美国经济繁荣的基础,直接导致了30年代的大危机。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东亚政策是针对日本对中国的大肆侵略,美国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受到严重挑战的情况下美国政府的应对措施,也是美国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美国远东外交的核心所在。它因美国在华利益及远东地位受日本武力扩张的冲击程度而调整。  相似文献   

17.
在战后不同时期,美国消费调控的目标明显不同。本文对80年代以来美国消费调控目标的新变化、主要内容及消费调控效果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进入80年代以来,美国消费调控的首要目标是抑制消费需求,刺激供给。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60年代美国环境保护意识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6 0年代在美国的全民环境保护意识的产生中 ,有多种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 ,19世纪中后期在美国兴起的自然资源保护运动开创了政府管理和控制资源的先例 ,对日后促进民众环境意识的觉醒产生了重要影响 ,成为环境保护运动的前奏 ;其次 ,2 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早期生态学者利奥波德以生态学为基础创立的土地伦理思想为 6 0年代美国环境保护意识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最后 ,到 2 0世纪 6 0年代 ,美国经济高速发展 ,民权运动不断高涨 ,社会动荡不安 ,各种社会思潮流行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一系列因素促使环境保护意识最终形成和普及  相似文献   

19.
民国社会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始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日臻完善。孙本文等留美归国社会学家融会美国20世纪初新兴社会学理论,构建起以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以社会文化分析为基础的完整社会学理论体系。20世纪初,分别以芝加哥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为研究中心的社会行为分析与文化社会学理论在美国日渐兴盛。前者注重结合社会环境,考察人们外在行为;后者借鉴文化人类学方法,注重研究社会文化。民国社会学者对美国两种社会学理论多取融会贯通之意,并力图有所创新。其所构建的社会学理论体系虽极具美国学术印记,但就将美国社会行为分析、文化社会学理论整合为一个理论整体而言,具有相当创新性。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纳粹德国与中国国民政府的"易货贸易"经历了从形成到兴盛的过程。德国商人克莱因与1936年的《信用借款合同》分别是这一历史进程中的关键性人物和标志性事件。此外,中德两国各自的内政及外交因素也是影响上述贸易进程、推动"易货贸易"兴盛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