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金陵瞭望》2008,(1):16-16
《瞭望东方周刊》对全国31个主要城市总体幸福感调查显示,南京居民治安幸福感最高,安全感指数达到98.2%。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调查显示。南京位居“全国最安全城市”第三位。仅次于香港和上海。根据南京市社科院11月完成的《南京城乡居民幸福指数研究报告》显示,我市市民的幸福状况很好。  相似文献   

2.
张怡  张宝俊 《金陵瞭望》2007,(23):55-57
近年来,南京以提高市民素质为重点,坚持把市民的文明细节作为提升市民文明行为的突破口,开展了各种文明创建活动,在群众的广泛参与中不断提高市民的素质水平,有力提升了城市的文明程度。在举国“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的背景下,南京市民在创建文明城市、提升文明素质、提高满意度和幸福感方面都付出了努力。2007年11月,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文明中国》大型电视节目摄制组抵达南京进行采访录制。《公益行动》栏目摄制组也于11月27日在南京电视台录制了一期大型互动访谈节目,以南京市民的志愿服务故事为切入点,全面展示。  相似文献   

3.
徐传德 《金陵瞭望》2007,(11):13-15
2005年,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同志提出,要把南京建设成为像美国波士顿那样的“学习的城市”、“教育的城市”。此后,南京市委、市政府经过调研论证,确立了把南京建成“全国教育名城”的目标。南京市委书记罗志军还特别指出,“教育名城”的主要内涵就是“历史积淀深厚,质量水平一流,名校名师众多,风格特色鲜明”。为深入挖掘南京历史教育文化的精髓,充分体现南京教育历史的特色。今年,南京历史上第一部《南京教育史》终于诞生。  相似文献   

4.
如何使流动人口更好的融入城市,已成为城市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议题。基于北京市流动人口的调查数据对流动人口的城市归属感和主观幸福感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人口统计学变量对流动人口的城市归属感和主观幸福感均有一定程度上的内部差异;在目前阶段,提高城市归属感依然是提高流动人口幸福感的主要途径,但归属感并不是影响幸福感的唯一因素,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等个人因素也对幸福感有显著影响,这为提升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幸福之于南京人,那就是居住在南京:不用像别的城市在绕城公路上冲出五环外,就能看到绿树成林、落英缤纷;周末驱车短短20至30分钟,即可尽赏宁镇山脉之幽……近在咫尺的美景,让人生发出一份淡定自如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李昌森 《中华魂》2010,(3):45-45
由新华社《嘹望东方周刊》等主办的“2009年度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日前在西安出炉,杭州、成都、宁波、西安、南京、长春等10城市入选,杭州也因此获得三连冠。(新华网2009年12月29日)  相似文献   

7.
石子砚 《金陵瞭望》2007,(22):15-15
2007年11月8日《南京日报》消息:94.9%的南京市民感到“幸福”。报道称。受南京市委宣传部委托。江苏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对南京百姓生活感受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4.9%的南京市民感到生活幸福.市民幸福感比去年提升4.4个百分点。从调查情况看,南京市民幸福感提升,主要源于生活水平提高了。个人收入增加了,住房条件改善了。等等。  相似文献   

8.
《金陵瞭望》2011,(18):28-29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中央、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南京历届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着力探索具有南京特色的改革开放之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书写了灿烂辉煌的历史新篇章。南京更强了.城市更美了,市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更高了。一串串数字,一件件事实。一幅幅画卷.勾勒出正在崛起的南京.  相似文献   

9.
为了综合考察城市经济和家庭经济对城市居民综合幸福感的复杂关系,调查了3192名来自于不同地区的城市居民,结果发现: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社会幸福感和综合幸福感随家庭经济收入增长而提高,随城市经济增长而下降;家庭经济收入与三类幸福感和综合幸福感都显著正相关,而城市人均GDP与三类幸福感和综合幸福感显著负相关;家庭经济收入能够显著正向预测综合幸福感,但地区经济在家庭经济和综合幸福感之间起重要调节作用,即家庭经济对综合幸福感的解释率随地区经济水平提高而降低。基于此,政府应致力于提高居民的家庭收入,逐步平衡地区和家庭之间收入差距,这将对城市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国微观调查数据CGSS2013,采用多元有序Logit模型,研究农民工进城后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城市规模与农民工幸福感呈负向关系,农民工就业类型差异会影响其城市生活幸福感,不同区域城市规模的变化对幸福感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此外,个体特征、经济特征、住房特征也对农民工工幸福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乡老年人口生活质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老年人口的核心问题是生活质量问题,对老年人口主观幸福感的关注有助于提高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基于杭州市城乡老年人口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发现,城市老年人比农村老年人具有更强烈的主观幸福感.子女孝顺是影响城市和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最主要因素;经济状况、对社区工作满意度、婚姻、性别等也是共同影响因素,但影响程度在城市和农村间存在差异.此外,在城市模型中,自我照料程度、子女个数等个人特征因素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显著;在农村模型中,经济来源、对权益受侵害后的处理方式等经济和社会保障因素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显著.总之,城乡老年人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不同,城市老年人已侧重于对精神的需求,而农村老年人首先还需要物质的满足.  相似文献   

12.
中国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并使发展成果由全社会共享,旨在让全体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更高幸福感,以实现共同富裕。在此背景下,通过使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库,研究城市创新发展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一是城市创新发展显著提升了居民幸福感,在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二是城市创新发展通过创造更多就业、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了全体居民幸福感;三是在城市创新发展过程中,城镇居民、高学历的居民、身体健康的居民以及位于高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的居民获得了相对更高的幸福感;四是居民幸福感主要来源于城市创新发展的“质量作用”,即城市创新发展质量显著提升了居民幸福感。基于主要结论,提出政策建议:一是政府应着重提高城市创新发展质量,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导向实现创新发展;二是城市创新发展进程应关注不同类型居民的福利水平变化;三是政府应进一步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建设进程,强化国家创新型城市成果的监管机制;四是政府应通过创新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完善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收入,从而提高居民幸福感。由此,联结起了城市创新发展与居民幸福感的纽带,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理论...  相似文献   

13.
城市女性群体主观幸福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取样,对城市女性群体的主观幸福感总体水平及群体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女性群体的主观幸福感得分与全国平均水平无显著差异;年龄、婚姻状况、学历和收入等四个因素均显著影响城市女性群体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4.
11月17日,由白下区纪委监察局、白下区检察院联合主办的“城市预防腐败新视野论坛”在南京隆重落下帷幕。本次论坛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为指针,以理念创新为先导,以城市基层反腐倡廉建设实践为依托,着重围绕城市腐败发生的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以系统提升“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的针对性、有效性为目标。突出教育自律、  相似文献   

15.
幸福感是基于个人对生活的感受、态度和评价而建立的,它是可以通过人们的情绪状态、满意程度来测量的,本文主要是探究女研究生人口变量与幸福感的关系,应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和幸福感指数量表,采用SPSS数据处理技术,对南京四所高校、一至三年级的304名女研究生主观幸福感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以及女研究生在学历、生源地和年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专业、婚姻和是否独生子女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张义生 《金陵瞭望》2007,(19):35-35
南京劳保和就业工作居全省领先水平。同时,南京还加大了对交通、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的投入,通过着力推进跨江发展战略,大力提升了郊县公共事业,加速了农村和江北两区的发展。此外,南京的和谐社区建设始终居于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的前列:2002年,南京成为全国首批社区建设示范市,玄武区、白下区、秦淮区、建邺区、鼓楼区成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的意见下发后,民政部贯彻落实意见的第一个工作会议在南京举行;2007年,全国省会城市中,南京又第一个以市委文件的形式出台了和谐社区建设指导标准及评价细则…… 2007年2月,南京市统计局进行了一次“南京百姓眼中的和谐社会”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七成百姓对南京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情况感到满意。可见,把南京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幸福家园,已成为600多万南京市民的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17.
南京都市圈的概况,包括南京、镇江、扬州、淮安、马鞍山、芜湖、滁州、巢湖等8市的全部行政区域。论述了滁州市在都市圈内在区位、资源、产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分析了滁州市与南京市的关系,着重研究了南京都市圈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一体化,以及中心城市南京对滁州城市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工业、商业、交通、旅游、城市扩展、教育等方面,提出了滁州市应对东向发展战略,融入南京都市圈,接轨长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的措施,为滁州城市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吴晓平 《金陵瞭望》2008,(21):96-98
南京的女人家美丽、细腻,充满同情心,南京的汉子朴直、厚道,又乐于助人,这在中国城市中都是出了名的。用南京话说就是:南京人“胎气”!千百年来,南京人的这种本性不移,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性格。  相似文献   

19.
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原因与动力,学术界引用最多的是"推-拉"理论,但这一理论仅仅解释了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经济动力。利用路径分析方法比较影响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发现生活质量是主观幸福感最重要与直接的预测变量。除掉教育、职业、收入等直接经济因素,城乡居民在休闲娱乐文化方面的差异通过生活质量直接与间接的影响着城乡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在此基础上,从文化的视角来解释"推-拉"因素,推的力量来自于农村匮乏的文化娱乐生活对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拉的力量来自于城市更为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以及由此带来的较高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方欣 《金陵瞭望》2007,(22):5-7
省委常委会不久前来宁集体调研时,对南京进一步优化城市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创新思路,把全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推上新高度,很值得思考和研究。本刊近期将对此话题重点关注。 近期,市委有关课题组成员专程赴重庆、成都、武汉,实地学习考察了三市的规划建设情况,在考察报告中,对南京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提出了很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