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1 毫秒
1.
羡慕当官、妒忌当官、特想当官的人不少。但是,真正理解“当官并不容易”的人不多。于是有了“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等怪现象。  相似文献   

2.
为官者一定要是“万金油”,也只能是“万金油”。不仅如此,在一个专业里头“专”得很细、“专”得很深的人也不宜当官。  相似文献   

3.
“公推比选”通过个别面谈、能力测试和实地调研等突出能力考察的环节,提高了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并通过“晒能力、晒成绩、晒家产”等环节扩大了选人用人中民主评价的分量,提高了公信力。这种选拔干部的方式,对于选拔专业素质要求较高的政府职能部门“一把手”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改革的底线     
马立诚 《领导文萃》2011,(21):65-67
宋代冗官太多,历史有名。当官的路子五花八门,科举考试当然最正宗,除此之外,还有“门荫”、“纳粟”等途径。人人谋官。千军万马挤独木桥。  相似文献   

5.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当官就要出政绩.本无可非议。但是,近几年来,却有不少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干部将“政绩”搞成了“政疾”.搞得群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官员退休,有一个非常文雅的称谓:“致仕”。从字面上看,是去当官,走仕途。其实本义是“把官职还给君王”,也就是不当官,退休了。此外,还有“致事”、“致政”等雅称。  相似文献   

7.
一则故事说,日本曾洞宗的开创者道元和尚到中国参禅时,看见禅院伙房一位背曲如弓、眉自如鹤的老师父,正头顶正午烈日,在一心一意晒菜干。道元不禁奇怪地问道:“为什么不叫仆僧来晒呢?”老僧答:“他人不是我,这是我的任务。”道元又说:“现在这太阳多毒,你不觉得太劳累了吗?”老僧答:“现在不正是晒菜干的最好时辰吗?”老僧的话言简意赅。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来常见的是当官之后就能发财,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而发财当官,发了财之后去当官,除了明里暗里的买官、捐官,似乎还不曾有过先例,而且即便是发财之后的买官、捐官,十有八九也是为了利用当官的机会发更大的财,升更大的官,以此循环往复,归根到底仍然属于当官发财的思路。一个人的当官有助于  相似文献   

9.
潇水 《领导文萃》2009,(23):104-108
崭露头角 吴起,性别男,政治面貌布衣,家住山东定陶。吴起的爹是个倒爷,家里存款达到千两黄金。但是商人没有地位。吴起的爹指望吴起将来能当官,于是他拿出存款,到处托关系,求人推荐吴起去当官,以光大门庭。可是家财散尽,依旧找不到“人上人”的工作。在贵族血统掌权时代,普通人想换掉身上的布衣,真是不容易啊。  相似文献   

10.
“刚刚得知,大学同寝室的女生,工资3000多元!!!她的工作没我的正规、没我的体面。”网友“若是风清”在得知同学的薪资比自己高很多后,在微博上大倒苦水。下面有人回复道:“你都说啦,咱又正规又体面,这算是‘软待遇’吧。”随着年前年后职场人在网上晒奖金、晒假期等各种福利,职场“软待遇”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怕”是人们常有的一种心理,人生在世,都离不开一个“怕”字。当官的自然也有“怕”的时候,这便是古人所说的“官有所畏”。“官有所畏”,实际上是一种忧惠意识。越是仕途顺利,越要管好自己,注重名气,越是权高位重,越要警钟长鸣,抵制诱惑。  相似文献   

12.
秦光龙 《领导文萃》2011,(23):125-127
中国有句老话,叫“得人心者得天下”。江山易帜,政权更替,无不以民心为转移,由民心来决定。古人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强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无非是想通过自己修身养性、与民休养生息,争取民众支持。《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  相似文献   

13.
《领导工作研究》2001,(2):24-24
要用那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门心思干事业,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人,不用那些“官本位”意识浓厚,当官个人目的十分明确,甚至跑官要官,不择手段谋取官位的人:  相似文献   

14.
时事政策     
安徽发布V:【我省75家省级单位“晒”权力清单1从今年4月起,我省对75家省级单位行政权进行清理,由5000多项精简到2000项左右,精简幅度在全国可进入“最大”行列。此外,我省还首创“责任清单”,今年将与权力清单同时发布。除省级单位外,部分市、县年底前也有望“晒单”。全省将在2015年全面推行(2014年10月8日11:42)  相似文献   

15.
谋在新处     
当官要有新作为,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定式,“新官上任三把火”,阐明的就是这个浅显的道理。确实,所有当官执政者,尤其是新时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者,均应该有这种精神状态,政谋在新处,事干在新处,业创在新处,在新思路、新局面、新举措上多下功夫。谋在新处,首先要学在深处。学习理论,学习科技,学习文化,还要学习一个地方、一个区域的历史和特色。当年战争岁月中,毛泽东同志每到一处,都要叫战士为他找书、找史志。这就是毛泽东了解历史,了解一个地方的来龙去脉的高明之处。只有学在深处,知古知今,才能沟通历史与未来,也才能以史为鉴,…  相似文献   

16.
26人供养一个官员的困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玉岭 《决策》2005,(4):10-11
百姓中流传一句谚语:“星多月不明。官多不安宁。”当官的人太多了.必然无事找事,无中生有,无事生非,也必然导致机构的无限膨胀和财政供养人员的无限增长。  相似文献   

17.
听什么     
当了多年记者,知道虽是一介平民,到了下面,也把你当官一样看待。就是书记、市长,介绍情况时也都客气地说“我把情况汇报一下……”情况的“汇报”尽是辉煌成绩,讲到问题,大多虚晃一枪,就此结束。我想:人家无非希望你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相似文献   

18.
一些总体素质较好的干部被提拔担任领导职务后,没干几年就弄了个“人仰马翻”。由此有人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当官是风险很大的职业。  相似文献   

19.
过高的行政成本,一直为人们所诟病。今年两会上传递出信息:中央预算部门将率先晒“三公消费”账单,让公众有了新期待。  相似文献   

20.
自古以来,在国人的心目中,当官是件很荣耀的事。而最近,以龙永图、李达昌、吴建民等省部级高官陆续淡出政坛,“辞官从教”一事,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在目前的情况下,“辞官从教”无疑开辟了中国高级官员体面淡出政坛的“第三条道路”,预示着公务员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