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所谓“精神文明标准”.是一个与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相对应的、直接检验精神文明建设的标准。即认为判断社会主义社会精神领域的一切活动、生产及产品的是非得失.不能简单地、直接地用生产力标准来衡量,而要以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作为直接标准(简称为一两个有利于”标准)。去检验、去衡量。这是由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决定的。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决定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多民族国家在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关系中,影响民族发展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利益关系。能否处理好各民族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安定、繁荣和发展。(一)经济发展水平是衡量民族地区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准。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提出了著名的“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小平同志“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实质是马克思的生产力标准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具体化。用“三个有利于…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这一标准的确立,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一个重大成果,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按照这一原理,理所当然地应当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作为选用人才、考核干部的根本标准。将生产力标准引入用人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要求,是实现党的十三大基本略线的根本保证。从历史上看,组织路线总是为政治路线服务的,是实现政治路线的保证。邓小平同志曾经明确指出:“用人的政治标准是什么?为人民造福,为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作出积极贡献。这就是主要的政治标准。”(《邓小平文选》第141页)  相似文献   

5.
<正> 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突破,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拟结合劳动制度改革的现状,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标准,研究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赵紫阳在党的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确立的具有长远意义的指导方针之一。凡是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都是社会主义社会所允许的,凡是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都是社会主义社会所应改革的。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就成为我们检验一切工作的一个最明确、最简单、最切实、最可靠的标准。因此,生产力标准问题实际上就是怎样才能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问题。 怎样才能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呢?这个问题从理论上来说是很复杂的,它涉及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提出了判断姓“资”姓“社”的三项标准,邵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可简称为三个“有利于”。这对于解放思想、消除顾虑,大胆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推动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是大有益处的。但人们对它的理解很不一致。有的认为,三资企业符合三个“有利于”因而三资企业就姓“社”。有的认为,  相似文献   

8.
<正>当代共产党人的价值目标如何确立,衡量和判断共产党人活动的价值标准如何定位,是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邓小平同志在谈到改革开放中姓“资”姓“社”问题时,坚定地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①这让惊龙是当代共产党人活动的价值目标和价值标准。 一、发展生产力:根本的价值目标和价值标准 首先,生产力标准是由它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1)生产力是整个社会的根基,是社会的最终决定因素,是社会发展阶段与程度的根本标志和衡量社会形态的根本依据。我们只能根据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阶段和水平来确定社会的发展阶段和进步程度。社会的发展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社会的进步和社会制度的优越,归根到底在于是否解放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立论的客观依据是我国现实的生产力状况。当然.生产力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价值标准不是唯一的,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是多维的系统,但最根本的只能是生产力标准,因为其它方面的进步都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它最终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2)生产力的进步是?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重要讲话中指出:“改革开发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并且提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我以为,这“三个是否有利于”,核心的因素是是否有利于社会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理论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有重大贡献。其贡献主要是 :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列为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内容 ;把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根本的是非标准。  相似文献   

11.
一、“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定位  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2页)仔细分析这句话,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1、“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因为,在小平同志1992年的谈话全文中,“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内容前后都紧联着…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同志的这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目标对党的建设提出严峻的课题:如何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一、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坚持用“三个有利于”衡量党建工作江泽民同志在阐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时讲到:“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标准。”这就为我们党提出了一个衡量各项工作的统一标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级党组织也要用“三个有利于”衡  相似文献   

14.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个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邓小平同志1992年初视察南方时最早提出,后被党的十四大正确确定下来的。“三个有利于”标准与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就这个问题,笔者谈点粗浅看法,求教理论界各位朋友。  相似文献   

15.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加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判断性“社”还是姓“资”的标准,也是判断我们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改革开放成败的标准。这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的精神的最好体现。“三个有利于”是邓小平一贯的思想。是邓小平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八路军129师政委的邓小平在工作中就比较注意发展经济,关心人民生活,并把这个问题提到能否发动群众,团结群众,战胜敌人的高度。1943年1月26日,他在中共…  相似文献   

16.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重申:“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就使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有了一个检验一切事业的成败,衡量各项工作的得失,判断路线、思想、理论是非的正确标准。我认为确定生产力标准是继重申“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之后,理论界又一件大事。如果我们把实践标准的大讨论作为我国现代史上一次思想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如何正确地理解和掌握生产力标准与道德标准问题,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思想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前一个时期,我们对生产力标准强调得有些片面,绝对化,庸俗化,把“生产力标准”错误地应用到伦理道德领域,以致造成了人们的伦理道德混乱和思想混乱现象,现在有必要在理论上搞清楚。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生产力的任务摆在我们的面前。为适应这一伟大任务的需要,党的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赵紫阳同志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并阐述了生产力标准的观点。他指出:“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同时还指出:“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和吸引力的不断增强,归根到底,都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说,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衡量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坚持生产力标准的目的,是为了解放思想,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加强生产力标准的研究和宣传是当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初级阶段,为了摆脱贫穷和落后,尤其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20.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提出了著名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即:“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①“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不仅直接引发了中国历史上意义深远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而且丰富和深化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巩固了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成果。更为重要的是,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