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二战中美国的欧洲战略是其外交军事战略中的重要方面。 1 943年 8月是美国欧洲战略实施的界标。此前的战略具有“迂回”的特点 ,而与政治的关系更多地反映了英国的政治利益。此后的战略则体现了直接进攻性和遏制性这样的两重特征 ,目的主要服务于美国的政治利益  相似文献   

2.
二战后,美苏主导的雅尔塔体系代替了凡尔赛体系,欧洲安全局势发生巨大变化.虽然美苏等国占领和分裂德国消除了长期以来德国对欧洲乃至世界的安全威胁,但是,争夺德国的矛盾使美苏等国走向了危险的军事集团对峙,而两大阵营的全面冷战又使得德国问题的解决更加困难.通过将两德分别拉入各自阵营,美苏完成了对欧洲势力范围的划分,新的力量均势的建立有利于欧洲安全局势的稳定,但成为欧洲安全平衡中心却使德国的分裂长期化.  相似文献   

3.
二战后初期,东亚国家仍具有农业社会的典型特征,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仿效西方建立的自由民主体制缺乏政治基础和公众认同,而且难以处理复杂的社会安全形势。这些因素导致了自由民主体制的失败和权威主义政体的建立。在权威主义政体下,由于保持了政治稳定、采取专家治国和出口导向战略,经济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但也导致了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保持了一定的政治稳定但也导致了惊人的腐败;由于民主的历史,仍或多或少地保留了一部分民主形式。我们在承认权威主义的一定的历史必然性的同时,也不应美化权威主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记忆理论是社会科学整体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对该理论给予了很多的探索与关注。本文分析与回顾了社会记忆理论研究方面的两个领军人物法国学者莫里斯.哈布瓦赫与美国学者保罗.康纳顿的社会记忆理论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对围绕其所进行的探讨与应用进行了梳理和归纳。该理论为我们思考社会科学中的一些理论和问题带来了新的动力与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日本否认二战罪责的原因进行考察,指出日本必须认罪,承担罪责,偿还欠账。  相似文献   

6.
社会保障是关于社会成员基本风险管理的一项制度安排,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相似性,但也因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有差异。从风险管理主体结构、政府目标和风险处理方法三个方面分析,东亚社会保障与欧洲社会保障之间的差异具有"两头小、中间大"的特征,即在人类文明早期,东亚社会保障与欧洲社会保障差异不大;在封建社会时期,东亚社会保障与欧洲社会保障差异较大;而到近代,与全球化趋势相适应,东亚社会保障与欧洲社会保障又呈现趋同的迹象,但差异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7.
唐诗有两种记忆方式 ,一是由历史文物而激发起来的诗人的文化记忆 ,一是关于两个虚构出来的记忆共同体的集体记忆 ,唐诗回忆的程序与西方的思维相似。记忆成了文明的链条 ,并通过时间来连接。在集体记忆和文化记忆之外 ,个人回忆在唐代也占有重要位置。回忆只有在我们有可能认识生存的本质的前提下才会发生  相似文献   

8.
纵观记忆理论的发展,可以发现:记忆理论主要在20世纪得到了长足发展,法国社会学家哈布瓦赫是集体记忆的理论鼻祖,但记忆理论主要在德国得到了突破性的进展,阿斯曼夫妇厘清了各种记忆的概念及相互关系,提出了文化记忆理论。文化记忆理论成为学科交叉研究的对象,联接了社会学、考古学、文学、历史学、文化研究等各个方向。  相似文献   

9.
集体记忆的提出与发展,超出了西方记忆理论的传统认知与探讨,成为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化人类学等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采用“生成性记忆”和“固化形式记忆”两个涵括性更强的术语,对集体记忆研究的开创者莫里斯·哈布瓦赫以降的理论发展和演进理路进行分类讨论。生成性记忆指集体记忆的流动与易变特征,是哈布瓦赫本人以及扬·阿斯曼所探讨的沟通记忆所具有的特征;固化形式记忆则强调集体记忆凝固化、意识形态化特征,具体以身体习惯记忆、文化记忆、记忆场等论题为研究者所关注和讨论。研究这两种不同类属记忆的功能与特点,可以推进集体记忆研究在更丰富、更广阔的视域中展开。  相似文献   

10.
11.
与欧洲、北美及东南亚相比,有着深厚经济合作基础的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步伐却进展缓慢。从深层次文化根源来分析,该区域国家的地区认同意识淡漠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这使得强调文化和认同的建构主义有了充分的解释空间。建构主义认为,国家之间只有建构集体身份才能保证持续的、真实的合作。集体身份建构与东北亚区域合作呈双向互动关系,集体身份的建构对东北亚区域合作进程有重要的影响,而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互动实践能够促进集体身份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集体安全理论是战后出现的一种安全构思。"9·11"之后俄罗斯为了切实保障中亚地区安全,主导"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参加"上海合作组织",较为有效地在该地区安全上发挥了作用,使这一地区"三股势力"的活动没有大规模蔓延。  相似文献   

13.
日本人对亚洲的认识受到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体现着日本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对自身文化的定位问题.通过对古代以来日本人对亚洲的认识,揭示了日本人亚洲观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4.
考察全球性与地区性集体安全模式的实践可以发现,强机制的集体安全模式不适用于目前的东北亚地区,但对于构筑各方认可的东北亚安全安排,实现东北亚的长久和平,它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旅游开发已成为东北亚地区各国经济发展的热点。东北亚地区各国共同发展区域旅游业的优势明显,而 且具备实现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新的有利因素,只要制定正确的旅游资源开发战略,协调各国的旅游产业政策,发 挥整体优势,世界旅游组织关于2020年前后在东北亚地区形成一个与欧洲、北美、东南亚并驾齐驱的新国际旅游 区的预测完全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16.
伊斯兰世界在中亚地缘环境中占有持久的重要地位。伊斯兰世界与中亚国家的关系在出现一度的高潮后 ,于 1999开始逐渐趋冷 ,伊斯兰国家在中亚所发挥的作用逐渐回到与其实力相适应的水平。但是 ,由于伊斯兰教在中亚社会有着广泛的影响 ,且有着广泛国际联系的中亚伊斯兰极端势力的活动并未销声匿迹 ,所以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分析中亚与伊斯兰世界关系的影响因素及伊斯兰国家对中亚的战略 ,关注伊斯兰世界与中亚的关系仍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东亚经济合作是提升亚洲经济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在"10+3"机制下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将成为东亚经济合作的目标,但东亚经济合作的前景仍将曲折而艰难,面临很多挑战,需要东亚国家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8.
古代世界的"欧洲"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欧洲一体化运动的思想文化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欧洲"观念的产生.而这一观念的产生与欧洲认同密不可分.随着神话概念(对过去的认同),地理概念(对空间的认同)和文化认同三个阶段的演进,欧洲认同逐渐加强,"欧洲"观念逐步形成,最早的欧洲一体思想也随之出现.  相似文献   

19.
“和谐东亚”的理想,来自于“和谐世界”的构想;“东亚和谐”的追求,源自于“东亚发展”的要求。正是东亚发展所面临的各种现实矛盾和区域问题,决定了实现东亚和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实现东亚和谐的目标,在价值理念上,应当选择“社会正义”、“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多样文明”、“平等民主”、“人类安全”等价值;在途径道路上,应当坚持“多边主义”、“互利合作”、“对话交流”、“协商谈判”、“互信尊重”、“包容开放”等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从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到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东亚地区国际政治格局发生巨大变化.日本帝国的垮台为东亚各国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改变了亚洲尤其是东亚地区的国际大格局,朝鲜战争是一场由内战而引发但带有地区性战争特点的两大阵营之间的热战.在这5年间的东亚政治格局演变形成过程中,多种类型的国际关系交错并存,国内政治斗争同国际关系密不可分,参预国众多且差异较大等特征,使东亚地区成为冷战时代的热点地区,也是全球冷战时代结束而东亚地区步入后冷战时代的要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