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研发多方协同“立体教学”平台,将教学、工程单位、专家进行组织和流程对接,让学生在“新工科”建设的课程中体验立体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立体教学”平台的主要特点在于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程同步同空间展现,在教师和专家的指点下完成理论与实践的完美对接。本文以A大学《土木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课程为例,进行了“立体教学”模式的具体设计,并验证了立体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通过书面考试方式进行的德育测试不能全面测定学生的德育状况,它仅仅完成了道德知识的测试;道德教育的基本规律要求把道德测试放置在一种开放的道德场景中,在这种生动的道德场景中才能真正测度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考试的主要内容包括道德知识和道德表现的测定,改革的核心是在课程教学中安排生动的道德场景,并客观记录在该场景中学生的道德表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考试改革,需要对课程进行全局性的精心安排。  相似文献   

3.
针对实践教学是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及实践教学困难,将体验式教学法引入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教学中,通过在人力资源管理各模块中设计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先行后知”的体验来进行能力的提升和知识的学习转化.最后,指出了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中引入体验教学法的实施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尝试自主体验式作文教学研究。从学生观察、体验、感悟入手,从学生习作内容、习作方式、习作评价三方面进行大胆的尝试。什么是“体验教学”?它是一种教学策略与方法,一种以“体验”为核心达到教学目的的基本策略和方法,使学生在亲历和体验中,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以下简称“基础课”)教学学生评价进行实证研究,针对大学生对“基础课”的认可度较高、喜欢度偏低,认可度和喜欢度存在较大不一致和对“基础课”教学方法的爱好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认为“基础课”教学中教学互动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学方法”是当前“基础课”教学最需改进的方面。基于此.笔者就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来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基础课”教学实效性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必然要对在社会转型期所出现的很多社会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结合教材内容提升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为此,深入研究学生的思想状况,紧密结合社会问题,高举大学精神的大旗,是改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长期存在问题的有效办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成绩考核应该既合理准确,又能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既能考核学生在课堂内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内容的学习与提高,又能考核学生在课堂外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的形成与实践。采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考核模型后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考核成绩,能够准确反映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的水平。此考核模型对其它文科类考查课及考试课的平时考察部分的成绩评定也有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通过相应教学情境的设计和应用,将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学生优良品格养成。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认知情境、集体学习情境、“介质”情境和场地情境,各自散发着触动学生品格成长的独特魅力。如果能够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这些情境的设计将倒逼情境的变革,达成学生品格成长的最高目标———“道德人”。  相似文献   

9.
深度学习是以知识整合为学习基础,以批判性高阶思维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提升为阶段性教学目标,强调学生学习过程体验和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以学习科学、多元评价和现代智慧教育技术为支撑的主动、灵活、愉悦学习。基于国内外关于深度学习的主要理论观点,构建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混合式教学框架,旨在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促进深度学习,着力解决知识碎片化和教学浅表化问题,适应“互联网+”时代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深度学习的混合式教学设计是一项具有系统性、艺术性和挑战性的工作。高校教师在混合式教学实践中应注重目标导向、情感体验和“支架策略”三个维度,从这三个维度去设计和开展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混合式教学。其中目标导向包括思维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是促进深度学习的前提;情感体验包括过程体验、学习动机和元认知,是促进深度学习的基础;“支架策略”包括学习策略、评价策略和技术支持策略,是促进深度学习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本”,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我们的教育教学。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想方设法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体验感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一直是我们教师倾心努力的一件事。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进行了构建学生参与教学的“吉祥三宝”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学生学习数学离不开现实的生活经验.这节课是认识时间中的整时和半时.孩子们在生活中已经有一定的体验和认识.课堂上的数学学习就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现象和经验的总结与提升。因此.在整节课的设计中设计者以生活为依托,以操作实践为第一。让学生通过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在“动”中发现、探究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  相似文献   

12.
《应用写作》课程在高职院校是一门公共必修课,更是一门技能课。为满足高职学院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需要,笔者就《应用写作》课程的教学思路、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教学设计问题进行探索,从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体验学习的乐趣,并帮助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做初步规划,使他们能够立足社会,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教学主体混淆、不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弊端,提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点。从论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理论基础着手,从改革现行教学方法、引进并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优化思维方法、让学生自己设计学习和研修方案等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方法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进行“项目设计、任务分工、任务实施、成果展示、归纳总结”的五步教学程序。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内容设计为虚拟公司、模拟招聘、薪酬设计、培训与开发、绩效考核五大项目,各项目又根据项目功能和要求分解为多个子任务,提出了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新型课程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针对思政课教学中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现状进行实证研究。【设计/方法】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为对象,采用自然观察、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研究当前思政课教学现状。以“理想类型”关照现实教学现象,把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灌输和启发的实际情况。【结论/发现】围绕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现实教学状态与理想教学愿景之间还存在较大距离。《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呈现以下特点:理论灌输多、启发引导少;课堂讲授多、学生参与少;知识传授多、思想交流少。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反复强调小语教学要加强语文实践.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每一位教师都要深刻理解“理念”和“建议”的内涵,把教学植根于生活,将教材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有价值,适合学生发展的语文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学的独特魅力,体验到学语文的乐趣。  相似文献   

17.
从六个方面,阐述地理教学中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即:要恰到好处的情境设计;要让学生对当前“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作深层次的思考;要留给学生对“可持续发展问题”作主观评价和提出不同观点的机会;要给学生创造更多机会,采取行动去“体验”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等实际问题的“过程”和“经历”;要把可持续发展教育与学生自身的行为实际、生活实际相结合;要把可持续发展教育与乡土或社区地理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课堂情感教学既是促进认知的手段,又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感的途径。在语文课堂上,可通过“创设各种情境”、“进行适度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愉悦”、“把握文本情点”等手段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用生命培育生命,用情感熏染情感”是语文教学取得成功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9.
基于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应用“智慧+教育”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贯通“临床检验基础—临床专业知识—检验技术应用”的多元化融合异步SPOC混合式教学,并采用学习体验问卷、课程成绩等方式,探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临床检验基础课程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学生的课程成绩有明显的提高,学生能够接受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对其教学效果总体满意,该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习能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了临床检验基础课程教学的内涵和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一、案例背景 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反映客观现实,表达真情实感,以培养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过程,是学生作为主体能动地认识世界、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的练习活动。从教育者角度而言,是衡量其语言综合素养的重要标志,就学生角度而言,也未尝不是表达其成长轨迹的一种途径。因此,一直以来,叶老师都比较注重让学生走进生活的作文,让作文及时反映学生在生活中的观与感.本案例来自于叶老师的一节公开课,而有趣的“挑战45秒”作文教学设计,让体验活动巧妙融合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在轻松、快乐活动中来完成习作,这是值得去探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