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6 毫秒
1.
近几年报纸、杂志中“偶像”成了高频词,有些杂志还开辟了“我心中的偶像”之类的专栏。那么,被奉为偶像的,是些什么样的人物呢?我们看到的文章中,既有把革命家称作偶像的,也有把牛顿、齐白石和影视歌星当作偶像的。总之,在这样的文章里,“偶像”与崇拜的人物几乎成了同义词。  相似文献   

2.
殷墟为殷都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99年王懿荣发现甲骨文后,罗振玉通过精心研究,确认其为“殷室王朝之遗物”,并首次指出甲骨文出土地——安阳小屯即殷墟。王国维通过对甲骨卜辞中商代先公先王之考证,确认《史记·殷本纪》所记商王世系之可信,断定《古本竹书纪年》:“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 之说之可靠,并指出盘庚所迁之殷为“洹水南之殷  相似文献   

3.
年鉴要不要设“人物”专栏,现在认识不尽一致,实际操作中各有不同。已经出版的各级各类年鉴大致有三种情况:一种是不设“人物”类目专栏;第二种情况是,人物虽然入鉴,但未升格为大类,仅为分目或条目;第三种情况,大部分综合年鉴都设立了“人物”类目。此外,还有一种情况是有的年份设了“人物”类  相似文献   

4.
<正> 武训,是中国近代史、近代文化教育史上的一个著名人物。一个多世纪以来,伴随着对这个人物的肯定、赞扬和否定、批判,人们巳经赋予了“武训精神”以较确定的涵义。什么是“武训精神”?它包括哪些层次和方面?其意义何在?探讨这个问题,对我们今天正确评价武训其人及电影《武训传》,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最近,罗厚立(即罗志田)先生在“世纪中国”网站的《世纪周刊》“世纪评论”专栏中发表了《打倒与建立:也说学术打假》一文。文章从近代中国学术史的经验出发,并征引诸如王国维、胡适、陈寅恪、姚名达等著名学者的有关言论,同时结合社会政治领域中”破坏”与”建设”的历史经验,阐述了学术发展史上的一大重要问题:“打倒与建立”或者说“破与立”“破坏”与“建设”的关系。其中一些似是而非的论点,已经引起了学术批评界有关学人的注意,并撰文与其商榷。 罗先生文章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是有关批评者未曾注意的,即学术批评需不…  相似文献   

6.
《西厢记》中的一些方言词语,研究注释者不少。但有的注释不符合有关方言词语的原义,例如“颠不剌”一词的解释就是这样。 该书第一本第一折:“〔鸳莺引红娘撚花枝上云〕红娘,俺去佛殿上耍去来。〔末做见科〕呀!正撞着五百年前风流业冤。” 《元和令》:“颠不剌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则着人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他那里尽人调戏軃(按:軃音朵,垂下的意思)着双肩,只将花笑燃。”“〔末云〕世间有这等女子,岂非天姿国色乎?……” 王季思先生说:“颠不剌,解者不一。王伯良曰:‘颠,轻佻也,不剌,方言助语辞。’凌濛初则认为‘没头脑没正经之意,在可解不可解之  相似文献   

7.
由《徽学园圃》改名《徽学春秋》,意指现在国内外徽学研究颇具“春秋气象”,同时想加大其纵深感。这一版块除发表一些正论文章外,还特辟了若干专栏,如“徽州人物”、“徽学名家”、“徽学新说”、“徽州说鳖”、“徽学动态”等。增加徽学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力所能及地做一些有关“徽州学”的普及工作,是我们增设上述专栏的主要用意。对此,欢迎读者诸君批评指正,更期望大家踊跃来稿。  相似文献   

8.
今年第二期《学术研究》的“关于学术研究方法論問题的討論”专栏,发表了刘节先生的以《怎样研究历史才能为当前政治服务》为題的討論文章。在这篇文章中,刘先生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历史研究的方法論問題,而所有的問题又都是围繞着阶級分析方法是否适用于研究孔子及其思想这个中心問題的。刘先生文中还特別声明:这些“虽然是个別問題,也可“以偏概全”,‘一隅三反’”。从这个声明看来,刘先生在这篇討論文章中,显然是試图以孔子及其思想的討論来“概”和“反”及整个古代历史和古代历史人物的究方法論問題,即:阶級分析方法是否适用于研究古代历史和古代历史人物的問題。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在批判了“四人帮”的“影射史学”之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研究和史学概论的建设,重新引起了史学工作者的重视。先后发表了不少文章,出版了三本专著:葛懋春、谢本书主编的《历史科学概论》、白寿彝主编的《史学概论》、田昌五、居建文的《历史学概论》。这些文章和专著,对建立马克思主义的史学概论这个新的学科,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尤其是三本专著的出版,更是建设这个学科的有益尝试。但是,目前对历史科学概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是什么?它的体系究竟应该怎样?还存在着不少分歧意见。为了深入开展这场讨论,推动历史科学概论这个新学科的建设,从而推动历史科学研究的发展和繁荣,我们请《历史科学概论》一书的作者写了这篇文章。希望关心这一问题的同志,踊跃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10.
语出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三句是词的开头。作者从大处落笔,将万里长江、千古历史、无数杰出人物尽收眼底,巨笔如椽,气概非凡。这里所勾画的艺术形象是飞动的、雄浑的,气势是奔放的、豪迈的,把江山人物合写,不仅创造了一个旷远、深沉的意境,而且点出了本词“怀古”的旨意,开启了下文。“浪淘尽”三字所表现的情感深沉而悠远。“风流”是杰出之意,这表达了作者对建功立业的历史人物的赞许,语言奔放流畅。后人常以“大江东去”作为《念奴娇》词牌的代表,可见该句影响之大。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田德明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民问题如此沉重,以致几十年来“新农村”概念一再被提起。本次新农村建设是否找到了它的正确方向?良好的愿望如何才能实现?新农村建设是以农民为本,还是以经济增长为本?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存在哪些薄弱环节或难点?中国农民问题这一次是否能够得到根本解决?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组织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专栏。在中国这个以农民为主要人口的国家里,或许“新农村”三个字对于大多数学者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是他们挥之不去的梦想,因为农民就是他们的父母或者曾经就是他们自己。历史已经到了关键时刻,农民问题是一个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也是所有中国人直接或间接面临的问题。新农村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业,关于中国农民也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这无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欢迎各界踊跃参与讨论,表达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12.
《中州学刊》一九八二年第五期,刊登了乐耕同志的《“颠不刺”绎解》一文,读了获益不小。乐耕同志认为董解元《西厢记》方言“颠不刺”一词,仍依王季思先生注释“风流“为宜。他的根据是董西厢“引子”末尾有“穷缀作,腌对付;怕曲儿捻到风流处,教普天下颠不刺的浪儿每许。”意思是:既然上句有“怕曲儿捻到风流处”,则下句的“教普天下颠不剌的浪儿每许”中的“颠不剌”,就是上句“风流”的意思了。  相似文献   

13.
从这期起,本刊开辟“青海历史人物”专栏,陆续介绍在青海历史上有过重要影响的各界人物,希望广大作者积极为这个专栏撰写稿件。  相似文献   

14.
全国统编初中语文课本第四册节载《史记·滑稽列传》《西门豹治邺》一文。教师在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中,都提出过文中的“民人”与“人民”的问题:“民人”与“人民”有没有不同?如有不同,有什么不同?如无不同,为什么不一致起来?等等。他们苦于课本和各家选本均无注解;查阅词书也无法弄清。本文试图初步提些个人看法,与同志们讨论。  相似文献   

15.
从本期起,本刊将“如何把青海地方经济搞上去?”这个专栏更名为“青海经济问题研究”。 一年来,我们在这个专栏中着重讨论了如何发展青海地方经济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和重视。今后,我们将继续利用这个专栏,加强对青海经济问题的研究,使社会科学在四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了办好这个专栏,我们希望广大理论工作者和经济工作者,尤其是州、县的同志,踊跃为本刊撰稿。来稿力求摆脱一般性工作意见的格局,尽量把具体工作问题上升到理论高度来探讨。同时,要解放思想,畅所欲言,敢于展开争论,以活跃学术空气。  相似文献   

16.
旅游大市建设不等闲。陈强市长甫上任,即奔赴北京、天津、沈阳等地市场促销黄山旅游,其热爱黄山、一心为民之情令人感奋!“一学一商一文化,两山两水两自然”,概括精辟,市情尽显。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本刊特辟专栏,自本期起陆续刊登这方面的纪念文章,欢迎读者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17.
《成吉思汗评传》严格讲来,应放到历史学的范围内加以评判。因此,我常想一个问题:史家研究历史人物,能够保持独立品格,不受任何意识形态影响,完全以求得历史的真相为撰写目标吗?我们知道,某些学者是把传统的历史考证学说成是只重证据而不讲理论的,这恐怕是种误解。远不说,就以《成吉思汗评传》而言,它已清楚地表明,作者在努力“求真”、“实录”、争取写成一部人物“信史”的基础上,还是很注意历史观的展示与现实意义的表达的。这是我感兴趣的地方。也就是说,马教授在利用《蒙古秘史》等大量文献的时候,心中是有史学方法论的观念的。司马迁…  相似文献   

18.
<正>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朴素阶级感情”议论颇多,有的赞成,有的反对,意见分歧。至今,仍有同志认为“朴素阶级感情”不可丢,甚至把它看成是热爱党、热爱领袖的表现,因此,不仅不应当否定,还应该给予肯定和赞扬。难道“朴素阶级感情”真的这样“可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理论界讳言异化问题,哲学书籍几乎不提这个问题。报刊上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章也是寥寥无几,屈指可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难道“异化”这个概念真的被马克思抛弃了吗?难道在哲学中它不应该占据一席地位吗?对欧美哲学界讨论得如此热烈的异化问题,难道我们应该长此保持沉默和冷淡的态度吗?否!异化问题的研究不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很重要的,而且对社会主义国家也是有现实意义的,不注意这个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是可惜的。本文不拟全面讨论异化问题,只想着重研究一下马克思著作中异化劳动的概念,以及它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地位,以期引起讨论。  相似文献   

20.
唐初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曾出现过封建史家所盛称的“贞观之治”。它是在什么样的社会条件下出现的?它与隋末阶级斗争以及唐初统治阶级的政策有着什么关系?如何评价“贞观之治”的代表人物唐太宗?这些问题史学界一直有所争论。本文就是对以上问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