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秦没有"史"的文体概念,"论"的文体概念最早见于<庄子>,故先秦的著述家基本是"史"、"论"不分.有人将<尚书>、<国语>视之为"史",将诸子散文视之为"论",其实诸子散文和<尚书>、<国语>不仅同本同源.同是政坛言说的产物,而且在功能和文体的形式方面都没有太大区别.<尚书>、<国语>主要记言,"史"中有"叙".诸子散文从<尚书>、<国语>发展而来,仍然保留了<尚书>、<国语>所记政坛君臣言说"对话式说理"的方式,虽以"论"为主,却有众多的叙事因素,存在一个显形或隐形的叙事框架.可谓"论"中有"叙".诸子散文和记言体历史散文在文体上有着相同的内在特质.故先秦将记载晏子话语的典籍称之为<晏子春秋>,将吕不韦门人撰写的完全以论说文结集的著作命名为<吕氏春秋>.造成诸子说理散文对记言体历史散文体式继承的根本的原因在于诸子说理散文和记言体历史散文为同一种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学现代性的过程中,散文的"纯"化是一个"杂""纯"交织并相互伴随的复杂过程,即便是在1930年代及以后纯散文的文学观念凸显后,"杂"散文依然存在且永远存在,这是异于诗或小说的。散文的"纯"化有"无意"与"有意"的两途。散文的"窄化"与"缩拢"使得散文文体自然地生长与凝聚着其作为一种文学文体本身所具有的一切本体性的审美特征,向着纯散文飞升。而散文文体的"母体性"与"缩拢"性又意味着散文的宽与窄,大与小。仔细考辨纯散文观念渊源流转过程对散文文体本质性的认识及突破散文研究的瓶颈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勰首先将"本色"一词用于文学批评,初步探讨文学自身的规定性。刘勰的"本色说"在宋代得到回应,在明代七子派手里得到充分发展。七子派的"本色论"在批评实践中表现为十分重视体制之辨,他们维护各种文体体制的纯粹性,维护不同体式诗歌体制的纯粹性,对不同体式诗歌的体制坚决加以区分,其目的是为明人的各体诗歌创作提供典范。  相似文献   

4.
“比兴”作为修辞方法,即发端、譬喻与起情。主情文体的诗多有跨界应用而叙事,如“比兴”用诗、“比兴”释诗、“比兴”作诗。修辞方法的“比兴”对骚体、七体、连珠体、谐体、隐体等文体的生成起着关键的作用。汉魏六朝五言诗又有以“比兴+”模式而构成者,如景物作比起兴、说理作比起兴、人事作比起兴、乐府“艳”曲等。“言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以及“兴寄”说的提出,令“比兴”在文体风格上又展示了风采。“比兴”与文体学的关系,表明修辞或为文体构成的基本元素之一,古代文论多有以修辞讨论文体学者,也显示了从经学或子学、史学以及从文学批评讨论文体的可能性。   相似文献   

5.
从属于官方文献的会试录序、大臣请正秦汉文体的奏疏和七子派成员的科考策语记录,再从七子派成员的秦汉文教学措施、教学效果和八股文选本,又从七子派成员的八股文作风和八股文风尚变迁的反映,可以明确看到,前后七子派尚辞而流于晦涩的秦汉文宗尚已进入明代八股文的风尚写作中,并成为与唐宋文宗尚一直相对峙的八股文写作路线。七子派和唐宋派的对立,不只在古文层面,还在与明代文人命运休戚相关的八股文层面。  相似文献   

6.
明代七子派"复古而陷伪"是一个历史命题,这一命题经过历时性的层层累加,达到了对七子派复古的丑化和妖魔化效果。这一命题有很大局限性,其弊端主要有三:其一、失之于对七子派复古的全面理解,侧重于从文学层面进行过度化概括;其二、失之于对七子派复古的多层面阐发,将七子派视为一个整体,无视主流与末流之別;其三、失之于对七子派复古的动态考察,未从变化的角度把握七子派成员不同时期的文学思想,刻意制造七子派与其他文派之争,无视各文学流派之间的交融与传承。王世贞晚年提出"有真我然后有真诗",有矫正七子派末流之弊的用意。  相似文献   

7.
英美文学作品中经常采用对仗句式来说理、抒情。对仗(Parallelism)这种修辞方法在外在形式和修辞效果方面都和汉语的排比句相似。本文从英美经典作家的戏剧、散文、诗歌、小说及文学评论文章中摘取例证来分析这一修辞手段,论述其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8.
现代散文是中外散文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相互融合的产物。以初期的议论性散文特别是《语丝》派作家开创的"语丝文体"为发端,随后的"左联"作家群杂文、"鲁迅风"杂文和"野草派"杂文一脉相承,犀利透辟;一些学者融议论、抒情、叙事于一体的闲适派小品散文蕴藉睿智,耐人咀嚼;文学研究会、创造社和新月派的纯粹型散文,温柔敦厚,别具风采;而从散文团体中诞生的属于广义散文范畴的报告文学,在战争年代则兴盛一时,蔚为可观。  相似文献   

9.
论章士钊的逻辑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士钊的逻辑文是一种颇具特色的文体 ,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但政治、文化因素使它的文学史意义未能得以充分的发掘。该文考察了逻辑文的得名 ,认为章士钊是真正具有明确的逻辑文体意识而进行逻辑政论创作的作家。逻辑文在文化转型过程中 ,代表了现代性的方向 ,在散文变革中 ,代表了朴实说理的理性方向 ,并最终促成了论说文与狭义的文学散文相互剥离。章士钊的逻辑文糅合了中西政论的优长 ,在语言、结构安排上别具一格 ,改变了自新文体以来的浮华文风 ,体现了强烈的理性色彩 ,对现代散文的作用是潜在的 ,也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10.
关于明代"七子"派复古运动,学界向来纠缠不清,褒贬不一,特别是自明代以后,七子的复古理论一直为世人所误解,所以,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七子的复古理论,是研究七子文学理论的关键。七子派文学复古理论的实质就是反对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宋学,七子派复古的目的就在于对于文学创作中的理学化倾向进行去魅,从而恢复情感在文学中的价值,可以说,重情就是七子派文学复古理论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论"是一种独特的说理议论文体,它关注抽象义理,与阐发经典大义的"传"与"记"较为接近,但主题更集中,其超越性的品格与务实和功利的"策"不同,在形式上,吸收了"辩"的因素,以形成辨证群言的反思性格局。"论"在八代最为繁荣,与当时注重反思的思想环境、佛教流行等因素密切相关。"论"在中唐发生重大转型,偏重实用性与修辞性,成为科举的重要文体。"论"体文的演变,对于反思中国思想阐述形式的变化,有积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杂文属于哪一类体裁?长期以来!流传着杂文属于散文的提法。我们认为,这是一个不科学的认识。第一,大而化之地把杂文从属于小品文,混淆了两种文体的概念;第二,杂文中的形象不具备文学典型的特点,它是为了逻辑思维表达观念的需要而作为材料出现的;第三,杂文的根本特点在于议论说理,而散文则通过形象体现具体化、形象化,注重于感情的表观;第四,杂文自有其特点和社会功能,在文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无须寄身于文学的篱下。  相似文献   

13.
魏晋时期的文学自觉和清谈之风推动了魏晋笑话的文体成熟。以娱乐为主要目的和文体的独立是魏晋笑话成熟的重要标志。先秦笑话的主要目的在于说理,两汉笑话的目的是娱乐与说理并重,魏晋笑话的主要目的则在于娱乐。先秦两汉时期的笑话存在于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之中,不是一种独立的文体,而魏晋笑话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魏晋笑话对后世笑话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古代笑话发展的历程中,以《笑林》为代表的魏晋笑话具有奠基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周作人等关于五四文学革命是历史的言志派文艺运动之复兴,晚明小品与英国随笔合成现代散文源流的主张,在现代散文研究中影响至深.近年随着闲适、抒情小品热的出现,这一观点更是经常被人称引细化.但是,从五四时期的历史语境、文化心态、文学观念以及阅读接受看,晚明小品的影响极为有限;而从散文品种的丰富繁多,风格体式的多样化看,晚明小品至多影响小品散文,严格讲只有言志派小品散文.五四散文以中国优秀的散文传统为基础,在承续清末新文体的同时,自觉吸取以英法随笔为主的外国散文观念,主动借鉴外国散文作品,从而完成了自身的理论建设和文体尝试,并由此获得了现代品性.  相似文献   

15.
《淮南子》中有三篇语录体论说文,即《缪称训》、《说山训》、《说林训》,三篇文章虽承继《论语》、《老子》之文体和说理方式,但更多的则表现出其对语录体说理方式的发展与创新,三篇文章均显示出相当成熟的思维艺术和说理艺术,并锐意摆脱逻辑思维的说理常规,而力求突出文学所特有的形象思维,彰显出《淮南子》语录体论说文独有的说理特点。  相似文献   

16.
先唐文学源流论略(之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商、周二代之散文,概括言之,可分记事说理两派。记事之文,大体为经史;说理之文,大体为子书。前者起于商世,后者源于周季。经、史、诸子,各有专门,非文学史所能范围,而后来之文,多从此出。是亦当略中源委,庶明指归。  相似文献   

17.
在新时期文学创作中,与其它文学样式相比,散文的世界似显得格外冷清和沉寂。造成这种状况,有多重原因,其中一重要原因就是对散文文体特征认识的狭隘。最近一两年,人们对散文文体特征有了新的认识,并在创作中初步显示出来。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就是一个突出代表。本文将简要地谈谈我对《苦旅》文体特征的认识,也许,从中我们会领悟到它对变更我国传统散文文体观念,把握散文文学本性的某些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学史一般认为康海早年加入复古派阵营,是"前七子"领袖,落职闲住后颓然自放,诗文写作"不复精思".但事实很可能相反:康海早年志在经世,并不以文章修辞之士自居,到晚年才把自己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等人并列为明代"文章之盛"的代表.他在放废前后对待写作、修辞和文章著述的态度是前后一贯的,并无明显变化.其《渼陂先生集序》所...  相似文献   

19.
新文学作家的散文观念与文体实践,标志着现代散文文体意识的觉醒。对现代散文的渊源、界定、表现内容与表达技巧的有益探索,初步确立了现代散文的文体观,从而使现代散文在初创时期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20.
"西陵十子"是明清之际活跃在杭州西湖畔的一个文学群体,他们结社雅集,积极开展文学活动,推动了清代杭州文坛的兴盛。"西陵十子"与密迩杭州、以陈子龙为首的云间派往来密切,彼此以同盟视之,共同将明末清初复古运动推向高潮。在诗学方面,"西陵十子"与云间派多有一致,主张宗唐复古,提倡温厚和婉,同时提倡文采华艳,并将六朝与晚唐纳入宗法对象,拓宽了诗学视野。"西陵十子"在继承云间派的同时亦有修正,如散文方面主张不拘家门,博取秦汉散文与唐宋散文之长;词学方面不满云间派专取晚唐北宋婉媚之境,对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词风多有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