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消灭剥削是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设计的价值目标;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实践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剥削理论的发展增添了新内容;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剥削是一种事实存在,但也是作为社会主义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而存在.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的本质之一是消灭剥削,但并不等于消灭了剥削,而是存在着需要消灭的剥削,其中某些剥削的存在是有其必要性的。针对社会主义国家中存在着不平等现象,罗默提出了社会必要剥削理论,其理论尽管有不妥之处,但对于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剥削问题,科学确立社会必要剥削和社会不必要剥削的界限,最终消灭一切剥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剥削理论的新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在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剥削的理论,是对我国现阶段是否存在剥削问题进行解释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得到相应份额就不存在剥削。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还存在剥削的事实,但不能承认剥削合法,消灭剥削仍是社会主义的最终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早期奠定了"人的发展"的思想主线,提出人的本质、劳动异化与异化劳动向人的复归的人类发展基本进程。《资本论》将这种哲学思辨具体化为科学理论,将转化为资本的剩余价值作为异化劳动的现实形态,而异化劳动向人自身的复归的实现途径则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在新时代的伟大理论创新。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主要不在于对剩余价值的分割,而在于使被分割的剩余价值转化为支配与奴役劳动者的异化力量。把异化劳动作为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从而把剩余价值向人自身的复归作为"消灭剥削"的途径,正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内涵。科学发展观于是成为实现邓小平所指出的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由之路,"三个代表"则是实施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条件,它们共同构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完整准确地理解邓小平这一论断,是树立科学的社会主义观、全面地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前提。 然而,当前学术界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理解,还存在一些理论上的偏颇或困惑。  相似文献   

6.
剥削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和经济范畴,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物。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与国际接轨的对外开放政策及私有观念的长期存在,使剥削现象具备了存在的条件和理由。正视现阶段的剥削现象,特别是认识到剥削现象的长期性、剥削性质的非对抗性及剥削范围和程度的可控性,并通过正确的政策和完善的法制,引导其合法的正面效应,限制其负面效应,有利于协调多种所有制关系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资本主义条件下迅猛发展的市场经济,是万富之源,也是万恶之源。由资本剥削所产生的严重人道灾难,早在马克思理论诞生之前就已存在,且延续至今。我们反思并重释马克思剥削理论丝毫不会改变这一历史事实。马克思剩余价值论的缺陷,是把资本剥削视为资本私有制、雇佣劳动及市场经济的本质产物,把资本家的正当盈利也归于剥削范畴。本文修正了马克思的理论,指出资本剥削是市场经济在特定条件下的产物,并重新阐述和界定了绝对、相对剩余价值概念,其目的是建立新的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以便更彻底地消除资本剥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作的理论概括是 :“社会主义的本质 ,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 ) 社会主义社会 ,必须有积极的目的和现实的追求。列宁指出 :“社会主义不是什么人赐给人类的现成制度。社会主义是目前无产阶级为了达到根本目的而进行的阶级斗争 ,是从今天的目的走向明天的目的并且逐渐接近根本目的的斗争。”(2 ) 邓小平同志正是从社会主义目的的角度。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从根本上揭示出社会主义“今天的目的”、“明天的目的”和“根本目的”的内涵。一、“解放生产力 ,发展…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剥削”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丹 《理论界》2006,2(2):97-98
本文通过对“剥削”这一概念的界定、“剥削”的历史定位以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剥削的阐述,来论证“剥削”这一现象的存在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而不是由人的主观意识、道德观念所决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剥削。因此,我们要用历史的、科学的、正确的态度来对待社会初级阶段存在的剥削。  相似文献   

10.
“第一阶段”的初始理论模式: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是社会主义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深刻分析、批判的基础上,对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作出了种种设想。他们认为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1)在所有制关系上,消灭了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消灭了剥削;社会是一个由劳动者全体成员组成的统一的联合体,联合体的劳动是借助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的,联合体成员的劳动是直接的社会劳动。  相似文献   

11.
一、邓小平发展战略目标是共同富裕邓小平发展战略目标是共同富裕,这也是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但是这些财富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支配这些财富的前提条件是剥削与压迫,它必然导致两极分化,一极是占有大量财富的少数剥削者,另一级是贫困的劳动者。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就是要在消灭剥削压迫制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少数人富裕,大多数人贫穷,产…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准确定义,他说:“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①这个定义纠正了传统社会主义思想的片面认识,是重建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基础。正确理解这个定义。不仅有利于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而且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向纵深发展。一、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定义有下面三个问题必须搞清楚,不应发生误解。第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既服从于、服务于这个核心,又是消灭剥…  相似文献   

13.
一、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重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的提出,绝不是偶然的,它体现了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认识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的形成、提出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对社会主义社会认识的不断深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曾经预想:在社会主义社会,将按统一计划来配置资源,从而实现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无危机的按比例发展.他们为了揭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实质.把分析的重点放在了商品关系的质的方面,而没有对货币经济的资源配置机制作细节的研  相似文献   

14.
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并存的所有制结构,是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制理论的重大发展。我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的颁布,使个体、私营经济不仅合理,而且合法存在了。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对个体、私营经济的剥削性缺乏正确认识,不少地方抓起来谨小慎微,小业主也颤颤兢兢。因此,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雇工剥削的性质,对于解除一些思想羁绊,发挥个体、私营经济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作用,加速我国经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仅从农村个体私营经济的剥削性质及其发展,略书管见。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是对70多年以来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我国改革开放14年来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也是对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对马克思社会主义现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中国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本质的多维度、多层面的揭示,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是一套有机的理论体系。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在意蕴上彰显了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本真,即人是社会历史的人,社会历史又是人的社会历史。邓小平正是从社会历史发展是一个既合目的又合规律的运动过程的高度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论断,从而有力地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向着有益于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17.
在《邓小平选集》第三卷373页中,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段被认为是“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话虽短,但却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我们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强大的思想武器。我们应该反复深入学习,科学完整地领会。在前段大家初步学习的基础上,一些同志提出了不少问题,说明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认识,还需进一步深化。下面拟结合这些问题,谈点个人的学习体会,不对之处,欢迎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剥削范畴有着严格的经济社会条件 ,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的中国来说 ,其社会经济历史背景已经远远地超越了马克思论述剥削范畴的经济社会条件 ,使马克思剥削范畴获得了现代形式 :剥削实体———剩余劳动由马克思时代的资本家独占转化为当代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共同分享。  相似文献   

19.
公私合营企业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资料所有制已经基本上属于社会主义性质了(即全民所有制)。在这些企业里的领导干部、支部书记、公方代表、工会主席等(私方除外)和工人群众,他们统属于我们国家的领导阶极——工人阶级,他们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他们之间根本不存在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的问题,只是在生产物质财富的劳动上有分工和负责轻重的不同而已。从这一根本性质来讲,就决定了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平等互助合作的同志的关系。这样的生产关系是适合生产力的发展,具体讲是适合于群众积极性的发挥。从实际上来看,在合营工厂里,我们的领导干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继论述公有资本范畴之后,运用邓小平理论的方法论,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剩余价值、劳动力商品形式两个经济范畴,并提出四个不等式。作者认为剩余价值应当视为商品经济的共同范畴,有其一般属性和特殊属性,其阶级性主要看归谁所有、归谁享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公有的剩余价值,是属于劳动人民的,不能视为剥削。劳动力采取商品形式也是市场经济所共有的现象。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中劳动力采取商品形式一不是剥削关系;二不会影响主人翁地位;三不妨碍按劳分配,而有利于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和管理,对发展、完善劳动力市场、改革劳动制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