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美学呈现出中西美学“交互转换”的情景:西方美学经历本体论、主体论之后,最终打破了主客二分的哲学认识论话语模式和无限膨胀的主体自身,而是以意象派、现象学为代表,采用非理性、意象直观等思维方式试图返回经验事实;而中国现代以来则是引介西方资源重塑美学学科,从学科框架、话语方式到哲学背景都是参考西方美学理论资源,以现代性启蒙的姿态和审美独立的话语诉求建设学院化的美学知识形态。这两者“交互转换”的话语空间使我们认识到:美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决定了与审美实践天然的联系,并且试图以感性的力量探寻人的本质存在问题。同时,也能看到现在美学在发展过程中所失落的古典话语资源,并且也使中国现代美学和西方现代美学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这恰恰是中国现代美学价值重塑和发展的机遇。感性直观和审美文化构成了未来中西美学发展的双向维度,“体验——反思”的方法论转型也适应了未来美学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2.
生态美学是美学的一种新维度,为美学与艺术带来新的视域,产生了生态批评、生态文学、生态音乐、生态舞蹈、生态美术。而环境是一种审美对象,环境美学的本体为自然景观、农业景观和城市景观。这是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本质区别。而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另一个区别是其人文性。环境美学以生态性为基础,而生态美学要通过景观来表现其生态观,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3.
在工业文明的肆虐下,当今城市空间的建设面临着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如城市空间与大自然关系的疏离,城市居民精神生态和情感交流的缺失等。从实践的层面上看,人们在城市空间建设中要顺应自然、尊重自然,努力实现城市空间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存。另外,城市空间美的塑造应该考虑到人际交流的实际需要,增加人们感情交流的场所和空间,营造健康和富有生机的精神生态。从理论的纬度看,以空间美学主体性的视角重塑城市的精神生态,是弥补城市美学不足、回归平衡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实践美学与生态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为基础的实践美学,是以艺术为中心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从人对现实的三个维度(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他人,人与自我)来看,实践美学当然要把生态美学作为自己的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研究人对自然所构成的生存环境的审美关系。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构想来看,生态问题、生态美学都是实践唯物主义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方面或维度。实践美学的最终目标———全面自由发展的个体,就蕴涵着生态美学的对象、方法和目的。  相似文献   

5.
从学术上来说,生态美学作为美学是不能成立的,其原因在于:从文明发生学来说,文明与生态是天敌。从审美发生学来说,美在文明,不在生态。从审美本体学来说,审美是人的自由意识;审美是主观的,而生态是科学的对象,它是客观的。造成生态美学成立的两个误区是:将生态审美看成自然审美;将生态审美看成生命审美。生态与审美只能在生态文明的统一上实现兼容,而这属于生态文明美学的范围。环境美学是生态文明的生发地,它们都是文化美学,但是生态文明美学是全局性的美学、时代的美学,而环境美学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生态文明美学的主体在环境美学。生态文明美学是一种新兴的美学,它以生态文明美为核心范畴。这种美学具有强烈的科学色彩,生态科学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调控作用。生态文明美学的核心是清晰的,但边界是模糊的。生态文明美学的建构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而进行,其前途无量。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以来的空间转向对当代的学术思想产生重要影响,并主要呈现出两个维度的理论取向。一方面,空间转向延展了不同学科和领域的研究内容;另一方面,空间转向呼应了现象学、存在主义等人本主义思潮,以体验的方式实现对主体心灵“第三空间”的追寻。同时,因为空间理论的主体性、自由性、体验性和学科互涉性,空间理论与美学理论出现了交叉渗透的景象,在二者的互动阐释中生发出崭新的空间美学。空间转向和空间美学直接促使中国现代美学研究范式的转换和方法论原则的调整,经由“体验”为核心的基本原则到“同情”的主体间性价值,再以“反思”实现美学的升华,构建出“体验-同情-反思”的美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7.
中西对话是中国生态美学当代以及未来发展的主题。只有在中西对话中才能找到生态美学发展的创新路径。要进行中西生态美学对话,需要处理中西生态美学对话的动因,中西对话的文化根基,中西对话的主题,中西对话的哲学内涵,中西对话的话语方式以及中西对话的艺术实践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生态美在近现代中国被严重忽视了,现在对其重新审视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古代具有非常丰富的生态美学文化资源,其在雅文化圈内的特点是由政治学的副产品,转而为人生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生态美成为文人士大夫人生中非常看重的一个方面.但中国古人重视生态美,有明显的省简欲望、回归原始的倾向,对这样的文化遗产,在当今这个以欲望推动财富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在全球化时代,生态学和生态美学都遇到新的问题和挑战,所以生态哲学和生态美学都有巨大的学术空间,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生态学把生态问题与政治问题联系在一起加以研究,这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并有助于驳倒生态主义把生态危机看作是工业生产和人口过剩的直接后果的观点。我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现代化进程还很漫长。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伦理,分别从哲学世界观、资本主义制度及生产方式、消费主义文化及生存方式等方面分析了当代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其解决生态危机的出路,这种理论基本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0.
11.
12.
近年来,生态美学勃然兴起,传统死寂的自然,因内在生命的充盈而成为活的形象,有了独立的审美价值.但是,它在为美学研究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受到很多质疑与否定.老子美学对自然生命本质的肯定,为论证和研究生态美学提供了一种极为深邃的理论源泉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加塔利的生态哲学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美学思想,系统地反映在以多元性为特征的生态世界观、伦理美学范式与生态智慧三个维度。以"多"及"一"的生态世界观,将人类生态系统纳入一种"多"元共生的机器式装配关系中,彻底化解了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走向一元论的彻底融合、以"一"生"多"的伦理美学范式,以混沌互渗作为本体论依据,倡导通过伦理规范下的审美创造走向异质性和多元性,以"美学-本体"论颠覆了传统哲学的本体论;以"多"对"一"的生态智慧,以主体性生产为目标,倡导以多元价值逻辑和多元化生活方式("多")作为对抗以物欲为中心的单一价值逻辑("一")的生态救赎之道。加塔利生态美学思想究其实质是一种通过顺遂人性来尊重物性的减法智慧。  相似文献   

14.
国外生态美学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生态美学具有自己的理论渊源、发展过程、理论形态结构和研究方法.它既与环境美学有联系,又有区别.国外生态美学新范式彻底突破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模式,不仅注重环境的和谐、有序和规律等对人类感知有利的美学因素,也注重生态系统中的不和谐、变化、非平衡的审美因素,从而使它初步与环境美学切割开来.国外不少生态美学研究者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探讨人们对生态的审美体验.这种研究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中国生态批评与生态美学的发展及其问题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开始,生态美学、生态文艺学、生态批评的研究迅速成为中国文论研究中广受关注的前沿和热点问题之一。在经过了萌发和草创阶段之后,目前已进入了学理的探索、丰富和深化阶段。尽管中国生态批评及其理论形态的生态文艺学、生态美学目前尚未完全发展成熟,但理论上的尝试和建设及争鸣已开启了学科建构的新视角、新观点,极大地推动了学科的发展,中国的生态批评和生态美学研究已初见规模,并必将在新世纪中国文论建设中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百年的中国现代美学史 ,建构了一个以西方话语为支配地位的美学“大厦” ,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美学话语几近凋零。本文从中国现代美学建立的基础以及中国传统美学自身弱点 ,分析了中国美学话语失落的基本原因 ,希望以此探索重建中国美学话语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生态美学--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的平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美学包括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两大系统 ,而各自又有其分支系统 ,保持各系统的生态平衡以及两大系统之间的平衡对于审美与艺术的发生、价值构成有重大意义。在人与自然逐渐隔离的今天 ,生态美学的使命就是追求更深刻意义上的天人合一 ,人与自然的和谐 ,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的平衡与统一  相似文献   

18.
西方美学是时间性美学,而中国美学是空间性美学;中国哲学不是时间性的——“天不变道亦不变”,而是空间性的,这个空间是天人合一的世界,充满了原始的生命力——气,气流动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天人感应,仁民爱物。西方美学通过审美理解消除时间距离而达到自由,因此是理解论美学;中国美学认为审美是空间性的活动,通过审美同情(感兴论)超越空间距离,达到人与自然的契合(情景交融)以及人与人的和谐(美善相乐),因此中国空间美学是异于西方的同情论美学。在西方后现代主义重返空间性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空间美学为世界美学的发展提供了思想资源,也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可望在存在的主体间性和超越性基础上,确立审美超越现实时间和现实空间的性质,消弭时间和空间的分裂,使理解与同情无别,达到审美的自由境界。重建时空一体的美学,才是中国美学的未来。  相似文献   

19.
人类求“是”的哲学思想随着人类认识的发展而发展。当人类哲学思想由片面走向全面,由传统哲学走向生态哲学时,以哲学为根基的美学理论与艺术理论也必然发生变化。美学理论其探求的范围从纯粹艺术领域拓展到整个生态系统,审美心理机制、审美价值、审美方式、审美目的等都得到拓展,形成拓展美学理论。在生态哲学、生态美学及新出现的大地艺术、环境艺术、成品艺术等新兴艺术实践形式的共同作用下,艺术理论也由传统艺术理论发展到生态艺术理论阶段。主要由生态艺术哲学与生态艺术批评构成的生态艺术理论重植了艺术的生态之根,恢复了艺术的灵魂。  相似文献   

20.
生态美学是人类在现代性反思中思考人与自然的美学关系时提出的。中国的生态美学一方面契合了全球化时代的美学主潮,一方面是对中国当代的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的超越,但生态美学在反拨主体性哲学、人类中心主义时也有众多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