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伟春 《理论界》2012,(11):156-157,113
1999年普京上台后,开始改变激进民主化给俄罗斯国内政治带来的混乱和无序状态,着力加强国家权力,提升国家权威,致力于发展符合本国特点的俄式民主政治。本文意在通过分析俄罗斯独特政治生态中权力运作与权威构建,透视俄罗斯国家政治安全发展的全景,探析俄罗斯国家政治安全的基本共识。  相似文献   

2.
领导干部的政治道德是我国政治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道德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与其他社会道德相比,领导干部的政治道德具有以下特点:从道德境界来看,属于社会道德体系中最高层次的道德追求,具有先进性;从道德调节的范围来看,属于政治生活领导中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领导干部的道德追求,具有政治性。由此,从道德行为的效力来看,直接昭示着社会道德的导向,具有更强的引导性,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道德评价和道德认同。因此,我党历来重视领导干部的政治道德建设。一我国领导干部政治道德建设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坚持社会…  相似文献   

3.
个体权力与国家政权是同质、同构的。政治是个体权力与国家政权之间矛盾运动的产物。法是在政治斗争中为了达到个体权力与国家政权之间的衡平,衍生出来的第三种权力,是对个体权力与国家政权之间的矛盾做出裁判。法本身就是政治的一部分,是静止状态下的政治。政治有三个层次——高于法、法本身、在法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王忠祥  卞珍凤 《理论界》2011,(11):50-52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人大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政权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因此,党与人大的政治法律关系实质上就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核心与国家政权机关中权力中心之间的关系。本文试图通过对党与人大政治法律关系的内容及其基本运作程序的探析,厘清党与人大之间真实的政治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我国大搞经济建设时期 ,为什么提倡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 ,阐释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讲政治与国家前途命运的关系 ,以及对提高领导干部素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于继武 《中州学刊》2007,4(5):22-24
廉政建设是现代国家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廉政建设呈现出体系化、制度化的趋势,其力度进一步加大,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并重视廉政环境的培育。今后,要沿着制度建设是前提、发展是根本、权力监督是关键、利益协调是重点、社会环境是基础、人民群众是主体的思路,深入推进我国的廉政建设。  相似文献   

7.
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是存在于我国高校的两种主要权力,二者的科学配置与协调运转对高校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为有效整合高校的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协调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落实<高等教育法>,规范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监督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构建高校内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8.
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角度看,政治稳定是国家与社会互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平衡的状态.本质上,这种相对平衡状态就是国家与社会围绕政治权力展开的制度安排的具体体现.因此,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是政治稳定的支撑点:国家与社会围绕政治权力展开的制度安排的合理性和均衡性是政治稳定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刘勃然  黄凤志 《学术论坛》2012,35(7):40-44,124
当今世界,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传统国际政治领域的权力竞争已经涉足网络空间。互联网技术传播与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各国对网络空间战略地位重视程度的差异性,导致了网络空间各国综合实力的参差不齐,而这种层次性使"金字塔"形网络空间国际政治权力格局的总体轮廓日臻清晰。了解网络空间国际政治权力格局的基本特征、分析其生成因素、探讨中国在网络空间国际政治权力格局中的地位与处境以及提升我国网络空间国际竞争力等,关乎中国未来国家安全、发展与稳定的长远大计,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政治哲学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哲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但对于政治哲学学科的性质及其研究对象则是言人人殊.在择要综述中外有关政治哲学代表性观点的基础上,我们可尝试提出新的定义,即政治哲学是对于政治权力来源、政治权力行使的正当性以及理想社会等核心问题进行系统思考的一门学问,它涉及的对象有国家的起源与组成原则、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理想的国家制度及制度的根基等问题.在此新的定义下,我们可以提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哲学的关键问题,即正确处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权力来源于人民二者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核心理论问题.以此核心问题为基础,本文综合马、中、西的政治哲学思想资源,提出了建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哲学的新构想.  相似文献   

11.
政务公开是保证公民权利、促进民主政治发展的活动过程 ,是民主政治的一种体现 ,政务公开性就是民主性。就民主的内容而言 ,公民权是民主政治运行的核心 ,政务公开主要针对公民权的完善和发展。政务公开依赖于国家政治统治过程中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二者的结合程度。我国的政务公开把社会主义民主原则转变成了可操作的程序和规则 ,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进程。政务公开促进了行政管理现代化 ,提高了公共权力运作的透明度 ,有效地抑制了腐败现象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人文杂志》1989年第3期发表何包钢同志的《中国权力观的转变与政治民主化》一文,从权力观念角度分析了我国当前实现权力观念体系转变的必要性、转变的方向、转变的障碍和转变的机制等问题。文章所提出的这些问题,对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来说是有现实意义的,然而,文章中的基本观点却很难让人苟同。 一、应该怎样认识我国权力观念体系的性质? 众所周知,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宪法规定了我国人民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这些规定在我国现实的政治生活实践中得到了多方面的贯彻和执行。这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和权力观念指导下取得的可喜成果。可是,《中国权力观转变与政治民主化》一文的作者却无  相似文献   

13.
宫廷政治是中国帝制时代的客观存在,宫廷政治的中心是皇帝与皇帝权力,是围绕皇帝权力而存在的国家中枢政治权力,也是国家中枢政治与中枢政治体制的运作状态,是围绕国家最高政治权力的运作而存在着的一整套政治结构及其政治体制,是服从、服务于皇帝权力而存在的宫廷内外、朝廷上下的权力系统。在宫廷政治结构中,君臣关系是最常态的一对权力关系,它体现出上下等级结构的划分。构成宫廷政治结构的君臣与君臣关系,并不是单纯指代皇帝与朝廷臣僚,以皇太子为代表的东宫权力系统之亦君亦臣、非君非臣的独特地位,对宫廷政治格局的面貌造成了显著影响。同时,本文还从都城选址与宫廷建筑等讨论了宫廷政治运作的空间概念,即宫廷政治发生的空间舞台。  相似文献   

14.
<正> 改革开放的理论和实践已经向人们昭示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每当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中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表现突出的时候,有的人就对发展商品经济产生怀疑.对党风建设、廉政建设失去信心.因此有必要弄清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加强廉政建设两者的关系.一、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加强廉政建设的关系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它既有商品经济的共同属性,又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有着本质的区别.它对社会的影响,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对廉政建设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它所产生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相似文献   

15.
民族地区廉政建设问题的提出,有其理论依据、现实依据及制度法律依据。基于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特殊起点和进程的客观现实,建立内生型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少数民族廉政文化建设,在发展基础上建立科学的利益分配及导向机制,建立符合民族地区实际的廉政建设评价体系,将廉政建设纳入自治法及配套法规,是现阶段民族地区廉政建设的基本进路。  相似文献   

16.
董文芳 《东岳论丛》2002,23(5):23-26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 ,欠发达国家在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 ,都出现了程度不同的政治不稳定 ,甚至是很严重的政治动荡 ,使现代化和政治稳定走入了一个两难的尴尬境地。我国作为一个后发型的国家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同样被这一两难困境所困扰。因此 ,我党和政府同样面临着现代化过程中如何保持政治稳定的问题。走出现代化与政治稳定的两难境地 ,实现现代化与政治稳定的协调统一 ,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正确地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搞好国有企业改革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加快西部大开发 ,实现共同富裕 ;实行政治体制改革 ,健全政治参与制度 ;改革政治权力运行体制 ,健全政治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若要廉洁政治和治理腐败就必须确保党对国家领导权实现的方式科学化与法治化 ,并将其与国家职能实现的三维权力实施剥离 ;还须确保国家机构立法权、司法权与行政权行使的独立化与效率性 ;对权力行为监督必须体现为严谨性与社会化 ,实效性与制度化 ;政治廉洁还必须在于干部选拔任用上的严格化和唯贤而举 ,治理腐败必须从严治党与从严治吏相结合。如此 ,廉洁政治与治理腐败才能最大程度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18.
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纵深发展 ,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日益凸现其紧迫性和必要性。如何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的权力结构 ,打造规范合理而又科学有效的政治权力的运行机制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问题。因此 ,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十六大报告特别强调指出 :必须“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这一论断的提出 ,表明了我们加深了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权力运行状况与规律的认识 ,预示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权力的运行规律在我国的发展取向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一、对权力制约与监督的必然…  相似文献   

19.
“反腐倡廉”,可以说是古今中外政治生活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廉政建设尤为重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就十分注意从党的队伍和国家机关中清除腐败分子,使党和政府始终保持活力.在致力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铲除腐败,搞好廉政建设,更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最近几年,党和政府把反腐败斗争摆在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的突出位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了斗争的力度,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反腐败任务还很艰巨,斗争的开展还很不平衡,腐败现象在某些地区、某些部门还很严重.这种状况表明.现行的权力制约和权力监督机制仍存在严重缺陷.因此,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已成为  相似文献   

20.
社会转型与中国法院政治功能的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应当代中国剧烈的社会转型,法院与政治的关系也将发生实质的嬗变。法院必然要积极地介入政治,从而在权力分立的政治架构中,通过个案的审理与相关政治行为的判定,发挥平衡国家权力结构、制约其他国家权力、保证民主制度和公民基本人权的全面落实并维护宪政法治的政治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