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西方的叙事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登陆中国,90年代始,国内叙事学家开始根据经典叙事学的理论,参照中国的叙事实践,融合国外叙事学家的理论,撰写自己的叙事学著作。这些著作立足于经典叙事学,都试图构成一个完整的体  相似文献   

2.
“本文时间”探讨是西方经典叙事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中国先锋小说的一个关键标志就是它的“无时性”。这种叙事结构有它深厚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金锁记》呈现多维的叙事学特点,即中国抒情主义叙事传统,西方现实主义叙事传统和中国现代小说话语的参照系统。中国古典美学的艺术性与西方写实主义的真实性及中国现代文学的时代主题性对文本叙事的渗入构成了小说的叙事力量。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之前人们的小说语言观念是传统的工具论,将小说语言视为开展思维活动、表达思想与交流信息的工具,对其研究也往往落在艺术技巧上。进入80年代以后,由于小说创作中语言发生了变异和西方现代语言学、哲学与美学理论的译介,人们的小说语言观念从高行健的《现代小说艺术技巧初探》,到黄子平的《关于“文学语言学”的研究笔记》再到徐剑艺的《小说符号诗学》,渐渐地发生了变革,从本体论的高度认识小说语言,视语言为小说存在的理由与方式。  相似文献   

5.
论鲁迅小说作者“说”的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起于本世纪六十年代的西方叙事学主要有两方面的理论可以用来作为分析小说叙述形式的工具。一是视点理论,即作者以什么方式看小说的故事世界和以什么方式说故事。二是叙事时间理论,即作者用什么样的时间方式会组织故事。本文在这里仅运用叙事学的视点理论来分析鲁迅小说中作者是选择什么样“说”的方式,用什么样的叙述者来行使介人文本权利的。 作为作家创作的产物,纯粹客观的无作者介入的小说是不可能存在的。鲁迅小说扬弃了传统的介入方式,通过叙述者、人物与作者的不同关系巧妙地介入作品,收到了特殊的美学效果,开创了中国小说…  相似文献   

6.
刘丽 《理论界》2007,(1):205-206
沈从文的文学批评,具有自己独特的批评个性。他提出“以小说代经典”的美学思想,旨在建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神性的“希腊小庙”,同时不期然地与西方印象主义的批评理论暗合,联系沈从文从未接受过西方印象主义的客观事实来看,他的文学批评不免带上了“世界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深入考察和分析新中国60年卡夫卡小说研究的成就和问题,可以为推进外国文学研究提供借鉴.中国最早提及卡夫卡的是1923年由沈雁冰撰写的有关文章.1949年以前中国对卡夫卡有零星译介.1949年至1979年中国的卡夫卡研究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中国的卡夫卡研究实质上是从1979年开始的.中国的卡夫卡研究起步较晚,但有着自己的特点.中国的卡夫卡研究队伍零散而又广泛,研究人员自觉而又执着.中国的卡夫卡研究非常注重卡夫卡小说中异化的主题,并自觉地运用比较的方法.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学者渐渐开始从心理学、社会学、宗教学、叙事学、符号学、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等多种角度来分析和阐释这篇小说,从而使我国的卡夫卡研究出现了一种新气象.中国的卡夫卡研究也存在着视野不够开阔、选题较为狭窄并时有重复的缺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小说与电影中的叙事>为中心,论述著名文学理论家、挪威奥斯陆大学教授雅各布·卢特的叙事学研究.其书以小说与电影的跨媒介叙事研究为立意,调动作者几十年来在文学理论、叙事学、现代主义小说等领域的丰厚积累,兼采当代人文社会科学诸学科视角,在理论与分析的密切结合、经典与后经典叙事学的融通、遴选讨论对象的独具慧眼、多所会心的得失评骘方面都有鲜明特色,使该书显示出开阔、厚重、细腻、朴实的学术风格,堪称跨媒介叙事研究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邵志华 《兰州学刊》2011,(10):112-116
赛珍珠自幼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中国小说成了她接触和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凭着对中国小说的偏爱与认同,促成了她对中国小说美学观念的独特认识与发现,并对其小说创作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赛珍珠对中国小说的接受,既映现了中国文化和美学精神对西方的镜鉴意义,更为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搭建了一座沟通之桥。  相似文献   

10.
如何使西方叙事学适合于中国文学研究,是中国文学界在理论上不断探索的问题。新的意图叙事学理论是对西方行为叙事理论的借鉴和修正,它基于叙述学是关于叙述人行为的学说,由于人的行为必有其动机上、意欲上的原因,并从中得到解释,故而叙事学也理应从人的行为动机和意欲入手加以研究的认知。将西方行为叙事所排斥的人物及其心理意图引入叙事学,凸显从人物行为意图的视角研究人的行为叙述及其叙述结构的方法。在此理论方法的观照下,以中国古代小说主人公的行为意图为划分小说类型的标准,从寻找小说主人公、确定主人公主体属性、分析主人公行为意图元类型、主人公意图元内人物关系组合类型等方法、途径,最终划分出中国小说的若干叙事类型,这是对中国小说意图叙事分类方法的一次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