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九八八午十月十三日,瑞典科学院宣布当年诺贝尔文学奖金授予埃及作家纳吉布·马哈福兹。消息传出后,埃及举国欢腾,整个阿拉伯世界也都兴高采烈,为阿拉伯文学的重振雄风而豪情满怀。人们常说,由于诺贝尔文学奖金评选委员会中没有亚洲人,所以亚非作家难以入选。依我看,正由于这个原因,对于当选的亚非作家,全亚非地区的人们都应引为自豪。纳  相似文献   

2.
巴勒斯坦境内建立的犹太人国家.人口约400万.按联合国1974年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决议,以色列面积为1.4万平方公里.但在数次中东战争中侵占了大片阿拉伯国家的领土,达8万多平方公里.以色列人口中基本上是犹太人,少数阿拉伯人和德鲁兹人.犹太人信奉犹太教,阿拉伯人大多信奉伊斯兰教.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均为官方语言,通用英语.一、学校体育1、小学体育  相似文献   

3.
阿拉伯世界地处中东,是连接亚、非、欧三大洲的枢纽,自古以来就是国际交通要道和兵家必争之地。阿拉伯世界现有22个国家,分布在西亚和北非,总面积约142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5亿。阿拉伯世界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其石油储藏量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2/3。阿拉伯产油国在石油输出国组织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地处非洲的埃及、利比亚、突尼斯与阿尔及利亚和位于西亚的也门、叙利亚、伊拉克及沙特阿拉伯等阿拉伯国家,均是历史悠久且充满活力的文明古国,曾经在人类文明史上大放异彩,如今又分别在77国集团、伊斯兰会议组织和非洲联盟中发挥…  相似文献   

4.
具有伊斯兰鲜明特征的阿拉伯国家是亚非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合作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在2004年4月国家主席胡锦涛提出的“构筑长期稳定、内涵丰富、与时俱进的亚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外交构想下,中国将在政治、经济、文化、安全4个方面进一步加强与阿拉伯国家合作。积极推动亚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中的中阿合作,既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也符合阿拉伯人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5.
刘志华 《国际论坛》2016,(4):49-56,80-81
在1956年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建交后,毛泽东对于中东阿拉伯地区主要关注1955年缔结的巴格达条约、1956年苏伊士运河事件、1958年2月埃及与叙利亚合并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1958年7月伊拉克政变以及美英入侵黎巴嫩和约旦、60年代前期北也门的经济建设、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70年代前期南也门的社会制度等问题。毛泽东特别重视新月地带的伊拉克、地跨亚非的埃及、阿拉伯半岛的也门,将走向共和的上述三国视为中国对外战略的重要支点,既因应中美中苏关系的演变,又服务国内局势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卷首语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26(1):i001-i001
伊朗历史上曾奉祆教为国教,具有悠久的祆教文化传统,但最终为阿拉伯人所征服,伊斯兰教实现了在伊朗的地方化和民族化。本期国际政治研究专栏《伊斯兰教在伊朗的地方化和民族化》对这一历史现象作了较为全面翔实的论述。文章认为伊斯兰教在伊朗的地方化和民族化,是信奉伊斯兰教、以传播伊斯兰教为己任的阿拉伯民族,和伊朗信奉祆教的波斯民族,  相似文献   

7.
源源 《社区》2002,(16)
芦荟(Aloe),系百合科,属多年生常绿多肉质草本植物,野生品种大约300多个。芦荟起源并主要分布于非洲大陆和马达加斯加等地,这些地区的芦荟品种占世界的90%,埃及、加拿群岛、阿拉伯等地也有原产分布。在埃及金字塔所发现的《EbersPapyrus》(《耶比鲁斯、巴比鲁斯》)是世界上最早  相似文献   

8.
19世纪前半期埃及的政治与经济王春良马克思在《俄土纠纷─—东印度问题》中指出:埃及成为“当时奥斯曼帝国的唯一有生命力部分”①。这就是说,如果与亚非诸国横向比较,当时埃及的政治、经济动向,不仅比奥斯曼帝国的中心地区伊斯坦布尔和小亚细亚要进步,而且比同时...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印度、埃及、印度尼西亚为例 ,论述了地缘政治因素在亚非新兴国家中立主义形成的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1952年革命是埃及历史上一次划时代意义的革命,这次革命的爆发有其主客观条件和历史必然性。革命胜利后,纳赛尔励精图治,在政治、经济,外交上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巩固了新生政权,发展了民族经济,提高了国际地位,使埃及重新焕发出青春时期的光辉,成为“阿拉伯之首”。纳赛尔犹如一颗灿烂夺目的“政治慧星”,为阿拉伯历史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1.
一、阿拉伯史著作述要 近30年来,中国世界史学家编著的世界通史著作或教材中,均含有关于阿拉伯历史的章节,这里略而不论。此处仅提及中国阿拉伯史研究专家编撰、出版的一系列阿拉伯史著作、教材,其中阿拉伯通史有:郭应德的《阿拉伯史纲610-1945》、彭树智的《阿拉伯国家简史》和《阿拉伯国家史》、纳忠的《阿拉伯通史》。断代史著作有:郭应德的《阿拉伯中古史简编》、杨灏城的《埃及近代史》和《纳赛尔和萨达特时代的埃及》(与江淳合著)、姜桂石的《战后中东史》、肖宪的《1945年以来的中东》等。地区国别史著作有:彭树智的《二十世纪中东史》、《中东国家通史》13卷本,以及姚大学、王泰的《中东通史简编》等。  相似文献   

12.
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冠。金字塔,阿拉伯语的意思是"方锥体"。它是一种方底、尖顶的石头建筑物,是埃及国王,也称法老,为自己修建的陵墓。由于从四周看,这个建筑物的每一面都呈等腰三角形,很像汉字的"金",因此被形象地译为"金字塔"。埃及迄今已发现约80座金字塔分布在埃及首都开罗附近、尼罗河上游等地。金字塔已经有了四五千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金字塔始终笼罩着神秘的面纱,充满了神奇的色彩。  相似文献   

13.
《平民史诗》的作者纳吉布·马哈福兹是埃及当代的优秀作家之一。他以多产和高超的艺术蜚声阿拉伯世界。他的作品植根于民族的土壤之中,继承发扬了埃及古代文学和阿拉伯文学的优秀传统,吸收借鉴了西方现代文学的某些艺术手法,在半个世纪的创作实践中,经过不懈的探索与追求,形成了自己独特鲜明的艺术个性,並开拓了埃及文学的表现领域,为埃及小说的民族化做出了贡献,在世界文坛上亦享有一定声誉。  相似文献   

14.
伊斯兰教在伊朗的地方化和民族化是信奉伊斯兰教、以传播伊斯兰教为己任的阿拉伯民族和信奉祆教的伊朗波斯民族在全面接触和深层交往中逐渐实现的.伊朗与阿拉伯的早期交往奠定了两个民族交往的历史基础,阿拉伯人对伊朗的军事征服是伊斯兰教在伊朗传播的前提条件.在阿拉伯穆斯林的统治下,波斯人一直处于劣势和被动.在政治和宗教生活中,阿拉伯穆斯林对波斯祆教徒进行诱惑和胁迫.经济生活的困境使波斯祆教徒大批改宗伊斯兰教.法律地位的不平等和通婚削弱了祆教群体.在文化交往中,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教逐渐在伊朗占据主导.伊斯兰教在伊朗的地方化和民族化的特点集中体现在什叶派在伊朗的传播和发展上.  相似文献   

15.
源源 《社区》2002,(16):56-57
芦荟(Aloe).系百合科.属多年生常绿多肉质草本植物,野生品种大约300多个.芦荟起源并主要分布于非洲大陆和马达加斯加等地.这些地区的芦蔡品种占世界的90%.埃及、加拿群岛.阿拉伯等地也有原产分布.  相似文献   

16.
论中东民族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政治现代化视野研究中东民族主义 ,主要是凯末尔主义和纳赛尔主义。作者认为 :“六大主义”组成的凯末尔主义 ,是土耳其的政治现代化理论 ,在它的指导下土耳其政治现代化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纳赛尔主义由埃及民族主义、阿拉伯民族主义和阿拉伯社会主义组成 ,其核心是民族主义。它是 1971年之前的埃及政治生活的指导原则 ,对埃及政治现代化的影响十分巨大。  相似文献   

17.
埃及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是人类文化发祥地之一。古代埃及灿烂的文学曾对世界文学的发展起过巨大的影响,埃及现代文学,在阿拉伯国家中居于首要地位。塔哈·侯賽因(一八八九年——一九七三年)是埃及现代文学著名的作家和文艺批评家,并被视为现代“阿拉伯文学泰斗”。他于一八八九年诞生在埃及尼罗河岸的一个乡村。父亲是小职员,家中有十三个兄弟姐妹,侯赛因排行第七。他四岁时因患眼病,双目失明成了盲人。但他却具有惊人的毅力,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专心治学的进取精神,  相似文献   

18.
从1974年起开始实行的经济开放政策是萨达特时期埃及最重要的经济发展战略举措。这一政策的实质在于减少对经济的国家社会主义式的控制.将埃及的贸易与投资向国际资本主义市场开放;同时.改革公营企业;鼓励发展国内私营经济。经济开放政策实施期间,埃及吸引到了部分外资,并得到了大量来自阿拉伯国家和西方的援助.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开放政策的成绩无疑是巨大的;但一些新的问题出现,对埃及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同样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9.
第三次中东战争的爆发是各种因素聚合在一起的结果。无论阿拉伯国家还是以色列都不曾期待这场战争,尤其是叙利亚与埃及,虽然是它们的种种行动最终导致了战争。  相似文献   

20.
萨达特以巨大的理论勇气、求实精神,对埃及的国情作了超越前人深刻的理解和分析基础之上,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新思路,使埃及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达到了捍卫国家主权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根本目的,并对整个阿拉伯世界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