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定收藏家乐做“红娘”,周瑜、诸葛亮后代初次“鸿雁传书” 周柏泉是轩辕黄帝第128世孙同时也是三国名人周瑜第68世孙的消息以及诸葛亮后裔的有关消息相继被《文摘周报》转载后,引起了家住河北石家庄市的热心读者、喜爱收藏的河北机电学院的退休副教授王进军的关注。 王进军副教授平素喜爱收藏名人字画以及各种钱币,喜欢收藏名人信札、签名,他还喜爱收藏粮票,如今已藏有粮票600多种。 当他打听到周柏泉的地址后,来信向这位黄帝后代索要签名名片以便收藏。同时王教授热心地告诉周柏泉,他还收藏有诸葛亮后代的  相似文献   

2.
火花情     
黄海边,有一小镇——兵房镇。小镇虽不出名,但镇上有一位收藏火花者却早已闻名海内外。他就是江苏省如东县兵房中学教师王建华。 “火花”就是火柴盒上的的装潢,又叫火柴贴画。它经过100多年的演变,已成为一种小型的艺术品。王建华经40多年的苦心搜集,现已收藏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品种的17万多枚火花,他还被英国皇家火花协会吸收为会员,并被编入《中外收藏家与博物馆》、《中国收藏名人辞典》等多部辞书中。 在日常生活里,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爱好,王先生的爱好就是收藏火花。早在孩提时代,他就迷上了火花、邮票并一发  相似文献   

3.
谢伏 《老友》2012,(3):57-57
人们都知道纪晓岚是清代著名学者和文学家,殊不知他还是一位大收藏家。纪公在做学问的闲暇,十分喜欢收藏。他一生嗜砚成癖,其书斋也有“九十九砚斋”之称,所以在流传至今的遗物中,大部分是砚石。在《阅微草堂砚谱》中可以看到他藏砚的拓片,除了乾隆帝御赐的一方之外,其余都是他自己多年收存或友人赠送的。  相似文献   

4.
姜钦峰 《可乐》2010,(1):53-53
当年,爱因斯坦遭受纳粹迫害,被迫移民美国。当他搭乘飞机到达美国时,机场已被欢迎的人群围得水泄不通。有个记者问了他一个物理学上的数字。可谁也没料到,爱因斯坦直截了当地回答:“不知道。”这不过是个常识性问题,就连在场的不少外行都知道答案,按理说,绝不可能难倒这位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难道是他觉得问题过于简单,想摆摆架子,不屑作答?  相似文献   

5.
画扇 《老友》2013,(12):43-43
我们家有三位“收藏家”:父亲、小侄女和我。 父亲成为石头收藏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末。那时父亲刚刚退休.正被“退休综合征”所困扰,成天像个破旧的摆钟似的从这屋晃到那屋.无所事事。有一天.父亲实在闲得慌,便跑去爬山。在半路上.坐在一个石头上休息时.他被脚下的一块石头吸引了。没有艺术细胞的父亲.不知道怎么就把这块石头看成了惟妙惟肖的“老寿星”。于是.父亲不顾路途遥远,费力地把这个“老寿星”请回了家。  相似文献   

6.
林清玄 《社区》2012,(20):48-49
朋友带我去看一位收藏家的收藏,据说他收藏的都是顶级的东西,随便拿一件来都是价逾千万。 我们穿过一条条的巷子,来到一家不起眼的公寓前面。我心中正自纳闷,顶级的古董怎么会收藏在这种地方呢?  相似文献   

7.
安琪 《北京纪事》2014,(7):107-109
在收藏圈里,大家都知道李祥的体育文物收藏是最牛的。确实,他的藏品之丰富和珍贵,办一个展览是绰绰有余的。他曾在北京举办了“1932—2012纪念中国参加奥运会八十周年李祥体育收藏展”,展出了我国从1932年参加第十届洛杉矶奥运会到2012年参加第三十届伦敦奥运会的体育收藏品1000余件,令前来参观的体育收藏爱好者惊讶不已。  相似文献   

8.
提起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名字,相信小朋友们都很熟悉。可是大家知道吗,今年既是爱因斯坦发表关于“相对论”100周年,也是他逝世50周年。当德国宣布2005年为“爱因斯坦年”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通过决议,把2005年确定为第一个“世界物理年”。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为什么能够成功?仅仅是因为他的聪明吗?是不是更多要归功于他勤思爱问的学习习惯呢?  相似文献   

9.
元尚 《北京纪事》2009,(1):80-82
在北京历史上,喜欢收藏古董的人绝大多数都可以被称为收藏家。而我这里要说的这位,历史上的地位虽不显赫,但也是奴才中的翘楚。称这种人为收藏人物,简直是抬举他了。其藏品流传到今天,竟然拍出了天价。一件"清乾隆珐琅彩荣华富贵灯笼尊"让  相似文献   

10.
索冰的家并不大,他和父母一起住。小三间的居室里,有一间屋子里放下了两个柜子,柜子里是满满两柜子的变形金刚。这只是这位资深变形金刚迷、玩具收藏爱好者的一部分收藏。在这个收藏圈子里,索冰以“King”这个名字而被朋友们知道。“卧室里还有一柜子,”他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那屋子太乱了。”他解释说,那些藏品,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播出《变形金刚》时的玩具。  相似文献   

11.
成功=艰苦的劳动 正确的方法 少说空话爱因斯坦3岁时还不会说话,父母亲都为他着急,他们带他去医院检查,可医生表示没有什么办法。就在父母忧心忡忡(chōn)之中,爱因斯坦突然说话了。6岁的那一年,父亲给爱因斯坦买了一个磁针,他一下子对这个东西发生了兴趣。他手里拿着罗盘左右的晃动,针也跟着他的晃动左右摇摆,但当一切都停止下来的时候,针还是指向原来的方向。“爸爸,这个针为什么老是指向那个方向呢?”“那是磁力吸引的原因,因为磁力的吸引所以它老是指着北方。”“什么是磁力呢?”“磁力就是……”父亲被爱因斯坦的问题给问住了。爱因斯…  相似文献   

12.
进入二十一世纪,艺术从一种贵族式的享受,转变为风靡普罗大众的另一种文化风潮,拥有艺术收藏已不再是富豪的特权,而是每个人都可能做到的事。本次展览聚焦呈现—位日本平民收藏家宫津大辅的当代艺术收藏,宫津以—个平凡的“工薪族”的角色,凭着对艺术的高度热情和过人眼光,竟然在短短的十七年间,收藏了超过300件当代艺术品。  相似文献   

13.
烟标,即卷烟商标。现在许多人已经知道,可是在十多年以前,这个名词还没有出现。20世纪80年代初期,人们还管它叫烟盒子、烟壳子,或叠成三角形叫“撇撇”、叠成锁状叫“分子”等等,历来没有一个规范的名称。1985年元旦,全国第一个烟标收藏协会在六朝古都南京市成立。著名烟标收藏家余晋麟先生(已故)深情地谈到,烟盒子在我国大地上出现了近百年,它的爱好者也收集了70年左右,一直沿用的是通俗的叫法。现在收集它的人越来越多,通俗叫法也越来越不适应发展的要求,该给烟盒子正名了,以利于收藏和交流活动的规范化。他认为…  相似文献   

14.
林清玄 《社区》2010,(8):22-22
朋友带我去看一位收藏家的收藏.据说他收藏的都是顶级的东西.随便拿一件都是价逾千万。 我们穿过一条条的巷子,来到一家不起眼的公寓前面,我心中正自纳闷。顶级的古董怎么会收藏在这种地方呢?  相似文献   

15.
有一位收藏家,尽管他不识中文,却收藏了上千件中国书画。他收藏但不占有,将收藏中的精品部分献给了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又编印画集,广而传之,还筹办陈列室及基金会等。 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传播古老的华夏文明,提高东方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他就是新加坡公民陈金川先生。  相似文献   

16.
李恺心,原青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兼党组书记,现为青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名誉主席,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青岛市收藏家协会会长,青岛市对外文化友人联谊会会长,青岛市散文学会会长。他六十年代末开始学习国画、收藏和文学创作,是国内著名收藏家。藏品以中外奇石为主,多次在国家级展览中获大奖。国画作品在注重传统的同时,又溶入了时代精神,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作品多次在省以上报刊发表。《寒香图》入选2001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鹊之恋》获“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六十周年全国美展”银奖。水墨梅花被世界多…  相似文献   

17.
鞠九江 《百姓生活》2011,(11):26-28
享有“中国神剪”美誉的陈耀今年49岁,多年来,他先后有200多幅剪纸作品在国内参展获奖,1900余幅剪纸作品被外国友人收藏,有的剪纸精品还被国外博物馆收藏。从2001年开始,他靠剪纸创业。如今,“陈耀剪纸”已形成品牌使他成为“创业明星”。谁能想到,30年前,他是一位3次高考的落榜生;14年前,他因车祸成了一个拄着双拐的残疾人……  相似文献   

18.
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唐三藏,淮海农场却有个“葛三藏”。他就是射阳县政协代表、江苏省农垦国营淮海农场退休干部葛永康同志。由于他热衷于收藏书籍、毛主席像章和邮票,被同志们谐称为“葛三藏”。 葛永康同志1949年参军,1959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退休前为中学高级教师。别看他年逾花甲,却身板硬朗,性格旷达,兴趣广泛,爱好颇丰。  相似文献   

19.
张瑞田 《社区》2011,(26):8-9
2008年,在“洁白的丰碑——纪念傅雷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展览”活动中,我有幸看到了傅雷先生写给傅聪的第一封家书。这封家书写于1954年1月18日.用毛笔所书。我们知道的傅雷是杰出的翻译家、艺术评论家,但,我们也要知道,他又是优秀的书法家、收藏家。  相似文献   

20.
《阅读与作文》2008,(8):8-9
用爱因斯坦理论变魔术 据说,1943年10月,二战正进行到最激烈的时刻。一个名叫莱因哈特的博士突然向美国海军部提出,他可以将爱因斯坦的“统一场”理论应用到军事领域,创造出连肉眼都看不见的“超级隐身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