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家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伟大民族,他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舞蹈文化,出现了摆手舞、跳丧舞、八宝铜铃舞、耍耍等别具地域特色的舞蹈形式,成为中华各民族艺术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璀璨奇葩;从历史文化内涵来看,该民族舞蹈动作体现了万物有灵、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思想;从历史文化意象来看,该民族舞蹈强化了传承民族历史文化、还原不同生产文明、展现不同生活意境、透视原始宗教观、体现古朴道德观等意象主题,为我们从文化人类学角度透视该民族舞蹈做了很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2.
蒙古族萨满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经历了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等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为人类早期社会一种自然的宗教形态;在藏传佛教传人前,萨满教信仰在蒙古各部落中长期流行,是融合该民族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多种信仰的产物;蒙古族萨满教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与该民族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并以传统风俗习惯形式积淀下来.  相似文献   

3.
四等人制是元代统治的一个重要特征,从社会历史、文化心理、地域差别和社会政治四个方面分析了四等人制形成的原因,从而得出以下结论:阶级社会、等级制度的存在、是四等人制形成的历史根源;民族心理差别.也是影响其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地域差别的存在,是元代四等人制形成的一个客观现实条件;而汉人世侯李璮的叛乱,是蒙古统治者实施民族差别对待的一个直接原因,总之,蒙古统治者实施民族分化政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蒙古贵族的特权和统治.  相似文献   

4.
侗族的祖先崇拜是侗族传统文化重要部分。侗族祖先崇拜主要形式有始祖崇拜、宗祖崇拜、家祖崇拜等。侗族祖先崇拜具有汉族等民族祖先崇拜的一般特征,但也有自己民族特色,例如至今还保存着一种与父系社会制度有关的萨岁崇拜以及带有浓厚的英雄化色彩等。侗族祖先崇拜在社会稳定、民族认同、文化传承、心理调适与安慰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萨满教思想与达斡尔族习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个习俗文化背后都有很深的宗教思想影响根基。因为信仰观念一旦形成,便会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渗透在当时的传统习惯和观念、道德风尚中,以其承前启后的作用给后代民族的习俗文化以重要影响。古老的萨满教便是这样深刻地影响着达斡尔民族的。无处不在的萨满文化萨满教因其巫师“萨满”而得名,它是以万物有灵为基础,以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为内容,以一定的祭祀活动为表现形式的一种原始宗教。历史上,包括达斡尔在内的中国北方阿尔泰语系诸民族都信仰萨满教,达斡尔、鄂温克等民族对萨满教的信仰甚至延续到20世纪50年代。以至于今…  相似文献   

6.
从绕家人的民族节日、婚礼习俗、丧葬习俗、民间禁忌等方面论述了祖先崇拜在绕家人生活中的作用,并简要分析了绕家人祖先崇拜的原因和特点,认为祖先崇拜是维系绕家人作为一个群体的重要信仰纽带,为文化人类学者研究绕家人以及绕家人的群体认同提供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7.
<正> 民族问题是在民族从形成、发展到消亡的长期历史过程中,由于民族差别而产生的民族间的关系问题。它表现为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的民族矛盾、民族压迫和民族斗争等等。随着民族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形成,民族问题也就逐渐成为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极其重  相似文献   

8.
民族学是一门研究氏族、部落、部族、民族等人类群体的现状及其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民族语言是这些群体(民族)内部成员思想交际的工具和思维的工具。这些语言工具是伴随着使用它的这个群体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积聚而成。民族语言是人类群体发展到民族阶段所形成和使用的语言。它在自己的发展史上,以不同的方式,反映使用它的民族在各个历史阶段的生产生活以至文化活动的情况,为民族学研究工作提供多方面的旁证。 广西是多民族聚居之地,包括汉族在  相似文献   

9.
回族的形成问题不仅是回族学研究首先遇到的问题,而且又是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难题,因为用一般的民族形成理论无法准确概括它。文中以穆斯林、穆斯林社区等回族形成与发展中的历史起点、文化与社会基础为观察视角,论述了回族形成的特殊规律及其在民族定义中的意义。提出了回族形成是“一种跨地域的文化认同”、在回族形成过程中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等文化心理至关重要、回族既是一个民族共同体又是一个宗教共同体等观点  相似文献   

10.
头饰来自幽深的精神世界的符号文/管彦波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民俗文化事象,头饰不仅是该民族历史及其深层文化意识的载体,而且还与图腾崇拜、民族称谓、民俗心理、生命礼俗等社会文化现象息息相关,具有多维的属性和诸多社会功能。特别是“衣和饰的结合,突破了衣着原有的...  相似文献   

11.
论原始宗教形态的逻辑发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始宗教诸形态是一个具有逻辑关系的整体 ,在共时性和历时性结构中 ,它以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至上神崇拜的形式得以展现。自然崇拜、图腾崇拜 ,主体通过物质活动占有活动的对象 ,把自身的本质投射到客体之中 ,并借助主体与客体、主体与主体的关系表现出来 ;祖先崇拜、至上神崇拜 ,主体的观念取向由外在客体走向内在主体 ,主体将自身的力量、社会存在方式通过人化的客体表现出来。原始宗教形态的逻辑发生 ,不仅体现了主体的完善和发展以及主客体之间的现实关系 ,而且也体现了自然人化向人化自然转化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12.
试析我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多维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服饰。我们把它作为一个整体,纳入到我们整个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服饰文化的群体中来观察和分析,就不难发现,它是随着人类的进步、随着各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而逐步产生和演变的,是与各民族生存环境、经济文化、生活习俗等密切相关的,并具有民族性、区域性、时限性、性别与职业性等多种属性特征和丰富社会内涵的文化载体。对其加以分析和探讨,有助于我们对各民族历史文化的全面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3.
回回民族的饮食习俗是构成回回民族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丰富的内涵。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的形成,是伴随着该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及长期的社会生活而形成的世代相传、异彩纷呈的行为规范。这种以风俗习惯表现出来的行为规范,生动、具体地表现着一个民族的心理素质、审美习惯和感情上的爱憎好恶。它是以有形文化的形式展示着一个民族深层次的思维方式、思想感情、对自然对社会所寄于的期望,因而了解研究一个民族的习俗,是深入理解一个民族的思想感情趋向和社会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的途  相似文献   

14.
延边地区历史文化具有以汉、朝两民族为主体,“多元”文化融为一体的特点。延边各民族共同开发和建设祖国边疆的历史记忆,是促进民族互动、情感沟通,强化社会凝聚力,形成共同内群体认同的重大动力。共同内群体认同模型是把社会中“内群体和外群体”二元对立转换为包摄水平更高的上位群体的融合思维,与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不谋而合。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七十年来的实践证明,各民族历史记忆的共同性和相似性,是加快民族心理融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情感基础。  相似文献   

15.
考察中国文化统一性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在地表现形式,是“在地理解”中国文化统一性的重要途径。历史人类学研究表明,左江花山岩画的内容与东南沿海古代越人、西南濮人和左江区域原住民都有文化渊源,反映了春秋以来南部边疆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区域文化统一性形成的历史图景。作为左江花山岩画文化主题的蛙图腾崇拜,吸收了仰韶文化蛙图腾崇拜元素而形成且独具地域特色;在民族分分合合的漫长历史进程中,骆越及其后裔的蛙图腾崇拜也以不同的形式和载体北传,左江花山岩画文化因而成为中国文化统一性的重要文化基因之一。“一统多彩”是中国文化统一性的一种在地表现形式,构成了另一种在地理解中国文化统一性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6.
民族心理学作为心理学分支,它的学科特性的显现在于服务民族的发展与共同生活,狭义的民族文化心理是其研究的重要内容。从内涵界定:狭义的民族文化心理指受民族历史地积淀的社会文化影响而形成的对人、对事、对物等客观存在和关系的心理行为反应倾向和方式;其外延包括民族的价值观念、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思维方式。相应地,研究方法需从心理学主流的实证研究范式中解脱出来,从相关学科中吸取和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7.
悦城龙母信仰自秦代以来,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它经历了龙图腾崇拜、水神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历史演变.至今,龙母信仰在华南地区、香港、澳门和东南亚一带仍有着深广的影响,但其信仰的基点却是在祖先崇拜基础上形成的寻根尚本、眷恋故土的思想,这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民族精神的凝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 《评皇券牒》是瑶族中保存的一种汉文文书,它比较详细地记录了瑶族的形成、迁徙、姓氏和社会发展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部瑶族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本文主要根据《评皇券牒》记载,对瑶族的图腾崇拜、民族形成、姓氏、迁徙等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一、民族特点民族特点包含着历史的、社会和文化的内容,是一个系统概念.是一个民族的民族特征和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方面与其他民族的不同点.民族特点具有发展的内含.它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民族特点通常还包括民族地区的特点.民族地区的自然环境,民族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内容,是形成民族特点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壮族“牛魂节”、“祭祖节”探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牛魂节"、"祭祖节"是壮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其先民的牛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观念及其习俗,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汉文化的因素,使之既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又有汉文化的成分。节日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一个民族的经济、文化和民族心态的综合反映。壮族与其他民族一样,具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及其文化。本文拟对其中的"牛魂节"和"祭祖节"的源起、内涵及功能进行探讨。不妥之处,请专家踢教。一、牛魂节牛我的宝咧,牛我的财咯,四月八来了,脱轭节到了,我把牛来敬,我把牛轭脱,让你喘口气,让你歇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