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现代主义小说审美之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破坏、消解和颠覆为根本任务的后现代主义小说是对传统小说和现代主义小说的超越。“作为后工业大众社会的艺术 ,它摧毁了现代艺术的形而上常规 ,打破了它封闭的、自满自足的美学形式 ,主张思维方式、表现方法、艺术体裁和语言游戏的彻底多元化。”① 本文将分析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美学特征 ,并就中国先锋派小说的后现代主义倾向进行论述。后现代主义小说审美特征元小说 后现代主义理论认为 ,传统的合法化因时过境迁而失效 ,只有通过解构合法化 ,走向后现代的话语游戏的合法化。换言之 ,那种以单一的标准去裁定所有差异进而统一所有话语的…  相似文献   

2.
许文茹 《社科纵横》2006,21(3):160-161
本文通过对约翰·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分析,分别讨论了后现代主义元小说即关于小说的三种叙事技巧:叙述者角色变化、露迹、戏仿,从而揭示了后现代主义元小说基本特征与具体的操作策略。同时也证明了《法国中尉的女人》确实是一部20世纪60年代成熟的后现代主义元小说作品。  相似文献   

3.
许文茹 《社科纵横》2007,22(5):162-163
在传统的小说中,作者通常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来叙述故事,但是在后现代主义小说尤其是后现代主义元小说中,故事常常由第三人称来叙述,其中插入第一人称的侵入式叙述。冯内古特在他的两部后现代主义元小说《五号屠场》和《冠军早餐》中大量使用了侵入式叙述,这一写作技巧的运用充分展现了冯内古特后现代主义元小说写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俄裔美籍作家纳博科夫的代表作<洛丽塔>的元小说特征体现在该部作品的语言、结构和叙述策略上.通过精确、生动的语言描述,自我影射性结构的构建,精妙的叙述策略的运用,纳博科夫创造了一个亦幻亦真的小说世界.该小说世界的创造,体现了该部作品浓厚的自我意识,使读者认识到纳博科夫一贯的创作思想-艺术性是他文学创作的唯一标准.同时也说明了作者与读者的关系-作者是由读者发明的,作者在作品中寄寓意于读者,而读者自己也是作者,在作品的创作中探讨小说理论,通过严肃的自我探索,借助语言创造更符合主观心理现实的小说世界.因此,<洛丽塔>的元小说特征反映了该部作品的独特性及其文学价值所在,同时也展现出<洛丽塔>是一个具有双面性的文本,正是由于该文本的这种特性才使得很多对<洛丽塔>的评论都体现了一种双元性,特别是在审美和道德问题上争论不休.  相似文献   

5.
本文追溯了唐代通俗小说和文言小说发展的历史轨迹。认为通俗小说经历了由短篇到长篇、由“经变”到普通话本的发展过程;文言小说吸收了通俗小说的某些长处,无论内容还是艺术手法较六朝小说都有了新的面貌。中国小说一直沿着通俗和文言两条线索发展,唐代小说实为宋、元、明、清小说发展的滥觞。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分析了章学诚三点关于中国古代小说的理论。一是运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方法,论析了其关于中国古代小说"历三变"的流变理论。二是分析了小说运用虚构手法进行叙事的虚构理论,阐述了小说虚构叙事的原因、原则及解读的方法。三是论述了小说的功用,阐明了小说"作为史料补正史所缺"、"编撰方志"及"劝诫教化"等三个方面的作用。其次,通过对章学诚小说实践的探析,总结了其小说创作上的几点特色。  相似文献   

7.
刘保忠  李军锋 《社科纵横》2009,24(12):89-91
大学者纪晓岚既有小说实践更有小说理论。在小说实践中他"以学问为小说"完成《阅微草堂笔记》;在小说理论部分,他一直持有传统的小说观念,以史学作为小说的文体依据,坚持"子部小说"的文体观念,"信而有征"成为他取舍小说的准则。本文是对他的小说观念所作的简略疏理。  相似文献   

8.
王文霞 《社科纵横》2005,20(2):164-165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是西方悲剧理论的奠基与经典之作,而张爱玲的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中悲剧感很强的小说,二者有没有相通之处呢?本文试从悲剧人物、悲剧冲突、悲剧效果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聊斋志异》对小说美学的把握黄德烈中国古代的小说,从文体上分,有文言和白话两种。文言小说曾经历过汉魏六朝志怪小说和唐传奇小说两个繁荣阶段。宋、元、明时期,白话小说渐兴,但不很成熟。清初蒲松龄再以文言形式创作了他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在当时可谓异军...  相似文献   

10.
小说理论的新探索──读《小说艺术:品性与历史》胡润森,曹禧修在近年出版的小说理论著作中,胡尹强的《小说艺术:品性和历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以下简称为《小说艺术》)是视界宏阔,研讨细密的一部,它凝聚着作者关于小说理论的新发现新探索。《小说艺...  相似文献   

11.
范长征 《社科纵横》2007,(10):102-103
对历史题材进行元虚构创作的小说,历史与虚构通过元虚构的方式进行"历史重建",实现了对历史题材进行元虚构创作的意义,这个意义在于,对抗现实主义小说和历史叙述的推定论断,质疑对过去的可知了解的绝对性,明确历史展现、过去和现在的意识形态含意,并尽可能多地展示给读者们种种隐藏的某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矛盾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冲突。  相似文献   

12.
贺根民 《唐都学刊》2009,25(5):102-106
小说写实观念,催生中国小说理论的近代转型,引领读者走向真实的人生.它给晚清民初小说造就浓厚的文体革命色彩,促成了小说的主流文体地位,缔造一种新的解读机制.对小说写实观念的片面推崇,又导致一系列创作和理论阐发误区.固守写实与纪虚的畛域,不敢做跨类思考和尝试,滞阻了小说观念的独立化进程.历史的重负、现实的选择,促成中国小说观念的近代化在挣扎中前进.  相似文献   

13.
冯肖华 《唐都学刊》2005,21(2):30-32
对于小说修辞的理论研究,在当代中国已有许多理论建树.而李建军的<小说修辞研究>,是在前人基础上,以西方学界同类研究成果为标尺,重起炉灶构建的具有原创性的学术新著.在小说修辞的"主体关系"、"修辞技巧"、"修辞效果"等章节中,提出了本领域颇有新意的理论创见,从此,小说修辞研究又有了新说法.  相似文献   

14.
吕玉华 《唐都学刊》2013,29(5):110-115
文与道的关系几乎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最重要的问题,“文以载道”成为普遍应用的思维模式。小说理论以散文理论为母体,既借鉴其概念术语,又移植其观念模式。散文理论的文以载道模式也影响到小说理论,并成为小说理论的核心理念。散文理论文以载道模式的着重点是道,而小说理论文以载道的关注重点却是文,将儒家道德伦理观念之“道”泛化为有益于世道人心的思想观念。借助这种模式,“文”假“道”威,提升通俗小说的社会地位。持此论调的小说理论家们对小说独有的审美特点和艺术规律关注不够。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自幼便浸润干八股文章的小说评点家形成了顽固的文章学思维定式,他们往往以文章学视野来观照小说.在尊题意识支配下,他们惯于按题解文而喜欢抱定题目来分析小说的叙事写人艺术.他们的小说评点表现出文法至上的批评倾向,以"合掌"、"断续"、"伏应"、"急脉缓受"、"虚实"等文章学理论来审视小说情节结构,以"代言"、"宾主"等来分析小说人物描写.文法派的出现在中国小说批评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他们重文轻道,注重小说艺术技巧分析,其评点体现出明显的导读意识,并促进了小说在文人中的传播,但其评点文字也缺乏独立的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通过梳理自我意识、外位性立场、对话立场和复调小说之间的复杂纠葛,分析巴赫金在小说研究中,由对自我意识的重视程度的上升的强调,所引发的对作者立场的态度改变和所导致的小说观的变化之间的联系,以期对他的复调小说理论的贡献和局限作出更精准的评价.指出巴赫金在小说研究中所遵循的作者立场决定论的一贯逻辑,其理论在反对作者对主人公粗暴干预的同时,也造成了忽视甚至否定小说作为艺术作品应承担价值评判功能的弊端.  相似文献   

17.
论阿瑟·伯格学术荒诞小说的后现代戏仿与话语游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瑟·A伯格的四部学术荒诞小说在戏仿传统侦探小说的基础上,把理论论证变成了小说的叙述,把小说故事变成了理论讨论,在碎片拼贴之中对某个学科各家各派理论主张全面加以介绍,从而解构了现实的谋杀而使之成为了一种话语运作的符号.提供了一种后现代小说创作的新规范.  相似文献   

18.
<黑王子>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和哲学家艾丽丝·默多克最好的作品,同时也是一部典型的后现代主义元小说作品.在这部小说里,默多克运用了双重的框架结构、影射和戏拟等元小说的创作模式,将真实与虚构、意识与现实交织在一起,构筑了亦真亦幻的文本世界.作品中多处表现了默多克作为作家的自我意识,以及对艺术虚构性与现实性关系的思索,这就使得小说在具有深刻含义的同时,也得到了普通读者的欣赏和喜爱.  相似文献   

19.
《社科纵横》2015,(9):143-146
《简帖僧巧骗皇甫妻》是话本小说名篇,本文试图从符号叙述学理论的平衡结构思想、符号矩阵以及功能理论等角度呈现小说的艺术独特性。通过对小说的理论分析我们发现小说如何从形式层面促成悲喜剧的生成。通过分析,发现故事的动力系统如何运行于人物的内心之中,传统伦理在人物实际的生活中如何坍塌并回归一种私人化的内心体验,故事的悲喜剧就存在于这种私人生活与传统伦理的矛盾之中。  相似文献   

20.
心理现实主义小说,是心理小说的一个类别。它继承与发展了现实主义小说传统,把客观的现实心灵化,主观的心灵对象化,通过对人物心理的精细分析,反映社会精神演变的现实,显示了有别于现代派小说的艺术特色。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大师中出现了一个心理现实主义学派,他们是承上启下的人物,既推进了现实主义小说传统的变革,又拉开了现代主义的序幕。其中亨利·詹姆斯、陀斯妥耶夫斯基是杰出的理论代表,他们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小说理论,为心理现实主义小说的发生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