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在各个朝代一直存在的"周易热"这一问题,将"周易热"置于传播学的视野下,对《周易》在传播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关照,围绕传播者与传播内容的神秘色彩、媒介的推波助澜、受众的推崇与需求三方面,研讨传播者、文本、媒介和受众是如何互相影响、共同作用,促使《周易》获得惊人的传播效应,进而揭示出现这一文化现象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2.
传播概念的要点是人与人之间、民族之间及文化之间的相互沟通。历史上每一次传播方式革命都带来"传"的进步与"通"的更大可能性,因此"传播方式"是传播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核心范畴。就中国传播学研究现状而言,重点应在传播史、媒介舆论监督和跨文化传播方面。论文所言方法重点在于传播学为人们认识现实世界所提供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3.
人类文学传播活动史上,大致经历了口头传播、书面传播、网络传播和跨文化传播等几个阶段,文学传播活动的演变直接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和新的文学样式诞生。在传播学视野下考察文学活动,能够使我们更加充分地认识文学活动的内在机制和文学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人类学的传统是对“异文化”、“亚文化”的关注,流行音乐作为"亚文化"被青少年群体关注并积极接受。现在我们以音乐人类学的观念看待流行音乐在青少年音乐生活中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将流行音乐应用于音乐教学之中,以更好地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今天的儿童比以往任何一代都更充分地畅游在媒介的海洋中:电视因其图像与声音的魅力使无数儿童成为"沙发土豆",网络更使当下的儿童成为了"网络世代",手机也逐渐成为越来越多儿童的新宠。难怪有论者认为儿童"对于社会的基本认识,对游戏规则的把握,甚至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中国绿色音乐的媒介传播现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绿色音乐为线索,以中国绿色音乐的媒介传播为主体,选择绿色音乐(生态文化)+媒介传播(生态传播)的交叉模式,以一种历史的、全球的眼光对绿色音乐的定性及媒介传播的价值进行一定梳理.同时,从传播媒介形态及特征、创作主体和传播策略、内容表现、受众接受及传播效果等方面审视中国绿色音乐的传播现状,并分析其现实特点,反思存在的问题,从而在一个社会生态系统的整体视域中探寻新时代的传播优化之路.  相似文献   

7.
媒介的影响力分社会影响力和市场影响力两种.二者虽有着各自的功能特征,但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是传播学理论和传媒产业关注的重要问题.一般说来,社会影响力大的媒体,都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大众传媒是对外政治传播的重要载体,大众传媒的实力决定着一国对外政治传播的影响力。文化视野下的中国传媒对外政治传播重视对外政治信息传播中文化因素的运用及与对外文化传播的配合推进以达致理想的影响力。在追求政治传播影响力的过程中,传媒如何在尊重传统文化和呈现现代中国当中寻求到平衡的支点,是后续研究应该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形式新颖的"中国风"音乐大行其道。从传统审美角度来看,这种音乐形式无论在歌词、编曲、演唱方法还是整体风格上都符合中国古典审美精神,与民族文化的心理积淀有密切关系。但在这种音乐形式广泛流行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认真反思,探索传播传统文化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0.
针对1996年至200c5年<新闻与传播研究>和JMCQ上发表的所有研究论文,从发表时间、作者构成、主要研究范畴、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认为:副教授与青年学者是研究的主要群体;实证研究将是主要的研究方法;简单数据分析是新闻传播学研究的主要形式;从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内地的新闻传播学侧重于采用人文研究的方法,这与我国的传统人文研究历史悠久、传播学引入时间短暂、实证研究学术氛围尚未形成有关.并对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要求,在严格的学术科研规范下充分利用手机与网络等现代科研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11.
当代文化传播形式发生深刻变革,媒体具有了介入社会的巨大力量,与人类互相产生深刻影响,这使得大众传播研究不可忽视,成为文化研究的主战场之一,我们应当正视这种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2.
互动传播已成为一个时髦的词。在大众传媒中,“互动”指的是运用各种方法在传播过程中体现受众的参与。大众传媒与受众之间互动的方式,几十年来发生了一些变化,但赋予它们的时代意义更是相去甚远。传者与受众之间互动在 1978年以前,承担的是党群联系纽带的作用;在 1994年以前,扮演的角色是服务百姓的中介。此后,大众传媒的“互动”借鉴了网络传播的互动理念,让受众实质性的参与传播过程;而 2000年以后,注重互动的效果和质量又体现了大众传播某些迷失了的特质的回归。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社会化的消费,大众传媒的本质决定其大众化的基本取向。分众相对大众而言,应该是一个具有一定规模数量的群体,而不是无度的过于细分,大众媒介的分众化同样应以大众化的取向为基本前提,或者说,分众化只是大众传媒实现大众化的一种重要策略和途径。专业化是建立在类型基础之上的与分众化相联系的一个概念。我国报业市场受众的选择性消费仍以综合类报纸为主,对栏目专业化的支持也相对较低。电视媒介的传播形态决定了它频道专业化的发展之路,然而错位的盈利模式造成了目前我国专业化频道不专业的现象。广告的诱惑使专业频道由分众向大众游移。  相似文献   

14.
在传媒时代,文学的传播要依附大众媒介而进行。随着报纸、电子媒体及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大众传播对文学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它们甚至改变了文学的生态。  相似文献   

15.
真正影响当代大众文化的是大众媒介,大众媒介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地说是大众文化的具体表现形态。同时大众媒介又是文化的载体,引领了大众文化的“世俗化”“视觉化”和“平民化”。本文强调大众媒介对大众文化深刻的影响和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6.
战后日本传播学研究的发展进入大众传播研究阶段,马克思主义学派、环境学派、美国学派研究成果显著,勾勒出日本传播学学术研究的大致轮廓。这三大学术流派各有特点:马克思主义学派运用马克思主义取向展开学术研究;环境学派以李普曼的"拟态环境"为背景,运用"拷贝支配"和"心理暴力"的视点探讨大众传播的强力效果;而美国学派则趋于深受美国大众传播学研究影响的社会心理学取向。  相似文献   

17.
公众议题的兴起--网络传播与传统新闻传播互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传播的兴起是互联网发展最显著的一个结果,公众议题的兴起又是网络个人传播发展的结果.公众议题突起于媒介议题之外,既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也暗藏着互联网的解构力量,并对传统新闻媒介实现其社会功能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为了强化和改进传统新闻宣传,应该积极探索使两者良性互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大众传播变革与当代流行文化的勃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文从大众传播方式的历史变革入手,分析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的内在关联,继而指出,流行文化———当今大众文化主要样式———的勃兴,是新传播技术与全球商业化浪潮的合力所致,并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论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调控传播媒介,引导文化流行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当代英国约翰·福尔斯的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在小说创作技巧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 ,是一部有着传统底蕴的创新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